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玉龙铜矿带南段吉措Pb-Zn-Ag-Au矿床类型及岩石成因
1
作者 谢富伟 周敖日格勒 +5 位作者 曹阳 何亮 周宇航 高鲁通 李文昊 邓夏雨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1546,共16页
玉龙铜矿带是全球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带, 但其南、北段矿化规模、矿床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差异较大。吉措作为南段新发现的一中型Pb-Zn-Ag-Au矿床, 尚未系统开展过科学研究, 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通过野外地... 玉龙铜矿带是全球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带, 但其南、北段矿化规模、矿床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差异较大。吉措作为南段新发现的一中型Pb-Zn-Ag-Au矿床, 尚未系统开展过科学研究, 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电子探针、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等方法分析技术, 以确定矿床类型和岩石成因。研究显示, 矿区发育Au-Ag-Pb-Zn→Pb-Zn-Ag矿化元素分带, 其矿石构造、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闪锌矿的FeS(16~20mol/mol)等都与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相似, 其Ag主要赋存于方铅矿、硫锑铅矿、硫砷铜银矿, Au赋存于毒砂、黄铁矿中, 黄铁矿Au、As、Co等元素呈现核部低、边部高的特征, 且As/Sb比值变化较大, 指示热液流体成分的较大波动, 沸腾作用可能是Au沉淀的主要机制。吉措矿区花岗斑岩与成矿密切相关, 2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9.38±0.28Ma和39.41±0.32Ma, 属于钾玄系列, 具有高SiO_(2)、高全碱、低MgO、Cr,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LREE等),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等);其(^(87)Sr/^(86)Sr)_(i)值为0.7080~0.7082, ε_(Nd)(t)介于-3.49~-3.34之间;锆石ε_(Hf)(t)值-0.40~+1.00(平均值为+0.19), 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布在1140~1047Ma之间;表明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 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 形成于印度-欧亚碰撞走滑的地壳增厚构造背景。吉措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确立指示玉龙铜矿带南段同样具有寻找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对区域找矿方向的确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吉措Ag±Au多金属矿床 玉龙铜矿带 矿床类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沙沟Ag-Pb-Zn矿床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
2
作者 徐进鸿 吴承泉 +6 位作者 张正伟 唐燕文 姜玉平 胡书礼 郑超飞 李溪遥 靳子茹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2-519,共18页
豫西洛宁县发育多个脉状银多金属矿床,其中沙沟大型Ag-Pb-Zn矿床普遍发育与硫化物共生的自形石英颗粒,记录不同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揭示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提供良好契机。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流... 豫西洛宁县发育多个脉状银多金属矿床,其中沙沟大型Ag-Pb-Zn矿床普遍发育与硫化物共生的自形石英颗粒,记录不同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揭示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提供良好契机。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对沙沟矿床中的石英开展精细的矿物学研究和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沙沟矿床成矿过程由石英-菱铁矿-黄铁矿阶段、石英-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构成。在石英-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识别出三个世代的石英:Q1位于石英颗粒核部,CL图像发光强度均一,生长环带不发育,无共生硫化物;Q2位于石英颗粒幔部,与硫化物共生,CL图像发光较暗,生长环带不规则;Q3位于石英颗粒边部,CL图像发光强度均一,生长环带发育。通过对各世代石英的成分分析显示,Al与L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97),并且和阴极发光亮度密切相关,指示Al^(3+)与Li^(+)替代Si^(4+)进入石英中。Q1和Q2的Ti含量分别为0.722×10^(-6)~3.62×10^(-6)和0.387×10^(-6)~1.12×10^(-6),Al含量分别为81.9×10^(-6)~2436×10^(-6)和3.67×10^(-6)~132×10^(-6),表明成矿体系为中-低温热液环境,温度下降和pH升高是引发矿物沉淀的主要因素。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显示,成矿流体富集碱金属,具有较高的Rb/Na和Cs/Na比值,表明沙沟矿床与岩浆作用有关,属于岩浆-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机制 阴极发光 单个流体包裹体 石英原位微量元素 脉状Ag-pb-zn矿床 沙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沙沟脉状Ag-Pb-Zn矿床构造变形序列与控矿构造特征
3
作者 杨明建 张达 +8 位作者 张鑫明 刘松岩 聂胜强 未国栋 王轩 葛保京 三忠军 杨军伟 牛元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4-597,共24页
