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渗剂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h_1体外透皮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定 王承潇 +1 位作者 杨晓艳 崔秀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1-517,共7页
目的研究三七中人参皂苷Rh1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人参皂苷Rh1的表观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小鼠皮和猪皮对Rh1体外经皮渗透系数以及对不同促渗剂和质量浓度对其体外经皮促渗效果;并采用... 目的研究三七中人参皂苷Rh1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人参皂苷Rh1的表观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小鼠皮和猪皮对Rh1体外经皮渗透系数以及对不同促渗剂和质量浓度对其体外经皮促渗效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皂苷Rh1进行分析。结果人参皂苷Rh1的表观溶解度为(60.70±3.21)μg/mL,其油水分配系数lgP值为2.49±0.04,人参皂苷Rh1在小鼠皮上的经皮吸收性能强于猪皮,促渗剂对人参皂苷Rh1的透皮能力大小为:5%N-甲基-2-吡咯烷酮(NMP)>5%丙二醇(PG)>5%氮酮(AZ)>5%油酸(OA);不同质量浓度的促渗剂促渗能力大小为1%NMP>3%NMP>5%NMP和1%PG>3%PG>5%PG。结论人参皂苷Rh1在小鼠皮肤上具有更强通透性,且1%NMP和1%PG可作为人参皂苷Rh1经皮吸收的促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1 三七 经皮渗透 促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三七块根花色苷颜色呈现和降解的效应(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昶灵 崔秀明 卢其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65-774,共10页
用分光光度法在体外研究了pH对三七块根花色苷呈色和降解的效应,结果表明:该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和降解速率均具独特的pH依赖性。在pH2.0,该花色苷呈现最强烈的红色。随着pH从0增加到13.0,该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 用分光光度法在体外研究了pH对三七块根花色苷呈色和降解的效应,结果表明:该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和降解速率均具独特的pH依赖性。在pH2.0,该花色苷呈现最强烈的红色。随着pH从0增加到13.0,该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λvis max)依次出现红移、蓝移,然后消失,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Aλvis max)呈现为一条单峰曲线,唯一的峰在pH2.0处。当原始pH值被恢复到2.0后,如果原始pH值≤6.0,花色苷的红色均被恢复得更浓烈,λvis max不同程度地趋向532nm,A州…。增加;如果原始pH值I〉7.0,花色苷的红色根本不能被恢复,λvis max几乎不变,Aλvis max仍然维持低水平。在15℃,黑暗中,该花色苷在pH0~6.0条件下均随时间而降解,在pH2.0时的降解速度最慢,当pH≤3.0时,该花色苷在总体上降解缓慢;此外,该花色苷的降解过程几乎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本文可为三七块根颜色呈现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块根 花色苷 Ph 颜色呈现 降解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型水溶肥对三七药材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
作者 史玉宝 邓日建 +3 位作者 蒋莉 周雅琴 刘颖颖 陈路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为保证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药材的质量稳定与溯源,简化施肥并提高其种植效率,进行了田间小区肥料替代试验。以习惯施肥为对照(CK),基于聚磷酸铵型水溶肥(SRF)设计替代施肥(T1)、减量施肥(T2)、配方施肥(T3)3个处理... 为保证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药材的质量稳定与溯源,简化施肥并提高其种植效率,进行了田间小区肥料替代试验。以习惯施肥为对照(CK),基于聚磷酸铵型水溶肥(SRF)设计替代施肥(T1)、减量施肥(T2)、配方施肥(T3)3个处理。结果表明,SRF处理下,三七的农艺性状和氮(N)、磷(P)、钾(K)营养成分,以及土壤中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土壤理化性质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T3没有改变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也未对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产生影响,但T3提高了土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习惯施肥,聚磷酸铵型水溶肥在实现三七节本、增效种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菌群结构降低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水溶肥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趁鲜加工品质研究
4
作者 王佳佳 张建强 +3 位作者 苟晨夕 曹艳 王思宇 赖鑫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8-84,共7页
研究系统比较了整根晒干、整根50℃烘干、趁鲜切制后晒干和趁鲜切制后50℃烘干4种加工方式对3~5 a龄三七饮片品质的影响,并以干燥时间、外观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对饮片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根50℃烘干的... 研究系统比较了整根晒干、整根50℃烘干、趁鲜切制后晒干和趁鲜切制后50℃烘干4种加工方式对3~5 a龄三七饮片品质的影响,并以干燥时间、外观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对饮片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根50℃烘干的5 a龄三七综合评价排名最前,但切片皱缩严重,出现了较多裂片和空片,外观性状较差;相较而言,趁鲜切制加工处理的三七切片综合评价大部分高于传统加工处理,不仅缩短了干燥时间,而且维持了较好的药材外观,有效保留了有效成分含量,其中趁鲜切制后50℃烘干工艺的效果更佳。因此,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建议采取趁鲜切制后50℃烘干的产地饮片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趁鲜加工 总皂苷 外观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岛链霉菌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2 位作者 张占江 陈乾平 冯世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33-2139,共7页
