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0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酸功能化丝瓜络的辐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郑豫 高歌 +2 位作者 陈涛 赵媛 孙晟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以农林废弃物丝瓜络(LC)为基材,采用电子束辐射接枝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丝瓜络纤维表面,再通过开环反应引入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功能性基团,制备得到2种氨基酸功能化丝瓜络LC-PGMA-Lys、LC-PGMA-Arg,通过FTIR... 以农林废弃物丝瓜络(LC)为基材,采用电子束辐射接枝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丝瓜络纤维表面,再通过开环反应引入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功能性基团,制备得到2种氨基酸功能化丝瓜络LC-PGMA-Lys、LC-PGMA-Arg,通过FTIR、元素分析、XRD和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初始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Ⅱ)吸附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对Pb(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LC-PGMA-Lys、LC-PGMA-Arg吸附Pb(Ⅱ)的最佳初始pH值均为6;在初始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00 min、吸附温度为35℃的最佳条件下,LC-PGMA-Lys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为71.18 mg·g^(-1);LC-PGMA-Lys对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以多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络 氨基酸 辐射接枝 吸附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梗的活化改性及其对废水中重金属Pb(Ⅱ)的吸附
2
作者 陈燕敏 卢鑫 +2 位作者 刘冰 陈敏 申宜丽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77-2986,共10页
以废弃烟梗(Tobacco Stem,TS)为原料,分别采用酸、碱活化法制备改性吸附材料TS—H和TS—OH,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压汞仪对改性前后材料的表面官能团、形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吸附时间、Pb(Ⅱ)初始质... 以废弃烟梗(Tobacco Stem,TS)为原料,分别采用酸、碱活化法制备改性吸附材料TS—H和TS—OH,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压汞仪对改性前后材料的表面官能团、形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吸附时间、Pb(Ⅱ)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改性前后吸附剂去除Pb(Ⅱ)效果的影响,进而分析TS—H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特性,评价TS—H的再生重复性。结果显示:TS在酸活化过程中酯键断裂后得到活性位点更丰富的改性材料TS—H,与TS相比,TS—H孔径和孔隙率增大,而TS—OH出现孔堵塞或坍塌,孔隙率降低;对Pb(Ⅱ)的去除率由大到小依次为TS—H(81.0%)、TS(52.8%)、TS—OH(39.3%),且TS—H于20 min达到吸附平衡,耗时少于TS和TS—OH;Pb(Ⅱ)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均会影响TS和TS—H的去除率;TS—H吸附Pb(Ⅱ)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为低温可自发的放热、熵减过程,推测是络合反应、静电作用和孔隙填充共同作用的结果;TS—H重复使用10次后去除率仍高于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废水 pb()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生物炭负载锰材料对Pb(Ⅱ)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陈文清 鲁秀国 +1 位作者 徐家义 黄绍汉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7-4095,共9页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被水环保领域研究人员所重视,如何高效去除水体中重金属问题被广泛研究。研究利用农林废弃物核桃壳作为原材料,制备出核桃壳衍生生物炭材料(WC)以及改性生物炭材料(SM-WC)。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材料的物...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被水环保领域研究人员所重视,如何高效去除水体中重金属问题被广泛研究。研究利用农林废弃物核桃壳作为原材料,制备出核桃壳衍生生物炭材料(WC)以及改性生物炭材料(SM-WC)。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材料的物理微观以及吸附特征性质,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炭材料表面孔隙中聚集较多的细小颗粒,增加了表面的粗糙程度;较改性前O—C=O、C—O和O-Mn-O基团的含量有所增加。研究了外界条件对SM-WC去除Pb(Ⅱ)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98 K下,pH=5.5,SM-WC投加量为0.4 g/L,Pb(Ⅱ)浓度为20mg/L的条件下,模拟吸附水中Pb(Ⅱ)的效率最高,去除率为93.8%。根据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分析表明:SM-WC对Pb(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并且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负载锰 重金属 吸附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孔隙调控及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性能
4
作者 刘新凡 李文庆 +2 位作者 王辉 杨旭清 高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以粉煤灰和矿渣为主要原料,过氧化氢为发泡剂,通过改变发泡剂的掺量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FSPGs)。采用XRD、CT和BET分析表征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孔隙特征,研究过氧化氢掺量对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静态吸... 以粉煤灰和矿渣为主要原料,过氧化氢为发泡剂,通过改变发泡剂的掺量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FSPGs)。采用XRD、CT和BET分析表征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孔隙特征,研究过氧化氢掺量对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FSPGs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发泡剂掺量4%时,FSPGs的孔隙率相对较高,孔隙连通性好,孔径较大且在三维空间上分布均匀,抗压强度为1.20 MPa。BET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8.88 nm,比表面积9.74 m^(2)/g,孔容0.024 cm^(3)/g,对Pb(Ⅱ)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结合FTIR和XPS分析认为Pb(Ⅱ)与FSPGs上以M-O-T和M-O形式与材料结合,从而实现对Pb(Ⅱ)的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高炉矿渣 多孔地聚合物 孔结构 pb()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改性淀粉对废水中Pb(Ⅱ)和Cu(Ⅱ)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研究
