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6+、Pb^2+、Cd^2+胁迫下条斑紫菜保护酶系统的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邵世光 阎斌伦 +2 位作者 李廷友 许云华 郑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了不同Cr6+、Pb2+、Cd2+处理浓度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力(TAC)等保护酶系统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SOD、POD、TAC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 研究了不同Cr6+、Pb2+、Cd2+处理浓度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力(TAC)等保护酶系统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SOD、POD、TAC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高。Cd2+处理浓度为0~10mg/L、Cr6+浓度为0~20mg/L、Pb2+浓度为0~30mg/L时,SOD、POD、TAC应激性升高达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相关指数分析显示,POD对Cr6+、Pb2+、Cd2+较SOD敏感。TAC为衡量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状况的综合性指标,SOD、POD在抗氧化系统适应重金属胁迫中起主要作用。条斑紫菜对重金属污染有较强的耐受性,相比较而言,Cd2+的毒性最高,Pb2+次之,Cr6+最弱。POD、SOD、TAC可以作为条斑紫菜受环境重金属污染胁迫的生化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CR^6+ PB^2+ CD^2+ 胁迫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c,M)Si_(2)O_(6)∶Cr^(3+)(M=Ga^(3+)/Lu^(3+)/Y^(3+)/Gd^(3+))的近红外发光性能
2
作者 卢紫微 刘永福 +2 位作者 罗朝华 孙鹏 蒋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4,共8页
荧光转换型近红外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具有体积小、谱带宽、峰位易调谐等优点,是新一代NIR光源发展的前沿,其关键在于研发可被蓝光有效激发的高效率宽带近红外荧光粉。LiScSi_(2)O_(6)∶Cr^(3+)荧光材料的激发波长为460 nm,发射峰位... 荧光转换型近红外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具有体积小、谱带宽、峰位易调谐等优点,是新一代NIR光源发展的前沿,其关键在于研发可被蓝光有效激发的高效率宽带近红外荧光粉。LiScSi_(2)O_(6)∶Cr^(3+)荧光材料的激发波长为460 nm,发射峰位在845 nm,光谱带宽为156 nm,内量子效率为64.4%。基于该体系,本文通过M离子(M=Ga^(3+),Lu^(3+),Y^(3+),Gd^(3+))取代Sc^(3+)的方式对其性能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引入M离子易生成杂相或发生相变,降低了材料的发光性能。本文从晶体结构出发对其调控过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cSi_(2)O_(6)∶Cr^(3+) 阳离子取代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思洁 马馨月 +3 位作者 张超 柯檀 张渝蕊 陈兰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7,共8页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均能降低莱茵衣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和相应的光合参数(Fv/Fm、RC/CS0、ET0/TR0和ET0/ABS),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活性,降低莱茵衣藻的SOD活性,并增加莱茵衣藻的MDA含量,对莱茵衣藻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且随重金属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抑制和损伤作用加剧;但莱茵衣藻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响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Cr6+胁迫在其低浓度和短时间内即对莱茵衣藻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而Ni2+胁迫随其浓度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ET0/TR0、ET0/ABS参数和MDA含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参数Fv/Fm是对重金属毒性效应响应最敏感的毒性评价指标,结合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得出3种重金属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强度排序为Cr6+>Pb2+>Ni2+。该研究结果可为莱茵衣藻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PB^2+ NI^2+ 莱茵衣藻 毒性效应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 毒理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矾石对Cr^(6+)和Cu^(2+)的固化及稳定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昕 颜碧兰 +2 位作者 汪澜 刘晨 刘晶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通过溶液法人工合成钙矾石,分析比较了水化形成过程中钙矾石对Cr6+和Cu2+固化机制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Cr6+和Cu2+均可对钙矾石晶格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两者在钙矾石中固化机制并不完全相同。Cr6+挤入钙矾石晶格层间结构,改变了分子对... 通过溶液法人工合成钙矾石,分析比较了水化形成过程中钙矾石对Cr6+和Cu2+固化机制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Cr6+和Cu2+均可对钙矾石晶格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两者在钙矾石中固化机制并不完全相同。Cr6+挤入钙矾石晶格层间结构,改变了分子对称性,对钙矾石晶体结构有较大影响;而Cu2+对钙矾石晶体结影响较小。在水化液相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低时,钙矾石对Cu2+、Cr6+俘获能力较高,且少量Cu2+对钙矾石晶体生长发育促进作用;而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时,钙矾石对Cr6+俘获能力明显下降,但对Cu2+的固化能力仍较高。