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nicillium expansum TS 414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薛建平 苏敏 +1 位作者 唐良华 张杰平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为促进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工艺在工业上应用,对固定化Penicillium expansum TS 414脂肪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Penicillium expansum TS 414脂肪酶具有最佳酯交换性能,在固定化酶量为20%,乙醇/大豆油摩尔比为3:1,水分含量为4%酯... 为促进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工艺在工业上应用,对固定化Penicillium expansum TS 414脂肪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Penicillium expansum TS 414脂肪酶具有最佳酯交换性能,在固定化酶量为20%,乙醇/大豆油摩尔比为3:1,水分含量为4%酯交换条件下,反应8h,反应转化率可达92.6%;此外,固定化酶具有良好操作稳定性,使用8批次后,酶活仅损失17.3%。P.expansum TS414固定化脂肪酶酯交换性能较好、价格较为低廉,可成为合成生物柴油良好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penicillium expansum TS414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产耐盐型果胶酶的固态发酵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爽 张敏 +1 位作者 潘仁瑞 蔡敬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5-238,248,共5页
目的:提高海洋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产耐盐型果胶酶的酶活力。方法:测定海洋扩展青霉所产果胶酶的耐盐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海洋扩展青霉产耐盐型果胶酶进行固态发酵优化;利用SPSS 20.0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该... 目的:提高海洋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产耐盐型果胶酶的酶活力。方法:测定海洋扩展青霉所产果胶酶的耐盐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海洋扩展青霉产耐盐型果胶酶进行固态发酵优化;利用SPSS 20.0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该果胶蕊在底物所含NaCl浓度为30g/L时,酶活力最高,在NaCl浓度为0-60g/L范围内较稳定。最优培养基为:麸皮7g,果胶粉0.42g,氧化铵0.28g,人工海水8.4m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mL(107cfu/mL),培养温度28℃,250mL三角瓶中培养72h。此优化条件下酶活力可达N6639.79U/g。结论:该果胶酶耐盐性好;固态发酵优化后,酶活力达到6639.79U/g,为原来的酶活1239.80U/g的5.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果胶酶 耐盐性 固态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对‘蛇龙珠’葡萄酒棒曲霉素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霞 李敏 +4 位作者 张波 张建华 赵婉珍 李蔚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6-133,共8页
以‘蛇龙珠’葡萄为试材,通过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侵染,测定其所酿制的葡萄酒中棒曲霉素的含量及对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采后扩展青霉侵染的葡萄原料生产的葡萄酒棒曲霉素含量低于SN/T 2008—2007... 以‘蛇龙珠’葡萄为试材,通过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侵染,测定其所酿制的葡萄酒中棒曲霉素的含量及对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采后扩展青霉侵染的葡萄原料生产的葡萄酒棒曲霉素含量低于SN/T 2008—2007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出限(10μg/L)水平,并未造成棒曲霉素的积累和超标,但处理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却产生影响,使得葡萄酒的色度、单宁、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酒精体积分数则有所下降。同时对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发现,处理样品和对照酒样在风味物质数量和含量上均存有差别,其中1-辛烯-3-醇、3-甲硫基丙醇和辛酸等在处理中的含量较高(P<0.05),而乙酸苯乙酯、大马士酮和α-松油醇等化合物含量则低于对照(P<0.05)。利用物质的风味阈值和感官特征分析认为,扩展青霉侵染将造成葡萄酒原有的特色与风味发生改变,使葡萄酒存在品质劣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蛇龙珠’葡萄酒 棒曲霉素 理化品质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抗菌物质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孔维嘉 王洋 +2 位作者 尚楠 张宝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3-157,共5页
为了防止水果采后青霉病的发生及青霉毒素带来的危害,本实验以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 3.3703)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平板琼脂扩散法筛选得到1株来源于乌龙茶的LPL-T12菌株,其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达(22.74±0.44)m... 为了防止水果采后青霉病的发生及青霉毒素带来的危害,本实验以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 3.3703)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平板琼脂扩散法筛选得到1株来源于乌龙茶的LPL-T12菌株,其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达(22.74±0.44)mm。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及特异性PCR分析可知,LPL-T1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发酵液通过硫酸铵沉淀及不同孔径透析袋截留后,粗提物经抑菌活性检测、蛋白酶及热处理分析可知,该抗菌物质为分子质量在8000D以上的热敏感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浸泡或真空渗透钙、钡、镁对金矮生苹果青霉病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红霞 毕阳 +1 位作者 郭玉蓉 王嘉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4-408,共5页
