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配伍丁丙诺啡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临床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余守章 刘继云 +2 位作者 许立新 胡善鉴 彭吕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3-207,共5页
本工作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丁丙诺啡、吗啡复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400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n=78)丁布溶液:0.125%~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Ⅱ组(n=322... 本工作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丁丙诺啡、吗啡复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400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n=78)丁布溶液:0.125%~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Ⅱ组(n=322)吗丁布溶液:同Ⅰ组丁布溶液+0.005%吗啡;均采用Graseby3300型PCA泵,以LCP模式(负荷剂量+持续量+PCA)给药。结果:Ⅰ组和Ⅱ组首20h镇痛用药量分别为21.7±6.1ml(丁丙诺啡0.33±0.09mg)和19.5±5.7ml(丁丙诺啡0.30±0.09mg、吗啡1.0±0.29mg),VAS评级为1.2±0.5和1.0±0.3分。二组呕吐并发症分别为1.3%和2.5%,无呼吸抑制或瘙痒情况。结论:本配伍PCEA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镇痛 疼痛 硬膜外注药 丁丙诺啡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应用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PCEA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国栋 林派冲 +3 位作者 马薇涛 黄玫洁 王越洪 花柱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本研究根据一定频率的经皮电刺激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的原理,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辅助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HANS组)与单纯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吗啡用... 本研究根据一定频率的经皮电刺激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的原理,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辅助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HANS组)与单纯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吗啡用量HANS组150±192.6μg与对照组465±478.2μ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效果VAS评分HANS组0.5±05且分与对照组0.9±0.64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胸闷、恶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结论:HANS复合PCEA可使吗啡用量减少68%,提高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S 手术后 镇痛 腹部外科手术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S辅助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铭军 张国刚 +1 位作者 陈丽 张剑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评估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变频体表电刺激联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四组:Ⅰ组为HANS组;Ⅱ组为PCEA组;Ⅲ组为HANS+PCEA组;Ⅳ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Ⅰ组产妇应用HANS... 目的:评估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变频体表电刺激联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四组:Ⅰ组为HANS组;Ⅱ组为PCEA组;Ⅲ组为HANS+PCEA组;Ⅳ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Ⅰ组产妇应用HANS,通过VAS评分测算,使产痛降低26.7%,效果明显优于Ⅳ组(P<0.05),但差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VAS评分相似(P>0.05),但局麻药用量和PCA按压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可减少罗哌卡因用量的35%,按压次数减少40.2%。结论:HANS单独进行分娩镇痛,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HANS可以起辅助镇痛的作用,与PCEA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局麻药用量,减少PCA按压次数,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骨科术后PCEA对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然 刘远辉 +1 位作者 严俨 罗德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613-2615,2618,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骨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硬腰联合麻醉下骨折手术且要求术后镇痛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骨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硬腰联合麻醉下骨折手术且要求术后镇痛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罗哌卡因配伍盐酸氢吗啡酮术后 PCEA,对照组接受罗哌卡因配伍盐酸吗啡术后 PCEA.比较两组患者的 PCEA 情况、血清疼痛介质含量以及应激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内追加按压镇痛泵的次数以及麻醉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 d、3 d、5 d 时,观察组患者血清中5-HT、NO、PGE2以及 Cor、GH、PRL 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 d、3 d、5 d、7 d 时,观察组患者的 REE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骨科术后 PCEA 能够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并抑制疼痛介质产生、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酮 自控硬膜外镇痛 骨科手术 疼痛介质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PCEA对疼痛介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玉林 龚勇娟 +1 位作者 李玲 石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90-2093,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疼痛介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PCEA、...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疼痛介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PCEA、B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吗啡联合罗哌卡因PCEA。