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evolution model and energ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ze-thaw damag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1
作者 ZHANG Chun-yang TAN Tao ZHAO Er-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328-2348,共21页
Rocks will suffer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under freeze-thaw(FT)cycles,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rock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rock FT damage,energy c... Rocks will suffer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under freeze-thaw(FT)cycles,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rock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rock FT damage,energy calculation method and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are introduced to explore their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was verified by combining the data of FT cycles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f intact and pre-cracked sandstone samples,as well as published reference data.In addition,the ener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T damaged rocks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perfectly characterizes the energy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T damaged ro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before the peak strength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microcrack unstable growth stage.Taking the FT damaged cyan sandstone sample as an example,it has gone through two stages dominated by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and energy accumulation mechanism,and the energy rate curve of the pre-cracked sample shows a fall-rise phenomenon when approaching failure.Based on the published reference data,it was found that the peak total input energy and energy storage limit conform to an exponential FT decay model,with corresponding decay constants ranging from 0.0021 to 0.1370 and 0.0018 to 0.1945,respectively.Finally,a linear energy storage equation for FT damaged rocks was proposed,and its high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were verified by combining published reference data,the energy storage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 ranged from 0.823 to 0.992,showing a negativ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itial UCS(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In summary,the mechanism by which FT weaken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has been revealed from an energy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issues in col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damage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energy evolution linear energy storage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eep autoencoder model for structural condition monitoring
2
作者 PATHIRAGE Chathurdara Sri Nadith LI Jun +2 位作者 LI Ling HAO Hong LIU Wanqu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873-880,共8页
Damage detection in structures is performed via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odal information, such as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widely used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to indicate the hea... Damage detection in structures is performed via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odal information, such as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widely used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to indicate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civil structures.The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that works on a multiple layer neuralnetwork model termed as deep autoencoder is proposed to lear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al in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stiff-ness parameters. This is achieved via dimension reduction of themodal information feature and a non-linear regression against thestructural stiffness parameters. Numerical tests on a symmetri-cal steel frame model are conducted to generate the data for th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an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proposed approach for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 encoder non-linear regression deep auto en-coder model damage identification VIBRATI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老化沥青中温抗疲劳性能及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刘亚敏 韩旭晖 +1 位作者 高晨光 钟国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1-136,共6页