【目的】明确津岛链霉菌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和滤纸条法测定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和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的抑制作... 【目的】明确津岛链霉菌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和滤纸条法测定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和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离体块根刺伤接种法测定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防治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菌株JT-2F发酵液中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等酶活性。【结果】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抑菌率达76.47%,对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超过80.00%。菌株JT-2F的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菌丝体畸形、膨大变粗,并呈串珠形状。产酶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JT-2F可分泌几丁质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可破坏病原菌菌丝体,并抑制病原菌生长。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T-2F发酵原液对离体三七块根根腐病的防效达78.43%。【结论】津岛链霉菌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菌 津岛链霉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HPLC指纹图谱及5种成分测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宁 高小惠 +5 位作者 王子幼 龚云麒 刘军锋 杨兆祥 崔秀明 王峥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 建立三七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5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三七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 目的 建立三七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5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三七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分别在0.000 76~0.567 64(r=0.9999)、0.002 69~2.017 43 (r=0.9998)、0.000 38~0.283 82 (r=1.000 0)、0.002 83~2.12483 (r=0.999 8)、0.000 78~0.582 98 mg/mL (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8%、97.22%、102.14%、98.96%、101.73%,RSD分别为1.58%、1.31%、2.17%、1.55%、1.8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三七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指纹图谱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D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际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生防功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禄蓉 张秀 +4 位作者 田光祥 陈朝苍 赵云思 朱书生 杨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5-1045,共11页
【目的】从三七叶际分离筛选对三七叶部黑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为开发安全高效的生防菌剂提供菌种资源,也为中药材病害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从1年生健康三七叶片中分离可培养叶际微生物,通过... 【目的】从三七叶际分离筛选对三七叶部黑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为开发安全高效的生防菌剂提供菌种资源,也为中药材病害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从1年生健康三七叶片中分离可培养叶际微生物,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三七叶部黑斑病菌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菌株SL17的拮抗效果,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生防作用的叶际微生物菌株,结合ITS和16S rDNA测序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挑选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进一步进行广谱抑菌能力测定。【结果】从健康三七叶际共分离纯化得到125株分离物,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获得50株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其中26株为真菌,24株为细菌。26株拮抗真菌中,2株三七叶内生真菌菌株NZ-14和NZ-23的抑菌效果最佳,其中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i)菌株NZ-14可完全抑制人参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00%;24株拮抗细菌中,2株三七叶内生细菌菌株NX-20和NX-23的抑菌效果最佳,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NX-20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抑制率达71.13%。叶际拮抗菌对三七主要病原菌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NZ-14、NZ-23、NX-20和NX-23对槭菌刺孢菌(Mycocentrospora acerina)菌株DMS5、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F3、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菌株RS006均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抑制率为39.26%~78.97%。【结论】三七叶际存在大量具有潜在抑菌能力的微生物,其中2株木霉菌菌株NZ-14、NZ-23和2株芽孢杆菌菌株NX-20、NX-23的抑制效果最好,对三七叶部和根部主要病害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三七病害生物防控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叶际微生物 黑斑病 拮抗菌 木霉菌 芽孢杆菌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对三七根系构型的影响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梦琦 魏富刚 +5 位作者 夏青 杨绍周 王宝英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3,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三七的根系形态指标及主根皂苷含量差异,探究根系形态特征与三七生物量及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关系,为基于三七根系形态特征的高品质三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苗乡三七1号(M1)、苗乡7号(M7)、苗乡8号(M8...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三七的根系形态指标及主根皂苷含量差异,探究根系形态特征与三七生物量及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关系,为基于三七根系形态特征的高品质三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苗乡三七1号(M1)、苗乡7号(M7)、苗乡8号(M8)和文院紫七1号(Z1)4个三七品种的2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根系扫描仪测定三七的根系形态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主根中主要皂苷的含量,同时测定三七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并分析根系形态指标与三七生物量、根冠比及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三七品种的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根冠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Z1的地上部鲜重最高,M1的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最高,而M8的根冠比最大;不同三七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也存在差异,M7、M8和Z1的总根长、总根尖数和分枝数均显著大于M1(P<0.05,下同),M7和Z1的总根表面积显著大于M1;不同三七品种主根中的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以Z1主根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Rb_(1)和Rd)及总皂苷含量最高,以M1主根中各单体皂苷累积量及总皂苷累积量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等根系形态指标与三七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及皂苷累积量均呈正相关,且粗根(根直径>2mm)根表面积、根体积与三七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及皂苷累积量的相关性大于细根(根直径≤2 mm)。