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氢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
作者 杜善义 张晓晶 +2 位作者 陈吉安 武湛君 张博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6-472,共7页
分析了光纤氢传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比较了几种典型光纤氢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了光纤氢传感技术是测量易爆环境下氢气浓度的有效方法,并对光纤氢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氢传感器 气体检测 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化学镀法制备钯/α-Al_2O_3无机复合膜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顾騋 余强 +1 位作者 张文龙 蒋柏泉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1年第1期26-30,共5页
对传统的化学镀工艺作了适当改进 采用将载体孔隙暂时性封闭后再以较高浓度的溶液进行短时多次的敏化和活化操作和以一定速度添加肼的方式 ,在载体表面稳定钯的沉积速度 ,控制膜厚均匀增长 ,在平均孔径为 1μm的陶瓷载体上制备了约 1.3... 对传统的化学镀工艺作了适当改进 采用将载体孔隙暂时性封闭后再以较高浓度的溶液进行短时多次的敏化和活化操作和以一定速度添加肼的方式 ,在载体表面稳定钯的沉积速度 ,控制膜厚均匀增长 ,在平均孔径为 1μm的陶瓷载体上制备了约 1.3μm厚的超薄钯膜 扫描电镜照片表明膜表面无缺陷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陶瓷 复合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本征法布里-珀罗光纤氢气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振 张敏 +4 位作者 廖延彪 田芊 黎启胜 张毅 庄志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1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钯膜的非本征法布里-珀罗光纤氢气传感器的方案。钯在氢气环境中吸收一定量的氢并使其体积膨胀,而传感器腔长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分析了其应力的传递过程,建立了法布里-珀罗腔腔长变化与氢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 提出了一种基于钯膜的非本征法布里-珀罗光纤氢气传感器的方案。钯在氢气环境中吸收一定量的氢并使其体积膨胀,而传感器腔长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分析了其应力的传递过程,建立了法布里-珀罗腔腔长变化与氢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氢响应特性,理论模型预测的氢气浓度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传感 光纤传感 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检测液相中氢气浓度的倾斜光纤光栅传感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蓉 马永军 +3 位作者 钟用 王玺苏 王建旭 赵明富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0-453,459,共5页
为了实现液相中氢气体积分数的准确检测,该文利用钯、氧化硅超疏水溶胶和倾斜光纤光栅制备了氢气传感器。首先,在倾斜光纤光栅表面采用磁控溅射法涂覆了一层致密的钯膜,用于响应氢气体积分数变化信息;然后,采用镀膜提拉法在钯膜表面涂... 为了实现液相中氢气体积分数的准确检测,该文利用钯、氧化硅超疏水溶胶和倾斜光纤光栅制备了氢气传感器。首先,在倾斜光纤光栅表面采用磁控溅射法涂覆了一层致密的钯膜,用于响应氢气体积分数变化信息;然后,采用镀膜提拉法在钯膜表面涂覆一层氧化硅超疏水膜,用于阻止水分子进入钯膜内部,导致钯膜从光纤表面脱落,进而增强了传感器在液相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实验研究了钯膜厚度对传感器氢敏响应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传感器对液相中的氢气体积分数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能准确响应液相中氢气体积分数的变化信息,当钯膜厚度为120 nm时,灵敏度达到-15.29 pm/%,最大相对误差为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光纤光栅 传感器 液相 氢气浓度 钯膜 超疏水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膜电极在电位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兆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12,共3页
报道钯膜电极在电位滴定中的应用。研究证明 ,它适用于化学分析法的五种类型的滴定 ,如沉淀滴定、氧化 -还原滴定、酸碱滴定、非水溶剂滴定和某些形成络合物反应的滴定中作为指示电极 ,所获结果与化学标准方法吻合。
关键词 钯膜电极 电位滴定 氰电极 滴定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不锈钢滤板上钯银合金的脉冲电镀 被引量:4
6
作者 邢丕峰 赵鹏骥 +1 位作者 毛欣根 候键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51-54,共4页
研究了氨性溶液中在316不锈钢滤板上脉冲电沉积把银合金时,电镀条件对镀层组成、表观形貌和金相结构的影响。镀层由钯银合金和少量游离银组成,合金相具有面。C立方结构,择优取向为(111)面。镀层银含量随平均电流密度或导通时间的... 研究了氨性溶液中在316不锈钢滤板上脉冲电沉积把银合金时,电镀条件对镀层组成、表观形貌和金相结构的影响。镀层由钯银合金和少量游离银组成,合金相具有面。C立方结构,择优取向为(111)面。镀层银含量随平均电流密度或导通时间的增大而减少,提高镀液中银的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银含量镀层。银含量小于26at.%的镀层外观光亮。研究证明钯银合金和银的沉积速率受控于银氨给离子的传质过程。确定了钯银合金选择渗氢膜的电镀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银合金 渗氢膜 脉冲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电沉积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被引量:4
7
