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被引量:199
1
作者 黄鹂鸣 王格慧 +2 位作者 王荟 高士祥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为了初步调查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1年冬、春、秋3季在南京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用大流量采样器收集了5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2%和92%,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3和9.0,... 为了初步调查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1年冬、春、秋3季在南京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用大流量采样器收集了5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2%和92%,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3和9.0,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约为68%,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环境空气PM10和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比较 被引量:104
2
作者 吴虹 张彩艳 +4 位作者 王静 宣肇菲 楚翠娟 冯银厂 徐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3-589,共7页
2011—2012年分别在青岛设6个和2个采样点采集PM10和PM2.5样品,分析二者质量浓度及颗粒物中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PM10及PM2.5的污染特征.采用CMB-iteration模型估算法,确定一次源类及二次源类对PM10和PM... 2011—2012年分别在青岛设6个和2个采样点采集PM10和PM2.5样品,分析二者质量浓度及颗粒物中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PM10及PM2.5的污染特征.采用CMB-iteration模型估算法,确定一次源类及二次源类对PM10和PM2.5的贡献,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PM10和PM2.5的污染源.结果表明:青岛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显著,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Na、Mg、Al、Si、Ca和Fe元素主要富集在PM10中,SO42-、NO3-、EC和OC主要富集在PM2.5中;城市扬尘、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及海盐粒子等粗粒子在PM10中的分担率较PM2.5中的高,分担率分别为28.7%、17.2%、7.16%及4.47%;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机动车尾气尘及SOC(二次有机碳)等在PM2.5中的分担率较PM10中的高,分担率分别为19.3%、8.97%、13.7%及6.07%;由PM10与PM2.5化学组分的分歧系数可见,春、秋季PM10和PM2.5化学构成存在一定差异,而冬、夏季二者的化学构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 5 源解析 CMB-iteration模型 富集因子 分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_(2.5)和PM_(10)的污染水平 被引量:184
3
作者 吴国平 胡伟 +1 位作者 滕恩江 魏复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研究我国广州、武汉、兰州、重庆4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这我国4城市分别设一污染点和对照点进行了为期2年的PM2.5、PM10和TSP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是严重的,污染点比对照点更... 为研究我国广州、武汉、兰州、重庆4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这我国4城市分别设一污染点和对照点进行了为期2年的PM2.5、PM10和TSP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是严重的,污染点比对照点更甚.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PM2.5普遍超过美国新标准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TSP 空气污染 广州 武汉 兰州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35
4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宁波市区的PM10和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是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分别为23.0%、15.9%、13.3%和12.3%;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是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硝酸盐和SOC,其分担率分别为19.9%、14.4%、16.9%、15.2%、9.78%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大气PM_(10)及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09
5
作者 任丽红 周志恩 +4 位作者 赵雪艳 杨文 殷宝辉 白志鹏 姬亚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尘、建筑水泥尘、扬尘、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施工机械及船舶)、工业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及工业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及餐饮源等7类污染源,建立了重庆市本地化的污染源成分谱库.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PM10及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中ρ(PM10)及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53.2和113.1μg/m3,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2倍以上.大气PM10的主要来源为扬尘、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23.9%、23.5%和23.4%),大气PM2.5主要来源于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30.1%和27.9%).PM10和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率差别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应采取多源控制原则.大气PM10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以扬尘为主、夏季和冬季主要以二次粒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在广州应用及对PM10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48
6
作者 陈焕盛 王自发 +4 位作者 吴其重 吴剑斌 晏平仲 唐晓 王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5,共9页
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 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MFB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MFE小于75%),部分模式可达到优秀水平(MFB小于±30%且MFE小于50%),但同时各模式在郊区均预测偏高而在市区偏低;总体上,模式在广州郊区的PM10预报效果优于市区。模式间对比表明,在本次业务预报实践中,不存在最优的单模式,同一模式对不同的统计指标、不同的站点,其预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各模式结果未能获得最优的预报效果。优化排放源空间分布并引进更好的集成预报方法(如权重平均、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是未来改进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预报效果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多模式 pm10 广州 亚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被引量:162
7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2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浓度 pm10 TSP 细颗粒物 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02
8
作者 包贞 冯银厂 +2 位作者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化学质量模型(CMB) 来源解析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1
9