【结论】不同三七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累积量存在一定差异,且三七的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等根系形态指标与三七的生物量和皂苷累积量关系密切,良好的根系形态特征对三七生长和品质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品种 根系形态 皂苷累积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片基因表达受丛枝菌根真菌与茄腐镰刀菌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杨双琳 李秋桦 +6 位作者 钟宇 贾李智 邓利娟 夏体渊 陈秀 尹敏 任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63-2474,共12页
【目的】探究提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健康和患病三七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AMF提高三七抗根腐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健康三七(CK)、接种AMF(A)、接种茄腐... 【目的】探究提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健康和患病三七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AMF提高三七抗根腐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健康三七(CK)、接种AMF(A)、接种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接种AMF+F.solani(AF)4个不同处理的三七叶片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结果】4个处理中共检测出41 321个表达基因。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A vs CK和AF vs F比较组的差异基因数分别为419和1643个。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2个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的“代谢过程”、分子功能的“催化活性”及“结合”、细胞组分的“细胞部分”等GO条目中。KEGG功能注释分析显示A vs CK和AF vs F 2个对比组中出现的差异基因均参与了代谢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过程、有机系统和细胞过程5大过程中的18个通路,且AF vs F比较组在每条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均多于A vs CK。在2个比较组的功能注释中,共筛选出4条富集差异基因的主要抗病通路,分别为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互作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从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中随机选取了10个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AMF可以通过调控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互作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等抗病通路的基因表达提高三七抗根腐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三七 叶片基因表达 丛枝菌根真菌 茄腐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三七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左应梅 张金渝 +6 位作者 杨天梅 杨绍兵 杨维泽 李纪潮 杨美权 许宗亮 简邦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45-2151,共7页
【目的】研究三七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三七的耐寒和耐热机制,为三七抗逆品种的选育、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生长第2年的三七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5、10、25(对照)和35℃温度处理,持... 【目的】研究三七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三七的耐寒和耐热机制,为三七抗逆品种的选育、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生长第2年的三七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5、10、25(对照)和35℃温度处理,持续处理48 h后测定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5~25℃的温度条件下,三七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25℃处理相比,5℃处理分别降低21.91%、23.30%和22.78%,10℃处理分别提高51.69%、52.43%和51.9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与25℃处理相比,35℃高温条件下,Chla、Chlb和Chl(a+b)含量及Chl(a/b)分别降低14.61%、6.80%、11.74%和8.1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a)、光饱和点(LSP)、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显著升高,光补偿点(LCP)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高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Pmax、LSP、P_n、G_s和T_r均显著下降,C_i、a和LCP则呈上升趋势。在低、高温胁迫条件下,三七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低、高温胁迫均显著抑制三七的光合能力。低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其抗冷性;高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来增强其抗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温度胁迫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结合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5种稀有人参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兰杰 李绪文 +5 位作者 丁健 刘迎 吴谦 王晓中 李敏 金永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59,共6页
建立了超声辅助结合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5种稀有人参皂苷20(S)-Rg2,20(S)-Rh1,Rk3,20(S)-Rg3及Rk1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多种因素并确立了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5种稀有人参皂苷加样回收率均... 建立了超声辅助结合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5种稀有人参皂苷20(S)-Rg2,20(S)-Rh1,Rk3,20(S)-Rg3及Rk1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多种因素并确立了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5种稀有人参皂苷加样回收率均在92.07%-110.55%之间,RSD值均〈5.4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准确且环保等优点,为中药材及其制剂中微量化学成分的提取、富集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超声辅助提取 三七 稀有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2