钙矾石对Cu2+固化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同时少量Cu2+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碳化条件下钙矾石晶形结构;而钙矾石对Cr6+的固化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碳化、冻融、氯盐侵蚀多因素复合对其固化稳定性有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矾石 CR^6+ Cr^2+ 固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和Cr^(6+)对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的毒害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金朝 施国新 +4 位作者 丁秉中 陈苏雅 许丙军 赵娟 吴国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水生经济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水体Cd2+和Cr6+污染环境,研究了两种单一离子处理对慈姑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体Cd2+、Cr6+浓度增大,慈姑叶绿素含量与根细胞质膜透性先升高后降低;Cd2+浓度... 以水生经济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水体Cd2+和Cr6+污染环境,研究了两种单一离子处理对慈姑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体Cd2+、Cr6+浓度增大,慈姑叶绿素含量与根细胞质膜透性先升高后降低;Cd2+浓度增大,根和叶的POD活性,叶的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根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均是先升后降;根和叶的CAT活性、根的SOD活性、MDA含量和叶的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而Cr6+处理时,MDA含量、根的 SOD、CAT、POD活性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2-产生速率和叶的SOD、CAT、POD活性则升高后降低;Cd2+和Cr6+污染都对慈姑产生毒害,其毒害的效应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同浓度条件下根的受害程度比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CR^6+ 慈姑 毒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Zn^(2+)、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1 位作者 许俊 钟爱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2,共7页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892、27. 498、21.635 和13 .573 mg/L。凡纳滨对虾幼虾对Cr6+、Zn2+、Hg2+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 .136、0 .136 和0 .002 1 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 >Zn2+≈Cr6+。Hg2+ Zn2+、Hg2+ Cr6+ 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 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 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 对Cr6+ 具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Cr6+则对Zn2+具加和作用,而当Zn2+与Cr6+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并就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凡纳滨对虾幼虾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Zn^2+ HG^2+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凡纳滨对虾幼虾(Litopenaeus vannamei juven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酒糟对电镀废水中Cr^(6+)、Ni^(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凌琪 吴梦 +5 位作者 伍昌年 鲍立宁 王莉 王敏 王晏平 袁宇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4-2087,共4页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2+)的溶液,在Cr^(6+)pH=5.0、Ni^(2+)pH=7.0,改性酒槽投加量30 g/L,在20℃吸附30 min时,改性酒糟吸附Cr^(6+)、Ni^(2+)的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反映吸附过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酒糟对Cr^(6+)、Ni^(2+)的等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改性 电镀废水 吸附 CR^6+ N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和Hg^(2+)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谭树华 邓先余 +1 位作者 蒋文明 贺凤丽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95,共3页
Hg2+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Cr6+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 Hg2+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Cr6+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Hg2+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和Hg2+污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HG^2+ CR^6+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Hg^(2+)、Cr^(3+)和Pb^(2+)单一胁迫对绿豆膜脂过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郭锋 樊文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0-1064,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Cr3+和Pb2+胁迫条件下,绿豆花荚期叶片中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g2+、Cr3+和Pb2+胁迫后,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豆叶...