5
作者 陆洪江 姚莉 尹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为探索新型环保的Pb(Ⅱ)和Cu(Ⅱ)处理方法,使用紫外线辐照改性糊化后的玉米淀粉,探究其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表征改性机理;... 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为探索新型环保的Pb(Ⅱ)和Cu(Ⅱ)处理方法,使用紫外线辐照改性糊化后的玉米淀粉,探究其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表征改性机理;采用间歇吸附法研究紫外线辐照时间、辐照距离、吸附时间、初始Pb(Ⅱ)和Cu(Ⅱ)浓度、温度和pH值等对改性淀粉吸附Pb(Ⅱ)和Cu(Ⅱ)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75 W紫外线(UV)灯辐照下,淀粉最佳辐照条件为辐照时间1.5 h,辐照距离5 cm;改性淀粉吸附Pb(Ⅱ)和Cu(Ⅱ)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溶液pH为5,温度为338 K,10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60 mg/L的Pb(Ⅱ)和Cu(Ⅱ)溶液中加入0.2 g改性淀粉,吸附时间为80 min时,对Pb(Ⅱ)和Cu(Ⅱ)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45 mg/g和17.08 mg/g。改性淀粉作为一种来源广、成本低的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含Pb(Ⅱ)和Cu(Ⅱ)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照 改性淀粉 废水处理 pb() Cu()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负载无定形零价铁去除水中Pb(Ⅱ)
6
作者 任杰玲 马榕悦 +5 位作者 孟逸飞 郑春莉 梁婧 曹光辉 赵诗茂 彭渊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7,共13页
纳米零价铁(NZVI)由于易结块、高还原性及在环境中易氧化形成钝化层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高岭石是一种天然黏土矿物,绿色无污染,具有丰富的反应位点,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反应。本文将高岭石负载无定形零价铁(KAZVI)用于水中Pb(Ⅱ)的去... 纳米零价铁(NZVI)由于易结块、高还原性及在环境中易氧化形成钝化层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高岭石是一种天然黏土矿物,绿色无污染,具有丰富的反应位点,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反应。本文将高岭石负载无定形零价铁(KAZVI)用于水中Pb(Ⅱ)的去除,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材料结构及其对Pb(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KAZVI去除Pb(Ⅱ)的机理涉及静电吸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发现最佳去除条件为:M_(Fe/K)=1.5,M_(EDA/Fe)=3,pH=5,用量为0.1 g,ρ_(0)=10 mg/L,反应温度25℃。此时KAZVI的平衡吸附量(q_(e))为70.41 mg/g。KAZVI对Pb(Ⅱ)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此外,KAZVI在5次循环吸附中的去除率仍为85.51%,显示出其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证明了KAZVI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无定形零价铁 pb() 去除率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structure,and magnetic property of a cobalt(Ⅱ)complex based on pyridyl⁃substituted imino nitroxide radical
7
作者 WANG Xiaoling ZHANG Hongwu LIU Daofu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2,共6页
A new cobalt(Ⅱ)-radical complex:[Co(im4-py)_(2)(PNB)_(2)](im4-py=2-(4'-pyrid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e-1-oxyl,HPNB=p-nitrobenzoic acid)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el... A new cobalt(Ⅱ)-radical complex:[Co(im4-py)_(2)(PNB)_(2)](im4-py=2-(4'-pyrid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e-1-oxyl,HPNB=p-nitrobenzoic acid)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elemental analysis,IR,and magnetic properties.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mplex exists as mononuclear molecules and Co(Ⅱ)ion is four-coordinated with two radicals and two PNB-ligands.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tudy indicates the complex exhibits weak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obalt(Ⅱ)and im4-py radical.The magnetic property is explained by the magnetic and structure exchange mechanism.CCDC:976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mplex imino nitroxide radical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Al^(3+)、Fe^(3+)的荧光检测性质
8
作者 宋合兴 江旭滢 +3 位作者 任娜娜 丁要蝶 王雅茹 孙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7-1894,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位于七配位的畸形五角双锥构型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C—H…O氢键、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334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金属离子荧光传感与抗干扰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Al^(3+)能增强该配合物的荧光且增强常数为6.34×10^(4) M^(-1),检出限为0.09μM;Fe^(3+)能淬灭该配合物的荧光且淬灭常数为2.42×10^(4) M^(-1),检出限为0.24μM,同时探讨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晶体结构 固态发射 荧光识别 Al^(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作义 陈考昌 +3 位作者 李华辉 柯永霞 柳晓俊 赵丹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3-2432,共10页
