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异质性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优良 李芊芊 +1 位作者 范琴 王兆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52-3264,共13页
长三角地区是继京津冀地区之后雾霾最严重的地区,PM_(2.5)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探究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监测站点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 长三角地区是继京津冀地区之后雾霾最严重的地区,PM_(2.5)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探究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监测站点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等方法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6 a间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逐渐增加。(2)PM_(2.5)空间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空间上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污染格局,西部地区PM_(2.5)质量浓度大多超过30μg/m^(3),且呈现连片污染态势。PM_(2.5)质量浓度的季均值和年均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相似特征,质量浓度通常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春秋季节则呈现过渡状态,月变化出现明显的“U”形曲线。(3)在2017—2020年,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在2021—2022年,聚集性减弱,PM_(2.5)质量浓度区域间差异降低。(4)社会因子中对PM_(2.5)影响最大的是公共交通载客量,自然因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风速。疫情期间各社会因子出现明显省际差异,且人均GDP和工业用电量呈现“U”形变化趋势,二产占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工业二氧化硫则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 时空异质性 驱动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9年长三角PM_(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优良 邹文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6-485,共10页
基于PM_(2.5)站点数据,分析2015-2019年长三角24个城市PM_(2.5)时空格局的变化过程,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长三角PM_(2.5)变化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PM_(2.5)年均值核密度曲线峰值持续向左移动,... 基于PM_(2.5)站点数据,分析2015-2019年长三角24个城市PM_(2.5)时空格局的变化过程,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长三角PM_(2.5)变化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PM_(2.5)年均值核密度曲线峰值持续向左移动,表明长三角24个城市空气质量整体好转;季节核密度曲线显示长三角PM_(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具有夏天最低、秋天次之、春天再次、冬天最高的特点;冬季大气污染改善明显。截至2019年底,研究区PM_(2.5)年均值都达到55μg/m^(3)以下,但超过3/4的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PM_(2.5)均值仍具有西北较高、东南较低的空间格局。PM_(2.5)高值区由皖中向皖南转移;低值区向西扩展至绍兴,形成东临舟山、北至宁波、西连绍兴、南达台州的低值聚集区。对比江苏和安徽,浙江和上海空气质量更优。自然因子对PM_(2.5)变化影响程度比社会经济因子高;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与PM_(2.5)呈显著负相关,技术扶持水平对PM_(2.5)具有负向影响,能源消耗与工业化水平对PM_(2.5)变化具有正向影响;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PM_(2.5)变化影响均大于单一因子的独自作用。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交互效应对长三角PM_(2.5)变化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_(2.5)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PM2.5中无机元素浓度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婉 王立 +4 位作者 张晓 张宝军 曹振红 张佳浩 朱媛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31-638,共8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直接测定了PM2.5中23种无机元素的浓度,并对消解方法、ICP-MS工作参数及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选择。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0.00 ng/mL,定量检出限为0.04~40.00 ng/mL。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直接测定了PM2.5中23种无机元素的浓度,并对消解方法、ICP-MS工作参数及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选择。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0.00 ng/mL,定量检出限为0.04~40.00 ng/mL。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017年10月-2018年1月秋冬季唐山市3个监测点位的PM2.5滤膜样品,结果表明:地壳元素中Si浓度最高,为2.30μg/m^3,大多元素浓度在采暖前高于采暖后;重金属元素中Zn浓度最高,为0.48μg/m^3,大多元素浓度在本次观测的11月和12月较高;所测元素浓度与其他文献数据具有可比性,说明该方法适用于环境大气PM2.5中的无机多元素分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 无机多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在PM_(2.5)致雌性大鼠生殖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丰泉 赵杉 +2 位作者 董恩恒 曹锦程 郭旭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 related factor 2, Nrf-2)信号通路在PM_(2.5)雌性生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5 mg/kg PM_(2.5)低剂量组和37.5 mg/kg PM_(2.5)高剂量组,连续暴露染毒10 ...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 related factor 2, Nrf-2)信号通路在PM_(2.5)雌性生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5 mg/kg PM_(2.5)低剂量组和37.5 mg/kg PM_(2.5)高剂量组,连续暴露染毒10 d。ELISA试剂盒检测子宫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 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含量。