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与多因子驱动机制
1
作者 郑德凤 李欢欢 +1 位作者 郝帅 乌日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4-723,共10页
作为衡量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碳排放强度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2000—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空... 作为衡量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碳排放强度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2000—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空间集聚效应与多因子驱动机制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1年省际碳排放强度总体呈先缓后急的下降趋势,时间尺度上,从38.464 t·十万元^(-1)(2000年)下降到12.872 t·十万元^(-1)(2021年),同时各地区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空间尺度上表现为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最高,其次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最低。碳排放强度的核密度曲线整体呈左移趋势,主峰形态的高度变高、宽度变窄,并呈多峰分布,说明碳排放强度处于动态减少趋势,且各省份碳排放强度绝对差异缩小。碳排放强度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特征,重心转移方向为西南—东北—西北—北。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集聚性不断增强;热点分析集聚效应为东南冷、西北热。碳排放强度驱动因子中,外商投资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程度最大,且多因子交互驱动作用大于单因子作用,因此降碳减排工作要综合考虑多因子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说明,制定和实施地域性低碳策略至关重要,根据驱动因素影响程度提出针对性降碳措施,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时空格局 动态演变 集聚效应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2
作者 张艳 江海云 杨维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732,共15页
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 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标准差椭圆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面积占比55.6%)和生产空间(40.8%)为主导,生活空间(3.6%)以西安市为中心呈散射状向外扩张;生态空间面积增长2473.45 km^(2),生产空间缩减2861.21 km^(2),体现退耕还林政策与城镇化的双重效应。(2)空间转型以草地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型为主,城镇生活空间侵占耕地现象集中于关中平原城市群。(3)标准差椭圆显示生产空间向东北迁移,生态空间呈现东北方向与西北方向的摆动,生活空间向西北扩展趋势显著。(4)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由生境质量(q值为0.493)与年平均气温(q值为0.436)等自然因子主导,社会经济因子通过距城镇建设用地的距离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等交互路径强化空间重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子对“三生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强度图谱 重心迁移模型 标准差椭圆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世杰 黄绍敏 +5 位作者 张水清 郭斗斗 宋晓 张珂珂 岳克 郭腾飞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1-403,共13页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及参与土壤氮素转化的有机氮矿化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潜势。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全氮、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这对土壤脲酶、酰胺酶、蛋白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潜势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土壤NH_(4)^(+)-N含量与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酰胺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NO_(3)^(-)-N含量与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呈极显著正相关。SNPK、MNPK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高于NPK、CK处理。潮土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大豆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影响大豆生长;成熟期SNPK、MNPK处理下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CK、NPK处理。综上所述,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通过提高全氮、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正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与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效氮供给能力,促进大豆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潮土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有效氮 有机氮矿化酶 氨化作用强度 硝化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土环境、发生学性质和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周萍 肖华翠 +3 位作者 梁万栋 罗飞雪 谢敏 盛浩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高强度土地转换及持续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壤的发育方向具有双重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多样性。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母质来源、局地小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管理措施和成土时间的作用;其次,在系统归纳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高强度土地转换及持续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壤的发育方向具有双重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多样性。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母质来源、局地小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管理措施和成土时间的作用;其次,在系统归纳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地变更对土壤发生学属性、形态学特征和诊断特性的影响,进一步综述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不同等级土壤类型演变规律。最后,指出应加强研究多样化土地利用活动对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影响,重视土壤发生学性质对土地转换与渐变的动态响应规律,并应用新技术准确高效辨识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引起的土壤类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类 高强度人类活动 土地转换与渐变 土壤发生学性质 成土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多样性 成土过程 土壤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分支和同步模式的Pi演算描述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小群 郝克刚 +1 位作者 侯红 丁剑洁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0,179,共3页
