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Protégé^(TM)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ith adjunctive use of a filter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PROCAR)-one-month follow-up data on 77 pati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A. Cremonesi F. Van Elst +5 位作者 J. Reul K. Mathias J. Schofer H. Sievert L. Stockx M-J. Suttorp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71-171,共1页
Objective The trial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ev3 Protégé TM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or re-stenotic common and/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es with adjunctive u... Objective The trial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ev3 Protégé TM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or re-stenotic common and/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es with adjunctive use of a CE-marked filter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ingle-arm trial. Between June and October 2003, 7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8 investigational centers throughout Europe.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Neurological Events (MANE) through one month. Other endpoints were the ability to properly place the stent, and primary patency and MANE after six months. Eligible for the study were patients with a de novo or restenotic target lesion located in the common and/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70% stenosis for asymptomatic and >50% stenosis for symptomatic patients). The ev3 Spider (Embolic Protection Filter was used in 75 of 77 cases. Results In 76 out of the 77 patients (99%), the stent could b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with a residual stenosis ≤30% as criterion. Of the 74 patients that had a carotid ultrasound at one month follow-up, none had a re-stenosis of the target lesion. There were three MANEs during or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ocedure (3.9%), two were major and one was a minor stroke. There were eight severe complications (9.1%); six of these happened during or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were related to the procedure, none was related to the device. They are resolved without sequelae. No deaths have occurred.Conclusions The Protégé stent is safe and performs well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for placement of the Protégé stent as assessed by the residual stenosis post implant was very high and all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ployed. The incidence of MANE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in other recent carotid stent studies and still lower than standard 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ith adjunctive use of a filter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one-month follow-up data on 77 patients TM Evaluation of the Prot PRO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感知视角下个人隐私安全保护——一项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雅萍 肖江艳 刘千里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6,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数字时代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用户隐私风险感知是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研究领域,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促进隐私信息保护至关重要。[研究方法]采用元分析方法对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目的]数字时代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用户隐私风险感知是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研究领域,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促进隐私信息保护至关重要。[研究方法]采用元分析方法对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和效果量分析,探究其核心因素。[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任、感知有用性、信息敏感性、隐私经历、隐私倾向和隐私关注是影响用户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其中,隐私关注与隐私风险感知之间呈正向强相关;感知有用性与隐私风险感知呈中度负相关;信息敏感性、隐私经历和隐私倾向与隐私风险感知均呈中度正相关;信任与隐私风险感知呈负向弱相关。此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类型对这些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由此提出“事前透明-事中保护-事后应对”的多主体全域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风险 风险感知 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荣 杨文琴 宋志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品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为了在离链过程中使产品数据可用,系统通过2种类型的区块链交易(生成者交易和数据交易)支持离链/链上数据访问.提供混合访问控制机制用于加密产品数据,将秘密密钥仅提供给经过授权的数据用户.