首先,将以油茶果壳(COS)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COSBC)分散到海藻酸钠(SA)凝胶溶液中形成了混合液;然后,采用球滴法将其逐滴滴入到CaCl2溶液中,制备了海藻酸钙/生物炭(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采用SEM和FTIR对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进行了表... 首先,将以油茶果壳(COS)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COSBC)分散到海藻酸钠(SA)凝胶溶液中形成了混合液;然后,采用球滴法将其逐滴滴入到CaCl2溶液中,制备了海藻酸钙/生物炭(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采用SEM和FTIR对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效果,优化了其对Pb(Ⅱ)的吸附条件,探究了其吸附去除Pb(Ⅱ)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m(SA)∶m(COSBC)=4∶1制备的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具有最佳的吸附去除Pb(Ⅱ)的效果,室温下,在pH=5.0、Pb(Ⅱ)初始质量浓度为250 mg/L、投加量0.77 g/L、吸附时间4 h的条件下,Pb(Ⅱ)的平衡吸附量可达236.4 mg/g、去除率高达72.81%。CA/COSBC复合凝胶微球吸附去除Pb(Ⅱ)能够自发进行,且符合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和Lar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占主导作用。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表面吸附和边界层扩散也会影响吸附去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胶微球 吸附 pb() 油茶果壳 生物炭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芷晗 刘研萍 +2 位作者 郭荣欣 郑旭升 邹德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272,共7页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紫外老化法增加微塑料表面粗糙度、孔隙体积和含氧官能团。动力学和等温线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对Cr(Ⅵ)和Pb(Ⅱ)的吸附分别以单层的物理吸附和多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点与微塑料种类有关。可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对Cr(Ⅵ)和Pb(Ⅱ)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乳酸 重金属Cr(Ⅵ) 重金属pb() 吸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的三齿羧酸Z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11
作者 赵红昆 王倩 +3 位作者 王修光 杨翰文 郑朝阳 李来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31,共5页
为了探究含酰胺的羧酸配体Zn(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3,3′,3″-[1,3,5-苯三基三(羰基亚氨基)]三苯甲酸(H3BTCTB)、六水合硝酸锌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配合物{[Zn6(μ_(3)-OH)_(2)(BTCTB)_(4)]... 为了探究含酰胺的羧酸配体Zn(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3,3′,3″-[1,3,5-苯三基三(羰基亚氨基)]三苯甲酸(H3BTCTB)、六水合硝酸锌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配合物{[Zn6(μ_(3)-OH)_(2)(BTCTB)_(4)]·3DMF}_(n),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荧光光谱法探究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①Zn(Ⅱ)离子以五配位的配位模式使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形成具有μ_(3)-OH桥连的[Zn_(3)(COO)_(6)]次级结构单元的(3,6)-连接的二维双层结构,之后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②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可作为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羧酸配体 Zn()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属性及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12
作者 尼加提·阿布都逊 阿比旦·阿力木江 +1 位作者 黄鹏 甘敬民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44,共22页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依据3颗最小有效年龄的加权平均值,限定研究区砂岩和片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312±1.4 Ma和373±1.7 Ma。与柯坪塔格构造带同时代地层对比,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均以古生代年龄峰值为主,且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岩浆弧年龄分布规律一致,但缺乏塔里木克拉通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年龄信息,表明塔里木并非其物源区。在物源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组合及其构造样式,认为研究区碎屑岩是南天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天山古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物质记录。在晚古生代期间,南天山属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汇聚板块边缘的一部分,而非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龄 沉积物源 构造属性 增生杂岩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介孔碳对含Pb(Ⅱ)隧洞施工废水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蒲小平 段鹏昌 +3 位作者 秦云 凌涛 熊鹰 刘媛媛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氮掺杂介孔碳,分别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征材料结构及理化性质。将该材料应用于对2种隧洞施工废水中Pb(Ⅱ)的吸附,研究pH、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反应动力学、等温...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氮掺杂介孔碳,分别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征材料结构及理化性质。