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d掺杂方式对Cu/ZnO低温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培培
辛靖
+5 位作者
李思漩
米晓彤
杨国明
刘影
陈新国
夏林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4,共9页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温度为170~250℃、压力为5.0 MPa和气体空速为4000 mL/(g·h)的条件下对各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深入研究了不同Pd掺杂方式对催化剂结构、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掺杂的Cu/ZnO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的Pd-Cu/ZnO-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CO_(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和甲醇时空收率。共沉淀法促使Pd在催化剂中均匀分布且高度分散,贵金属Pd与Cu的协同催化作用有效增强了氢解离和溢流性能。此外,Pd-Cu/ZnO-C催化剂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还原性能较为优异,从而有效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在170℃和190℃的低温下,Pd-Cu/ZnO-C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5%和8.9%,甲醇选择性分别为82.2%和74.9%,甲醇时空收率分别为0.058 g/(g·h)和0.088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
2
)加氢
pd
掺杂
cu/
ZnO催化剂
低温甲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Pd-Cu/SiO_2的表面吸附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明时
葛欣
+1 位作者
邹琥
沈俭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下 H2 ,CO,O2 和 C2 H4 在 m( Pd) /m( Si O2 )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1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4]=2 %和 m( Cu) /m( Si O2 ) =8%催化剂表面的...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下 H2 ,CO,O2 和 C2 H4 在 m( Pd) /m( Si O2 )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1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4]=2 %和 m( Cu) /m( Si O2 ) =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 ,并考察了 O2 对 C2 H4 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Pd-Cu/Si O2 具有与 Pd/Si O2数量相近的表面 Pd原子 .加入 Cu可使 Pd对 H2 和 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 ,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 .Pd增加了 H2 在 Cu/Si O2 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加速了 O2 在 Cu表面的吸附速率 .Pd原子和 Cu原子在Pd-Cu/Si O2 中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 .乙烯在 Pd/Si O2 表面吸附有乙川、 di-σ和π吸附态 .Cu的加入可抑制乙烯在 Pd表面解离吸附为乙川 ,促进了非解离的 di-σ和 π吸附态形成 .乙烯在室温下可与 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应 ,加入 Cu可降低 Pd表面吸附氧的氧化活性 ,使乙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pd
-
cu
/sio
2催化剂
表面吸附
微量吸附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6-二甲基喹啉的一锅法合成
3
作者
汪小华
苏倡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734,746,共8页
在Cu-Pd/γ-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用对硝基甲苯、乙醇和水一锅法合成2,6-二甲基喹啉,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乙醇和水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453K,压力3.5MPa,对硝基甲苯18g,乙醇60mL,水30mL,催化...
在Cu-Pd/γ-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用对硝基甲苯、乙醇和水一锅法合成2,6-二甲基喹啉,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乙醇和水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453K,压力3.5MPa,对硝基甲苯18g,乙醇60mL,水30mL,催化剂1g,反应时间12h时,反应效果最佳;此时,对硝基甲苯转化率为100%,2,6-二甲基喹啉选择性为68.97%.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添加不同的金属助剂(包括锌、锡、铁、钴、镍、钼和镧)对Cu-Pd/γ-Al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结果显示,以铁助剂效果为最佳,此时2,6-二甲基喹啉的选择性由68.97%提升至71.08%.该合成工艺实现了转移加氢、羟醛缩合、加成反应、脱水成环、脱氢等多步反应的耦合,简化了工艺路线,有望解决产品分离和催化剂回收等问题,为含多取代基的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一锅法
多相催化
双金属催化剂
AL
2
O3催化剂
金属助剂
2
6
-
二甲基喹啉
cu
-
pd
/γ
-
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d掺杂方式对Cu/ZnO低温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培培
辛靖
李思漩
米晓彤
杨国明
刘影
陈新国
夏林
机构
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3B6003,U22B20136)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CUS重大专项(KJGG-2022-12-CCUS-030401)。