手术前及手术后12、24、48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疼痛介质、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手术后12、24、48h,两组血清中SP、BK、HIS、CX3CL1、CCL2、IL-1β、TNF-α、IL-10、ACTH、CORT、TSH、FT3、FT4、GH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且A组患者血清中SP、BK、HIS、CX3CL1、CCL2、IL-1β、TNF-α、IL-10、ACTH、CORT、TSH、FT3、FT4、GH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PCEA能够较盐酸吗啡联合罗哌卡因PCEA更为有效的减轻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的疼痛及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自控硬膜外镇痛 疼痛介质 应激激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PCEA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晓宁 闵苏 唐万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4-355,359,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R1组与R2 组。术后均采用PCEA治疗。R1组用 0 .1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氟哌利多 1.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R1组与R2 组。术后均采用PCEA治疗。R1组用 0 .1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氟哌利多 1.2 5 μg/ml;R2 组用 0 .2 %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氟哌利多 1.2 5 μg/ml。镇痛时间术后 4 8h。PCEA设置 :负荷量 6ml,bolus5ml/次 ,锁定时间 2 0min ,4h限量 4 0ml。镇痛效果和副作用评定 :(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 2 )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相似 (P >0 .0 5 ) ,但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不同 ,R2 组明显强于R1组 (P <0 .0 5 =。两组副作用均较轻。结论 :浓度为 0 .15 %罗哌卡因 - 2 μg/ml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PCEA的镇痛效果良好且运动神经阻滞发生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白控镇痛 pcea 罗哌卡因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创伤手术对PCEA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一闽 王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下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L1、L2、W1、W2四组。L1、L2组分别用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15.0~22.5mg,W...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下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L1、L2、W1、W2四组。L1、L2组分别用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15.0~22.5mg,W1、W2组分别用重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15.0~22.5mg。术后用罗哌卡因150mg+舒芬太尼0.05mg+阿扎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行PCEA。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始、术中及PCEA结束时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结果 L1、L2、W2组麻醉效果优于W1组(P<0.05)。L1、L2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W1、W2组(P<0.05)。L1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L1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L2、W2组(P<0.05)。结论下肢创伤手术使用0.3%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单侧腰麻,麻醉效果满意,术后PCEA期间运动阻滞仅限于患肢,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麻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剂量吗啡复合罗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张毅 刘凌云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11-413,共3页
目的 用单次剂量吗啡复合持续剂量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 ,与持续剂量吗啡和罗比卡因相比较 ,寻求一种减少吗啡用量 ,更适合下腹部手术的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方... 目的 用单次剂量吗啡复合持续剂量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 ,与持续剂量吗啡和罗比卡因相比较 ,寻求一种减少吗啡用量 ,更适合下腹部手术的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 ,随机分为四组。单次剂量吗啡分三组 :SMR0 1组 ,0 1%罗比卡因 ;SMR0 2 组 ,0 2 %罗比卡因 ;SMR0 0 5组 ,0 0 5 %罗比卡因。三组均先单次静注吗啡 1mg +氟哌利多 2 5mg +0 2 %罗比卡因。维持剂量吗啡组 (CM) :0 1%罗比卡因 +0 0 0 4 %吗啡 +5mg氟哌利多持续硬膜外给药。观察产妇 2 4小时内VAS、镇静评分、PrineHenry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的变化、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记录产妇 2 4小时内用药量。结果 VAS评分 :CM组、SMR0 1组和SMR0 2 组均优于SMR0 0 5组。改良Bromage分级 :用药 30分钟至 6小时内 ,SMR0 2 组大于SMR0 1组、SM0 0 5组和CM组。SMR0 1组、SMR0 0 5组尿潴留、排气时间延长发生率明显低于SMR0 2 组、CM组。结论  1mg吗啡单次给药复合维持剂量 0 1%罗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能够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感觉 运动阻滞分离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硬膜外 罗比卡因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1
9
作者 李兵 王燕琼 +3 位作者 苏纲 杜伟忠 田佳 黄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1-783,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荷量,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PCIA组先静脉注射25μg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然后连接静脉电子镇痛泵。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Bromage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后1~3h,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不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但操作简单、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或连续硬膜外输注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7
10