为分析老化沥青胶结料的中温抗疲劳性能,以三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为试验材料,基于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和黏弹性连续损伤模型,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线性振幅扫描试验中,随着频率的增大和老化时间的延长,沥青的复合剪切模量增大... 为分析老化沥青胶结料的中温抗疲劳性能,以三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为试验材料,基于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和黏弹性连续损伤模型,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线性振幅扫描试验中,随着频率的增大和老化时间的延长,沥青的复合剪切模量增大,相位角减小;改性沥青的相位角明显小于基质沥青,表明改性剂可以增强沥青胶结料的弹性;基质沥青的疲劳寿命随老化时间延长而缩短,其变化存在一个平缓过渡期;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预估模型拟合程度高,可用于不同老化时间沥青胶结料疲劳寿命的预测;推荐采用残留疲劳寿命作为老化沥青胶结料中温抗疲劳性能工程的判断指标,并针对不同类型沥青提出了相应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胶结料 中温抗疲劳性能 线性振幅扫描试验 黏弹性连续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软岩边坡泥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门树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64,共6页
为解决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因软岩强度低、蠕变特性显著导致的稳定性问题,开展软岩蠕变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以蒙东地区某露天煤矿泥岩为研究对象,基于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在分析传统Burgers蠕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带应变触发的非线性黏壶... 为解决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因软岩强度低、蠕变特性显著导致的稳定性问题,开展软岩蠕变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以蒙东地区某露天煤矿泥岩为研究对象,基于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在分析传统Burgers蠕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带应变触发的非线性黏壶,建立新型非线性5元件蠕变损伤模型,并根据最小二乘原理,辨别改进的蠕变损伤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改进的Burgers蠕变损伤模型,与试验数据的拟合系数较高;所建模型可充分描述泥岩全阶段蠕变变形特征,尤其是加速蠕变损伤阶段;改进的蠕变损伤模型的拟合程度明显优于传统Burgers蠕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非线性 蠕变模型 损伤 黏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损伤的平行黏结接触模型开发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云贺 王琦 +3 位作者 宁致远 孟霄 董静 杨迪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5-624,共10页
为研究颗粒细观接触之间的损伤、断裂过程,基于离散元颗粒流程序(PFC;),在平行黏结模型的基础之上,引入拉伸损伤变量和剪切损伤变量表征颗粒黏结键的变形、强度及能量演化特征,根据最大应力准则确定黏结键损伤起始判据,通过C++语言编程... 为研究颗粒细观接触之间的损伤、断裂过程,基于离散元颗粒流程序(PFC;),在平行黏结模型的基础之上,引入拉伸损伤变量和剪切损伤变量表征颗粒黏结键的变形、强度及能量演化特征,根据最大应力准则确定黏结键损伤起始判据,通过C++语言编程对该接触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对单一黏结键进行拉伸、剪切、弯曲及扭转测试,对比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考虑损伤的平行黏结接触模型的计算精度;建立三维细观离散元模型,模拟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和花岗岩三轴试验,表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对考虑损伤的平行黏结模型进行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损伤演化系数对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弹性段范围、峰值应力以及达到峰值应力后的软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对比研究了应力-应变曲线在不同阶段黏结键损伤、裂隙萌发、扩展及贯通的演化过程;进一步研究了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演化规律,引入了耗散能释放率参数,阐释了损伤演化系数越大应力-应变曲线达到峰值应力后下降速率越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离散元 平行黏结模型 细观损伤 裂隙演化 损伤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化和损伤效应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 被引量:36
6
作者 宋勇军 雷胜友 刘向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287-292,共6页
岩石的蠕变过程是岩石内部应力不断调整,硬化和损伤效应不断发展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经典元件模型的建模思路,将岩石的初始屈服强度作为蠕变硬化的应力阈值,岩石的长期强度作为损伤软化的应力阈值,引入能反映岩石硬化效应的硬化函数... 岩石的蠕变过程是岩石内部应力不断调整,硬化和损伤效应不断发展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经典元件模型的建模思路,将岩石的初始屈服强度作为蠕变硬化的应力阈值,岩石的长期强度作为损伤软化的应力阈值,引入能反映岩石硬化效应的硬化函数和损伤效应的损伤变量,建立能够全面反映蠕变机制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利用蠕变试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辨识,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描述蠕变全过程,而且可以全面反映岩石蠕变过程中的蠕变硬化和损伤软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损伤 非线性蠕变模型 初始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受损飞机动力学模型与飞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钟友武 倪少波 +1 位作者 杨凌宇 申功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为实现对结构部分受损飞机的安全控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将结构受损飞机的旋转运动分解为正常飞机旋转运动和由于受损引起的扰动运动,将结构受损飞机的控制转化为对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 为实现对结构部分受损飞机的安全控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将结构受损飞机的旋转运动分解为正常飞机旋转运动和由于受损引起的扰动运动,将结构受损飞机的控制转化为对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飞机右侧机翼缺损15%半翼展长时,控制系统能实现结构受损飞机的解耦控制,角速度响应能较好地跟踪指令,有效抑制了结构受损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受损 动力学模型 飞行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轨迹线性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GFRP抗浮锚杆蠕变试验及蠕变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晓宇 郑晨 +2 位作者 张明义 王永洪 王海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4-1311,共8页