作者 杨娟 袁一怔 +3 位作者 尉广飞 张连娟 徐江 董林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641-1647,共7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含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炔类、醇类等结构不同的多种化学成分,其有效成分以皂苷类和三七素为主,具有止血、活血、补血、抗血栓、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含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炔类、醇类等结构不同的多种化学成分,其有效成分以皂苷类和三七素为主,具有止血、活血、补血、抗血栓、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本文针对三七的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三七皂苷及多糖类的主要活性成分类型,分别比较了三七皂苷及多糖的提取工艺,概述了三七活性成分在抗炎、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加强三七多糖的研究,优化三七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完善三七总皂苷与其它药用成分配伍体系,进而加快三七植物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三七皂苷 多糖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挥发物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海娇 杨小玉 +6 位作者 顾红蕊 袁也 朱敏 郝莉雨 刘格 杨敏 张子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5-702,共8页
【目的】研究油菜挥发物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作为生物熏蒸材料控制三七根腐病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挥发物收集装置收集油菜茎和叶组织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菜切段和... 【目的】研究油菜挥发物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作为生物熏蒸材料控制三七根腐病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挥发物收集装置收集油菜茎和叶组织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菜切段和研磨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油菜茎和叶挥发物及挥发物中硫醚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3种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F-3、恶疫霉菌D-1和锈腐病菌RS006)的抑菌活性。【结果】油菜茎和叶对F-3菌株的抑菌活性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最大用量2.0 g/皿时对D-1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均大于65.00%。油菜切段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相对含量55.86%),研磨的主要成分为叶醇(相对含量54.14%)等醇类物质。硫醚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和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对三七根腐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强弱顺序为AITC>DMDS>DMTS。DMDS在浓度1200 mL/m^3时对F-3、D-1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35.24%、73.23%和52.19%;DMTS在50 mL/m^3时对F-3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61.55%和78.71%,对D-1菌株的抑制率为100.00%;AITC在8 mL/m^3时对F-3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为53.85%和79.39%,在2 mL/m^3时即可完全抑制D-1菌株的生长。【结论】油菜挥发物中的DMDS、DMTS和AITC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以控制三七根腐病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挥发物 三七 根腐病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兰岚 周恒 +3 位作者 袁佳佳 陈铭 苗水 季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56-2661,共6页
目的测定三七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及其2种残留物乙撑硫脲和丙撑硫脲的含有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GC-MS)分析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的残留总量(以二硫化碳计),乙撑硫脲和丙撑硫脲的残留量采用QuEChERS... 目的测定三七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及其2种残留物乙撑硫脲和丙撑硫脲的含有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GC-MS)分析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的残留总量(以二硫化碳计),乙撑硫脲和丙撑硫脲的残留量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结果在优化的前处理方法下,二硫化碳在0.02~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3),加样回收率及RSD均符合农残检测要求,方法定量限为0.02 mg/kg。2种代谢物在0.005~0.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0),回收率80.4%~92.6%,RSD均小于10%,方法定量限均为0.005 mg/kg。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三七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及乙撑硫脲和丙撑硫脲残留的日常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 乙撑硫脲 丙撑硫脲 hS/GC-MS QuEChERS/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三七中总皂苷含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振峰 高云涛 +4 位作者 张文斌 张公信 林龙勇 王正玮 闫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58-8459,846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茎、叶中的总皂苷的百分含量不同,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其中根部的总皂苷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为46.5%,并在生长年限为2年时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茎部和叶内的总皂苷含量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如根部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分别为23.9%和33.9%,其中一年生三七的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三七根部的总皂苷含量是根、茎、叶3个部位中最高的。