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子宫组织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子宫组织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子宫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子宫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子宫组织炎性因子含量与PM_(2.5)暴露量正相关,随着PM_(2.5)暴露浓度的升高,TNF-a、IL-1β和IL-6含量不断升高(r=0.870、0.847和0.85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子宫组织中Nrf-2和HO-1的mRAN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雌鼠暴露PM_(2.5)后,Nrf-2信号通路被激活,但PM_(2.5)依然能诱发子宫炎症反应,造成子宫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TNF-A IL- IL-6 Nrf-2 HO-1 子宫 生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大气颗粒物PM_(2.5)中低级脂肪胺和常规阳离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丹丹 朱爽 +3 位作者 侯畅 蔡丹旎 修光利 栾绍嵘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胺污染,其中低级脂肪胺是促进颗粒形成和生长成为PM_(2.5)的诱因,会对人体肾脏、心肺功能健康造成损害。而PM_(2.5)是大气中常见的颗粒污染物,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成分非常复杂,测定其中的阳离子和低级脂肪... 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胺污染,其中低级脂肪胺是促进颗粒形成和生长成为PM_(2.5)的诱因,会对人体肾脏、心肺功能健康造成损害。而PM_(2.5)是大气中常见的颗粒污染物,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成分非常复杂,测定其中的阳离子和低级脂肪胺,能直接监测环境大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本研究建立了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4种低级脂肪胺(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和5种常见阳离子(Na^(+)、NH_(4)^(+)、K^(+)、Mg^(2+)、Ca^(2+)),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实现了K^(+)和甲胺、二甲胺和乙胺等难分离物质的有效分离,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情况。本研究采用负载石英滤膜的中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中的PM_(2.5)颗粒物,裁剪1/2滤膜并剪碎于10 mL超纯水中超声提取2次共60 min,提取液过0.22μm滤膜后用离子色谱检测。比较了3种阳离子色谱柱IonPac^(TM) CS17、IonPac^(TM) CS16和SH-CC-9后,最终选用SH-CC-9阳离子分析柱(200 mm×4.6 mm)进行分离:柱温30℃,检测器温度35℃,进样量25μL,流动相为甲基磺酸(MSA)水溶液,流速为1.1 mL/min。在此色谱条件下,大气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乙醇胺、异丙胺)对目标离子没有影响。待测的4种低级脂肪胺和5种常见阳离子在各自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7,检出限(LOD)为0.02~1.90μg/L,定量限(LOQ)为0.07~6.32μg/L, 6个平行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2%~104%。采用建立的方法对189个大气颗粒物PM_(2.5)样品进行检测,9种离子均有检出,其中Na^(+)、NH_(4)^(+)、Ca^(2+)等离子含量较多,4种低级脂肪胺含量少,但部分样品中乙胺含量偏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离子色谱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满足大气颗粒物PM_(2.5)中低级脂肪胺和常规阳离子同时定量检测的需求,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样品,准确评价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程度,追溯污染来源,保护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低级脂肪胺 阳离子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通过NF-κB/NLRP3途径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佳伟 鲁娴娴 +5 位作者 崔海燕 张斌 陈鹏 杨少萍 杨旭 李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细颗粒物(PM 2.5)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为探究PM 2.5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中产生的效应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A.生理盐水对照,B.5 mg·kg^-1 PM 2.5,C.肺炎模型,D.肺炎模型+0.05 mg·... 细颗粒物(PM 2.5)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为探究PM 2.5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中产生的效应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A.生理盐水对照,B.5 mg·kg^-1 PM 2.5,C.肺炎模型,D.肺炎模型+0.05 mg·kg^-1 PM 2.5,E.肺炎模型+0.5 mg·kg^-1 PM 2.5,F.肺炎模型+5 mg·kg^-1 PM 2.5,进行为期7 d的PM 2.5气道滴注暴露后,用细菌滴鼻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结果发现,PM 2.5暴露造成了小鼠肺部损伤并促进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随着PM 2.5浓度的升高愈发显著,体现为小鼠肺部出现了更显著的气道重塑、炎症细胞浸润现象,肺纤维化程度加深。其分子机制是PM 2.5首先引发小鼠肺部产生氧化应激,促进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介导炎症小体NLRP3的活化,导致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升高,最终恶化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小鼠 氧化应激 NF-ΚB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北京市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齐梦溪 赵文慧 +3 位作者 孙爽 刘轶轩 郭逍宇 赵文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5,共9页