将该材料应用于对2种隧洞施工废水中Pb(Ⅱ)的吸附,研究pH、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反应动力学、等温模型。研究发现,该体系的吸附动力学与二级动力学方程基本一致,其吸附特性与Langmuir和Temkin等温模型相适应。实验结果与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吸附Pb(Ⅱ)的过程涉及到静电作用、孔道扩散等物理吸附以及表面含氮官能团与Pb(Ⅱ)的化学吸附。2种废水中基于Langmuir模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93.5 mg/g和603.9 mg/g。吸附材料可通过HCl处理实现有效再生与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氮掺杂 隧洞施工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琋 张桂森 +2 位作者 王雅璇 古雪 王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1833,1837,共8页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和XPS分析,揭示了BC-BE-nZVI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体系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C-BE-nZVI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最强,Cd(Ⅱ)、Cr(Ⅵ)、Pb(Ⅱ)去除率分别可达96.43%,97.70%和95.69%,并且能够适应pH范围较广的重金属废水;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适合描述BC-BE-nZVI的吸附过程;复合重金属体系下,BC-BE-nZVI的吸附过程更适用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竞争吸附能力Cd(Ⅱ)>Cr(Ⅵ);单一重金属体系下,Cd(Ⅱ)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Cr(Ⅵ)的去除主要为还原和吸附,Pb(Ⅱ)主要为吸附沉淀;而复合重金属体系下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和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Cr(Ⅵ) pb() 改性纳米零价铁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基催化剂还原Fe(Ⅱ)EDTA-NO络合脱硝液
15
作者 任晓聪 胡紫瑞 张光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Fe(Ⅱ)EDTA络合脱硝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是脱硝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Fe(Ⅱ)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为达到Fe(II)EDTA络合液循环使用的目的,以阴离子交换树脂IRA900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钯前驱体,经硼氢... Fe(Ⅱ)EDTA络合脱硝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是脱硝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Fe(Ⅱ)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为达到Fe(II)EDTA络合液循环使用的目的,以阴离子交换树脂IRA900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钯前驱体,经硼氢化钠还原后制备出了Pd/IRA900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表征表明,Pd/IRA900催化剂中钯纳米微团的平均粒径为2.14nm,Pd0含量为84%(质量分数),对还原Fe(II)EDTA-NO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搭建一套可持续运转的流化床试验装置,评价结果如下:在气相的条件为总流量200L·h^(-1)、NO含量为0.07%(体积分数)、含氧量10%,络合液再生条件为初始浓度0.05mol·L^(-1)、温度60℃、pH=5、液气比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维持脱硝率90%以上稳定运行3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NO 脱硝 络合液 催化剂 阴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妙菌素废盐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EDTA-Pb(Ⅱ)的研究
16
作者 胡雅 孙晓蕾 +1 位作者 陆静宇 孙秀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39,148,共8页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配体和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络合态重金属的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及人体健康问题。采用热解炭化法将医药固体废弃物——泰妙菌素废盐制备成废盐活性炭(WSAC)并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EDTA-Pb(Ⅱ),利用SEM、BE...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配体和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络合态重金属的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及人体健康问题。采用热解炭化法将医药固体废弃物——泰妙菌素废盐制备成废盐活性炭(WSAC)并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EDTA-Pb(Ⅱ),利用SEM、BET表征WSAC的性质;基于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共存离子对WSAC吸附EDTA-Pb(Ⅱ)行为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线拟合,利用FTIR、TOC、Zeta电位等表征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WSAC对EDTA-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受物理过程主导且为单分子层均相吸附;随着pH的升高,WSAC对EDTA-Pb(Ⅱ)的吸附效果降低;共存阴离子的加入会与EDTA-Pb(Ⅱ)竞争吸附位点,对吸附起抑制作用;WSAC对EDTA-Pb(Ⅱ)的吸附机制主要为孔隙填充和静电吸附的协同作用。将WSAC用于吸附工业废水中的EDTA-Pb(Ⅱ),为泰妙菌素废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途径,也为工业废水中EDTA-Pb(Ⅱ)的去除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络合态重金属 EDTA-pb() 泰妙菌素废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联Ⅱ型惯容耗能减震结构响应及减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创第 柴一格 +2 位作者 樊新宇 王瑞勃 葛新广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22,共15页
