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IG-化学发光法的Southern blot方法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 张锐 +5 位作者 于源华 史计 孟志刚 孙国清 周焘 郭三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5-210,共6页
目前,基于DIG-化学发光法的Southern blot技术已在生物实验室广泛应用,但在试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背景黑、目的信号弱等问题,以致不能获得理想结果。在棉花线粒体基因组RFLP分析过程中结合前人经验对基于DIG-化学发光法的Southern blot... 目前,基于DIG-化学发光法的Southern blot技术已在生物实验室广泛应用,但在试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背景黑、目的信号弱等问题,以致不能获得理想结果。在棉花线粒体基因组RFLP分析过程中结合前人经验对基于DIG-化学发光法的Southern blot技术在探针标记、探针浓度、探针剥离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重复性好,一张转好的尼龙膜最多可以反复使用11次;一份杂交液在两年内至少可以反复使用5次且不会明显降低杂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blot DIG标记 化学发光法 尼龙膜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伞滑刃线虫扩展蛋白基因BdEXP1克隆与分析
2
作者 郭凯阳 林世锋 +5 位作者 王仁刚 李莉 张洁 余世洲 王自力 刘国琴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目的】克隆豆伞滑刃线虫扩展蛋白(Expansin,EXP)基因BdEXP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深入研究BdEXP1基因在豆伞滑刃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豆伞滑刃线虫体前端特异表达cDNA文库的筛选和测序结果,通过RACE... 【目的】克隆豆伞滑刃线虫扩展蛋白(Expansin,EXP)基因BdEXP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深入研究BdEXP1基因在豆伞滑刃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豆伞滑刃线虫体前端特异表达cDNA文库的筛选和测序结果,通过RACE技术克隆目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outhern杂交技术确定基因拷贝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和表达定位分析。【结果】克隆获得BdEXP1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PQ276072。该基因cDNA编码区长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DNA编码区长499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为多拷贝基因。BdEXP1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6.16 kD,理论等电点为7.47,与松材线虫相似度最高、达64%,含有1个典型且保守的DPBB_SPI-like结构域,存在信号肽但无跨膜结构域,属于分泌型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EXP1在豆伞滑刃线虫各个龄期表达无明显差异。原位杂交分析表明,BdEXP1基因在豆伞滑刃线虫食道腺特异表达。【结论】成功克隆豆伞滑刃线虫BdEXP1基因,并证明该基因在线虫食道腺特异表达,推测其编码蛋白在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分泌到体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伞滑刃线虫 扩展蛋白 生物信息学 SOUTHERN杂交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WSSV人工感染螯虾及其检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莫照兰 雷质文 +2 位作者 杨冰 黄倢 张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人工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 ,感染组螯虾3~6d内全部死亡。核酸探针点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鳃、胃、血淋巴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 (92% ) ,89 % (86 % ) ,81 % (75 % ) ,对照为11 % (3% )... 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人工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 ,感染组螯虾3~6d内全部死亡。核酸探针点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鳃、胃、血淋巴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 (92% ) ,89 % (86 % ) ,81 % (75 % ) ,对照为11 % (3% ) ,5 % (5 % ) ,0(0) ;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螯虾的胃、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嗜酸性着染 ,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核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 ;病毒核酸原位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胃、鳃 ,阳性检出率均为100 % ,对照阳性检出率均为0。结果表明 :对虾WSSV可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人工感染 克氏原螯虾 核酸探针点杂交 核酸原位杂交 检测 对虾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斑点杂交分析法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被引量:33
4
作者 史成银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杨丛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于1995年7月在青岛市城阳对虾养殖场采集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样品,提纯HHNBV并研制了一组地高辛标记的HHNBV核酸探针。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研究了此组核酸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此组探针检测HHNBVDNA的灵敏度为62.5p... 于1995年7月在青岛市城阳对虾养殖场采集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样品,提纯HHNBV并研制了一组地高辛标记的HHNBV核酸探针。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研究了此组核酸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此组探针检测HHNBVDNA的灵敏度为62.5pg,对469ng病虾胃中的病毒可以检出;此组探针与3.75ug健康对虾组织和2ng健康对虾DNA均无交叉反应。1997年,应用此组特异性核酸探针检测了发病虾池对虾及紧急抢捕虾,检测结果显示为强烈的HHNBV阳性,表明此组核酸探针在对虾杆状病毒的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和抗特种病原对虾育种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 杆状病毒 造血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海旺 何虎翼 +5 位作者 谭冠宁 刘义明 何新民 唐洲萍 李丽淑 王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G病毒毒 病毒检测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群中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静 刁有祥 +2 位作者 刘霞 孙杰 李建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9-34,共6页
