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智能物探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午阳
魏新建
李海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8,共19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得益于物探领域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硬件算力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深度学习框架,智能物探技术从早期的机器学习发展为目前的深度学习,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目前智能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标签集的构建、去噪、断裂检测、层位与层序解释、地震相分类和异常体检测、岩性识别与油气藏开发、地震反演成像等方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克服了人工交互操作和人工经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助力打破传统物探技术瓶颈。(3)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面临着缺少公开的标签数据集、缺少解决地球物理领域问题的智能化框架及尚未形成适用于地球物理领域共享的智能化开发平台等难题,可以从解决数据基础、构建智能平台、开展网络架构基础性研究及与应用场景结合等方面着手解决;此外,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还包含智能地震成像方法研究,储层成像方法研究,油气大数据挖掘、智能风险评估与智能决策以及超算软件装备研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物探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标签数据集
深度学习框架
智能处理与解释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量子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碳酸盐岩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23
2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2 位作者
韩剑发
赵海涛
能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1000,共10页
根据不同流体性质在角度道集上所反映特征的差异,构建了多属性角度叠加数据体组合流体识别因子.并将量子粒子群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量子粒子群方法来优化模糊神经网络中的连接权值和隶属函数参数,并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显著提...
根据不同流体性质在角度道集上所反映特征的差异,构建了多属性角度叠加数据体组合流体识别因子.并将量子粒子群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量子粒子群方法来优化模糊神经网络中的连接权值和隶属函数参数,并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显著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将近远角度叠加数据体组合流体识别因子作为改进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入,流体性质作为输出,同时引入"相控流体识别"的思想,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进行控制,建立了碳酸盐岩流体识别模型.通过塔中实际井区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流体的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粒子群
模糊神经网络
部分角度叠加数据体
流体识别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部典型盆山结合带: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
3
作者
曾令森
高锐
+8 位作者
高利娥
王海燕
贺日政
金胜
侯贺晟
薛爱民
熊小松
李文辉
叶高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6-63,184-193,共9页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的远景区,特别是随着全球石油的紧缺,我国石油地质界加快了新区勘探,西秦岭造山带与其两侧盆地被列为中国...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的远景区,特别是随着全球石油的紧缺,我国石油地质界加快了新区勘探,西秦岭造山带与其两侧盆地被列为中国油气勘探评价值得重视和重新认识的战略选区之一。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对跨越西秦岭和位于南祁连的临夏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的重要地质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的测试工作。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重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中共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锆石LC-MC-ICP-MS定年数据(共计7个测试样品、145个测试点,测试精度为(2σ)均为2%)、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共计33个测试样品,每个样品有69个测试项,含量大于10×10-6的元素的测试精度为5%,而小于10×10-6的元素精度为10%)、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Sr和Nd同位素特征(共计27个测试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000010 (n=18),和±0.000011 (n=18))。这些数据为厘定不同岩浆岩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解译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深部地质构造所代表的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结合带
西秦岭
临夏盆地
地震反射剖面
岩石地球化学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物探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午阳
魏新建
李海山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8,共1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瞻性基础性项目“物探采集处理解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21DJ37)资助。
文摘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得益于物探领域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硬件算力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深度学习框架,智能物探技术从早期的机器学习发展为目前的深度学习,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目前智能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标签集的构建、去噪、断裂检测、层位与层序解释、地震相分类和异常体检测、岩性识别与油气藏开发、地震反演成像等方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克服了人工交互操作和人工经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助力打破传统物探技术瓶颈。(3)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面临着缺少公开的标签数据集、缺少解决地球物理领域问题的智能化框架及尚未形成适用于地球物理领域共享的智能化开发平台等难题,可以从解决数据基础、构建智能平台、开展网络架构基础性研究及与应用场景结合等方面着手解决;此外,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还包含智能地震成像方法研究,储层成像方法研究,油气大数据挖掘、智能风险评估与智能决策以及超算软件装备研发等方面。
关键词
智能物探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标签数据集
深度学习框架
智能处理与解释
地震资料
Keywords
intelligen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labeled
datasets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seismic
data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量子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碳酸盐岩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23
2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韩剑发
赵海涛
能源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100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2011CB2011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4003)
+1 种基金
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409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KYJJ2012-05-03)联合资助
文摘
根据不同流体性质在角度道集上所反映特征的差异,构建了多属性角度叠加数据体组合流体识别因子.并将量子粒子群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量子粒子群方法来优化模糊神经网络中的连接权值和隶属函数参数,并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显著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将近远角度叠加数据体组合流体识别因子作为改进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入,流体性质作为输出,同时引入"相控流体识别"的思想,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进行控制,建立了碳酸盐岩流体识别模型.通过塔中实际井区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流体的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量子粒子群
模糊神经网络
部分角度叠加数据体
流体识别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Quantum particle swarm
Fuzzy neural network
partial-stacked seismic datasets
Fluid identification
Tarim basi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部典型盆山结合带: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
3
作者
曾令森
高锐
高利娥
王海燕
贺日政
金胜
侯贺晟
薛爱民
熊小松
李文辉
叶高峰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6-63,184-193,共9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212010711813)资助。
文摘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的远景区,特别是随着全球石油的紧缺,我国石油地质界加快了新区勘探,西秦岭造山带与其两侧盆地被列为中国油气勘探评价值得重视和重新认识的战略选区之一。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对跨越西秦岭和位于南祁连的临夏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的重要地质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的测试工作。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重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中共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锆石LC-MC-ICP-MS定年数据(共计7个测试样品、145个测试点,测试精度为(2σ)均为2%)、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共计33个测试样品,每个样品有69个测试项,含量大于10×10-6的元素的测试精度为5%,而小于10×10-6的元素精度为10%)、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Sr和Nd同位素特征(共计27个测试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000010 (n=18),和±0.000011 (n=18))。这些数据为厘定不同岩浆岩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解译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深部地质构造所代表的构造意义。
关键词
盆山结合带
西秦岭
临夏盆地
地震反射剖面
岩石地球化学
数据集
Keywords
basin-range junction belt
west Qinling—Linxia basin
seismic
reflection
lithogeochemistry
dataset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
P588.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智能物探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杨午阳
魏新建
李海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量子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碳酸盐岩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刘立峰
孙赞东
韩剑发
赵海涛
能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西部典型盆山结合带: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
曾令森
高锐
高利娥
王海燕
贺日政
金胜
侯贺晟
薛爱民
熊小松
李文辉
叶高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