作者 顾金楼 施剑林 熊良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86-1989,共4页
利用介孔氧化硅薄膜作为模板 ,通过无电沉积路线在介孔薄膜孔道内合成了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利用介孔薄膜导向剂的疏水区作为载体 ,引进钯金属疏水化合物并经热解和还原 ,得到钯微粒 ,以此为催化中心引发无电沉积 ,避免了传统无电... 利用介孔氧化硅薄膜作为模板 ,通过无电沉积路线在介孔薄膜孔道内合成了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利用介孔薄膜导向剂的疏水区作为载体 ,引进钯金属疏水化合物并经热解和还原 ,得到钯微粒 ,以此为催化中心引发无电沉积 ,避免了传统无电沉积复杂的工艺过程 .结果表明 ,纳米线尺寸均一 ,长径比大于60 ,完全填充了介孔薄膜的孔道 ,并可通过介孔模板孔径的选择对纳米线直径加以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沉积 钯纳米线阵列 介孔薄膜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上激光诱导直接镀钯 被引量:6
8
作者 曾鑫 汪亚妹 郁祖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聚酰亚胺上的醋酸钯膜分解,得到直接镀覆的金属铝线,讨论了激光波长、扫描速率等因素对钯沉积层的影响,并对该沉积层进行了分析测试.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激光诱导 镀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膜上CVD法制备碳纳米管薄膜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章轶 王红光 +1 位作者 华缜 孙卓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92,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乙炔为碳源,在各种钯膜上制备了碳纳米管薄膜。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碳管薄膜和钯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真空气氛下磁控溅射的钯膜上无法生长碳纳米管。对溅射的钯膜进行大气气氛下的退火处理,则可生长出稀疏...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乙炔为碳源,在各种钯膜上制备了碳纳米管薄膜。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碳管薄膜和钯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真空气氛下磁控溅射的钯膜上无法生长碳纳米管。对溅射的钯膜进行大气气氛下的退火处理,则可生长出稀疏的碳纳米管团聚颗粒。采用在氧气气氛下磁控溅射的钯膜作为催化剂,则可显著提高碳管的生长密度和纯度,从而获得致密均匀的碳纳米管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钯膜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聚苯胺纳米多层膜的制备及对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海莲 杨健茂 +2 位作者 刘建允 肖健林 张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9-1105,共7页
采用脉冲电位法(PPSM)结合聚苯胺(PANI)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Pd/PANI交替沉积纳米多层膜,并用于抗坏血酸(AA)和多巴胺(DA)的检测.实验发现,多层膜结构形貌及催化性能受前躯体K2PdCl6浓度、脉冲条件及膜厚度等影响.当K2PdCl6浓度为2×1... 采用脉冲电位法(PPSM)结合聚苯胺(PANI)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Pd/PANI交替沉积纳米多层膜,并用于抗坏血酸(AA)和多巴胺(DA)的检测.实验发现,多层膜结构形貌及催化性能受前躯体K2PdCl6浓度、脉冲条件及膜厚度等影响.当K2PdCl6浓度为2×10-3mol/L,阴极脉冲电位为-0.3 V,阶跃次数为17时,5层Pd/PANI修饰玻碳电极对AA和DA的催化性能最佳;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AA和DA的氧化峰明显分离[ΔEp(AA,DA)=160 mV],其峰电流与浓度分别在5×10-5~4×10-4和4×10-5~1×10-4mol/L范围内呈较好线性关系,实现了对AA和DA的同时测定.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多层膜 脉冲电位法 抗坏血酸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氢气浓度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雪锋 汪献忠 +4 位作者 赫树开 王三霞 曾晓哲 王幸辉 侯新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4,共7页
针对核电厂安全壳内氢气浓度泄漏的监测需求,基于钯合金氢敏薄膜原理设计了核电厂氢气浓度监测系统。根据钯合金氢气传感器随环境温度、环境压力的变化特性,开发了氢气传感器温度、压力补偿算法;结合安全壳模拟容器内的应用场景,进行了... 针对核电厂安全壳内氢气浓度泄漏的监测需求,基于钯合金氢敏薄膜原理设计了核电厂氢气浓度监测系统。根据钯合金氢气传感器随环境温度、环境压力的变化特性,开发了氢气传感器温度、压力补偿算法;结合安全壳模拟容器内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对设备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20%的浓度范围内,低温120℃及高温150℃条件下,氢气浓度监测系统的最大示值误差分别为0.5%FS及-0.78%FS,均低于±2.5%FS,响应时间均为17 s,小于40 s;高温150℃时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检测精度优于0.02%;标准浓度为3%及10%的稳定性测试中,最大示值误差为-1.3%FS,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该氢气浓度监测系统性能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为核电厂安全壳氢气泄漏监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合金薄膜 温压补偿算法 核电厂 安全壳 氢气浓度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核孔膜制备纳米钯及其形貌观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敏兰 傅元勇 +4 位作者 刘义保 焦学胜 鞠薇 梁海英 吴振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8-180,共3页