沙沟脉状Ag-Pb-Zn矿床是熊耳山地区最大的Ag-Pb-Zn矿床之一。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的展布严格受断裂控制。矿脉主要以发育Ag、Pb、Zn及少量Au矿化为特征,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及穿切关系,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分别为①石英‒菱铁矿阶段... 沙沟脉状Ag-Pb-Zn矿床是熊耳山地区最大的Ag-Pb-Zn矿床之一。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的展布严格受断裂控制。矿脉主要以发育Ag、Pb、Zn及少量Au矿化为特征,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及穿切关系,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分别为①石英‒菱铁矿阶段;②暗色闪锌矿阶段;③方铅矿‒银‒浅色闪锌矿阶段;④石英‒碳酸盐阶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勘查分析各组控矿断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恢复构造应力场,解析构造变形样式及构造控矿特征,识别出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事件:D_(1)期为晚三叠世N-S向挤压背景,区内形成NE-SW向左旋剪切断裂,以及N-S向与NNE-SSW向次级裂隙,奠定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D_(2)期为早侏罗世NW-SE向挤压背景,早期形成的不同方向断裂被再次激活,NE-SW向断裂表现为逆断层性质,N-S向断裂呈左旋压扭性特征;D_(3)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近E-W向伸展背景,N-S向断裂呈张性特征,NE-SW向断裂再次发生左旋张剪性运动,并形成新的次级NNE-SSW向断裂。主要控制着第一、第二阶段的矿化过程。辉绿玢岩脉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研究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时间应该不早于160 Ma左右;D_(4)期为早白垩世中期NW-SE向伸展为主的应力背景,NE-SW向和NNE-SSW向断裂呈张性特征,N-S向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张剪性特征,并控制着第三、第四阶段的矿化过程,银铅锌矿化达到顶峰。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控矿构造具有多期次叠加、等间距分布、多序次控矿的特征,并进一步识别出至少存在四级构造。断裂的多期叠加、反复激活是形成多序次断裂的前提,也是形成富矿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阶段 控矿构造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级序 沙沟Ag-pb-zn矿床 熊耳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active effects of bacteria-loaded biochar 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 in the Pb and Zn contaminated soil
4
作者 LI Xue ZHU Xiao-li +3 位作者 ZHU Feng LI Xing ZHANG Zi-ye XUE Sheng-g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Lead(Pb)and zinc(Zn)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contributing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posing risks to environmental health.Combining function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microorganisms ... Lead(Pb)and zinc(Zn)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contributing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posing risks to environmental health.Combining function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microorganism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trategy for remediating Pb/Zn-contaminated soil.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 and plant responses,which hampers practical applications.Here,a 90-day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biochar(WS700)and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inorganic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IPSB)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on Pb and Zn synchronous immobiliz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Brassica).Compared with CK,bacteria-loaded biochar treatment declined the exchangeable Pb and Zn fraction by 94.69%−98.37%and 94.55%−99.52%,while increasing the residual state Pb and Zn by 75.50%−208.58%and 96.71%−110.85%,respectively.Three amendments enhanced Brassica growth by improving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peroxidase(POD)activities.The bacteria-loaded biochar treatment effectively regulate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reduced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Moreover,compared with CK,three amendments reduced MDA content by 28.84%,28.30%and 41.60%,respectively,und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Pb and Zn.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bacterial-biochar consortia in immobilizing Pb and Zn and mitigating Pb and Zn-induced stress in plants by regulating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immobilized bacteria consortia photosynthetic properties pb and zn immobilization antioxidant enzy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蒿坪沟Ag-Au-Pb-Zn多金属矿床闪锌矿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金波 张德贤 +2 位作者 胡子奇 陈绍炜 谢小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3,共16页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过程的报道较少。