分析2014-2016年北京市35个大气PM_(2.5)监测站点数据,对比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污染时间变化差异,并对全市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近3年北京市大气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污染... 分析2014-2016年北京市35个大气PM_(2.5)监测站点数据,对比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污染时间变化差异,并对全市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近3年北京市大气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污染的异同性,为全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提供合理性建议。结果表明,2014-2016年北京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0.279、82.261、78.672μg·m^(-3),污染水平逐年下降。其中,非采暖期小时均值分别于12:00与21:00左右达到峰值,污染波谷分别出现在7:00与18:00,采暖期白天浓度低夜间浓度高,从7:00下降至17:00升高,23:00至次日1:00为稳定持续的高污染时段;非采暖期PM_(2.5)月均浓度值均呈"W"形波动,每年5月与8月中旬污染浓度值最低,7月污染相对较高;采暖期污染水平整体高于非采暖期,其中1月、2月污染较为严重。全市PM_(2.5)均值浓度表现出南部>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非采暖期东南部PM_(2.5)污染普遍高于西北部,采暖期西南部的房山区、大兴区与通州区为主要污染区域,包含主城区在内的北部地区PM_(2.5)污染浓度相对较低;非采暖期的主城区在涵盖城市交通要道的区域PM_(2.5)浓度值较高,采暖期污染分布特征为西北与东南较高,中部以植物园监测点为中心的周边污染浓度始终保持全域最低;六环区域内,非采暖期北部新区、植物园与古城周边污染水平低,万柳、云岗以东污染较重,采暖期重污染区域范围缩小,向东、南边缘区域集聚,2015年与2016年主要污染区域分布在以房山为中心的南部地区。整体而言,北京市采暖期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冬季取暖燃煤排放,非采暖期起决定性影响的污染源为汽车尾气排放,人为活动是大气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市 pm 2.5 时空分布 采暖期 非采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模拟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晓辉 肖登攀 +4 位作者 柏会子 唐建昭 王卫 郭风华 刘剑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7,共10页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利用多角度大气校正(MAIAC)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结合气象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线性混合效应(LM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组成的两阶段统计回归模型,建立了2013-2020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PM_(...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利用多角度大气校正(MAIAC)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结合气象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线性混合效应(LM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组成的两阶段统计回归模型,建立了2013-2020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PM_(2.5)浓度数据集。结果显示:模型交叉验证后的决定系数(R^(2))、斜率、均方根预测误差(RMSPE)和相对预测误差(RPE)范围分别为0.85~0.95、0.87~1.05、7.87~29.90μg/m^(3)和19.19%~32.71%,数据质量较高;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冬季高、夏季低)和空间特征(南部平原高、北部山区低);相对2013年,2020年PM_(2.5)高浓度区域明显缩小,年均浓度下降54.04%,全域降至55μg/m^(3)以下,由于政府对污染物排放的严格控制,2015-2017年冬季PM_(2.5)浓度出现大幅下降;相对2017年,2018-2020年PM_(2.5)浓度下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两阶段统计回归模型 标准差椭圆 时空变化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安徽省PM2.5和PM10-2.5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裘阅 汪家权 胡淑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准确分析安徽省空气中致霾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时空分布特点,文章对2015—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PM 2.5和PM 10-2.5按周、月、季、年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横纵对比,结果表明:2016年安徽省PM 10-2.5和PM ... 为准确分析安徽省空气中致霾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时空分布特点,文章对2015—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PM 2.5和PM 10-2.5按周、月、季、年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横纵对比,结果表明:2016年安徽省PM 10-2.5和PM 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53μg/m^3,相比上年有小幅下降,整体上未出现持续恶化的局面,同时颗粒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了星期效应、月度规律和季节特征;利用ArcGIS和SPSS等分析统计软件,基于地形地貌特征获得了安徽省颗粒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解析了颗粒物与其他空气质量指数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从不同时空尺度辨析安徽省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多变特征,为长三角区域颗粒物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2.5 时空分布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DCCA的港口与非港口地区PM_(2.5)与NO_X互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赛鑫 何红弟 张季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167,共7页
针对PM_(2.5)与NO_X序列间的互相关性特征,采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互相关分析法(MF-DCCA),对香港葵涌(港口)和沙田(非港口)地区的PM_(2.5)与NO_X浓度序列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整体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港口和非港口地区的PM_(2.5)与NO_X的... 针对PM_(2.5)与NO_X序列间的互相关性特征,采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互相关分析法(MF-DCCA),对香港葵涌(港口)和沙田(非港口)地区的PM_(2.5)与NO_X浓度序列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整体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港口和非港口地区的PM_(2.5)与NO_X的互相关性均具有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特征,港口地区的多重分形特征比非港口地区的要弱.然后,对四季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港口和非港口地区的PM_(2.5)与NO_X的互相关性在四个季节均具有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特征.而且PM_(2.5)和NO_X互相关性多重分形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时港口地区的PM_(2.5)与NO_X的互相关性多重分形特征比非港口地区的弱,冬季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 港口 pm(2.5)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QPSO-RBF模型预测PM 2.5浓度值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奇峰 杜景林 周芸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208,共7页
