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PEI复合膜渗透汽化汽油脱硫研究(Ⅰ)制膜条件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剑 李继定 +2 位作者 亓荣彬 叶宏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
以PEI超滤膜为支撑层,PEG为复合层,制备了PEG/PEI渗透汽化FCC汽油脱硫复合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PEG/PEI复合膜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交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膜表面和断面的形态.将制备的复合膜应... 以PEI超滤膜为支撑层,PEG为复合层,制备了PEG/PEI渗透汽化FCC汽油脱硫复合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PEG/PEI复合膜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交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膜表面和断面的形态.将制备的复合膜应用于正庚烷和噻吩体系,首先考察了膜的溶胀性和稳定性.研究了不同聚合物PEG浓度、交联剂浓度,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制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汽油脱硫 peg/pei复合膜 正庚烷/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EI复合膜对FCC汽油的脱硫性能 (Ⅰ)制膜条件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剑 陈金勋 +2 位作者 李继定 亓荣彬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6,共6页
以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为支撑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复合层,制备PDMS/PEI渗透汽化复合膜对流体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PDMS/PEI复合膜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交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 以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为支撑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复合层,制备PDMS/PEI渗透汽化复合膜对流体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PDMS/PEI复合膜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交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膜表面和断面的形态.将制备的复合膜应用于正庚烷和噻吩体系,研究了不同聚合物PDMS浓度、交联剂浓度,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制膜条件,并考察了膜的溶胀性和在长时间操作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汽油脱硫 PDMS/pei复合膜 正庚烷/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淀粉酶在高压静电纺PEI/PVA纳米纤维膜上的离子吸附固定 被引量:2
3
作者 隋春红 王程 +1 位作者 董顺福 韩丽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旨在应用离子结合法将葡萄糖淀粉酶固定在PEI/PVA纳米纤维膜上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亚胺(PEI)/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膜,采用热交联方法使其具备水稳定性后,再利用离子吸附法固定葡萄糖淀粉酶。结果... 旨在应用离子结合法将葡萄糖淀粉酶固定在PEI/PVA纳米纤维膜上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亚胺(PEI)/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膜,采用热交联方法使其具备水稳定性后,再利用离子吸附法固定葡萄糖淀粉酶。结果显示,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固定有葡萄糖淀粉酶的PEI/PVA纳米纤维膜,表明葡萄糖淀粉酶可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PEI/PVA纳米纤维膜表面。通过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酶学性质鉴定,发现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比游离的葡萄糖淀粉酶提高了6℃;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适用p H值范围明显变宽;热稳定性和存贮稳定性显著增强且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离子吸附法能简便地将蛋白质分子固定于纳米纤维膜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ei/PVA纳米纤维膜 葡萄糖淀粉酶 离子吸附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PEI自组装纳米纤维膜用于Cu^(2+)过滤的研究
4
作者 马瑞丽 何建新 张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2,111,共4页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将丝素(SF)与聚乙烯亚胺(PEI)复合制备的SF/PEI纳米纤维,随着自组装层数的增多,纤维直径变粗,表面变得不规整,且在一定的自组装层数内,复合纳米纤维膜对Cu2+的过滤效率不断增大.杂化Fe后,纤维表面变得更加凹凸不...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将丝素(SF)与聚乙烯亚胺(PEI)复合制备的SF/PEI纳米纤维,随着自组装层数的增多,纤维直径变粗,表面变得不规整,且在一定的自组装层数内,复合纳米纤维膜对Cu2+的过滤效率不断增大.杂化Fe后,纤维表面变得更加凹凸不平,但对Cu2+的过滤效果显著改善.这对于制备新型、高效、无二次污染、低治理成本的替代或改进的重金属过滤材料提供了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丝素 聚乙烯亚胺 复合纳米纤维膜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膜对PEG/ PVDF复合膜脱硫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杏梅 赵宇航 +2 位作者 李学坤 蔡采彬 韩小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2,共7页
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磷酸三乙酯3种不同溶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3种不同孔径的PVDF超滤膜,刮涂PEG后制得PEG/PVDF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底膜与复合膜的形貌... 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磷酸三乙酯3种不同溶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3种不同孔径的PVDF超滤膜,刮涂PEG后制得PEG/PVDF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底膜与复合膜的形貌、官能团和结晶度进行分析.计算了PVDF底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测试了底膜的超滤性能和PEG/PVDF复合膜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底膜对PEG/PVDF复合膜脱硫性能的影响很大,与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相比,选用磷酸三乙酯作溶剂时制备的PVDF超滤膜最适合做支撑底膜,复合膜的脱硫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VDF复合膜 渗透汽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疏松纳滤膜制备及其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蒋淑红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46,共6页
以氧化铝陶瓷膜为基底,采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PDA/PEI)共沉积技术对陶瓷基膜进行修饰和改性,并与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制备有机-陶瓷复合疏松纳滤膜。通过SEM和XPS表征复合膜表面特性,探讨PDA/PEI质量比对复合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 以氧化铝陶瓷膜为基底,采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PDA/PEI)共沉积技术对陶瓷基膜进行修饰和改性,并与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制备有机-陶瓷复合疏松纳滤膜。通过SEM和XPS表征复合膜表面特性,探讨PDA/PEI质量比对复合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TOPSIS-GRA)对复合膜性能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复合膜有机涂层成功地沉积在了陶瓷基膜表面,并有效地缩小了膜孔、提高了膜表面均匀性;在0.1 MPa下,PDA/PEI为1:1时,膜纯水通量为36.62 L/(m^(2)·h),对炭后水中有机物和电导率截留率可达50%和17.34%,远高于陶瓷基膜的4.55%和1.89%;无机物截留效果和运行通量对评价膜性能所占权重较大,并且,当PDA/PEI为1:1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陶瓷复合疏松纳滤膜 聚多巴胺 聚乙烯亚胺 质量比 量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修饰PA/PDA/PVDF复合纳滤膜及其在模拟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陶瑞 姜泽源 王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4-270,共7页
为了提高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纳滤膜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通量及将染料和盐进行有效的分离,在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二氟乙烯(PA/PDA/PVDF)复合纳滤膜的过程中,通过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DA/PEI)共沉积液中添... 为了提高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纳滤膜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通量及将染料和盐进行有效的分离,在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二氟乙烯(PA/PDA/PVDF)复合纳滤膜的过程中,通过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DA/PEI)共沉积液中添加纳米TiO_(2),对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的微观结构、亲水性、通量等进行调控。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水接触角及过滤实验对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亲水性及过滤性能的表征,探讨了共沉积液中纳米TiO_(2)含量对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_(2)含量的增加,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厚度变薄、表面粗糙度增加,亲水性增强,纯水通量大幅度提高,截留率略有下降。对模拟活性黑5和NaCl(RB5&NaCl)染料废水的处理情况表明,纳米TiO_(2)修饰后的PVDF复合纳滤膜染料溶液通量有大幅度提升,染料截留率略有下降,染料和盐的截留率的比值明显上升。运行稳定性研究表明纳米TiO_(2)质量含量在0.006%以下时,PVDF复合纳滤膜在模拟RB5&NaCl染料废水处理中能良好地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 纳米二氧化钛 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纳滤膜 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RB5&NaCl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