本文以矿石中不同世代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查明不同世代闪锌矿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反演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约束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主要存在两个世代:第一世代闪锌矿(Sp1)呈黑褐色或浅褐色,常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相对富集Fe、Mn、Cd、Cu和In;第二世代闪锌矿(Sp2)呈黄褐色或暗褐色,与大量方铅矿共生,裂隙被它形黄铁矿和碳酸盐充填,相对富集Co、Ge、Sn和Pb。闪锌矿中主要富集的元素为Fe、Co和In,其中Fe、Mn、Cd、Co和In等元素基本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的矿物晶格中,而Ag、Sb、Cu和Pb可能是以子矿物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此外,Zn/Cd、Zn/Fe和Ga/In比值以及Fe温度计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沉淀时流体温度为229~259℃)和低硫逸度(lgƒ(S_(2))=-12.0~-10.1)的环境下,由成矿阶段II(Sp1到成矿阶段Ⅲ(Sp2其成矿温度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面扫描分析结果,指示闪锌矿从核部到边缘温度逐渐降低。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本矿床闪锌矿中低的Ga/In和Ge/In比值及Ge含量的特征,指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有岩浆活动的参与。综合认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可能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型和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 闪锌矿微量元素 LA-ICP-MS 面扫描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分布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应宝 戚永辉 +3 位作者 余小吕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探究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等杂质元素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熔炼参数与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关系,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铜精矿的冶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理论分析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Pb... 探究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等杂质元素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熔炼参数与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关系,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铜精矿的冶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理论分析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Pb、Zn、As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温度升高,有利于Pb、Zn挥发进入烟尘降低其在渣和铜锍中的占比,也有利于促进渣中As向烟尘中转化脱除,但会导致As在铜锍中占比增加;渣铁硅比增加,会使得Pb、Zn在渣中分布占比逐渐降低,在铜锍和渣中占比逐渐升高,而As在渣中的占比会增加;渣中CaO含量升高,会使得Pb、Zn在渣中分布占比降低,在烟尘和铜锍中增加,As在渣中的占比会增加,在烟尘中占比降低;实际生产操作中,可通过提高冶炼温度促进部分杂质元素挥发,在适当降低渣铁硅比提高Pb、Zn脱除率的同时,可配合添加CaO促进As向渣中迁移。实际生产数据统计表明,Pb在铜锍、渣、烟尘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23.86%、33.12%、43.02%,Zn分别为4.47%、88.54%、6.99%,As分别为16.58%、15.34%、6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底吹熔炼 pbzn、As 分布特征 杂质脱除 温度 CaO含量 渣铁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性质及吸附Pb^(2+)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宇茜 韩琳希 +4 位作者 钱敏 朱自洋 王丽 段文焱 陈芳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3-813,共11页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Pb^(2+)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化学老化过程会生成活性自由基,显著增加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导致500℃制备的PRZn老化后比表面积显著提高(从24.67m^(2)/g提升到85.51m^(2)/g),改性引入的Zn氧化物从晶型结构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因此,PRZn经60℃老化后,其对Pb^(2+)的吸附量从31.18mg/g提高至47.70mg/g.但经90℃老化后,700℃制备的PRZn吸附量变化不大,这主要是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在90℃下发生自猝灭过程,且700℃制备的PRZn碳结构相对稳定,导致老化后含氧官能团的量没有显著升高而比表面积下降.本研究结果将为改性后老化生物炭在铅污染土壤中的长期利用提供具体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改性生物炭 pb吸附 非生物化学老化 长期利用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低温成矿域Au-Sb-Hg-Pb-Zn矿床方解石REE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指示 被引量:3
8
作者 付浩 王加昇 +4 位作者 常晋阳 王燕 王博 叶彬 李浩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7,共15页