金矮生苹果采收后立即用不同浓度CaCl2、BaCl2或MgCl2浸泡或真空渗透(33.32KPa)。经0℃下贮藏3个月后取出,用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Link)孢子悬浮液损伤接种果实,在18℃下培养9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种盐浸泡或真空渗透... 金矮生苹果采收后立即用不同浓度CaCl2、BaCl2或MgCl2浸泡或真空渗透(33.32KPa)。经0℃下贮藏3个月后取出,用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Link)孢子悬浮液损伤接种果实,在18℃下培养9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种盐浸泡或真空渗透处理均未能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腐烂产生抑制,真空渗透效果优于浸泡。8%CaCl2真空渗透为最有效处理,可降低34.76%的病斑面积,而8%BaCl2和8%MgCl2仅分别降低病斑面积25.11%和18.32%。在所有真空渗透处理中,只有4%和8%MgCl2处理可导致果实产生重度药害,8%CaCl2和2%、4%BaCl2处理权产生轻微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扩展青霉 CACL2 BACL2 MG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半乳糖醛酸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瑜 樊明涛 +2 位作者 袁晖 杨永恒 李瑞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从腐烂的苹果中定向分离筛选出适合液态发酵法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YL-9,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经摇瓶产酶试验可知,此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果胶0.7%,NaNO30.1%,MgSO40.02%,FeSO40.001%,KH2PO40.03%,豆粉1... 从腐烂的苹果中定向分离筛选出适合液态发酵法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YL-9,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经摇瓶产酶试验可知,此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果胶0.7%,NaNO30.1%,MgSO40.02%,FeSO40.001%,KH2PO40.03%,豆粉1.0%,马铃薯20.0%;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7.0,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7%(v/v),培养时间48h。该条件下,酶活力达8.5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果胶酶 聚半乳糖醛酸酶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拮抗菌的选育及抑菌机制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付瑞敏 邢文会 +2 位作者 张红 张丽琴 陈五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58,共5页
为选育有效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拮抗菌,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从苹果表面分离到拮抗扩展青霉的菌株BA-1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选育。采用双... 为选育有效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拮抗菌,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从苹果表面分离到拮抗扩展青霉的菌株BA-1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选育。采用双酶反应体系检测野生株和突变株对扩展青霉分泌磷脂酶的抑制效果以检测突变效果并探究其抑菌机制。经鉴定,BA-16-8该菌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低能N+注入技术诱变选育出的突变株BA-16-8抑菌性能显著提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磷脂酶活性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株,突变株代谢产物可显著抑制病原菌所分泌的磷脂酶A的活性,且其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故推测拮抗菌可能通过该机制起到抑制扩展青霉的作用。本研究对于苹果采后青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解淀粉芽胞杆菌 低能N+注入 磷脂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激发子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的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志敏 毕阳 +5 位作者 李永才 陈松江 尹燕 范存斐 王云飞 张祖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9-381,385,共4页
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水杨酸(SA)、Na2SiO3和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苹果梨抗青霉病诱导的时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侵染和扩展,处理后18... 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水杨酸(SA)、Na2SiO3和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苹果梨抗青霉病诱导的时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侵染和扩展,处理后18h接种各处理的病斑直径明显低于对照,其中BAB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4.59%,SNP次之。进一步研究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对果实组织抗性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SNP能明显提高POD活性,PAL活性能显著地被SNP和BABA诱导,而对于PPO活性,SNP和Na2SiO3处理的诱导作用高于BABA和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梨 激发子 扩展青霉 抗性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腐烂苹果中扩展青霉菌 被引量:5
9
作者 何鸿举 焦凌霞 +4 位作者 樊明涛 张建兵 吕丽娟 刘晓娇 李亚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187,共5页