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数据的隐私性,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对产品数据生成的全流程进行溯源.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secp256k1椭圆曲线上(提供128 bit安全性),密钥生成阶段的计算和通信开销不高于81.592 ms和2.83 kB,数据提交阶段不高于50.251 ms和3.59 kB,数据更新时间不超过251.596 ms,数据读取时间不高于311.104 ms.与同类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可信治理 隐私保护 细粒度访问控制 全流程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治理要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平 李红娟 +3 位作者 李晓京 张秀英 张琼阁 王宏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未知风险高等伦理问题,医疗机构需建立新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新技术概念、新技术评估准入机制和伦理管理制度。伦理审查委员会也应该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新技术发展方向,完善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伦理... 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未知风险高等伦理问题,医疗机构需建立新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新技术概念、新技术评估准入机制和伦理管理制度。伦理审查委员会也应该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新技术发展方向,完善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伦理审查委员会成员专业组成,提高伦理委员对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评审能力,初审阶段加大对新技术伦理风险的评估并加强应急预案制定的要求,按照新技术风险等级设定跟踪审查频率。伦理审查委员会应与医务管理部门一同制定本机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规范化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以推进医务工作者了解生物医学技术的管理要求。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存在不同的伦理风险,医疗机构的医务管理部门和伦理审查委员会应根据新技术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规则,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刚刚进入临床时,往往均存在技术使用的公平性与正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新技术 临床应用 患者保护 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明 余琳 +3 位作者 肖毅 陈锟 周东波 赵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163,共9页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赋能大学生的学业预警是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问题、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以某高校近1 0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赋能大学生的学业预警是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问题、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以某高校近1 0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在遵循隐私保护、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前提下,对所采集的校园网络大数据、上网行为数据、教务数据等进行脱敏处理,运用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与反馈技术来探究大学生的上网等行为与其学业的相关性,构建学业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学业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学生学业风险,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学生群体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落地应用建立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 教育大数据 上网行为 学业预警 预警模型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扰动的本地化差分隐私矩阵分解推荐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 罗陈红 +1 位作者 邓江洲 高明星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62,共12页
推荐系统作为有效应对信息过载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等领域中。矩阵分解具有泛化能力强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之一。为提高推荐质量,推荐服务器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推荐模型的训... 推荐系统作为有效应对信息过载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等领域中。矩阵分解具有泛化能力强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之一。为提高推荐质量,推荐服务器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推荐模型的训练。由于推荐服务器不是完全可信的,向服务器共享用户数据会对用户隐私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构建一个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还能确保推荐质量和准确性的系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本地化差分隐私是一种分布式的隐私保护机制,它从中心化差分隐私中发展而来,旨在解决服务器不可信场景下的数据的安全收集和分析。这种框架通过精确的数学证明来确保隐私保护的强度。目前,已经有研究工作将本地化差分隐私引入推荐系统,目的是在推荐效果可接受的情况下,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然而,这些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隐私保护的范围有限。目前的方法大多只关注显式数据的具体数值,认为这是用户的隐私信息。事实上,攻击者可以通过检查数据是否包含在数据集中,来推测用户的隐私信息。其次,推荐质量较低。本地化差分隐私通过引入扰动来保护用户隐私,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扰动幅度过大和误差累积,进而影响推荐质量。在推荐服务器不可信场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首先,该算法将评分数值和评分存在性同时作为隐私保护的对象,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隐私保护。其次,本算法采用目标扰动方法,添加的噪声量不会随着迭代次数增加而增加,有效避免模型训练过程中噪声累积的问题,保证模型训练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分布式场景下多轮迭代导致的中间参数泄露问题,以无放回方式将采样的模型梯度元素发送给推荐服务器,用于模型训练。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满足本地化差分隐私。对所提算法的效用分析证明本文算法在保证有效的推荐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极大地提高了隐私保护推荐算法的性能,本文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误差下降幅度平均可达18%,在推荐领域数据隐私保护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分解 本地化差分隐私 目标扰动 推荐算法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物联网中高效安全的自适应量化联邦学习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海英 沈金宇 +2 位作者 杨天玲 仇健 王占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3-2510,共8页