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是我国Au、Sb、Hg、Pb-Zn等中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基地,各种热液矿床之间是否存在成因关系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方解石是各种热液矿床的重要脉石矿物,本文选择上述各种中低温矿种中的丫他卡林型金矿床、晴隆... 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是我国Au、Sb、Hg、Pb-Zn等中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基地,各种热液矿床之间是否存在成因关系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方解石是各种热液矿床的重要脉石矿物,本文选择上述各种中低温矿种中的丫他卡林型金矿床、晴隆-巴年锑矿床、拉峨汞矿床、会泽铅锌矿床等作为典型矿床,并对矿床中出露的成矿和非成矿期方解石进行REE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矿床成矿期方解石明显具有不同的REE特征,卡林型金矿床中显示MREE富集,锑矿床显示M-HREE富集的特征,说明金、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可能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有关;Pb-Zn-Hg矿床整体显示LREE富集,Hg矿床与标准海相碳酸盐岩LREE富集的配分模式一致,但Pb-Zn矿床中轻稀土元素内部具有La、Ce亏损的左倾特征,说明Hg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对赋矿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盆地卤水浸取基底地层及其围岩所形成的混合流体。无论何种矿种,与成矿无关的方解石均具有LREE富集的特征,方解石的上述REE配分模式特征也可作为各种类型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b-Hg-pb-zn矿床 方解石 稀土元素 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Fe-Cu-Pb-Zn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黑柱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陆波德 刘学龙 +8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方兰 李庆锐 王海 李守奎 曹振梁 周杰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4-1182,共19页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研究。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可得,金厂河矿区黑柱石的化学式为:Ca_(0.95-1.08)(Fe_(0.87-1.97)Mn_(0.08-0.36)Mg_(0.01-0.06))^(2+)_((1.89-2.03))(Fe_(0.82-1.04)Al_(0.01-0.03))^(3+)_((0.88-1.15))[Si_(1.94-2.08)O_(7)]O(OH)。结合矿物组合类型、产状、分带特征等,推测矿床内矽卡岩由内带逐渐向外带交代的趋势。金厂河矿区主要有3种矿物共生组合:黑柱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黑柱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蚀变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代表组合Ⅰ),以石榴子石的分解为主,形成大量的黑柱石;退蚀变阶段(代表组合Ⅱ),以阳起石、黄铜矿、黄铁矿发育为主;石英-硫化物阶段(代表组合Ⅲ),以发育大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同时这一阶段内黑柱石分解,形成阳起石、方解石、磁铁矿等。此外,黑柱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榴子石的类似,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认为:黑柱石是早期石榴子石退化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逐渐交代,形成了铅锌铜矿体中以锰质黑柱石为主,而磁铁矿体、铜矿体中以含锰黑柱石为主的分带特性。锰质黑柱石有利于铅锌矿的形成,而对于磁铁矿有贫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为矿区揭露中酸性岩体和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LA-ICP-MS原位微区 黑柱石 Fe-Cu-pb-zn多金属矿 金厂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成因:来自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10
作者 杨正香 邓明国 +3 位作者 牛春晖 贾桢 杨佳飞 杨正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腾冲地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早、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与铅锌矿密切相关。... 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腾冲地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早、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与铅锌矿密切相关。本文对主成矿期(石英-硫化物期)不同阶段方解石的REE特征与成矿早期(矽卡岩期)符山石、绿帘石以及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大理岩和灰岩的REE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主成矿期2个阶段方解石REE配分模式均为右倾型,∑REE分别为84.68×10^(-6)~125.58×10^(-6)和35.08×10^(-6)~38.24×10^(-6),LREE/HREE值为1.59~2.04和4.36~5.38,(La/Yb)_(N)值为1.12~1.81和4.01~5.72,(La/Sm)_(N)值为2.62~3.16和5.09~6.38,(Gd/Yb)_(N)值为0.64~0.97和1.22~1.30。2个阶段方解石的Yb/La-Yb/Ca投点位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的交界部位,符山石、绿帘石、早硫化物阶段方解石和大理岩的Y/Ho值与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关系密切,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的Y/Ho值介于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和围岩之间,暗示矿床主成矿期两阶段方解石皆为岩浆热液成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但成矿流体在主成矿期晚硫化物阶段的水岩反应过程中可能遭受了二叠系灰岩地层的强烈混染。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期δEu值分别为1.25~1.75和0.54~0.78,δCe值为0.85~0.94和0.94~1.05,氧化还原环境的转变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后期水岩反应对矿质沉淀也存在少量影响。矿区中矿体离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较近,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断裂的蚀变碳酸盐岩(矽卡岩)中,矽卡岩矿物自深向浅具有分带性。