为深入探究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大直径GFRP抗浮锚杆的力学性能变化,通过施加长期荷载对GFRP抗浮锚杆进行了室内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锚杆在其破坏荷载的38%~45%荷载作用下才发生蠕变。通过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对GFRP抗浮锚杆的蠕变规... 为深入探究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大直径GFRP抗浮锚杆的力学性能变化,通过施加长期荷载对GFRP抗浮锚杆进行了室内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锚杆在其破坏荷载的38%~45%荷载作用下才发生蠕变。通过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对GFRP抗浮锚杆的蠕变规律进行分析,对刚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较好;进一步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和蠕变模型推导了GFRP抗浮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实现了GFRP抗浮锚杆长期承载力的精准预测,为GFRP锚杆在抗浮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抗浮锚杆 蠕变试验 长期应力 标准线性固体模型 刚度 时间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越野车试验场载荷谱的压缩与外推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晓鹏 张强 +3 位作者 姜丁 朱先民 冯树兴 岳巍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1-875,共5页
基于雨流计数法,对某型越野车在试验场实测的各路段载荷谱进行压缩;然后对压缩后的雨流均幅值矩阵进行强化外推和基于目标关联模型的比例叠加;最后对叠加后的雨流均幅值矩阵进行时域重构,得到了可用于室内道路模拟试验的目标载荷谱。
关键词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雨流计数法 载荷谱压缩 载荷谱外推 目标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的混凝土路面损伤开裂及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正峰 康玉峰 +2 位作者 罗君豪 蒲卓桁 游庆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53,共7页
为探究混凝土塑性软化对混凝土路面损伤及承载力的影响,基于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三点加载混凝土小梁试验全过程进行模拟.比较了单、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计算了应力比为0.15、0.25、0.35的双线形软化黏聚区... 为探究混凝土塑性软化对混凝土路面损伤及承载力的影响,基于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三点加载混凝土小梁试验全过程进行模拟.比较了单、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计算了应力比为0.15、0.25、0.35的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的模拟误差,分析了Winkler地基上混凝土路面板从加载到断裂全过程的承载力和截面应力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应力比为0.25的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小梁的加载力裂纹张开位移曲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小梁和混凝土板的极限承载力分别出现在底部混凝土发生损伤和开裂阶段,混凝土板极限承载力大小为板底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时的1.75倍,为板底刚开始出现宏观裂缝时的1.09倍.Winkler地基上的混凝土板加载破坏表现出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路面 承载力 损伤开裂 双线形软化黏聚区模型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vlou方法的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国前 郭子贤 +1 位作者 闫梦煜 赵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3,I0003,I0004,共10页
变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预测一直是焊接结构完整性评估的重要内容.基于Pavlou提出的疲劳损伤区概念,采用BS7608标准中推荐的S-N曲线,运用有限元热传导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针对承载型十字焊接接头、非承载... 变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预测一直是焊接结构完整性评估的重要内容.基于Pavlou提出的疲劳损伤区概念,采用BS7608标准中推荐的S-N曲线,运用有限元热传导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针对承载型十字焊接接头、非承载型十字焊接接头和对接焊接接头,开展了二级变幅载荷谱块的拉伸疲劳试验,分别采用Miner模型、M-H模型和Pavlou方法估算了试件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Pavlou方法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其它2种模型,预测寿命与试验寿命误差散射图中数据点的分布形态更加合理,验证了Pavlou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讨论了焊接接头S-N曲线存活率对疲劳寿命预测精度的影响,提出2.3%存活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 疲劳寿命 变幅载荷 非线性损伤模型 S-N曲线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yleigh-Ritz算法的梁裂缝损伤识别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天国 朱以文 +1 位作者 刘浩吾 陈春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8,251,共7页
结构动态特性的变化则预示结构出现损伤,基于R itz线性近似,文中提出一种裂缝损伤识别的方法,用以识别结构裂缝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该方法分两步:首先用模态子空间近似关系,消去模态应变能表达式中的整体刚度矩阵和整体质量矩阵,避免... 结构动态特性的变化则预示结构出现损伤,基于R itz线性近似,文中提出一种裂缝损伤识别的方法,用以识别结构裂缝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该方法分两步:首先用模态子空间近似关系,消去模态应变能表达式中的整体刚度矩阵和整体质量矩阵,避免模型误差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再采用计算向量空间夹角的方法分离损伤位置与损伤程度的耦合影响,进而识别出单元裂缝损伤位置;其次,识别损伤程度采用二次线性规划方法,不再计算特征值灵敏度。线性约束条件保证了二次规划问题的解是唯一的。模拟简支梁几种裂缝损伤情况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态试验,利用所得模态参数对该算法程序进行了验证,识别出了裂缝损伤的确切位置及损伤程度,并进行了误差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由于不用整体结构的数值模型,从而避免了边界条件、连接条件及材料特性参数等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干扰,识别精度得到提高,将其用于结构损伤识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变能 模态子空间 损伤识别 二次线性规划 数值模型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函数的结构动应力谱分布估计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道云 孙守光 +3 位作者 李强 张亚禹 王金莎 张学苹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某型动车组制动吊座的疲劳关键点为例,采集并处理其动应力数据,得到其实测动应力谱;针对等组距直方图不能满足动应力谱分布估计的问题,提出非等距分组的方法。分别使用工程领域常用的截尾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和威布尔分布... 以某型动车组制动吊座的疲劳关键点为例,采集并处理其动应力数据,得到其实测动应力谱;针对等组距直方图不能满足动应力谱分布估计的问题,提出非等距分组的方法。分别使用工程领域常用的截尾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和威布尔分布函数以及色谱领域常用的Giddings分布函数进行实测动应力谱的分布拟合,结果表明:单一使用某一分布函数得到的分布拟合结果不能通过卡方检验,且截尾正态分布函数的拟合精度最低;Giddings分布函数对前6组数据拟合得较好,威布尔分布函数对中间组(7~12组)数据拟合得较好,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尾部(13~17组)数据拟合得较好。因此根据不同分布函数在不同谱级段体现出的拟合优势,构建分段函数分布模型,并顺利通过了卡方检验。基于分段函数分布模型得到的结构动应力谱的Miner线性累积损伤与实测谱损伤的总体走势一致,且其每级损伤均大于实测谱损伤,从而得到对结构疲劳寿命做出偏安全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应力谱 分布估计 截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威布尔分布 Giddings分布 分段函数分布模型 Miner线性累积损伤 结构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地拉重力坝坝基非线性对坝体极限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金英 王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以鲁地拉水电站重力坝为例,采用线弹性模型和损伤塑性模型研究了重力坝坝基非线性对坝体极限抗震能力的影响,以坝体顶部折坡处的损伤区贯穿为"破坏"依据,计算了坝体"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地震荷载。