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Cr3+和Pb2+胁迫条件下,绿豆花荚期叶片中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g2+、Cr3+和Pb2+胁迫后,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豆叶片中MDA含量也逐渐升高,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在Cr3+和Pb2+胁迫下,绿豆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升高的趋势;在低、中浓度Hg2+胁迫下,SOD酶活性低于对照,但高浓度下,SOD酶活性高于对照。Hg2+处理后,POD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的趋势;低、中浓度Cr3+处理使绿豆叶片内POD活性降低,但在高浓度时表现出POD活性增强;随着Pb2+处理浓度的增加,POD活性逐渐降低。Hg2+和Cr3+处理使CAT活性升高,但Pb2+处理后,CAT活性随浓度的升高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又下降。研究表明Pb2+对绿豆的生态毒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Cr^3+和Pb^2+胁迫 绿豆 膜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型生物吸附剂ZL5-2对Cr^(6+)的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强 张玉臻 陈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9,59,共3页
研究了细菌A grobacterium.sp产生的絮凝型生物吸附剂ZL5-2对Cr6+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ZL5-2对C r6+吸附的最佳pH为0.5~1.5,随着pH增大,吸附作用减弱,pH>3.0后,吸附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其他金属离子如N a+、C a2+、M g2+、Zn2+... 研究了细菌A grobacterium.sp产生的絮凝型生物吸附剂ZL5-2对Cr6+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ZL5-2对C r6+吸附的最佳pH为0.5~1.5,随着pH增大,吸附作用减弱,pH>3.0后,吸附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其他金属离子如N a+、C a2+、M g2+、Zn2+、A l3+、K+对吸附作用的影响不大。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 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60m in时吸附达到平衡,Cr6+吸附量可达到37.3m g/g。被吸附的Cr6+可以被解吸附,解吸率为23.6~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生物吸附剂 吸附作用 絮凝 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 Ca^2+ MG^2+ Zn^2+ AL^3+ 最佳pH Na^+ 金属离子 吸附过程 吸附量 解吸附 解吸率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碳化-K_(2)FeO_(4)活化制备生物炭及其对Cr^(6+)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转年 邓伦聪 +2 位作者 刘凯 李悦 罗珺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4,共8页
作者以柚子皮为原料,采用微波碳化-K_(2)FeO_(4)活化制备了磁性生物炭,对比了不同微波功率、不同炭化时间对磁性生物炭性能的影响。采用SEM、BET、XRD、XPS和FTIR对磁性生物炭进行表征,考察其对Cr^(6+)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与单... 作者以柚子皮为原料,采用微波碳化-K_(2)FeO_(4)活化制备了磁性生物炭,对比了不同微波功率、不同炭化时间对磁性生物炭性能的影响。采用SEM、BET、XRD、XPS和FTIR对磁性生物炭进行表征,考察其对Cr^(6+)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纯微波碳化相比,微波碳化-K_(2)FeO_(4)活化增加了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从3.08 m;/g提高到49.33 m;/g,且生成磁性γ-Fe_(2)O_(3)。磁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r^(6+)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45 ℃的条件下,磁性生物炭对Cr^(6+)的最大吸附量为122.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碳化 K_(2)FeO_(4) γ-Fe_(2)O_(3) 吸附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与Cr^(6+)对水车前毒害的协同效应
12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2 位作者 丁秉中 陈苏雅 吴国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3-747,共5页
比较研究了水体中单一Cr6+及外施Zn2+后对水车前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金属元素联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Cr6+处理下,1 mg·L-1处理浓度可产生一定的积极刺激作用, 表现为提高了SOD、POD和CAT活... 比较研究了水体中单一Cr6+及外施Zn2+后对水车前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金属元素联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Cr6+处理下,1 mg·L-1处理浓度可产生一定的积极刺激作用, 表现为提高了SOD、POD和CAT活性和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与单一Cr6+处理相比,施加不同浓度的Zn2+后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也更明显。这表明Zn2+的加入,削弱了水车前保护酶系统的保护作用,使水车前对Cr6+胁迫的耐性减弱,协同作用的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ZN^2+ 联合作用 水车前 抗氧化酶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法处理废水中Cr^6+、Cu^2+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夏璐 鲁栋梁 何正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52-55,共4页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Cr^6+、Cr^6+和Cu^2+混合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8.