采用径迹蚀刻的聚酯(PET)膜制作核孔膜模板,辅助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纳米钯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沉积电位为-0.65V时,此法制备的纳米钯颗粒均匀,且呈... 采用径迹蚀刻的聚酯(PET)膜制作核孔膜模板,辅助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纳米钯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沉积电位为-0.65V时,此法制备的纳米钯颗粒均匀,且呈阵列分布,长径比分布范围为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膜 核孔膜模板 电化学沉积 纳米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Φ-OTDR的光纤准分布式氢泄漏监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树东 苏阳 +6 位作者 何光层 朱珏佩 彭文英 宫贺 杨永济 巫涛江 吴德操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2-786,共5页
为了有效监测氢气管道的氢泄漏,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的准分布式氢泄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首先去除单模光纤包层,接着在去除包层的光纤表面采用化学镀膜法镀上对氢气敏感的钯膜,其次在钯膜表面涂上一层疏水... 为了有效监测氢气管道的氢泄漏,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的准分布式氢泄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首先去除单模光纤包层,接着在去除包层的光纤表面采用化学镀膜法镀上对氢气敏感的钯膜,其次在钯膜表面涂上一层疏水溶胶,然后将涂覆有疏水溶胶的氢敏光纤安装在聚四氟乙烯槽中,最后采用Φ-OTDR分布式氢传感系统对氢气管道氢泄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光纤Φ-OTDR分布式氢传感系统能准确地对氢气管道周界氢浓度的微小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响应时间为60 s,位置分辨率达到50 mm,氢气浓度检测下限达到1000×10-6。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光纤Φ-OTDR的测量系统能对长距离、大范围内的氢气管道氢泄漏进行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 光纤 分布式检测 氢泄漏 氢敏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8不锈钢化学镀Pd工艺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范崇智 左禹 唐聿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0,39,共3页
研究了18-8不锈钢表面化学镀Pd的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镀Pd样和空白样分别在20℃和100℃的10%和20%的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镀Pd样的耐蚀性相对于空白试样有显著提高。分析探讨了两... 研究了18-8不锈钢表面化学镀Pd的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镀Pd样和空白样分别在20℃和100℃的10%和20%的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镀Pd样的耐蚀性相对于空白试样有显著提高。分析探讨了两种试样在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不锈钢 钝化膜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ic Modulus and Hardness of Cr-Nb Nano-Multilayers
15
作者 杨孟锦 赖文生 潘峰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635-2638,共4页
Cr-Nb nano-multilayered films with various modulation wavelengths A are prepared by e-gun evaporation 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Cr and Nb both have bcc structures with large differences in latt... Cr-Nb nano-multilayered films with various modulation wavelengths A are prepared by e-gun evaporation 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Cr and Nb both have bcc structures with large differences in lattice constants and Young's modulus, which are supposed to favour modulus enhancement. Nevertheless, nano-indention measurements show no enhancement for the modulus and a slight decrease for the hardness with decreasing A down to 5 nm. This is mainly due to counter-contribution to modulus from adjacent layers subjected to reverse strains, in agreement with recent theoretical study, while the decrease of hardness arises from grain boundary sliding. Interestingly, at A = 3 nm, the hardness of the film has an increase of 44% relative to the value of a rule of mixture, owing to the emergence of a new phase for reconciling the structure difference at the inte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THIN-filmS MECHANICAL-PROPERTIES SUPERLATTICES NICKEL FOILS CU NANOINDENTATION INDENTATION palladium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