作者 王朝辉 冯善武 +3 位作者 徐世琴 张盼盼 王楠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5-759,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或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infusion epiduaral,CEI)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有分娩镇痛要求的足月初产妇186例,ASAⅠ或Ⅱ级...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或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infusion epiduaral,CEI)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有分娩镇痛要求的足月初产妇186例,ASAⅠ或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2例。三组均使用首次剂量(0.1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 ml,镇痛泵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0ml。PIEB1组(P1组):5ml/30min,首次剂量注入30min后开始脉冲给药;PIEB2组(P2组):10 ml/60 min,首次剂量注入60 min后开始脉冲给药;CEI组(C组):10ml/h,首次剂量注入后立即开始持续给予背景剂量。三组均设置PCA量5ml,锁定时间30min。记录镇痛期间宫缩疼痛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VAS评分>3分的例数和(MBS)评分>1分的例数;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镇痛药物用药总量、催产素使用量、PCEA按压次数,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产间发热的例数;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在分娩镇痛开始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镇痛前,P2组VAS>3分的比率明显低于P1组和C组(P<0.05)。镇痛期间,P1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P2组和C组,P2组单侧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P2组镇痛药物用药总量、PCE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明显长于P1组和C组(P<0.05)。P1组与P2组器械助产与产间发热的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给予首次剂量后,间隔60min行PIEB模式注射技术,是一种更有效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注射 持续输注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3
11
作者 鲁义 屠伟峰 +3 位作者 卿朝晖 卜文豪 陆建华 尧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各30例,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度评分(BCS)量表评估术后12、24h患者的镇静及舒适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2h检测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结果术后12、24hPCEA组的BCS评分分别为(3.37±0.67)和(3.73±0.45)分,明显高于PCIA组的(2.73±1.14)和(3.03±0.85)分(P<0.05);RSS评分分别为(2.17±0.53)和(2.03±0.18)分,明显低于PCIA组的(2.70±1.02)和2.40±0.81)分(P<0.05)。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术后12h,PCEA组血清TNF-α与IL-6含量明显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下肢乏力或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在疼痛VAS评分≤2分时,PCEA可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及镇静效果,但增加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高峰 孙立新 +3 位作者 陈怀龙 孙晓鹏 林旭 时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自控椎旁神经镇痛组(PVB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PVB组在...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自控椎旁神经镇痛组(PVB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PV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术侧T4~5椎旁间隙穿刺插管,PCEA组行T4~5硬膜外穿刺插管。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瑞芬太尼;PVB组经椎旁间隙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15ml负荷量;PCEA组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5ml,PCIA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之后连接镇痛泵PVB组0.2%罗哌卡因,5ml/h,PCA量5ml,锁定时间15min;PCEA组0.125%罗哌卡因,5ml/h,PCA量5ml,锁定时间15min;PCIA组舒芬太尼1.0μg/ml,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入室后(T0)、拔出气管导管30min(T1)、术后24h(T2)、48h(T3)、72h(T4)HR、MAP、PaO2、PaCO2;及T1~T4时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测定T0、T2~T4时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1秒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计算FEV1/FVC;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PVB组和PCEA组MAP明显降低、PCIA组MAP明显升高,PCEA组HR明显减慢、而T2时三组HR明显增快(P〈0.05)。与PCIA组比较,T1时PVB组、PCEA组和T2时PCEA组MAP明显降低,T1时PCEA组HR明显减慢(P〈0.05)。与PCEA组比较,T1、T2时PVB组MAP明显升高,T1时PVB组HR明显增快(P〈0.05)。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患者PaO2和T1、T2时PCIA组PaCO2明显升高(P〈0.05)。与PCIA组比较,T1、T2时PVB组和PCEA组PaCO2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T4时三组FVC%、FEV1%明显降低(P〈0.05)。与PCIA组比较,T2~T4时PVB和PCEA组FVC%和FEV1%明显升高(P〈0.05)。三组FEV1/FVC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CIA组比较,T1~T4时PVB组和PCEA组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VB组和PCEA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嗜睡,明显低于PCIA组14例(P〈0.01)。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后患者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完善,有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椎旁神经镇痛 自控硬膜外镇痛 自控静脉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冲式硬膜外给药速率对产妇分娩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佟玲玲 张伟 +1 位作者 赵加 李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IEB)速率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和罗哌卡因补充量的影响,为分娩镇痛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EB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单胎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低速率组(n=60)和高速率组(n=66)。2组产妇均使用10mL首剂... 目的:探讨提高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IEB)速率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和罗哌卡因补充量的影响,为分娩镇痛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EB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单胎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低速率组(n=60)和高速率组(n=66)。