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裙带菜PSⅡ中心复合物的分离和活性鉴定
1
作者 刘洪艳 王广策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为实验材料,建立一条能够分离出有光活性PSⅡ复合物的技术路线。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以去污剂SDS为增溶剂(SDS∶Chl=20∶1,4℃增溶20 min),蔗糖质量分数梯度为10%,15%,20%,30%,40%,50%和6...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为实验材料,建立一条能够分离出有光活性PSⅡ复合物的技术路线。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以去污剂SDS为增溶剂(SDS∶Chl=20∶1,4℃增溶20 min),蔗糖质量分数梯度为10%,15%,20%,30%,40%,50%和60%,从裙带菜中成功地分离出5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带。通过对裙带菜各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光谱分析并进行了DCIP的光还原测定和化学法的氧化还原差示光谱测定,确定了20%和30%层带的复合物为PSⅡ复合物,具有DCIP的光还原活性。利用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并通过光谱鉴定分析得到了比较纯化的PSⅡ中心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ps复合物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 K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不同激发的荧光光谱学 被引量:3
2
作者 蔡霞 王水才 +3 位作者 贺俊芳 彭菊芳 刘晓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在83K低温下,利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PSⅡ)核心复合物中激发能的传递进行了研究,激励波长分别选择为436nm,480nm,495nm和507nm,得到4种波长激发下的稳态荧光光谱.经过比较发现其最大峰值所在的位置没有因激发波长的不同而发生... 在83K低温下,利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PSⅡ)核心复合物中激发能的传递进行了研究,激励波长分别选择为436nm,480nm,495nm和507nm,得到4种波长激发下的稳态荧光光谱.经过比较发现其最大峰值所在的位置没有因激发波长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都在696nm处,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经过高斯解析获得不同的谱带.根据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对应性,反映了不同的光谱特性,说明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的途径不同.同时,可以分析出在核心复合物中,至少有Chla667700.4,Chla668834.7,685.1,Chla668879.0,Chla669900.9,693.4,695.2,698.04种Chla组分参与了能量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荧光光谱学 ps核心复合物 稳态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系统Ⅱ核心天线的低温荧光光谱及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蔡霞 王水才 +2 位作者 贺俊芳 刘晓 彭菊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1-1445,共5页
采用稳态及飞秒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在83K、160K和273K低温下的能量传递途径.激发波长为507nm.随着温度的升高,稳态荧光光谱逐渐发生蓝移.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稳态光谱进行高斯解析,获得5个特征叶绿素a分子,分别为Chla ... 采用稳态及飞秒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在83K、160K和273K低温下的能量传递途径.激发波长为507nm.随着温度的升高,稳态荧光光谱逐渐发生蓝移.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稳态光谱进行高斯解析,获得5个特征叶绿素a分子,分别为Chla 670670.4,Chla680681.9,Chla683683.9,Chla687687.5687.8689和Chla690698.0,其中仅有Chla687687.5687.8.689在3个温度下的光谱中都解析获得,并且其谱宽以及荧光比例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推断温度对CP47中易裂解的叶绿素a分子有较大的影响.在680nm以及690nm波长处对不同温度下的时间曲线利用F900时间处理系统进行拟合,获得73ps、110ps、186ps、246~972ps和1~3.7ns5个时间组分。其中,73ps是电荷分离的时间;110ps和186ps是β-Car分子受激发后,将激发能最终传递给反应中心所需要的时间;246~972ps是电荷重组的时间过程;而1~3.7ns是激发态分子发生电荷重组后又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73ps的时间组分只在83K温度下得到,因此,随着温度降低,可以探测到快的时间组分.此外,对光谱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蓝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荧光光谱学 荧光动力学 光系统中核心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四核Pb(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4
作者 庞海霞 刘伟 +1 位作者 何雄 管俊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6-731,共6页
以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Pb(NO3)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新型四核铅(Ⅱ)的配合物[Pb4(L-5)4(NO3)4](HL5=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晶体,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进... 以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Pb(NO3)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新型四核铅(Ⅱ)的配合物[Pb4(L-5)4(NO3)4](HL5=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晶体,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系统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9.8514(7),b=15.4638(11),c=15.5705(11),α=112.3510(10)°,β=100.2650(10)°,γ=107.8270(10)°,V=1968.1(2)3,Z=1.该配合物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室温下,525nm处可激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可作为潜在的绿色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四核Pb()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四核钯(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巨少英 张阳阳 +5 位作者 李雪 高安丽 姜婧 常桥稳 晏彩先 余娟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合成了一种用作前驱体的、中性、具有冠状结构的新型水溶性四核钯配合物十一水·醋酸亚胺合钯([CH_(3)COO)_(4)Pd_(4)(NH_(2))_(4)]·11H_(2)O),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差热(TG-TDA)测试... 合成了一种用作前驱体的、中性、具有冠状结构的新型水溶性四核钯配合物十一水·醋酸亚胺合钯([CH_(3)COO)_(4)Pd_(4)(NH_(2))_(4)]·11H_(2)O),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差热(TG-TDA)测试其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其晶体它的结构是以4个(CH_(3)COO)Pd片段分别和4个-NH2配体桥接,形成八原子的环状四核钯的配合物,也获得了该配合物的键长和键角等参数。TG-DTA测试显示化合物分解峰出现在231.4℃(低分解温度),该配合物中不含氯、膦和硝酸根,可作为新型的钯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配合物 四核 冠状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