为准确实时地预测PM 2.5浓度值,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算法结合的预测模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F)对PM 2.5浓度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后,再利用QPSO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对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的主要参数进行... 为准确实时地预测PM 2.5浓度值,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算法结合的预测模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F)对PM 2.5浓度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后,再利用QPSO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对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解决传统的参数训练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寻优能力弱等问题。用该模型对南京市某区域的PM 2.5浓度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速度快、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随机森林 QPSO RBF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D19-A2数据和GWR模型的2011-2020年中国大气PM_(2.5)质量浓度反演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一土 夏楠 +2 位作者 周子钰 朱沛玥 全伟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191,共8页
为探究MODIS高时空分辨率气溶胶产品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对于反演中国陆地PM_(2.5)质量浓度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基于MCD19-A2数据研究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降水、风速等... 为探究MODIS高时空分辨率气溶胶产品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对于反演中国陆地PM_(2.5)质量浓度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基于MCD19-A2数据研究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降水、风速等8个气象要素为辅助变量建立反演PM_(2.5)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并分析中国陆地PM_(2.5)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时空分布基本符合“西低东高、逐年下降”的规律且10 a间AOD值存在较大季节差异,春季(0.294)>夏季(0.262)>冬季(0.223)>秋季(0.194)。2)利用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expansion coefficient,VIF)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建立并分析2011-2020年GWR模型,发现建模集决定系数均大于0.760,验证集决定系数均大于0.740,且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070μg/m3,模型拟合效果良好。3)将GWR模型预测的PM_(2.5)浓度值分别通过样条函数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自然邻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发现4种插值方法决定系数均大于0.910,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030μg/m3,插值结果十分可靠,并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所提供的“1km高质量中国PM_(2.5)分布”数据一致。该研究表明结合MCD19-A2数据与GWR模型反演PM_(2.5)浓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反演 气溶胶光学厚度 pm_(2.5) MCD19-A2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模型的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及分析
13
作者 况桃 刘定梅 +1 位作者 杨彦 袁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98-202,共5页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图,分析PM2.5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2.5浓度在遵义地区的相对空间分布不会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整体呈现城区中部和北部浓度较高、东部和南部浓度较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存在小范围的高浓度区域。基于LUR模型能够实现PM2.5浓度高分辨率空间分布模拟,揭示城市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定位,为大气PM2.5污染防治、人群污染暴露评估和健康影响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R模型 pm2.5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PM2.5暴露运动大鼠肝脏TNF-α、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磊 汪子铮 牛亦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4,共6页