[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Panp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总皂苷 生长年限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三七总皂苷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雪 冯光炷 +2 位作者 雒廷亮 刘国际 李和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42,共5页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工艺条件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粉碎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8 MPa,CO2流量23 kg/h,夹带剂300 mL,萃取时间3.0 h,提取率7.97%;轧胚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5 MPa,CO2流量20 kg/h,夹带剂350 mL,萃取时间2.5 h,提取率9.98%。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2)2007年10月10日出具的第ZDT 2007106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三七 三七总皂苷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d胁迫对三七生长和根系DNA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美霖 魏富刚 +3 位作者 崔斌 陈中坚 蒋艳雪 曹红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mg·kg-1Cd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mg·kg-1Cd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胞的DNA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三七的成活率、株高、单株复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以及单株根、茎和叶片的干质量及鲜质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三七植株的成活率和单株复叶数均高于对照,而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则在cd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单株根、茎和叶的鲜质量及干质量在Cd添加量30mg·kg-1条件下均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随cd添加量的提高,三七根系中S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总体上逐渐升高;其中,cd添加量0.6、1.0、3.0和30.0mg·kg-1。处理组的SOD活性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而各处理组的POD和CAT活性总体上均高于对照且在Cd添加量1.0~30.0mg·kg。条件下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彗星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三七根尖细胞的彗尾长、尾部DNA相对含量和Olive尾矩均有差异,其中,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较低水平的土壤Cd胁迫条件下,三七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DNA均没有受到明显伤害,而较高水平的Cd胁迫则对其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根尖细胞DNA损伤也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d胁迫 三七 生长 DNA损伤 彗星实验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多元统计分析判别三七品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元林 龙鸣 +3 位作者 张希 田晓静 柏家林 宋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0-707,共8页
目的基于电子鼻与多元统计分析判别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品质。方法在优化电子鼻检测条件基础上,对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多元统计与神经网络分析。结果电子鼻检测三七较佳条件为样品量1.5 g;顶空生成时间15 min;顶空体... 目的基于电子鼻与多元统计分析判别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品质。方法在优化电子鼻检测条件基础上,对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多元统计与神经网络分析。结果电子鼻检测三七较佳条件为样品量1.5 g;顶空生成时间15 min;顶空体积250 mL;载气体积流量400 mL/min。多元统计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均能区分三七主根与支根,但后者效果优于前者;利用三七主根和支根气味信息结合典则判别分析,可实现对三七产地的定性判别,其中主根气味信息的判别效果更好。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析可以实现对三七主根、支根及产地的定量判别,主根与支根分类准确率达99.49%;主根产地判别准确率为99.49%;支根产地判别准确率为95.95%。结论电子鼻结合多元统计与神经网络分析可以实现对三七品质的判别,且该方法高效快速可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电子鼻 多元统计 MLP神经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31
19
作者 董林林 谷利婷 +4 位作者 徐江 陈中坚 魏富刚 余育启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975-1980,共6页
三七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栽培历史悠久,但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重、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三七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三七无公害栽培的主要环节,包括:基于药用植... 三七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栽培历史悠久,但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重、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三七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三七无公害栽培的主要环节,包括: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建立三七选地标准,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建立三七综合土壤改良措施,建立新品种选育、水光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规范栽培体系。此外,开展三七野生抚育模式、分子标记辅助三七新品种选育、建立综合的病虫害防治平台,可以有效的完善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进而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无公害栽培 土壤改良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类群动态与根腐病的关系 被引量:35
20
作者 官会林 陈昱君 +2 位作者 刘士清 张无敌 夏朝凤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6-709,共4页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群在不同季节存活量的高峰期与三七病害高发期相吻合,并且根腐病株土壤中的霉菌、放线菌及厌氧菌数高于健康植株土壤,分别增加3.89 E 4.cfu/g,0.94 E 4.cfu/g,85.10 E 6.cfu/g,说明这3种细菌也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土壤微生物 变化特征 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