Pi演算是一种描述和分析动态并发系统的计算模型。对Pi演算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以Pi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并利用Pi演算对复杂分支和同步工作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 pi演算 工作流模式 形式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演算的工作流模式描述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岗 姚绍文 Joan Lu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1-194,共4页
工作流模式包含了业务流程的基本特征和共性,其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流程建模语言或方法。Pi-演算是一种进程代数,可以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形式化建模。本文使用Pi-演算作为业务流程形式化的工具,对存在多种BPMN表示的工作流模式进行形式化建模... 工作流模式包含了业务流程的基本特征和共性,其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流程建模语言或方法。Pi-演算是一种进程代数,可以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形式化建模。本文使用Pi-演算作为业务流程形式化的工具,对存在多种BPMN表示的工作流模式进行形式化建模,以探究工作流模式Pi-演算的描述,检验Pi-演算对业务流程行为特征的表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流程建模 工作流模式 pi-演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条件Pi演算的组合服务柔性演化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涛 曾国荪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0期230-238,共9页
组合服务应当具有适应所处环境和商业规则不断变化的能力。现有的服务组合语言和执行机制缺乏应对动态变化所需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尽管已有很多扩展,但是组合服务的动态适应正确性还缺乏保障。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Pi演算的组合服务柔性... 组合服务应当具有适应所处环境和商业规则不断变化的能力。现有的服务组合语言和执行机制缺乏应对动态变化所需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尽管已有很多扩展,但是组合服务的动态适应正确性还缺乏保障。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Pi演算的组合服务柔性演化机制。通过增加归属操作符和条件控制符对经典Pi演算进行扩展,使之与事件-条件-动作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了一种描述组合服务流程的方法。从分析组合服务各种变化的场景出发,提出了11种基本的变化场景及其不同的柔性演化模式,对每种模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分析。该方法能够保证组合服务的可变性和适应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pi演算 服务自适应 柔性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投入强度、结构与区域创新格局演进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丽娜 施晓敏 +1 位作者 张惠东 谢靖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8,F0003,共6页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需求日益凸显,不断重塑区域创新格局。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规模与结构双维空间相对差异视角切入,探究研发投入强度与结构变化对区...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需求日益凸显,不断重塑区域创新格局。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规模与结构双维空间相对差异视角切入,探究研发投入强度与结构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进而把握创新格局演进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强度、结构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分区域看,研发投入强度、结构变化对东部、西部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不同于其对中部的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全面认识研发投入强度及其结构的动态演化产生的异质性影响,提升区域科技政策的精准性、靶向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强度 研发投入结构 区域创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支流沿岸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9
作者 罗畅 段学军 邹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揭示城市绿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2000—2020年长江干支流沿岸64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地理区位数据,探索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揭示城市绿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2000—2020年长江干支流沿岸64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地理区位数据,探索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2020年产值增速出现负增长,反映产业结构进入转型调整期;(2)从流域特征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自长江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和扩散的趋势愈发显著,支流沿岸城市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从行业特征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总体上分布较为集中,但多数行业产业集中度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3)产业结构、外向度、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是驱动长江干支流沿岸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格局演变 驱动因素 岸线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班模式与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疲劳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黄康慧 李梦瑶 +2 位作者 张媛媛 温弗乐 章雅青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2,共6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的轮班模式和职业疲劳状况,分析轮班模式与ICU护士职业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498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横... 目的调查ICU护士的轮班模式和职业疲劳状况,分析轮班模式与ICU护士职业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498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CU护士慢性疲劳得分为50.00(33.33,66.67)分,急性疲劳得分为63.33(46.67,76.67)分,班次间恢复得分为46.67(36.67,56.67)分。