针对现有自适应量化联邦学习存在参与者本地模型参数隐私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合智能物联网的高效安全的自适应量化联邦学习方案。该方案利用自适应量化技术减少参与者的通信开销,设置两个聚合服务器,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 针对现有自适应量化联邦学习存在参与者本地模型参数隐私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合智能物联网的高效安全的自适应量化联邦学习方案。该方案利用自适应量化技术减少参与者的通信开销,设置两个聚合服务器,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秘密共享方案和不经意传输协议相结合,构造一种保护本地模型参数隐私的安全聚合协议,并在合理假设下证明所提方案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获得较高准确率的全局模型,极大减少了参与者的通信开销和隐私保护计算开销,非常适用于智能物联网中资源受限的轻量级物联网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隐私保护 自适应量化 秘密共享 不经意传输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隐私的自适应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婵婵 马坤明 +2 位作者 石宝 杨星辰 李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9-2855,共7页
随着对联邦学习的深入研究,发现联邦学习中的隐私保护策略并不能完全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并且在联邦学习训练过程中存在模型收敛困难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隐私机制(adaptive differential privacy, DP-AdaMod)。首... 随着对联邦学习的深入研究,发现联邦学习中的隐私保护策略并不能完全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并且在联邦学习训练过程中存在模型收敛困难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隐私机制(adaptive differential privacy, DP-AdaMod)。首先,利用自适应学习率算法调整模型训练过程,避免模型出现波动和过拟合现象,从而提高模型训练的效率和性能。其次,引入差分隐私技术,通过对模型梯度添加噪声来确保联邦学习的隐私安全。同时,使用Moment Accountant机制进行隐私损失的精确计算,有助于平衡隐私保护性能和精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准确率、隐私预算消耗等方面展现出较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差分隐私 隐私保护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uffman编码的移动终端本地差分隐私位置保护 被引量:1
9
作者 晏燕 吕雅琴 李飞飞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2-817,共16页
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紧密相连,一旦泄露可能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地化差分隐私模型提供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效果,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处理和保护敏感信息,避免了对第三方服务器的依赖。针对现有本地化差分隐私位置保护... 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紧密相连,一旦泄露可能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地化差分隐私模型提供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效果,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处理和保护敏感信息,避免了对第三方服务器的依赖。针对现有本地化差分隐私位置保护方法用户端灵活性差、扰动位置质量损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uffman编码的移动终端本地差分隐私位置保护方法。移动用户根据个性化隐私需求提交位置隐私保护范围,服务器端按需进行位置编码并返回给用户。用户端选择所在区域的Huffman编码,并对其进行本地化差分隐私扰动以实现对原始位置的隐私保护。服务器端通过对接收的扰动位置进行解码来判断用户所处的区域,并据此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在实际位置数据集合上的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实现用户位置本地化差分隐私保护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位置数据可用性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隐私保护 本地化差分隐私 HUFFMAN编码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赋权走向治理:数字隐私保护的中国因应之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弘 赵畅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0,M0005,共14页
“数据+算法”的社会驱动模式进一步打破了数据、信息与隐私之间的形态界限,促使隐私开始呈现向数据和信息横向扩张的趋势,对个人隐私保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并对现有基于赋权逻辑所制定的隐私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知情同... “数据+算法”的社会驱动模式进一步打破了数据、信息与隐私之间的形态界限,促使隐私开始呈现向数据和信息横向扩张的趋势,对个人隐私保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并对现有基于赋权逻辑所制定的隐私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知情同意权的实效危机、删除权的技术缺陷等。数字时代,在面对关涉群体利益乃至社会公共利益的数字隐私侵害,以知情同意权和删除权为主导的权利型隐私保护路径已经在制度层面出现危机。对此,数字隐私保护有必要从赋权逻辑转向治理逻辑、从隐私控制主义转向算法训导主义,通过公权力介入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数字平台及其用户之间,进一步探索“隐私增强技术”和算法还原的可行性及其有效进路,以强化数字时代隐私保护的制度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保护 个人隐私 数字时代 数字隐私 治理型保护 隐私增强技术 算法还原 社会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t-Geohash编码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案
11
作者 李晶 刘苛 张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81,共6页