利用扩展青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反应快速检测腐烂苹果中的扩展青霉。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反应的最适条件等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 利用扩展青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反应快速检测腐烂苹果中的扩展青霉。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反应的最适条件等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只扩增扩展青霉DNA,而不扩增其他真菌DNA;菌体的检测限为1.34×103个孢子/mL,DNA的检测限为2.40×10-2μg/mL;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范围为54~59℃,最适模板浓度范围为2.40~5.28μmol/L。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好和灵敏性高等特点,可为快速检测腐烂苹果中扩展青霉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扩展青霉 DNA模板 引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硅酸钠处理对苹果梨青霉病的抑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云华 毕阳 +2 位作者 张怀予 葛永红 刘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0-153,158,共5页
离体条件下,硅酸钠可抑制Penicillium expansum的菌丝生长,当浓度达到50 mmol/L时菌丝生长可被完全抑制.采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浸泡果实,可显著降低苹果梨损伤接种P.expansum的病斑面积,其中以200mmol/L的处理效果最好.硅酸钠处理可有效... 离体条件下,硅酸钠可抑制Penicillium expansum的菌丝生长,当浓度达到50 mmol/L时菌丝生长可被完全抑制.采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浸泡果实,可显著降低苹果梨损伤接种P.expansum的病斑面积,其中以200mmol/L的处理效果最好.硅酸钠处理可有效提高果实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化物阴离子(O2-)的产生,但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大.由此表明,硅酸钠对梨果实青霉病的抑制与其的直接抑菌作用和诱导体内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病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曲霉素生物合成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艳玲 郭小洁 +3 位作者 张紊玮 尚敏敏 宗元元 毕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67-274,共8页
棒曲霉素是由青霉、曲霉和丝衣霉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从棒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编码酶、分子调控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其中生物合成由棒曲霉素基因簇(Pat)所决定,... 棒曲霉素是由青霉、曲霉和丝衣霉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从棒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编码酶、分子调控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其中生物合成由棒曲霉素基因簇(Pat)所决定,包括15个基因(PatA^PatO),分别编码参与合成途径相关的催化酶、转录因子和转运蛋白等。反应起始于一分子乙酰辅酶A和三分子丙二酰辅酶A所合成的6-甲基水杨酸,其经脱羧、羟化后生成龙胆醛,再经一系列反应后转化成异环氧菌素、叶点霉素、E-ascladiol,并最终生成棒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不但受到编码催化酶的关键基因、特异性转录调控因子(PatL)、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CreA、AreA)、pH值依赖性调控因子(PacC)和光调控因子(VeA、VelB)等的调控,还受到宿主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为谷物、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棒曲霉素防控和脱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曲霉素 扩展青霉 真菌毒素 生物合成途径 分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纳米氧化锌对苹果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控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瑾瑾 李永才 刘昌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通过离体(in vitro)和体内(in vivo)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处理对苹果采后主要致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抑制及对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两种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 通过离体(in vitro)和体内(in vivo)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处理对苹果采后主要致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抑制及对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两种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20%的纳米氧化锌对A.alternata和P.expansum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6.85%和49.60%,对前者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后者。20%纳米氧化锌处理对A.alternata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对照下降了87.37%,而15%纳米氧化锌处理对P.expansum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对照下降了94.56%。同时纳米氧化锌也显著降低了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P.expansum苹果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5%纳米氧化锌处理效果最好,分别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6.24%和65.32%,更高浓度处理并没有增强抑制效果。由此表明,纳米氧化锌可通过直接抑菌作用来减轻苹果黑斑病和青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纳米氧化锌 互隔交链孢 扩展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和消除特性及其对苹果青霉的杀菌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彩云 李建科 +4 位作者 李梦颖 马倩倩 张纽枝 赵彦华 马丽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9-82,共4页