多元分层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后,与“8 h日-8 h中-8 h夜-休-休”相比,“12 h日-12 h夜-休-休”的ICU护士慢性疲劳水平更高(P<0.05)、“8 h日-8 h夜-8 h中-休-休”的ICU护士班次间恢复水平更低(P<0.05),但不同轮班模式的ICU护士在急性疲劳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护士慢性疲劳和急性疲劳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班次间恢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轮班模式与ICU护士的职业疲劳水平有关,护理管理者可考虑通过优化护士的轮班模式改善其职业疲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职业疲劳 轮班模式 急性疲劳 慢性疲劳 睡眠质量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坡草原荒漠多刺锦鸡儿(Caragana spinosa)灌丛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琳乔 王喜明 +2 位作者 赵贵平 刘美华 马春晖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样方和植物踏查法对天山南坡山前荒漠冲积扇平原锦鸡儿灌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锦鸡儿灌丛群落植物分属12科、19属,21种;其中豆科植物占9.52%、禾本科植物占14.29%、藜科植物占19.05%、菊科植物占14.29%、莎草科植物占0... 采用样方和植物踏查法对天山南坡山前荒漠冲积扇平原锦鸡儿灌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锦鸡儿灌丛群落植物分属12科、19属,21种;其中豆科植物占9.52%、禾本科植物占14.29%、藜科植物占19.05%、菊科植物占14.29%、莎草科植物占0,杂类草植物占42.86%;锦鸡儿灌丛群落中的多刺锦鸡儿(Caragana spinosa)、浩罕彩花(Acantholimonkokandense)、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 Revealet)、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nica)和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呈集群分布,趋于随机分布,多刺锦鸡儿灌丛属稳定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 灌丛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演算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12
作者 陈宁 冯博琴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71-73,共3页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法,但是目前人工神经网络缺乏通用的数学模型,用来模拟各种结构的神经网络.然而形式化方法对于建模和验证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形式化描述和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法,但是目前人工神经网络缺乏通用的数学模型,用来模拟各种结构的神经网络.然而形式化方法对于建模和验证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形式化描述和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Pi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因此Pi演算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都是并发计算.在这个基础上,首先通过Pi演算建模人工神经网络,证明了它们之间的等价性,然后设计了基于Pi演算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最后,讨论了这个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pi演算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钻具十字万向轴瓣齿裂纹扩展规律
13
作者 刘书杰 马传华 +3 位作者 叶道辉 肖平 关勤勤 张锐尧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4,共7页
为了解决螺杆钻具十字万向轴在井下复杂载荷条件下瓣齿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出了梯形、矩形或扇形的瓣齿截面结构优化方案,基于断裂理论和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虚拟裂纹扩展仿真物理模型,研究了裂纹分别位于瓣齿根部左侧... 为了解决螺杆钻具十字万向轴在井下复杂载荷条件下瓣齿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出了梯形、矩形或扇形的瓣齿截面结构优化方案,基于断裂理论和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虚拟裂纹扩展仿真物理模型,研究了裂纹分别位于瓣齿根部左侧(Ⅰ区)、中间(Ⅱ区)、右侧(Ⅲ区)时,原结构与优化结构在裂纹区域的等效应力与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并开展现场测试对优化结构的使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当裂纹分布在Ⅰ、Ⅱ、Ⅲ区时,优化结构均可以减小裂纹尖端等效应力与应力强度因子,裂纹扩展能力平均降低18.6%、16.2%、12.1%,其中,矩形截面强化结构为最优方案。裂纹位于瓣齿根部Ⅱ区时,裂纹尖端应力最大,扩展能力也最强;当裂纹位于瓣齿根部Ⅰ区时,裂纹尖端应力最小,裂纹扩展能力最弱,当裂纹位于瓣齿根部Ⅲ区时,扩展能力居于两者之间。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优化结构的可靠性,平均使用寿命可提升18.77%。该研究可为十字万向轴瓣齿的寿命预测与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钻具 十字万向轴 瓣齿优化 断裂 裂纹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强度空间格局及演进趋势
14
作者 程鹏 彭海洋 +2 位作者 侯丁榕 孙明东 宋晓伟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5-1197,共13页
农业水污染管理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综合考虑农业灰水足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灰水足迹强度(AGWFI)代表农业污染水平,测算了2012—2021年黄河流域112个地级市(州、盟)的AGWFI,全面分析了黄河流域AGWFI... 农业水污染管理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综合考虑农业灰水足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灰水足迹强度(AGWFI)代表农业污染水平,测算了2012—2021年黄河流域112个地级市(州、盟)的AGWFI,全面分析了黄河流域AGWFI的空间格局和演进趋势,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1年黄河流域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AGWFI均显著降低,且上游地区AGWFI的下降幅度远大于中、下游地区。(2)2012—2021年黄河流域AGWFI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流域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AGWFI基尼系数都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AGWFI转移路径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黄河流域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AGWFI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而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制定针对性的农业水污染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灰水足迹强度 空间格局 演进趋势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自适应明暗模式的图像纹理特征提取方法
15
作者 李江美 陈熙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0,共10页
局部二值模式(LBP)只考虑中心像素与不同方向上相邻像素间的明暗趋势,并不能精确提取不同方向上的明暗强度信息。此外,不同的图像结构处于相同的明暗区域时,也可能被编码为同一种模式。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明暗强度的... 局部二值模式(LBP)只考虑中心像素与不同方向上相邻像素间的明暗趋势,并不能精确提取不同方向上的明暗强度信息。此外,不同的图像结构处于相同的明暗区域时,也可能被编码为同一种模式。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明暗强度的图像局部纹理算法,即局部自适应明暗强度矢量二值模式,该算法由局部自适应明暗矢量模式和局部明暗强度模式两个特征分量组成。局部自适应明暗矢量模式在MxN窗口内计算不同方向上的正负平均矢量阈值,以此精确地提取每个中心像素周围不同方向上不同明暗强度特征;而局部明暗强度模式根据中心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明暗程度进行排序编码,对于提取相同明暗区域的不同纹理特征更加有效。另外,为提高低分辨纹理图像的识别性能,建立多尺度纹理高斯金字塔进行特征融合。最后,使用随机森林和最近邻分类器在5个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局部特征 局部自适应明暗强度矢量二值模式 多尺度高斯金字塔 图像特征融合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算法用在天山地震带的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张小涛 +1 位作者 张永仙 夏彩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5-52,共8页