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控矿因素分析,认为大硐厂Pb-Zn矿床属于矽卡岩型Pb-Zn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方解石成因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矽卡岩型pb-zn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小大川铅锌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永强 吕志成 +1 位作者 王虎 程海明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23,共20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小大川铅锌铜矿赋存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在空间上受到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影响。其成岩成矿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尚不清楚,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内铅锌成矿规律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小大川铅锌铜矿赋存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在空间上受到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影响。其成岩成矿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尚不清楚,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内铅锌成矿规律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小大川铅锌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小大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5.9±0.8 Ma和134.9±0.8 Ma,表明铅锌矿化发生在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SiO_(2)(71.29%~72.92%)、K_(2)O+Na_(2)O(7.17%~7.89%)、Al_(2)O_(3)(13.35%~14.48%),贫MgO(0.61%~0.64%)、CaO(1.24%~1.73%),富集Nb、Ta、Zr、Hf、Th元素,亏损Ba、K、Sr、P、Ti元素且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海鸥型”分布,δEu值为0.35~0.47,负Eu异常明显,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A2型花岗岩。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87Sr/86Sr)i值为0.70545~0.70548,ε_(Nd)(t)值为-1.7~-0.3,Nd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957~1071 Ma。【结论】结合年代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石成因为新生地壳和幔源物质混合同时受到上地壳混染。小大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环境同时还导致了区域内成岩成矿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小大川铅锌铜矿床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SR-ND同位素 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eparation of Co^(2+) from Zn^(2+) , Cd^(2+) by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被引量:1
12
作者 WANG Xin yan,ZHOU Chun shan,WANG Ya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2期88-91,共4页
The separation of Co 2+ from Zn 2+ , Cd 2+ by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discussed.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 containing anion resin 201×7 which was saturated with a solu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The eff... The separation of Co 2+ from Zn 2+ , Cd 2+ by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discussed.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 containing anion resin 201×7 which was saturated with a solu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The effects of the eluant acidity and eluant composition on the sepa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s suitable to the separation of Co 2+ from Zn 2+ , Cd 2+ , and the condition of sepa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When the column is saturated with NH 4Cl solution (2.0 mol/L, pH=4.0), the separation can be completed effectively. Zn 2+ and Cd 2+ can also be separa ted when different eluants are used and the pure soluti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Zn 2+ , Cd 2+ respectively can be obtained ea s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zn 2+ CD 2+ CO 2+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催化剂对酚醛树脂/乙二醇制备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郭子玉 朱云洲 +3 位作者 王力 陈健 李红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472,共7页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统研究了Zn^(2+)含量以及固化温度对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多孔碳稳定性降低,微观孔结构均匀性变差。在90℃下固化,引入Zn^(2+)可以使多孔碳的孔隙率从40.22%增至70.38%,平均孔径从49.8 nm增至279.4 nm,中位孔径从107.2 nm增至343.0 nm。随着Zn^(2+)含量的增加,多孔碳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平均孔径都先增大后减小,当Zn^(2+)质量分数为1.5%时,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343.0 nm,孔隙率达到最大值(70.38±0.37)%。研究指出,引入Zn^(2+)降低了酚醛树脂中苯酚结构的间位取代反应势垒,有利于在苯环上构建大环化合物,显著促进了树脂与乙二醇聚合,提高了树脂混合物的固化程度及骨架聚合度,使相分离更加彻底。当Zn^(2+)含量过高时,树脂混合物的聚合度过高,导致富醇相难以挥发,孔径结构变差。研究还发现,引入Zn^(2+)有助于提高石墨化程度,使碳骨架更加清晰。本研究为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及制备结构碳化物陶瓷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合诱导相分离法 zn^(2+)催化剂 催化机理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二道坎银铅锌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S、Pb同位素研究