【目的】对肉鸡群中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山东省济南、潍坊、青岛等地区采集421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死)鸡肺脏及160份临床健康肉鸡的肺脏作为供检样品,用特异性核... 【目的】对肉鸡群中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山东省济南、潍坊、青岛等地区采集421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死)鸡肺脏及160份临床健康肉鸡的肺脏作为供检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技术,对其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偏肺病毒(aMPV)、禽败血性支原体(MG)、鼻气管鸟杆菌(ORT)和大肠杆菌(E.coli)共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421份发病肉鸡肺脏中,H9N2AIV、NDV、IBV、aMPV、MG、ORT和E.coli的检出率分别为53.68%,68.41%,33.49%,54.87%,57.25%,9.02%和41.17%;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共感染率高达90.26%,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7.36%和2.38%;发病肉鸡群中,7种呼吸道病原体2重、3重、4重、5重、6重、7重感染的检出率分别达19.48%,26.12%,27.32%,11.88%,4.51%和0.95%,以2重、3重和4重感染较为常见。而临床健康肉鸡肺脏中,H9N2AIV、NDV、IBV、aMPV、MG、ORT和E.coli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23.13%,5.63%,36.87%,21.88%,0%和16.88%;呈阴性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25.00%和43.75%;多重感染样品仅占31.25%,且主要为2重感染。7种病原体中,H9N2AIV、NDV、MG和E.coli在肉鸡呼吸道疾病的共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发病肉鸡和临床健康肉鸡均存在混合感染,但以发病鸡群更为严重和复杂;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感染是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呼吸道病原体 共感染 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损伤诱导创面组织C-myc、C-myb、C-sis和C-jun原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玉林 韦多 +1 位作者 俞为荣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创面组织部分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制作Ⅱ度烧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mRNA点杂交,放射自显影及密度扫描方法分析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热损伤诱导C-myc、C-myb,... 目的:研究创面组织部分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制作Ⅱ度烧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mRNA点杂交,放射自显影及密度扫描方法分析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热损伤诱导C-myc、C-myb,C-jun和C-sismRNA的表达。但这4种原癌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C-myc和C-jun的表达在伤后第1天就增加,分别于伤后1,3d达峰值。C-myB和C-sis的表达分别于伤后第3,5天开始增加,于第10天达峰值。结论:热损伤能诱导创面组织原癌基因的表达,其表达的有序性与受控性表明上述4种原癌基因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创面修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原癌基因 基因表达 点杂交 创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显色原位杂交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占伟 熊褀琰 +3 位作者 刘茂军 冯志新 白方方 邵国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hp)显色原位杂交(CISH)定位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地高辛标记的Mhp P36核酸探针和DAB/H2O2显色系统,对人工Mhp感染组、自然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实验猪肺组织样品和临床样品进行显色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地...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hp)显色原位杂交(CISH)定位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地高辛标记的Mhp P36核酸探针和DAB/H2O2显色系统,对人工Mhp感染组、自然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实验猪肺组织样品和临床样品进行显色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地高辛标记探针针对Mhp具有特异性,而与其他的猪病原菌无交叉反应;检测结果可以通过显微镜观测到Mhp定位在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表面。人工感染组、自然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ISH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临床样品的CISH检测结果低于PCR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Mhp显色原位杂交法是一种集直观和敏感为一体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Mhp的定位检测和致病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显色原位杂交 斑点杂交 检测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捷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华晨 许新萍 李宝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在综合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简捷、灵敏、廉价、效果可靠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案。使用0 4mol LNaOH溶液将琼脂糖凝胶上的DNA在变性的同时转移到尼龙膜上,晾干膜后无需固定就可以直接用于杂交。预杂交液和杂交液选用Church缓冲系... 在综合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简捷、灵敏、廉价、效果可靠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案。使用0 4mol LNaOH溶液将琼脂糖凝胶上的DNA在变性的同时转移到尼龙膜上,晾干膜后无需固定就可以直接用于杂交。预杂交液和杂交液选用Church缓冲系统,该缓冲系统中仅需10g LBSA作为封闭剂即可。整个洗膜过程可简化为一种溶液、2~3次洗涤。碱变性及转移后的尼龙膜,也可以用于地高辛(DIG)等非放射性检测系统,并可耐多轮杂交和洗脱。