以天山地震带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1994—2014年发生的MS6.0以上强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截止震级MC为MS4.0,空间网格间距0.4°×0.4°,异常学习时间窗为15年,预测时间窗为4年,系统计算天山地震带1994年以来的"... 以天山地震带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1994—2014年发生的MS6.0以上强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截止震级MC为MS4.0,空间网格间距0.4°×0.4°,异常学习时间窗为15年,预测时间窗为4年,系统计算天山地震带1994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分析研究时段内强震前后的PI图像演化过程,并采用ROC方法和R值评分检验,对图像信息方法在天山地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分。结果表明:(1)在回溯性研究时段内发生的强震都分布在地震热点上;(2)研究时段内发生的6次6.5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连续热点异常演化过程;(3)ROC检验和R值评分结果显示,PI算法优于随机预测,PI算法在文章中采用的模型参数对天山地震带MS≥6.0地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pi)方法 地震热点 天山地震带 回溯性研究 地震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PI热点特征回溯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2 位作者 周少辉 毕金孟 徐小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研究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后的热点特征变化。以8 a预测窗长、0.8°×0.8°网格尺度为主要参数,获取2009—2028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在2009—2020年的5个连续回溯性预测... 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研究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后的热点特征变化。以8 a预测窗长、0.8°×0.8°网格尺度为主要参数,获取2009—2028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在2009—2020年的5个连续回溯性预测窗口中,玛多地震的震中所在网格及其摩尔邻近网格持续存在密集热点,对发震地点指示作用较强。(2)2014—2028年,多数预测窗口内玛多地震震中或摩尔邻近网格出现过PI热点;在最后3个连续预测窗口内(2019—2026年、2020—2027年、2021—2028年),震中附近出现密集深色热点且呈逐渐收缩的趋势,对发震紧迫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综合2009年以来的热点演化图像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柴达木地块、祁连地块和羌塘地块内都出现过热点,出现在巴颜喀拉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交界玛多县附近的热点频次高、颜色深、覆盖面较大,表明青藏块体内部巴颜喀拉地块中北缘地震活动性较强、相对发震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地震 pi方法 热点 回溯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试件三轴扰动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军 朱传根 +2 位作者 李勋 王波 张艺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4,共14页
为研究高应力围岩扰动破坏机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类岩石试件的三轴常规压缩和三轴循环扰动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扰动应力–应变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试件开展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成像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试... 为研究高应力围岩扰动破坏机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类岩石试件的三轴常规压缩和三轴循环扰动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扰动应力–应变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试件开展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成像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试件扰动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试件在不同围压下均存在一个阈值强度,轴向荷载超过阈值强度后,轴向变形对扰动变得敏感,再次施加扰动会引起试件显著变形,当轴向荷载低于阈值强度时,变形对扰动不敏感。阈值强度与极限强度的比值可以反映试件的抗扰动能力,随着围压增大,该比值呈现逐步递减的规律,说明高围压下试件抗扰动能力下降,对扰动作用更敏感。(2)扰动作用下类岩石试件存在弱化效应,如常规三轴10MPa围压下试件表现出腰鼓破坏,而受扰动作用后,试件呈现斜切脆性破坏,与常规三轴5MPa围压下破坏形态相近。(3)岩石试件在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塑性流动状态,内部颗粒重新排列,内部小孔隙与大孔隙的占比减少,而中孔隙的占比显著增多,试件内部孔隙率整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试件 三轴扰动 阈值强度 破坏形态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珍丽 石放 +5 位作者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东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侏罗系和白垩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和南部的昆仑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北部、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2)三叠纪晚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增生,研究区北部天山的隆升强度减弱与南部昆仑山的隆升强度增大是此次物源转换的主要原因。(3)三叠纪,研究区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北东—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沉降-沉积中心则跃迁到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4)三叠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方向;侏罗纪和白垩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南东—北西方向和南—北方向。(5)三叠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叠置样式 地震属性 重矿物ZTR系数 隆升强度 岩性油气藏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及耦合关系研究
20
作者 张晓瑞 周佳涵 +1 位作者 李杰铭 顾天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综合应用村庄开发强度、景观格局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呈现皖北>皖中皖南,村庄景观格局破碎度呈现皖中>皖北... 综合应用村庄开发强度、景观格局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呈现皖北>皖中皖南,村庄景观格局破碎度呈现皖中>皖北>皖南,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二者空间耦合关系上,皖北没有明显主导类型,皖中以低-高和低-低聚类为主,皖南以低-高聚类为主;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受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多重因素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为村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开发强度 景观格局 空间分异 耦合关系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