针对多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对结构减震效果和可靠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对该耗能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模态法将重构后的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获得了结构位移及速度、结构层间位移及速度、层间剪力、层间... 针对多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对结构减震效果和可靠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对该耗能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模态法将重构后的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获得了结构位移及速度、结构层间位移及速度、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和惯容力等响应的频域统一解表达式.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获得了上述响应量的功率谱及谱矩的解析解.以一栋16层的实际结构为例,验证了功率谱及谱矩的正确性.最后,基于位移标准差和谱矩解析解探究了惯容系统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对动力可靠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布置混联Ⅱ型惯容耗能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及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型惯容系统 随机地震响应 复模态法 0~2阶谱矩 Clough-Penzien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膨润土对Pb(Ⅱ)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璐莎 蒲诃夫 +2 位作者 闵明 邱金伟 陈晓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4-59,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改性膨润土(简称PMB)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开展了Batch吸附试验,利用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阶动力学、准二阶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和Elovich模型)和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和Temkin模型)研究了钠化钙基膨... 为研究聚合物改性膨润土(简称PMB)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开展了Batch吸附试验,利用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阶动力学、准二阶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和Elovich模型)和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和Temkin模型)研究了钠化钙基膨润土(简称NCB)和PMB对Pb(Ⅱ)离子的吸附行为,并通过BET (Brunauer-Emmett-Teller)试验对膨润土进行了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为1 (强酸)时,PMB对Pb(Ⅱ)离子的吸附率为60%,较NCB提高了33%。膨润土对Pb(Ⅱ)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阶模型,PMB在初始5 min内可快速吸附Pb(Ⅱ)离子,吸附率达50%。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更好地描述了两种膨润土对Pb(Ⅱ)离子的吸附特性,计算所得最大吸附量与试验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聚合物改性 吸附性能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解添合 曹玉亭 +5 位作者 刘良 马拓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宋里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组的6个样品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区内长城纪地层的构造归属划分提供更多的年代学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红柳泉组钾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59~1577Ma和<1493Ma、贝壳滩组钙质白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956Ma,均为中-新元古代;此外钙质白云母片岩还获得499Ma的变质年龄,总体反映了以上3个样品具有阿尔金杂岩的锆石年龄信息。这3个样品的核部残留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与阿尔金杂岩中各类变质岩的ε_(Hf)(t)值范围一致,且具有相似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代表了其原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因此,综合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可以推断,以上3个样品所属的地层不应再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而归到阿尔金杂岩更为合适。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扎斯勘赛河组长英质片麻岩、红柳泉组长英质糜棱岩和贝壳滩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介于454~460Ma以及多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29~432Ma、400~402Ma和~376Ma。这3个样品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内变质岩石原岩和变质年龄具有一致性,且构造位置上均位于木纳布拉克地区西南缘,与阿尔金杂岩以断裂相隔,由此初步推断其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有关。综上,本文认为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南部的贝壳滩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部分,北部的扎斯勘赛河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压-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阿尔金杂岩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腙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抗癌活性
20
作者 胡嘉忆 何选钰翔 +4 位作者 贾雨琪 唐炯雅 王燕芹 张彩华 卢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7-1813,共7页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和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均表现出优于配体和临床使用药物顺铂的抗增殖活性,IC_(50)分别为1.27±0.20μM、6.97±0.61μM、0.35±0.04μM、0.79±0.04μM。最重要的是,配合物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远小于顺铂,对A549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80倍,对HepG-2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1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酰腙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