本方法可适用于包括高等植物基因组在内的多种生物材料的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印迹 DNA 杂交 植物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呼吸道肿瘤关系的研究Ⅰ.HPV与喉癌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惠云 杨晓洁 +2 位作者 何群 李毅民 张益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应用α-32P-dCTP标记HPV-11及HPV-16DNA为探针,以Slotblot及Southernblot两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取自青岛及北京两个地区的37例喉鳞癌组织DNA中HPV-11及HPV-16DNA... 应用α-32P-dCTP标记HPV-11及HPV-16DNA为探针,以Slotblot及Southernblot两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取自青岛及北京两个地区的37例喉鳞癌组织DNA中HPV-11及HPV-16DNA相关序列。结果表明,Slotblot杂交中,与HPV-11探针杂交阳性者占86%(32/37),与HPV-16探针杂交阳性者占81%(30/37)。在同一癌组织中,与两型探针同时呈现阳性者占81%(30/37)。Southernblot杂交中,与所用探针DNA的内切酶PstⅠ酶切图谱比较,有46%(13/28)与HPV-16DNA的酶切图谱相同,可定为HPV-16型。当用HPV-11探针时无一例出现与HPV-11相同的图谱。提示喉癌的发生与HPV-1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喉肿瘤 呼吸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要点及改进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立鸿 许璐 +2 位作者 汪凯 张富春 马正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是检测特定DNA片段的常规方法之一,其操作程序繁琐,对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酶切等均有较高要求,要获得理想杂交结果需要反复摸索。总结地高辛标记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具体操作提出改良方案。
关键词 地高辛 SOUTHERN杂交 改进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分离、核酸探针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侯喜林 甘孟侯 余丽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2-468,共7页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了PPV-DNA-C片段(PPV-RF-DNA,经PstI/HindⅢ的双酶切片段,称为C片段)及含C片段的PUC19重组质粒(PUP),利用地高辛(Digoxienin)标记,分别制备探针2和探...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了PPV-DNA-C片段(PPV-RF-DNA,经PstI/HindⅢ的双酶切片段,称为C片段)及含C片段的PUC19重组质粒(PUP),利用地高辛(Digoxienin)标记,分别制备探针2和探针1。对猪细小病毒DNA进行斑点杂交,两种探针均为阳性,而对照的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及PK-15细胞的核酸均为阴性。并且后一种探针的敏感性高于前者,两种探针的DNA检出限量分别为40pg和4pg。同时对7例疑是猪细小病毒自然感染病理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点样检测,均为阳性反应,而对照的健康猪组织,猪瘟病料,猪伪狂犬病病料检测结果为阴性。从7例自然病例中分离7株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电镜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试验对分离毒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到病毒均为猪细小病毒。结果表明,两种探针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这种方法对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检疫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地高辛 斑点杂交 核酸探针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H法获取水稻矮化突变体相关的cDNA片段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永胜 王景 +2 位作者 李发强 刘筱斌 刘良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0-24,共5页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ve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SSH)分离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与其野生型对照品系特光矮 2 (Oryzasativa ,TGA 2indica)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分别以dwarf69作为驱赶子 ,TGA 2为检测子 ,以及以dwarf69...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ve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SSH)分离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与其野生型对照品系特光矮 2 (Oryzasativa ,TGA 2indica)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分别以dwarf69作为驱赶子 ,TGA 2为检测子 ,以及以dwarf69作为检测子 ,TGA 2为驱赶子建立了两个差异表达cDNA文库 ,分别代表在TGA 2和dwarf69特异表达的cDNA。经反式Northern检测这两个文库共得到 1 0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有两个序列为水稻中首次报道 ,一个序列有相应的基因组序列报道 ,但其cDNA序列是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矮化突变体 反式Northern CDNA片段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中差异表达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斌 邓冬梅 +3 位作者 杨兵 束文圣 栾天罡 蓝崇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一种新的基因克隆技术称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用于研究生长于2种生态环境(古铜矿山和正常土壤)中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的基因表达差异。分别以Cu矿山鸭跖草作为检测子,非Cu矿山鸭跖草作为驱赶子,建立了生长于Cu矿山生态环境中鸭... 一种新的基因克隆技术称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用于研究生长于2种生态环境(古铜矿山和正常土壤)中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的基因表达差异。分别以Cu矿山鸭跖草作为检测子,非Cu矿山鸭跖草作为驱赶子,建立了生长于Cu矿山生态环境中鸭跖草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此cDNA文库代表在Cu矿山鸭跖草中特异表达的cDNA。通过反式Northern杂交筛选出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一个cDNA为CaM-like基因。进一步对此基因进行Virtual Northern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此基因在生长于古铜矿山上的鸭跖草中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SSH)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反式Northern VIRTUAL North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孕妇血浆中的胎儿DNA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广华 荣卡彬 +5 位作者 罗燕飞 陈冬 龚彩平 吴劲 邸玉玮 葛艳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利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cffDNA)对广东省最常见17种β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基因进行扩增,探讨非创引个伤常性物见产,对位前c点诊ffD和断Nβ9A-个地进少中行见海二位贫次点血P突C的R变可,反的行向共性斑。