在对享受基于位置服务(LBS)用户进行位置隐私保护时,传统k-匿名技术在执行匿名操作时没有全面考虑时间开销和位置背景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lt-Geohash编码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案(k-anonymous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 在对享受基于位置服务(LBS)用户进行位置隐私保护时,传统k-匿名技术在执行匿名操作时没有全面考虑时间开销和位置背景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lt-Geohash编码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案(k-anonymous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scheme based on Alt-Geohash coding,KLPPS-AGC)。首先,通过位置泛化和Alt-Geohash编码技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快速检索;其次,根据历史查询概率筛选出能与用户构建高位置熵的位置;再次,利用海伦公式改善匿名集的位置分散度;最后,构建安全匿名集实现对用户的位置隐私保护。实验证明,该方案拥有较低的时间开销和较高的隐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置服务 隐私保护 位置隐私 K-匿名 Geoh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SM9和盲签名的联盟链交易隐私保护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清 张磊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为了解决联盟链应用场景中交易数据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SM9标识密码算法和盲签名的联盟链交易隐私保护方案.一方面,引入布隆过滤器对密钥生成中心(KGC)生成的密钥进行唯一性验证,解决密钥可能重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 为了解决联盟链应用场景中交易数据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SM9标识密码算法和盲签名的联盟链交易隐私保护方案.一方面,引入布隆过滤器对密钥生成中心(KGC)生成的密钥进行唯一性验证,解决密钥可能重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SM9标识密码算法中引入了盲签名机制,增强交易的隐私性.通过方案对比证明该方案的效率有所提高:在签名阶段比杨等人的方案减少了1次群内点乘操作,在验签阶段比刁等人的方案减少了近2次双线性配对操作.仿真实验发现布隆过滤器对私钥生成过程的耗时影响微乎其微.本方案在效率和隐私保护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平衡,在需要身份可溯源、但又要求交易内容匿名的场景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9算法 盲签名 联盟链 布隆过滤器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类数据平台化开发的商业模式与监管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创 朱劲燃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40,共15页
在数字时代,合理开发消费类数据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间接性和规模效应等特征,本文提出平台化开发是消费类数据开发的核心商业模式,即由数字平台收集来自不同企业或商家的交易数据,并据此构建... 在数字时代,合理开发消费类数据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间接性和规模效应等特征,本文提出平台化开发是消费类数据开发的核心商业模式,即由数字平台收集来自不同企业或商家的交易数据,并据此构建数据模型,以间接方式(出售基于数据分析的产品或服务)或直接方式(出售原始数据)供第三方用户使用。首先,本文系统总结已经相对成熟的线上消费类数据平台化开发模式。其次,本文分析了线下消费类数据开发面临的独特挑战(数据零散增加了收集难度,数据产权归属模糊,分析使用数据需要较高的成本等),以及通过平台化实现线下消费类数据价值的方法与商业模式。此外,文章还分析了这些策略对社会福利和市场竞争的潜在影响。最后,本文提出要通过市场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数据安全,并讨论了政府在促进数据共享和社会治理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类数据 平台化开发 商业模式 数据产权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高效的混洗差分隐私频率估计方法
14
作者 晏燕 李飞飞 +1 位作者 吕雅琴 冯涛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00-2611,共12页
混洗差分隐私(SDP)模型能兼顾用户端的隐私保护程度和服务器端发布结果的可用性,更适用于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收集和统计发布场景。针对目前SDP频率估计方法的洗牌效率较低和混洗过程安全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以下工作:首先,设计基于优化椭圆... 混洗差分隐私(SDP)模型能兼顾用户端的隐私保护程度和服务器端发布结果的可用性,更适用于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收集和统计发布场景。针对目前SDP频率估计方法的洗牌效率较低和混洗过程安全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以下工作:首先,设计基于优化椭圆曲线的混洗差分隐私盲签名算法(SDPBSA),以实现对篡改或伪造信息的鉴别,提高混洗过程的安全性;其次,提出矩阵列重排转置(MCRT)洗牌方法,以利用随机的矩阵列重排和矩阵转置操作实现数据混洗,提高混洗过程的效率;最后,结合上述方法构建完整的SDP频率估计隐私保护框架——SM-SDP(SDP based on blind Signature and Matrix column rearrangement transposition),并通过理论分析讨论它的隐私性和误差级别。在Normal、Zipf和IPUMS(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data Series)等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Fisher-Yates、ORShuffle(Oblivious Recursive Shuffling)和MRS(Message Random Shuffling)等洗牌方法,MCRT洗牌方法的洗牌效率提升了1~2个数量级;相较于mixDUMP、PSDP(Personalized Differential Privacy in Shuffle model)和HP-SDP(Histogram Publication with SDP)等频率估计方法,SM-SDP框架在不同比例恶意数据存在时的均方误差(MSE)降低了2~1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频率估计 混洗差分隐私 盲签名 矩阵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中可信隐私保护的恶意行为检测方案研究
15
作者 江荣旺 梁志勇 +1 位作者 龙草芳 杨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7-83,共7页
由于集中式数据中心存在隐私泄露问题,使得车联网恶意攻击检测缺乏真实数据和最新数据,导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联网恶意行为检测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上述车联网恶意攻击检测缺乏真实数据和最新数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联邦学... 由于集中式数据中心存在隐私泄露问题,使得车联网恶意攻击检测缺乏真实数据和最新数据,导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联网恶意行为检测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上述车联网恶意攻击检测缺乏真实数据和最新数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联邦学习和区块链技术的车联网恶意行为检测框架。文中所提框架是一种基于边缘服务器的分布式架构,允许多个边缘节点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安全合作;该框架还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管理模块,用于维护车联网内联邦学习过程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信任管理模块管理各节点的信任数据,保证联邦学习训练过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实验所使用的数据集是VeReMi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框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恶意行为检测性能。减少通信延迟,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联邦学习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实现车辆之间的协作学习;区块链则确保了联邦学习训练过程中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隐私保护 恶意行为检测 联邦学习 区块链 集中式 分布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相似性聚类的差分隐私推荐算法