通过不同负荷游泳训练模式,探讨细颗粒物(PM 2.5)暴露下不同运动负荷的大鼠肝脏蛋白表达功能,为PM 2.5暴露环境下有氧运动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建立PM 2.5暴露大鼠运动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 2.5暴露组(暴露组)、PM 2.... 通过不同负荷游泳训练模式,探讨细颗粒物(PM 2.5)暴露下不同运动负荷的大鼠肝脏蛋白表达功能,为PM 2.5暴露环境下有氧运动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建立PM 2.5暴露大鼠运动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 2.5暴露组(暴露组)、PM 2.5暴露低负荷组(LES组)、PM 2.5暴露中负荷组(MES组)、PM 2.5暴露高负荷组(HES组)。采用Elisa法检测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过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的表达。TNF-α检测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相比,暴露中负荷组TNF-α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PPAR-γ检测结果显示,与暴露组相比,暴露低负荷组、暴露中负荷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在PM 2.5暴露环境下,中等强度游泳训练可有效调节肝脏脂肪功能,抑制炎症状态,从而影响肝脏脂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训练 不同负荷 pm 2.5 肝脏 TNF-α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CCl2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募集并促进PM(2.5)颗粒物暴露诱导的幼年大鼠过敏性气道炎症
15
作者 岑红霞 蔡思铭 +1 位作者 姜虹羽 廖赵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25,共6页
目的:基于JNK/CCl2信号通路诱导的巨噬细胞募集探讨PM(2.5)暴露对幼年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幼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M(2.5)组幼年大鼠接受PM(2.5)颗粒物暴露,PM(2.5)+茴香霉素组幼年... 目的:基于JNK/CCl2信号通路诱导的巨噬细胞募集探讨PM(2.5)暴露对幼年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幼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M(2.5)组幼年大鼠接受PM(2.5)颗粒物暴露,PM(2.5)+茴香霉素组幼年大鼠接受PM(2.5)暴露以及静脉注射JNK的激活剂茴香霉素,PM(2.5)+SP600125组幼年大鼠接受PM(2.5)暴露以及静脉注射JNK拮抗剂SP600125,PM(2.5)+吡非尼酮组幼年大鼠接受PM(2.5)暴露以及静脉注射CCl2拮抗剂吡非尼酮。安乐死幼年大鼠取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JNK、磷酸化的JNK(p-JNK)和C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肺部气道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肺支气管炎症评分。流式细胞术分析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含量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幼年大鼠的肺泡灌洗液中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各组间JNK、p-JNK、CCl2的表达水平(F=205.296、950.408、260.019;均P<0.001),巨噬细胞含量(F=48.414;P<0.001),肺支气管炎症评分(F=101.703;P<0.001)以及IL-6(H=44.890;P<0.001)、IL-1β(H=42.071;P<0.001)、TNF-α(F=297.154;P<0.001)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PM(2.5)组JNK/CCl2通路蛋白JNK、p-JNK、CCl2的表达上调(均P<0.05),同时巨噬细胞含量增加(P<0.05),肺支气管炎症评分升高(P<0.05),IL-6、IL-1β、TNF-α水平上调(均P<0.05)。与PM(2.5)组相比,PM(2.5)+茴香霉素组中巨噬细胞含量均上调(P<0.05),肺支气管炎症评分升高(P<0.05),另外IL-6、IL-1β、TNF-α的水平升高(均P<0.05),且JNK、p-JNK、CCl2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PM(2.5)组相比,PM(2.5)+SP600125组、PM(2.5)+吡非尼酮组的巨噬细胞含量均下调(P<0.05),且肺支气管炎症评分降低(P<0.05),另外IL-6、IL-1β、TNF-α的水平均下调(均P<0.05)。与PM(2.5)组相比,PM(2.5)+SP600125组的JNK、p-JNK、CCl2的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PM(2.5)+吡非尼酮组的CCl2的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结论:JNK/CCl2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募集促进PM(2.5)颗粒物暴露诱导的幼年大鼠过敏性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NK/CCl2通路 巨噬细胞 pm(2.5) 幼年大鼠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PM_(2.5)化学物种的质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63
16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4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Cadle S H Chan T Mulawa P A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以北京 2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的样品对PM2 5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进行分析 .车公庄和清华园PM2 5中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 2 7 8%和 30 9% ,是含量最丰富的物种 ,其次是二次无机粒子、土壤尘、元素碳和微量元素 .PM2 5中约有 2 ... 以北京 2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的样品对PM2 5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进行分析 .车公庄和清华园PM2 5中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 2 7 8%和 30 9% ,是含量最丰富的物种 ,其次是二次无机粒子、土壤尘、元素碳和微量元素 .PM2 5中约有 2 4 %的质量未能鉴别成分 ,相关性分析表明 ,含碳物种的估算所引起的偏差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采暖期重污染周和春季沙尘周PM2 5的化学物种构成悬殊 ,反映了季节性变化的源排放和特殊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物种 污染源 质量平衡法 分析方法 有机物 微量元素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气PM_(2.5)中含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晓雨 赵欣 +6 位作者 应蓉蓉 吉贵祥 韩彩云 孔令雅 冯艳红 单艳红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9-666,共8页