作者 于建华 虞统 +3 位作者 魏强 王欣 时建纲 李海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 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 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 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 5) ρ(PM10)的平均值为56 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 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 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 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 5) ρ(PM10)的平均值为56 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子(PM2 5)的含量大于粗粒子(PM2 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m10) ρ(pm2.5) 双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PM_(10)持续污染及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67
10
作者 隋珂珂 王自发 +2 位作者 杨军 谢付莹 赵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2,共6页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持续污染变化趋势,并统计其与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和风向等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北京近几年秋末PM10持续污染有加重趋势,各站点污染具有同步性;②PM10持续污染以春、秋、冬季出现次数多,概率大,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对其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与秋、冬两季持续污染概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持续污染 气象要素 污染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大气中PM10、PM2.5及其碳组分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86
11
作者 吴琳 冯银厂 +2 位作者 戴莉 韩素琴 朱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34-1139,共6页
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期间,分3个时段,设置2个点位,采集了天津市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用热光反射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碳组分含量,并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结果表明,市区采样点颗粒物浓度高于郊区,2个采... 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期间,分3个时段,设置2个点位,采集了天津市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用热光反射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碳组分含量,并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结果表明,市区采样点颗粒物浓度高于郊区,2个采样点的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一致.5月份PM2.5/PM10比值最小,主要由于土壤风沙尘对PM10的贡献较大.PM10和PM2.5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12月份最高,且变化趋势相同.OC占总碳(TC)比例较高,PM10中OC/TC为0.60-0.83,PM2.5中OC/TC为0.55-0.81.碳组分主要集中在PM2.5中,PM10中约有76%的OC存在于PM2.5中.12月份的SOC浓度最高,与12月份的气象条件和污染源排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在地面PM_(10)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2
12
作者 何秀 邓兆泽 +4 位作者 李成才 刘启汉 王美华 刘晓阳 毛节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利用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两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与北京地区API转化得到的PM10质量浓度、北京大学站点直接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以及香港元朗站点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直接相关程度较低。将AOD除以气... 利用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两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与北京地区API转化得到的PM10质量浓度、北京大学站点直接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以及香港元朗站点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直接相关程度较低。将AOD除以气溶胶季节标高,得到地面消光系数,与地面PM10质量浓度相关性提高。对地面消光系数进行相对湿度订正,得到计算的质量浓度,与地面实际观测的PM10质量浓度相关性进一步提高。经过两年时间资料的对比分析,证实气溶胶遥感光学厚度经过垂直和湿度影响订正后,可以应用于地面PM10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PM_(10)质量浓度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2
13
作者 郭利 张艳昆 +2 位作者 刘树华 李炬 马雁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612,共6页
对北京市2007年观象台观测站PM10质量浓度资料、观象台气象自动站资料、风廓线资料和探空资料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源强一定的条件下,污染物的积累、稀释、扩散和清除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近地面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和... 对北京市2007年观象台观测站PM10质量浓度资料、观象台气象自动站资料、风廓线资料和探空资料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源强一定的条件下,污染物的积累、稀释、扩散和清除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近地面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和边界层高度等气象条件对于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PM10质量浓度与地面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呈显著相关性,并且相关性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6月PM10质量浓度与地面风速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呈负相关性,而与温度呈正相关,11月则与温度成负相关;风速与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用二次多项式来描述,二者呈"U"形变化。另外由11月份PM10质量浓度资料的分析表明,当月PM10质量浓度最小值对应的风速为4.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质量浓度 一元曲线回归 大气边界层 近地面风速 气压 边界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_(2.5)、PM_(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孙兆彬 安兴琴 +3 位作者 崔甍甍 陶燕 马小会 叶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6-2544,共9页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2006~2010年PM10和PM2.5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下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相对危险度(RR)的关系,进而对比研究了沙尘污染与霾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PM10、PM2.5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增加,且存在0~2d滞后效应,PM2.5与PM10的RR值较为接近;非沙尘天气下,PM2.5、PM10与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RR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PM2.5,随着浓度的上升RR值逐渐增大,对于PM10,随着浓度的上升RR先增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相同的PM10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的RR低于非沙尘天气,在相同的PM2.5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的RR基本接近.