研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和消除特性及不同质量浓度臭氧水对致使苹果腐败的苹果青霉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会影响臭氧的溶解性,在水温12~14℃条件下,不同体积吸收液的臭氧质量浓度在通气15min时均趋于最优,且臭氧水在12~14℃... 研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和消除特性及不同质量浓度臭氧水对致使苹果腐败的苹果青霉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会影响臭氧的溶解性,在水温12~14℃条件下,不同体积吸收液的臭氧质量浓度在通气15min时均趋于最优,且臭氧水在12~14℃、29~30℃环境下的半衰期分别为23min和16min;臭氧对苹果青霉有杀灭效果,用质量浓度1.2mg/L的臭氧水对苹果青霉作用5min后的杀菌率达9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特性 苹果青霉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侵染柑橘机制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利娜 李慧芳 +4 位作者 余江 刘坤 张晓云 杨其亚 张红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97-106,共10页
从细胞壁降解酶的角度利用转录组技术分析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侵染柑橘的机制。P. expansum H1在改良的Marcus培养基和柑橘体内均可以产生细胞壁降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 从细胞壁降解酶的角度利用转录组技术分析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侵染柑橘的机制。P. expansum H1在改良的Marcus培养基和柑橘体内均可以产生细胞壁降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同时,与P. expansum H1侵染柑橘相关的基因表达量均上调,如与细胞壁降解相关的基因、与桔霉素产生相关的基因、与宿主pH值改变相关的基因、与抗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及与效应因子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在P. expansum H1侵染柑橘的过程中,细胞壁降解酶、桔霉素、pH值、抗氧化酶等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柑橘 侵染 酶活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利用苹果渣发酵产果胶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丽娟 樊明涛 +2 位作者 刘晓娇 何鸿举 魏新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0-222,241,共4页
通过单因素及二次旋转正交实验,对扩展青霉YL-9固体发酵产果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15%、苹果渣16.5%、(NH4)2SO40.86%、MnSO40.3%、KCl0.15%、0.04%的吐温80、加水量74.0%。采用最佳培养基配方,在... 通过单因素及二次旋转正交实验,对扩展青霉YL-9固体发酵产果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15%、苹果渣16.5%、(NH4)2SO40.86%、MnSO40.3%、KCl0.15%、0.04%的吐温80、加水量74.0%。采用最佳培养基配方,在250mL三角瓶中于28℃下恒温培养96h,果胶酶酶活可达到752.29U/g干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固体发酵 果胶酶 苹果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保湿时间及菌龄对扩展青霉H1侵染柑橘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利娜 李慧芳 +1 位作者 张晓云 张红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2,共5页
近年来,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引起的柑橘病害日益严重,目前对于柑橘采后病原菌侵染的研究主要以指状青霉(P.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italicum)为主,而对P.expansum侵染柑橘条件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作者以实验室前... 近年来,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引起的柑橘病害日益严重,目前对于柑橘采后病原菌侵染的研究主要以指状青霉(P.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italicum)为主,而对P.expansum侵染柑橘条件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作者以实验室前期筛选鉴定的P.expansum H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保湿时间和菌龄对P.expansum H1侵染柑橘的影响,结果表明,P.expansum H1在25℃时潜育期最短,侵染能力最强,4℃时P.expansum H1侵染能力受到抑制;保湿时间越长,越有利于P.expansum H1侵染柑橘;菌龄也会影响P.expansum H1侵染柑橘,不同菌龄的P.expansum H1侵染能力高低排序为:培养7 d>培养11 d>培养15 d>培养9 d>培养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侵染 腐烂率 腐烂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错PCR技术改造扩展青霉脂肪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碧红 李强 +3 位作者 陈明 吴伟斌 施巧琴 吴松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28,共4页