结果表明:... 本文以鲁地拉水电站重力坝为例,采用线弹性模型和损伤塑性模型研究了重力坝坝基非线性对坝体极限抗震能力的影响,以坝体顶部折坡处的损伤区贯穿为"破坏"依据,计算了坝体"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地震荷载。结果表明:地基线弹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得到的结果分别为1.6倍设计地震和2.2倍设计地震。对比分析可知,考虑地基非线性影响能够显著降低重力坝坝体折坡处的损伤分布,近而可以更好地模拟坝体结构本身的抗震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地拉水电站 重力坝 地基非线性 极限抗震能力 线弹性模型 损伤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非线性随机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奎明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9,共8页
在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从荷载一位移曲线、混凝土和钢筋应变、混凝土损伤和截面内力几个方面对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分析.分别通过样本轨道、系综数值特征和... 在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从荷载一位移曲线、混凝土和钢筋应变、混凝土损伤和截面内力几个方面对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分析.分别通过样本轨道、系综数值特征和概率密度三种方式描述了结构非线性随机演化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在结构不同层次的反应中,出现了概率密度曲面“多脊”和“多峰”的复杂演化现象,混凝土非线性与随机性耦合使得结构不同层次的反应变得复杂多样.研究同时发现,在结构受力行为演化过程中,随机性与确定性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梁短肢剪力墙 非线性随机演化 弹塑性损伤本构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航空质量流量计健康监测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浩峰 廖俊必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2期75-77,共3页
针对航空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存在使用寿命大为缩短的问题,利用健康监测系统监测航空设备工作情况并预测该设备的剩余可靠工作时间,通过分析目标设备硬件组成,设计故障检测程序,确定主要失效机理。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健康监测系统结构... 针对航空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存在使用寿命大为缩短的问题,利用健康监测系统监测航空设备工作情况并预测该设备的剩余可靠工作时间,通过分析目标设备硬件组成,设计故障检测程序,确定主要失效机理。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健康监测系统结构和成熟的TF(time to fail)模型,提出了利用物理模型实现大致推算机载航空质量流量计可靠工作时间的方法,可完成目标设备的故障预测,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M系统 故障检测 失效模型 加速因子 线性损伤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广义线性模型在车损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明清 陈玉澎 张晓晓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46,共5页
双重广义线模型是对广义线性模型的扩展,其对反应变量的均值与散度参数同时建立模型,提高了模型运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将双重广义线性模型应用到车损险费率厘定中,既考虑了费率期望值与费率因子之间的关系,又考虑了变量的分散程度与费... 双重广义线模型是对广义线性模型的扩展,其对反应变量的均值与散度参数同时建立模型,提高了模型运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将双重广义线性模型应用到车损险费率厘定中,既考虑了费率期望值与费率因子之间的关系,又考虑了变量的分散程度与费率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以欧洲一家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损失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把无索赔优待等级、地区、车型与年均行驶里程数作为费率因子,建立了费率厘定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到费率结构合理,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广义线性模型 散度参数 车损险 费率厘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慧 李雁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2,共5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会遭受损伤。为了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本文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建立了一种塑性损伤模型,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在... 地震作用下,结构会遭受损伤。为了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本文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建立了一种塑性损伤模型,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在两端具有塑性铰的梁模型,模拟框架结构的梁柱。同时该模型的损伤指数可以确定结构各单元和整体的地震时性能,确定结构极限荷载,算例表明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模型 非线性动力分析 整体损伤指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旋转样本谱及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广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6-819,共4页
为了考虑桨叶旋转效应,准确进行风力发电机疲劳寿命预测,提出了基于旋转样本谱的风力发电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借助Fourier变换,推导了考虑旋转效应的旋转样本谱,并与Von Karman谱(一种固定点紊流风谱)进行比较.在旋转样本谱的基础上,提... 为了考虑桨叶旋转效应,准确进行风力发电机疲劳寿命预测,提出了基于旋转样本谱的风力发电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借助Fourier变换,推导了考虑旋转效应的旋转样本谱,并与Von Karman谱(一种固定点紊流风谱)进行比较.在旋转样本谱的基础上,提出了源于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准则的风力发电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以1.25MW风力发电机为例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与固定点紊流风谱相比,旋转样本谱的能量分布发生了根本变化,其能量由低频向高频移动,在高频段曲线会出现多峰情况;基于旋转样本谱的疲劳寿命分析更接近实际情况,而基于Von Karman谱进行风力发电机疲劳寿命预测不够精确,且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FOURIER变换 旋转样本谱 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准则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构件的一种新的分段线性化损伤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雷 陈虬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根据Najar损伤理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构件损伤分析的分段线性化模型.文中给出了这种模型的损伤列式和有限元计算方法。数值算例表明,这种方法有较好的精度,可以在混凝土结构损伤分析中应用.
关键词 混凝土构件 损伤 分段线性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