14
作者 郑博 李成禄 +6 位作者 于雷 杨文鹏 徐国战 史冬岩 杨元江 符安宗 赵瑞君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66,共19页
为提取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黄铁矿进行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的S/Fe、Au/Ag、Co/Ni、Fe/(S+As)和Co-Ni-As等成分标型特征显示该矿床属于中浅成火山热液型矿床,且所勘... 为提取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黄铁矿进行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的S/Fe、Au/Ag、Co/Ni、Fe/(S+As)和Co-Ni-As等成分标型特征显示该矿床属于中浅成火山热液型矿床,且所勘查的位置处于矿体中浅部;黄铁矿中轻稀土富集,具弱负Eu异常,无Ce异常,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h、U、P、Hf和Yb,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Sr,Y/Ho值,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特征。Zr/Hf、Nb/Ta值显示成矿流体处于较稳定的环境中,但成矿过程中可能混入外来热液物质。硫同位素数值集中在+2.3‰~+8.6‰,表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206)Pb/^(204)Pb值为18.007~18.034,^(207)Pb/^(204)Pb值为15.501~15.522,^(208)Pb/^(204)Pb值为37.704~37.755,显示成矿物质为以地幔为主的壳幔混合来源。结合本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典型矿床特征,认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已剥蚀到中浅部,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标型特征 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固化剂对土壤Pb Cd Cu Zn的固化效果 被引量:57
15
作者 陈炳睿 徐超 +3 位作者 吕高明 曾敏 周航 廖柏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0-1336,共7页
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别施加沸石、石灰石、硅藻土、羟基磷灰石、膨润土和海泡石6种固化剂,研究了这6种固化剂对土壤中Pb、Cd、Cu、Zn的固化效果,筛选出几种效果较好的固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沸石、石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能够有效地... 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别施加沸石、石灰石、硅藻土、羟基磷灰石、膨润土和海泡石6种固化剂,研究了这6种固化剂对土壤中Pb、Cd、Cu、Zn的固化效果,筛选出几种效果较好的固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沸石、石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Cd的含量,并且明显减少了土壤中Pb、Cd的毒性浸出量,其中沸石最多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Cd含量分别达到48.7%和56.2%,减少土壤中Pb、Cd的毒性浸出量达到37.1%和30.1%;沸石、石灰石均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交换态Cu的含量,降低量分别高达68.1%和85.2%,膨润土能有效减少土壤中Cu的毒性浸出量,减少量最高达到66.51%;石灰石对土壤中Zn有着良好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剂 土壤 pb CD CU 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和柳树富集Cd、Zn、Pb的品种差异性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春燕 王瑞刚 +4 位作者 范稚莲 施士争 丁永祯 郭军康 赵玉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0-538,共9页
利用土培试验,以14个杨树和柳树(Populus,Salix babylonic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Cd、Zn、Pb复合污染对不同杨树、柳树品种生物量、重金属含量和总吸收量、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的影响。结果显示,杨树、柳树在叶、茎、根生物量、株... 利用土培试验,以14个杨树和柳树(Populus,Salix babylonic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Cd、Zn、Pb复合污染对不同杨树、柳树品种生物量、重金属含量和总吸收量、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的影响。结果显示,杨树、柳树在叶、茎、根生物量、株高、重金属含量和总吸收量、BCF和TF上均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随着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杨树、柳树重金属含量和总吸收量显著增加,BCF显著降低,TF变化不明显。南林895(Populus×euramericana(Dode)cv.‘Nanlin-895’)、61-1(Salix jiangsuensis CL.‘61-1’)和795(Salix jiangsuensis CL.‘795’)重金属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最高的61-1叶片Cd和Zn的含量分别达到29.23、1410mg·kg-1,但这些品种耐性较低,生物量较小。综合考虑生物量和重金属含量,61-1和南林95(Populus×euramericana(Dode)cv.‘Nanlin-95’)重金属总吸收量较高,富集能力较强,富集能力最强的南林95叶片Cd和Zn的总吸收量分别达到205.62、5897.94μg·株-1。61-1和南林95是有潜力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柳树 CD zn pb 富集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刁江沿岸土壤As,Pb和Zn污染的分布规律差异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永轩 黄泽春 +2 位作者 蹇丽 杨子良 张增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490,共6页