利用易错PCR技术,建立脂肪酶基因随机突变文库,将随机突变脂肪酶基因转化毕赤酵母GS115,初步筛选了4000株突变菌株,对300株较优突变株进行酶的活力、耐热性、耐酸性的摇管复筛,进一步摇瓶复筛后获得优良突变株ep3,所产突变脂肪酶(ep3-GS... 利用易错PCR技术,建立脂肪酶基因随机突变文库,将随机突变脂肪酶基因转化毕赤酵母GS115,初步筛选了4000株突变菌株,对300株较优突变株进行酶的活力、耐热性、耐酸性的摇管复筛,进一步摇瓶复筛后获得优良突变株ep3,所产突变脂肪酶(ep3-GS)的适宜pH为9.4,适宜作用温度为35℃,与野生重组脂肪酶(PEL-GS)一致,该温度下酶的比活为3440 U/mg,比野生型脂肪酶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错PCR 改造 扩展青霉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DNA提取及PCR检测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鸿举 樊明涛 +2 位作者 刘晓娇 吕丽娟 焦凌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研究扩展青霉DNA的提取及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条件的优化。分别采用玻璃珠法、氯化苄法、玻璃珠+氯化苄法提取扩展青霉菌及对照菌株的基因组DNA,经紫外测定和电泳检测实验,分析提取DNA的质量浓度和纯度... 研究扩展青霉DNA的提取及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条件的优化。分别采用玻璃珠法、氯化苄法、玻璃珠+氯化苄法提取扩展青霉菌及对照菌株的基因组DNA,经紫外测定和电泳检测实验,分析提取DNA的质量浓度和纯度;同时,根据扩展青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内一段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288bp的扩增引物,并对PCR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玻璃珠+氯化苄法提取到的DNA质量浓度和纯度较理想,扩展青霉DNA可获得良好的特异性扩增,PC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3~59℃,最适引物浓度为0.04~0.16μmol/L,最适模板质量浓度为2.40~5.28μg/mL,dNTPs浓度对PCR扩增影响不大。运用实验所得优化参数检测扩展青霉菌,整个过程仅需3~4h,和传统的培养检测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可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媛类芽孢杆菌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新 刘丹丹 +3 位作者 贾紫伟 黄玉清 宁亚维 贾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27,共9页
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会导致水果腐烂变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是采后水果常见的腐败菌,研究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时间-杀... 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会导致水果腐烂变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是采后水果常见的腐败菌,研究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测定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的抑菌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分析抗菌肽对扩展青霉细胞膜和活性氧累积的影响,以探究爱媛类芽孢杆菌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3.5 AU/mL。经0.5、1 MIC和2 MIC抗菌肽处理的扩展青霉孢子萌发率降低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8.30%、84.57%和100%。抗菌肽作用后,导致扩展青霉孢子凹陷严重、内容物泄漏、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且抗菌肽使扩展青霉的细胞壁受到损伤,导致碱性磷酸酶外泄。抗菌肽作用扩展青霉后,消散了细胞膜电势,且消散程度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了细胞膜渗透性,导致K+外泄;增加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使DPH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破坏了细胞膜完整性,使SYTOX-Green荧光强度和PI沾染率升高。同时,经1、2 MIC抗菌肽处理的扩展青霉孢子DCFH-DA荧光强度显著增大(P<0.05),细胞内出现活性氧累积,影响了扩展青霉孢子正常的生理代谢。综上,抗菌肽对扩展青霉孢子抑制作用的靶位点主要为细胞膜和活性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媛类芽孢杆菌 抗菌肽 扩展青霉 孢子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产生机制及污染防控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博强 陈勇 +1 位作者 邢孟阳 田世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5,共10页
展青霉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是污染水果及其加工制品的最重要的真菌毒素之一。食品中污染的展青霉素主要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产生。P.expansum是常见大宗和特色果品的主要采后病原菌,其在引起果实腐烂... 展青霉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是污染水果及其加工制品的最重要的真菌毒素之一。食品中污染的展青霉素主要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产生。P.expansum是常见大宗和特色果品的主要采后病原菌,其在引起果实腐烂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展青霉素,伴随鲜食流通和加工过程进入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展青霉素可侵害人和动物的多个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症状。由展青霉素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展青霉素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对展青霉素的产生和调控机制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介绍了展青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组成,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步骤的催化酶,展青霉素生物合成和中间产物转运的分子路径;从合成途径特异性调控因子,光、pH值、碳源、硫源等环境信号-全局性调控因子,以及参与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的表观遗传因子等不同层次归纳了展青霉素生物合成的复杂调控网络。从源头防控和直接脱除2个方面阐述了食品中展青霉素污染的防控策略,分别概述了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原理的主要防控技术,并讨论了不同防控策略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展青霉素产生机制研究与污染防控技术研发的关系,并指出绿色、安全的生物防控技术是控制展青霉素污染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次级代谢 合成途径 调控因子 青霉病 生物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