于2015年1月至11月在广州利用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细颗粒物(PM_(2.5))样品,并利用热光反射法(TOR)测定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结果表明,广州ρ(PM_(2.5))年均值为(69.5±35.6)μg·m^(-3),是GB 3095—... 于2015年1月至11月在广州利用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细颗粒物(PM_(2.5))样品,并利用热光反射法(TOR)测定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结果表明,广州ρ(PM_(2.5))年均值为(69.5±35.6)μg·m^(-3),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_(2.5)年均质量浓度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的2.0倍,表明广州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严重。OC、EC和总碳气溶胶(TCA)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31±4.53)、(3.56±2.72)和(16.85±9.60)μg·m^(-3),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13.2%、5.9%和27.0%,表明含碳组分是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OC和E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性,OC浓度在冬季最高,而EC浓度在秋季最高。OC和EC的相关性弱和比值高的特征结果表明冬季二次有机碳(SOC)污染最严重,其平均质量浓度为6.9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62.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广州PM_(2.5)中碳组分来源较复杂,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夏季碳组分的主导污染来源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而秋季碳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pm2.5 含碳组分 季节变化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及PM_(2.5)预报检验 被引量:45
18
作者 赵秀娟 徐敬 +3 位作者 张自银 张小玲 范水勇 苏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基于北京地区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BJ-RUC)、WRF-Chem模式和优选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建立了北京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对2014年全年PM_(2.5)浓度、能见度和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期间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 基于北京地区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BJ-RUC)、WRF-Chem模式和优选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建立了北京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对2014年全年PM_(2.5)浓度、能见度和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期间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浓度的预报效果较好,大部分站点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特别足北京的部分站点可达0.8以上,预报结果相比观测总体偏低,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24 h之后预报效果略有下降。相比人工观测,能见度预报结果与自动观测能见度更加接近,对持续性低能见度过程预报与实况吻合较好,对于小时能见度低于10 km的分级检验显示,预报准确率从77%左右逐级下降,2 km以下在40%左右。2014年APEC期间,系统很好地预报出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指数、PM_(2.5)浓度和能见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为APEC期间环境气象预报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气象 pm(2.5)浓度 能见度 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特征、来源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慧 张敬巧 +4 位作者 王涵 张萌 张玉龙 王平 王淑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5,共7页
近年来银川市冬季重污染过程频发,为明确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银川市选取3个采样点开展PM2.5的样品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银川市冬季PM2.5进行来源解... 近年来银川市冬季重污染过程频发,为明确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银川市选取3个采样点开展PM2.5的样品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银川市冬季PM2.5进行来源解析,对比分析了重污染日与非重污染日污染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银川市冬季重污染日ρ(PM2.5)〔(181±33.6)μg/m^3〕是非重污染日的2.1倍;重污染日和非重污染日的ρ(NO^-3)/ρ(SO^2-4)均小于1,表明燃煤仍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银川市冬季PM2.5中ρ(SOC)为(14.4±7.34)μg/m^3,约占ρ(OC)的65.2%.②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人为源无机元素As、Pb、Cd和Zn质量浓度在ρ(PM2.5)中的占比分别升高33.2%、18.4%、9.8%和2.9%,表明银川市冬季重污染主要受人为源贡献影响.③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二次离子源和扬尘源是银川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机动车尾气源的贡献率明显降低.研究显示,银川市冬季重污染受人为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燃煤源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pm2.5 CMB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C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中碳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8
20
作者 于海斌 薛荔栋 +4 位作者 郑晓燕 袁懋 于建钊 吕怡兵 李国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组分中PM2.5的含量,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组分中OC、EC的含量,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污染源减排措施,会议期间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低于会期之后;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OC与EC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r2为0.789~0.983,说明OC与EC的排放源基本相同;会议期间OC/EC为3.11~3.62,表明含碳气溶胶的来源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燃煤排放,会期之后为3.08~6.10,表明燃煤的排放在碳气溶胶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另外OC/EC也表明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二次有机碳在各采样点均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