分析了刁江流域矿区尾砂和上、中、下游地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刁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都不同程度受到As,Pb和Zn的污染.上游(距污染源16 km)表层土壤中w(As),w(Pb)和w(Zn)与尾砂相当,分别高达2.4×104,5.6×103和... 分析了刁江流域矿区尾砂和上、中、下游地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刁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都不同程度受到As,Pb和Zn的污染.上游(距污染源16 km)表层土壤中w(As),w(Pb)和w(Zn)与尾砂相当,分别高达2.4×104,5.6×103和1.2×104mg/kg,下游拉烈和百旺(分别距污染源154和192 km)2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w(As),w(Pb)和w(Zn)的平均值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的47.05,1.81和5.48倍.表层土壤中w(As)和w(Pb)随采样点距污染源的距离增加呈幂函数下降,w(Zn)呈线性下降,表明Zn在流域内的迁移能力大于Pb和As.土壤剖面中3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土壤剖面的迁移能力表现为Zn>Pb>As.总体上看,刁江流域土壤污染与尾砂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迁移特征密切相关,尾砂的排放控制和治理应该是刁江流域污染整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pb zn 尾砂 刁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4个典型工矿区大豆种植土壤Pb Cd Zn污染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航 曾敏 +1 位作者 刘俊 廖柏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81,共6页
通过对湖南4个典型工矿区(郴州柿竹园矿区、郴州宝山矿区、衡阳水口山矿区、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大豆以及其种植土壤的采样调查,综合评价了4个工矿区大豆及其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显示:(1)4个工矿区21个采样点的大豆及其种植土壤... 通过对湖南4个典型工矿区(郴州柿竹园矿区、郴州宝山矿区、衡阳水口山矿区、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大豆以及其种植土壤的采样调查,综合评价了4个工矿区大豆及其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显示:(1)4个工矿区21个采样点的大豆及其种植土壤已经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Cd、Z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69.02~6450.35、3.04~23.93、104.22~381.91mg·kg-1,大豆籽粒中这3种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69~20.05、0.81~5.48、24.87~190.48mg·kg-1,均已超过相应的标准。(2)21个采样点中大豆植株对Pb、Cd和Zn的生物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Cd>Zn>Pb,表明大豆植株对Cd富集能力大于Zn和Pb。(3)21个土壤样品中交换态Pb、Cd、Zn含量与大豆植株样品各部位中这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区 土壤 pb CD zn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植物废弃物对土壤中Cu Zn Pb和Cd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梁晶 马光军 +1 位作者 郝冠军 方海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2-499,共8页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最高;绿化植物废弃物与污染土培养2~3个月时,残余态Zn的含量最高,对植物的毒害最小;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为60%时灰潮土中有效态Pb含量较低,而添加量为30%时黄泥土中有效态Pb含量最低;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的多少对灰潮土Cd形态的影响较小,但黄泥土中的Cd则随绿化植物废弃物量的增加活性逐渐减弱,且两种土壤均在培养2~3个月时可交换态Cd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pb CD 灰潮土 黄泥土 绿化植物废弃物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土壤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晓铧 黄益宗 +4 位作者 伍文 钟敏 徐峰 刘崇敏 于方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85,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修复方法研究海泡石、骨炭、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对土壤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添加这4种改良剂均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pH.添加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处理可显著地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Zn含量,培养2个月后,土壤...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修复方法研究海泡石、骨炭、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对土壤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添加这4种改良剂均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pH.添加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处理可显著地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Zn含量,培养2个月后,土壤酸可提取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4%和34.6%.4种改良剂中,除了海泡石外,油菜秸秆、骨炭和生石灰处理均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Pb含量.添加油菜秸秆、骨炭和生石灰可使土壤可交换态Pb比对照分别降低87.1%、82.6%和25.6%(培养1个月),93.7%、73.3%和39.0%(培养2个月).油菜秸秆和骨炭是具有修复Pb污染土壤的潜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b zn 改良剂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