而相对于沙尘天气污染,霾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具有滞后效应,随着霾天气加重,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霾污染 pm10pm2.5 心脑血管疾病 G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徐虹 林丰妹 +4 位作者 毕晓辉 焦荔 冯银厂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杭州市采集了大气降尘和PM10样品以及3类PM10源样品,对样品中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降尘量与PM10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二者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降尘量和PM10浓度的... 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杭州市采集了大气降尘和PM10样品以及3类PM10源样品,对样品中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降尘量与PM10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二者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降尘量和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相似性,均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密切相关.空间分布显示除PM10在朝晖和玉泉两采样点的成分谱相似,各采样点降尘和PM10成分谱间的相似性均不高.PM10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高于降尘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二者来源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降尘和PM10化学组分特征不同的原因,其中PM10与城市扬尘的化学成分相似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降尘 pm10 化学组成 分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重污染过程PM_(10)中水溶性盐的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凯 王跃思 +3 位作者 温天雪 胡波 刘广仁 Meslmani Yousef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利用大气颗粒物快速捕集及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观测了2004年秋季北京出现的一次长时间严重污染天气过程中PM10的水溶性无机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盐浓度在这次重污染过程中升高了4.7倍.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的浓... 利用大气颗粒物快速捕集及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观测了2004年秋季北京出现的一次长时间严重污染天气过程中PM10的水溶性无机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盐浓度在这次重污染过程中升高了4.7倍.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的浓度分别升高7.9,4.1,5.4倍,这3种无机盐的日变化在污染期和非污染期有明显差异.污染期SO2、NOx向SO42-、NO3-转化率明显高于非污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pm10 硝酸盐 硫酸盐 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夏季PM_(10)和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6
17
作者 李彩霞 李彩亭 +3 位作者 曾光明 蔡固平 翟云波 彭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9-603,共5页
对长沙市3个采样点夏季大气中的PM10和PM2.5样品pH值和水溶性离子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主要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PM10、PM2.5、NH4+和K+浓度夜间高于白天;SO42-和NO3-则相反.颗粒物尤其是PM2.5酸性强;Mg2+、C... 对长沙市3个采样点夏季大气中的PM10和PM2.5样品pH值和水溶性离子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主要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PM10、PM2.5、NH4+和K+浓度夜间高于白天;SO42-和NO3-则相反.颗粒物尤其是PM2.5酸性强;Mg2+、Ca2+和Na+集中在粗粒子中,SO42-、NH4+和K+大部分分布在细颗粒物中,NO3-和Cl-在粗细颗粒段则各占一半.SO2气体发生了二次转化,NO2的转化率不及SO2;由于NO3-/SO42-质量比<1,长沙市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以固定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大气中pm10 pm2.5 水溶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冬季PM_(2.5)与PM_(10)中有机碳、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2
18
作者 古金霞 白志鹏 +4 位作者 刘爱霞 吴丽萍 解以扬 董海燕 张金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36,共4页
研究了天津冬季PM2.5和PM10中碳成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4±60.9)、(224.6±131.2)μg/m3;总碳(TC)、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在PM2.5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比在PM10中分别高出5.0%、3... 研究了天津冬季PM2.5和PM10中碳成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4±60.9)、(224.6±131.2)μg/m3;总碳(TC)、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在PM2.5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比在PM10中分别高出5.0%、3.6%、1.2%;PM2.5中OC、EC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95,表明OC、EC的来源相对简单,可能主要反应了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OC/EC的平均值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3.9、4.9,次生有机碳(SOC)在PM2.5和PM10中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9、23.4μg/m3,分别占OC的48.5%(质量分数,下同)、49.8%,OC/EC较高可能主要与直接排放源有关;PM2.5中的OC1与OC2的比例明显高于PM10,而聚合碳(OPC)的比例又低于PM10,同时PM2.5与PM10中的EC1含量均较高,表明天津冬季燃煤取暖和机动车尾气是重要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有机碳 元素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空气中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祁国伟 曹军骥 +2 位作者 卓里欣 余波 王志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3-608,共6页
于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采集了176组PM_(10)样品,分析了22种化学元素、5种离子以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讨论了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杭州市空气中铅污染仍然存在,硫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水溶性... 于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采集了176组PM_(10)样品,分析了22种化学元素、5种离子以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讨论了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杭州市空气中铅污染仍然存在,硫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水溶性硫酸盐.5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SO^(2-)_4>NO_3^->NH_4^+>Cl^->F^-,大气中NH_4^+主要是以(NH_4)_2SO_4,NH_4H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OC和EC浓度分别为20·4μg·m^(-3)和4·0μg·m^(-3),其相关性不好表明碳的来源复杂.PM_(10)的物质平衡计算表明,局地地质尘是最高的化学组分,达27·7%,其次为有机物23·9%,第三为硫酸盐16·2%,这3个组分占PM_(10)的67·8%,其它为硝酸盐6·3%,铵盐6·1%,微量元素5·5%,元素碳3·4%以及未测组分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离子 物质平衡 杭州市 pm10 化学元素 空气质量 组成特征 杭州市 (NH4)2SO4 水溶性离子 NH4NO3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10)的来源 被引量:61
20
作者 邹本东 徐子优 +3 位作者 华蕾 韩玉朴 董淑英 鹿海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5,共7页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 pm10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