17点方种杂法β地交贫技①... 目的利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cffDNA)对广东省最常见17种β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基因进行扩增,探讨非创引个伤常性物见产,对位前c点诊ffD和断Nβ9A-个地进少中行见海二位贫次点血P突C的R变可,反的行向共性斑。17点方种杂法β地交贫技①基术羊因检水;测途②β径抽地:取中抽孕海取妇贫孕外血妇周的羊血突水,变共柱基9分例因离,。采法结用提果反取向及9例斑凝孕点胶妇杂回中交收有技纯5术化例检D经N测羊A中,水设国检计人测群3对证8实胎儿有父系的β地贫基因,有2例孕妇外周血中检测到胎儿(父系)β地贫基因,与羊水检测相符。结论利用cffDNA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检测方法可行,但由于母源性DNA背景的污染,以及胎儿DNA因含量而导致检出率低,希望进一步改进该技术后有望可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游离胎儿DNA 反向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抑制消减杂交法分离巴西橡胶树胶乳特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柳红 罗明武 +2 位作者 曾会才 杨卫帆 张春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采用巴西橡胶树常割树胶乳的Poly(A+)RNA为Tester,叶片Poly(A+)RNA为Driver,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ve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一个胶乳特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通过菌落PCR及反式NorthernDot-Blot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 采用巴西橡胶树常割树胶乳的Poly(A+)RNA为Tester,叶片Poly(A+)RNA为Driver,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ve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一个胶乳特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通过菌落PCR及反式NorthernDot-Blot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获得79个胶乳特异表达阳性克隆,部分阳性克隆还通过NorthernBlot杂交及RT-PCR进一步验证。随机挑选部分阳性克隆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部分克隆与巴西橡胶树中已知的基因相同,而多数克隆在巴西橡胶树中是新发现,它们与橡胶生物合成、物质代谢运输、信号传导和形态建成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抑制消减杂交法 胶乳 反式Northern Dot—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朝辉 周益军 +4 位作者 范永坚 薛宝娣 吴淑华 程兆榜 张文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8,共5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敏度是RT PCR的 1/10 ;10 %SDS PAGE只能检测到从 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 ,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 ,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检测 RT-PCR 斑点杂交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志杰 任慧英 +4 位作者 温建新 刘文华 邹玲 韩先杰 魏笑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带有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gE中扩增回收约304 bp大小的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E基因核酸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重组质粒DNA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PRV Bartha-k61株疫苗毒DNA、... 利用PCR技术从带有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gE中扩增回收约304 bp大小的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E基因核酸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重组质粒DNA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PRV Bartha-k61株疫苗毒DNA、猪细小病毒(PPV)DNA、猪圆环病毒(PCV)DN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DNA、猪瘟病毒(CSFV)cDNA的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PRV野毒的最低检出量为4 pg。应用该探针对11份繁殖障碍病料进行了杂交检测,共检出4份阳性病料,该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核酸探针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GE基因 地高辛标记探针 斑点杂交 野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化突变体差异表达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永胜 王景 +2 位作者 李发强 刘筱斌 刘良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2,共4页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ve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SSH)分离本实验室获得的一株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 9与其野生型对照品系特光矮_2 (Oryzasativa ,TGA_2indica)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 .分别以dwarf6 9作为驱赶子 ,TGA_2为...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ve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SSH)分离本实验室获得的一株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 9与其野生型对照品系特光矮_2 (Oryzasativa ,TGA_2indica)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 .分别以dwarf6 9作为驱赶子 ,TGA_2为检测子 ,以及以dwarf6 9作为检测子 ,TGA_2为驱赶子建立了两个差异表达cDNA文库 ,分别代表在TGA_2和dwarf6 9中特异表达的cDNA .经反式Northern检测这两个文库共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 矮化突变体 反式Northern 水稻 CDNA片段 表达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章松柏 吴祖建 +2 位作者 段永平 谢联辉 林奇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63-2264,2287,共3页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黑尾叶蝉 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