16
作者 尹春勇 王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0-2247,共8页
针对现有差分隐私推荐算法中评分矩阵稀疏、相似性计算依赖于共同评分项且忽略负相似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相似性聚类的差分隐私推荐算法。利用决策树信息熵变化量构建用户间树相似性,采用改进的布谷鸟搜索K-means算法基于树相似... 针对现有差分隐私推荐算法中评分矩阵稀疏、相似性计算依赖于共同评分项且忽略负相似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相似性聚类的差分隐私推荐算法。利用决策树信息熵变化量构建用户间树相似性,采用改进的布谷鸟搜索K-means算法基于树相似性矩阵对用户进行聚类,并通过差分隐私指数机制在目标用户所在簇中选取相似邻居用户集合,根据邻居集合推荐预测分值最高的项目。实验结果在MovieLen 100K和Yahoo Music数据集上显示,该算法相比现有算法,F_(1)值分别提高了7.3%和5.4%,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推荐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隐私 推荐系统 决策树 树相似性 隐私保护 聚类模型 协同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态加密的可验证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方案
17
作者 郭显 王典冬 +2 位作者 冯涛 成玉丹 蒋泳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3-1125,共13页
现有基于同态加密的联邦学习安全和隐私保护方案中,仍面临着服务器伪造聚合结果或与用户合谋导致隐私数据泄露风险。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抗合谋的隐私保护和可验证联邦学习方案。首先,通过结合秘密共享算法实现密钥的生成和协作解密,... 现有基于同态加密的联邦学习安全和隐私保护方案中,仍面临着服务器伪造聚合结果或与用户合谋导致隐私数据泄露风险。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抗合谋的隐私保护和可验证联邦学习方案。首先,通过结合秘密共享算法实现密钥的生成和协作解密,并采用同态加密等密码学原语进一步保护模型,防止用户与服务器的合谋攻击。然后基于双线性聚合签名算法使每个用户能够独立验证服务器提供的聚合结果。同时,为了鼓励更多拥有高质量数据的用户参与进来,该文提出一种激励机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奖励。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文方案对系统中存在的合谋攻击具有鲁棒性。最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同态加密 隐私保护 可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
18
作者 李杰 马海英 曹东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5,共13页
针对现有的医疗数据模型训练方案中存在隐私泄露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Nesterov梯度下降法矫正逻辑回归算法中模型梯度的更新位置,加快其收敛速度,增大接近最优值的可能性,... 针对现有的医疗数据模型训练方案中存在隐私泄露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Nesterov梯度下降法矫正逻辑回归算法中模型梯度的更新位置,加快其收敛速度,增大接近最优值的可能性,保证收敛精度;然后,利用全同态加密算法(CKKS)加密初始模型参数和医疗数据,使其在保护医疗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执行改进后的逻辑回归算法。为了提高模型训练中每轮迭代的效率,该方案通过减少2个向量的内积密文中的同态乘法计算次数,减小计算开销和噪声;利用极小极大近似多项式拟合Sigmoid函数,使医疗数据始终以密文的形式在不可信第三方服务器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合理的安全性假设,证明本方案在不可信的环境中进行模型训练时,能够确保医疗数据和模型参数的隐私安全。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测试本方案和相关方案的模型训练速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而且提高了模型训练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同态加密算法 梯度下降法 医疗隐私保护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签名的慈善捐赠身份隐私安全保护方案
19
作者 刘飚 王治中 +1 位作者 袁喜琴 封化民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7,共13页
为了解决慈善捐赠中数字用户隐私泄露及平衡匿名性与可追责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群签名的慈善捐赠身份隐私安全保护方案。具体而言,提出了可追踪群签名方案,根据捐赠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设计了轻量化的认证协议,并提出了动态哈希图谱存... 为了解决慈善捐赠中数字用户隐私泄露及平衡匿名性与可追责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群签名的慈善捐赠身份隐私安全保护方案。具体而言,提出了可追踪群签名方案,根据捐赠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设计了轻量化的认证协议,并提出了动态哈希图谱存储结构优化物资管理以及电子捐赠证书发放的解决方法。结合随机预言机模型,证明所提方案具有有效抵御选择消息攻击(EUF-CMA)的安全性,并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存在的用户匿名、信息隐私等多项安全问题。理论分析和测试表明,该方案的用户请求和捐赠机构效率分别达到现有最新慈善捐赠方案的12倍和1.5倍,在计算效率与时间开销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赠 身份认证 隐私保护 群签名 哈希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2可链接环签名的联盟链隐私保护方法
20
作者 高改梅 杜苗莲 +3 位作者 刘春霞 杨玉丽 党伟超 邸国霞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4-1572,共9页
为应对联盟链中身份信息和交易数据隐私泄露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SM2可链接环签名的联盟链隐私保护方法(PPMCB-SM2LRS)。首先,针对可链接环签名(LRS)方案存在安全性不足、追溯性差的问题,结合SM2数字签名重新设计LRS,旨在增强交易方身份... 为应对联盟链中身份信息和交易数据隐私泄露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SM2可链接环签名的联盟链隐私保护方法(PPMCB-SM2LRS)。首先,针对可链接环签名(LRS)方案存在安全性不足、追溯性差的问题,结合SM2数字签名重新设计LRS,旨在增强交易方身份隐私保护的同时还能够追溯作恶的交易用户;其次,基于优化后的Paillier同态加密算法提出一种分级加密策略,实现隐私数据的“可见不可用”,以提高联盟链中交易数据验证的隐私性和机密性。安全性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备正确性、不可伪造性、条件匿名性和可链接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LRS方案相比,PPMCB-SM2LRS具有更小的计算开销,且在签名生成与确认阶段的平均耗时有显著降低,同时符合密码技术发展的自主可控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联盟链 SM2数字签名 可链接环签名 Paillier同态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