2组产妇均使用10mL首剂量(0.09%罗哌卡因+0.4mg·L-1舒芬太尼),接连100mL脉冲式注射泵(0.09%罗哌卡因+0.4mg·L-1舒芬太尼),每60min间断脉冲给药10mL,分别以100mL·h-1(低速率组)和200mL·h-1(高速率组)进行输注。2组均设置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5mL,锁定时间30min。记录产妇镇痛期间初始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的总量、频率及时机,第一次补救时间,PCEA泵总用量,产妇满意度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初始疼痛VAS评分、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经阴道辅助分娩和剖腹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总量、频率、时机和首次补救时间及PCEA泵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均为T7-T8,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与低速率PIEB分娩镇痛比较,高速率PIEB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需要补充给药的次数和每小时罗哌卡因用量并未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 硬膜外麻醉 罗哌卡因 自控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产妇爆发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菁 陈晨 +3 位作者 孙啸云 徐世琴 冯善武 王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 目的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负荷剂量15 ml,脉冲剂量10 ml/h,单次追加剂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30 ml/h。当产妇出现爆发痛时给予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0 ml追加,根据产妇是否发生爆发痛分为两组:爆发痛组和无爆发痛组。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和分娩镇痛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爆发痛的相关因素。结果93例(43.2%)产妇发生爆发痛。与无爆发痛组比较,爆发痛组产间发热率明显升高、分娩镇痛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镇痛中断、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和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硬膜外镇痛中断、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间歇脉冲输注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爆发痛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应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7
15
作者 张毅 张咸伟 +1 位作者 刘志恒 毕好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术后病人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以探讨其复合用药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43例ASAⅠ~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 ,硬膜外导管分别留置于L1~ 2 和T12 ~L1椎间隙 ,2 %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 ,根据... 目的 :术后病人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以探讨其复合用药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43例ASAⅠ~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 ,硬膜外导管分别留置于L1~ 2 和T12 ~L1椎间隙 ,2 %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 ,根据需要加用氟 /芬合剂 1/ 2单位。将上述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0 12 5 %布比卡因 + 0 0 135 %咪唑安定 (BM组 ,14例 ) ;0 12 5 %布比卡因 + 0 0 0 0 4%芬太尼 (BF组 ,15例 ) ;0 12 5 %布吡卡因 + 0 0 0 6 75 %咪唑安定 +0 0 0 0 2 %芬太尼 (BFM组 ,14例 )。当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5 0分时 ,开始镇痛。并于 2 4小时内分别观察下列指标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VAS、镇静评分 (SS)、PrineHenry评分 (PHS)、以及恶心呕吐、瘙痒、排气时间延长等副作用 ;并记录三组病人 2 4小时的用药量。结果 :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在三组病人中差异无显著意义 ,镇静评分 :BM组高于BFM组和BF组 (P <0 0 5 ) ;VAS :BM组 >BF组 >BFM组 (P <0 0 5 ) ;PHS三组病人差异无显著意义。BF组中有 4例病人出现术后恶心呕吐 ,8例病人排气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 2 4小时 ,3例病人出现皮肤瘙痒 ;BFM组有 2例恶心呕吐 ,4例排气时间延长 ;而BM组只有 1例恶心呕吐 ,2例排气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咪唑安定 芬太尼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71
16
作者 王莉 李艳华 张培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4-66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头胎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和对照组(IV组)。Ⅰ组在宫口开至3~5cm时行分娩镇痛,Ⅱ、Ⅲ组在宫口开至1cm时行分娩镇痛,Ⅰ、Ⅱ组宫口开全停止...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头胎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和对照组(IV组)。Ⅰ组在宫口开至3~5cm时行分娩镇痛,Ⅱ、Ⅲ组在宫口开至1cm时行分娩镇痛,Ⅰ、Ⅱ组宫口开全停止镇痛,Ⅲ组宫口开至8em时停止镇痛。Ⅳ组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并记录各产程持续时间;记录宫口开至1cm(T0)、3cm(T1)、8cm(T2)、宫口开全时(T3)、胎儿娩出时(T4)的镇痛评分(VAS评分);记录分娩方式、缩宫素的使用情况;记录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1~3d的评分。结果第一产程潜伏期Ⅱ、Ⅲ组明显短于Ⅰ、Ⅳ组(P〈0.01),活跃期Ⅰ、Ⅱ、Ⅲ组短于Ⅳ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Ⅲ组短于Ⅰ、Ⅱ组(P〈0.05);Ⅱ、Ⅲ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Ⅳ组(P〈0.05);Ⅲ、Ⅳ组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四组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NBNA评分(NBNA1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Ⅳ组(P〈O.05)。