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9.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和Cu^2+混合...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Cr^6+、Cr^6+和Cu^2+混合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8.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9.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和Cu^2+混合废水中Cr^6+和Cu^2+的处理效果最好。且处理后Cr^6+和Cu^2+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总铬和铜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实验还对处理后得到的残渣铁氧体进行红外分析和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法 CR^6+ 废水 CR^6+ CU^2+ 混合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催化剂TiO_2/WO_3处理含Cr^(6+)废水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玉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87-90,共4页
采用复相光催化剂TiO2/WO3对含重铬酸钾的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光催化剂的配比、试液的起始浓度、光催化剂的用量、试液的pH值、光照时间与重铬酸钾溶液还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m(TiO2)∶m(WO3)=6∶1,试液起始浓度为125mg... 采用复相光催化剂TiO2/WO3对含重铬酸钾的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光催化剂的配比、试液的起始浓度、光催化剂的用量、试液的pH值、光照时间与重铬酸钾溶液还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m(TiO2)∶m(WO3)=6∶1,试液起始浓度为125mg/L,催化剂用量为0.200g,pH=4.4,光照6h,重铬酸钾溶液的还原率可达98.5%。该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节省能源、所需设备少、处理彻底、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CR^6+ O3处理 废水 重铬酸钾 复相光催化剂 起始浓度 催化剂用量 光照时间 操作工艺 节省能源 氧化能力 二次污染 还原率 行处理 WO3 试液 pH值 配比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型生物吸附剂ZL5-2对Cr^(6+)的吸附作用研究
15
作者 李强 张玉臻 陈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本文研究了细菌Agrobacterium.sp产生的絮凝型生物吸附剂ZL5-2对Cr6+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ZL 5-2对Cr6+吸附的最佳pH 为0.5-1.5,随着pH增大,吸附作用减弱,pH>3.0后,吸附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其他金属离子如Na+、Ca2+、Mg2+、Zn2+... 本文研究了细菌Agrobacterium.sp产生的絮凝型生物吸附剂ZL5-2对Cr6+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ZL 5-2对Cr6+吸附的最佳pH 为0.5-1.5,随着pH增大,吸附作用减弱,pH>3.0后,吸附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其他金属离子如Na+、Ca2+、Mg2+、Zn2+、Al3+、K+对吸附作用的影响不大。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Cr6+吸附量可达到37.3 mg/g。被吸附的Cr6+可以被解吸附,解吸率为23.6%~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生物吸附剂 吸附作用 絮凝 等温吸附方程 AL^3+ 解吸率 Ca^2+ MG^2+ 减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3+、Cr^6+、Ni^2+对黑褐新糠虾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志 郭远明 +1 位作者 刘琴 石群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12-216,共5页
选取黑褐新糠虾为实验动物,采用半静态暴露法开展研究了As^(3+)、Cr^(6+)、Ni^(2+)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As^(3+)、Cr^(6+)、Ni^(2+)对黑褐新糠虾的96 h LC50分别为92.04μg/L、233.20μg/L、537.10μg/L;相关抗氧化酶系统研... 选取黑褐新糠虾为实验动物,采用半静态暴露法开展研究了As^(3+)、Cr^(6+)、Ni^(2+)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As^(3+)、Cr^(6+)、Ni^(2+)对黑褐新糠虾的96 h LC50分别为92.04μg/L、233.20μg/L、537.10μg/L;相关抗氧化酶系统研究结果显示,SOD和CAT两种酶对三种重金属的暴露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趋势。暴露结果显示,各处理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综合3种重金属离子对黑褐新糠虾毒性数据,3种重金属离子毒性依次为As^(3+)>Cr^(6+)>Ni2,且氧化压力损伤被认为是其主要致毒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3+ CR^6+ NI^2+ 黑褐新糠虾 毒性 抗氧化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TiO2纳米片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水中Cr6+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燕妮 万玉丽 +5 位作者 米艳 谭学才 黄月慧 陈全友 冯德芬 艾晨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717,共6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Fe∶TiO2纳米片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器检测Cr^6+的简单有效新方法。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氟化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Fe∶TiO2纳米片,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 建立了一种基于Fe∶TiO2纳米片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器检测Cr^6+的简单有效新方法。