文摘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温度为170~250℃、压力为5.0 MPa和气体空速为4000 mL/(g·h)的条件下对各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深入研究了不同Pd掺杂方式对催化剂结构、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掺杂的Cu/ZnO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的Pd-Cu/ZnO-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CO_(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和甲醇时空收率。共沉淀法促使Pd在催化剂中均匀分布且高度分散,贵金属Pd与Cu的协同催化作用有效增强了氢解离和溢流性能。此外,Pd-Cu/ZnO-C催化剂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还原性能较为优异,从而有效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在170℃和190℃的低温下,Pd-Cu/ZnO-C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5%和8.9%,甲醇选择性分别为82.2%和74.9%,甲醇时空收率分别为0.058 g/(g·h)和0.088 g/(g·h)。
关键词
CO_(
2
)加氢
pd
掺杂
cu/
ZnO催化剂
低温甲醇合成
Keywords
CO_(
2
)hydrogenation
pd
doping
cu/
ZnO
catalyst
low 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分类号
TQ426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Pd-Cu/SiO_2的表面吸附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明时
葛欣
邹琥
沈俭一
机构
南京大学化学系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2 9973 0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G1990 2 2 40 8)资助
文摘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下 H2 ,CO,O2 和 C2 H4 在 m( Pd) /m( Si O2 )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1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4]=2 %和 m( Cu) /m( Si O2 ) =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 ,并考察了 O2 对 C2 H4 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Pd-Cu/Si O2 具有与 Pd/Si O2数量相近的表面 Pd原子 .加入 Cu可使 Pd对 H2 和 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 ,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 .Pd增加了 H2 在 Cu/Si O2 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加速了 O2 在 Cu表面的吸附速率 .Pd原子和 Cu原子在Pd-Cu/Si O2 中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 .乙烯在 Pd/Si O2 表面吸附有乙川、 di-σ和π吸附态 .Cu的加入可抑制乙烯在 Pd表面解离吸附为乙川 ,促进了非解离的 di-σ和 π吸附态形成 .乙烯在室温下可与 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应 ,加入 Cu可降低 Pd表面吸附氧的氧化活性 ,使乙烯在
关键词
乙烯
pd
-
cu
/sio
2催化剂
表面吸附
微量吸附量热
Keywords
Ethylene
Calorimetric adsorption
pd
\
\|cu
/sio
\
\-
2
catalysts
分类号
O623.121 [理学—有机化学]
O643.3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6-二甲基喹啉的一锅法合成
3
作者
汪小华
苏倡
机构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基础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734,746,共8页
文摘
在Cu-Pd/γ-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用对硝基甲苯、乙醇和水一锅法合成2,6-二甲基喹啉,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乙醇和水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453K,压力3.5MPa,对硝基甲苯18g,乙醇60mL,水30mL,催化剂1g,反应时间12h时,反应效果最佳;此时,对硝基甲苯转化率为100%,2,6-二甲基喹啉选择性为68.97%.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添加不同的金属助剂(包括锌、锡、铁、钴、镍、钼和镧)对Cu-Pd/γ-Al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结果显示,以铁助剂效果为最佳,此时2,6-二甲基喹啉的选择性由68.97%提升至71.08%.该合成工艺实现了转移加氢、羟醛缩合、加成反应、脱水成环、脱氢等多步反应的耦合,简化了工艺路线,有望解决产品分离和催化剂回收等问题,为含多取代基的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
喹啉
一锅法
多相催化
双金属催化剂
AL
2
O3催化剂
金属助剂
2
6
-
二甲基喹啉
cu
-
pd
/γ
-
Al2O3
Keywords
quinoline
one
-
pot synthesis
heterogeneous catalyses
bimetallic
catalyst
Al
2
O3
catalyst
metal promoter
2
6
-
dimethylquinoline
cu
-
pd
/γ
-
Al2O3
分类号
TQ25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d掺杂方式对Cu/ZnO低温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张培培
辛靖
李思漩
米晓彤
杨国明
刘影
陈新国
夏林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Pd-Cu/SiO_2的表面吸附
李明时
葛欣
邹琥
沈俭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6-二甲基喹啉的一锅法合成
汪小华
苏倡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