结论潜伏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宫口开至8cm时提前停止镇痛,可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分娩 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氢吗啡酮对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冬华 梁赵佳 +5 位作者 钟瞾 唐杰柯 田和 周妃成 朱晋慷 李雅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氢吗啡酮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氢吗啡酮6 mg(H6组),右美托咪定+氢吗啡酮4 mg(H4组),吗啡4 mg(M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氢吗啡酮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氢吗啡酮6 mg(H6组),右美托咪定+氢吗啡酮4 mg(H4组),吗啡4 mg(M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给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镇痛,PCEA容量及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前(T0)、术后4 h(T4)、8 h(T8)、12 h(T12)、24 h(T24)、36 h(T36)、48 h(T48)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RSS)、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等,记录术后48 h追加补充镇痛药的种类、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术后H6和H4组的MAP、HR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VAS评分和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和BCS评分从T12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6和H4组胃肠蠕动的恢复比M组快(P<0.05);H6组和H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M组(P<0.05);3组都没有追加阿片类镇痛药.结论:术后联合盐酸氢吗啡酮4 mg和右美托咪定每小时每千克0.15μg硬膜外腔泵注,能有效治疗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维护循环稳定,术后不良反应少,改善了产妇产后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盐酸氢吗啡酮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硬膜外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本藩 赵家贵 +3 位作者 王立奎 陈家骅 杨志来 李元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目的:本研究试图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配成2组,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组(B... 目的:本研究试图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配成2组,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组(B组),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进行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进行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定,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SF-MPQ评分和B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B组SF-MPQ中各项评分较A组在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3月显著下降(P<0.01),B组较A组术后6月的BP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预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捍东 吴灵潝 +2 位作者 王龙 任艳秋 黄海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 研究预先经静脉和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对妇科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子宫肌瘤摘除术病人 10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C、E1、E2 、V1、V2 组 ,每组 2 0例。C组为对照组 ,E1、E2 组... 目的 研究预先经静脉和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对妇科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子宫肌瘤摘除术病人 10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C、E1、E2 、V1、V2 组 ,每组 2 0例。C组为对照组 ,E1、E2 组病人分别于切皮前、后 10min硬膜外腔注射曲马多 1mg/kg(2ml) ,V1、V2 组病人分别于切皮前、后 10min ,静脉注射曲马多 1mg/kg(2ml)。术中局麻药均选用 2 %利多卡因。手术结束时采用LCP模式病人自控镇痛 :负荷量 6ml(1mg/kg曲马多 +4mg恩丹西酮 ) +背景输注量 10 0ml(0 5 %曲马多 +0 15 %布比卡因 +0 0 0 8%恩丹西酮 ) +PCA量 ,流速 2ml/h ,PCA量 2ml,锁定时间 15min。分别记录开启泵 (VAS =0 )后 4、8、12、36、72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记录总PCA需要量、总舒适评分及并发症。 结果 E1、V1组 8、12、36、72h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C、E2 、V2 组 (P <0 0 5 ) ,且 72hE1、V1组的VAS评分较C组差异更显著 (P <0 0 1)。E1、V1组优良 (0 +I)舒适评分显著高于E2 、V2 组 (P <0 0 5 )。E1、V1组的PCA需要量显著小于C、E2 、V2 组 (P <0 0 5 )。各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发生 ,组间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手术切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预镇痛 子宫切除 术后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卢吉灿 林春水 +2 位作者 梁仕伟 肖金仿 古妙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以硬膜外低浓度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ASAⅠ-Ⅱ级,依术后镇痛所用局麻药不同,分R组(0.125%罗哌卡因组)... 目的 观察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以硬膜外低浓度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ASAⅠ-Ⅱ级,依术后镇痛所用局麻药不同,分R组(0.125%罗哌卡因组)和 B组(0.125%布比卡因组).每组10例。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异丙酚2mg/kg·b.w.、琥珀酰胆碱1.5mg/kg.b.w·全麻诱导下气管内插管,常规间歇正压通气。术中吸入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硬膜外(T3-4间隙)间断注入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术毕清醒后,呼吸循环稳定时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用雅培泵以0.12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囚行PCEA(持续量lm/h,追加量每次4ml,锁定时间30min)。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博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并记录PCEA累计局麻药用量(CC)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全麻诱导前、术毕和术后 2、4、8、12、24、48 h,两组 SBP、DBP、HR、RR、SPO2均尤显著差异(P>0.05);诱导前、术毕和术后12、24 48 h,两组pH和paCO2(CO2分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8、12 h M组CC和VAS X明显差异(P>0.05),术后24、48h,R组CC 高于B组(P<0.05),但VAS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全程两组的VAS均低于4。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应用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镇痛 硬膜外麻醉 胸腺切除术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