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氟化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Fe∶TiO2纳米片,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纳米片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考察了Fe掺杂量、Fe∶TiO2浓度和偏置电压的影响。该传感器在光照射下,利用Fe∶TiO2将Cr^6+还原为Cr^3+,Cr^3+与OH-反应生成Cr(OH)3后沉积在电极表面,从而引起光电流的降低,达到检测的目的。研究表明,该传感器检测Cr^6+的线性范围为0.008~100μmol/L(r2=0.9995),检出限(S/N=3)为0.004μmol/L。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其加标回收率为99.3%~119%,RSD为2.3%~2.8%。表明该光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O2纳米片 光电化学传感器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掺杂制备花状SnO_(2)/Sn_(3)O_(4)异质结微米球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梦凡 李方 +3 位作者 张振民 周晚琴 刘珍 余长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7-1236,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由层状纳米片堆叠而成的花球状Sn_(3)O_(4)及x%Ti⁃SnO_(2)/Sn_(3)O_(4)(x%为Ti与Sn的物质的量之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光电流响...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由层状纳米片堆叠而成的花球状Sn_(3)O_(4)及x%Ti⁃SnO_(2)/Sn_(3)O_(4)(x%为Ti与Sn的物质的量之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光电流响应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Ti^(4+)电负性及离子半径与Sn4+相似,可以很好地进入Sn_(3)O_(4)晶格中替代Sn4+形成替代掺杂,但不引起大的晶格畸变。同时,掺入Ti^(4+)后使得一部分Sn4+直接与O结合生成纳米球状SnO2颗粒分散覆盖在Sn_(3)O_(4)表面,形成SnO_(2)/Sn_(3)O_(4)异质结。光催化活性表明,x%Ti⁃SnO_(2)/Sn_(3)O_(4)不仅具有较强的还原Cr^(6+)能力,而且拥有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甲基橙和酸性橙Ⅱ的能力。催化活性的增强归因于x%Ti⁃SnO_(2)/Sn_(3)O_(4)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光吸收,同时SnO_(2)/Sn_(3)O_(4)异质结的生成有效地提升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掺杂 SnO_(2)/Sn_(3)O_(4)异质结 还原Cr^(6+)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的急性致毒效应 被引量:27
19
作者 孙振兴 陈书秀 +2 位作者 陈静 高洪梅 李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5,共6页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8.5℃~20℃的条件下,用Cu^2+,Zn^2+,Cd^2+和Cr^6+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0.299,0.176,0.133和0.120mg,L;Zn^...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8.5℃~20℃的条件下,用Cu^2+,Zn^2+,Cd^2+和Cr^6+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0.299,0.176,0.133和0.120mg,L;Zn^2+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6.700,3.624,2.577和1.951mg/L;Cd^2+的24h,48h和72hLC50分别为4.246,2.588和2.137mgEL;Cr6*的24h,48h和72hLC50分别为31.974,7,499和3.808mg,L;Cu^2+,Zn^2+,Cd^2+和Cr^6+对刺参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8,0.362,0.259和0.750mg/L。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Cd^2+〉Zn^2+〉Cr^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CU^2+ ZN^2+ CD^2+ CR^6+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吉中 李胜荣 +1 位作者 刘宝林 佟景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综述了我国利用天然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天然铁的硫化物、天然铁锰的氧化物、方解石与磷灰石等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化学活性;不同介质中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Pb2+、Hg2+、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 综述了我国利用天然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天然铁的硫化物、天然铁锰的氧化物、方解石与磷灰石等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化学活性;不同介质中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Pb2+、Hg2+、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可广泛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矿物吸附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表明,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是矿物表面与无机重金属离子之间的表面作用过程,包括矿物表面功能基与重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矿物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转化作用,以及矿物表面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治理 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废水处理 矿物表面 展望 国内 氧化还原反应 吸附作用 CR^6+ PB^2+ HG^2+ CD^2+ 天然矿物 化学活性 表面吸附 矿物吸附 作用过程 配位反应 转化作用 离子交换 新成果 硫化物 天然铁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