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多重PCR扩增效果的因素 被引量:131
1
作者 黄银花 胡晓湘 +4 位作者 徐慰倬 高宇 冯继东 孙汉 李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8,共4页
不同循环参数、PCR缓冲液及反应体积的对比实验表明,循环参数中退火温度和时间、延伸时间及PCR缓冲液的成分影响多重PCR的扩增效果,而反应体积、循环次数对其扩增效果影响较小。
关键词 多重pcr 扩增效果 循环效果 pcr缓冲液 反应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德刚 吴发兴 +3 位作者 李晓成 黄保续 王洪斌 张燕霞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0,共2页
根据Genbank中PRV g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猪场狂犬病的PCR方法,并对某省25份猪伪狂犬病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在25份病料中,检出伪狂犬阳性病料7份,阳性率接近30%。通过检测结果及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发现此检测方法敏感度很高。... 根据Genbank中PRV g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猪场狂犬病的PCR方法,并对某省25份猪伪狂犬病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在25份病料中,检出伪狂犬阳性病料7份,阳性率接近30%。通过检测结果及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发现此检测方法敏感度很高。这种检测方法适合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pcr GC 检测方法 猪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扩增缓冲液的优化
3
作者 金戈 徐晓艳 +6 位作者 张亮 马丽华 黄荣忠 邓婧 李文娟 房亮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选择并优化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反应体系中的扩增缓冲液,使PCR反应体系对该病毒p24模板基因的扩增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方法通过常规PCR比较选择3种常用酸(盐酸、磷酸和硫酸)所滴定的缓冲液体系,在其基础上选择适合... 目的选择并优化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反应体系中的扩增缓冲液,使PCR反应体系对该病毒p24模板基因的扩增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方法通过常规PCR比较选择3种常用酸(盐酸、磷酸和硫酸)所滴定的缓冲液体系,在其基础上选择适合浓度的硫酸铵配制TSS buffer,在TSS buffer中分别加入四甲基氯化铵、TritonX-100、二甲亚砜和甜菜碱这4种常用的PCR添加剂,并确定各自的最佳工作浓度,选择扩增效果较好的添加剂与其他添加剂进行依次组合,寻找最佳的添加剂组合,最后用荧光定量PCR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滴定酸上选择了效果最好的硫酸,配制TSS buffer硫酸铵的最佳终浓度为6 mmol/L。在添加剂的优化组合上,1.5 mol/L甜菜碱、0.15%Triton X-100、8 mmol/L四甲基氯化铵和TSS buffer组合成的TBTT buffer效果最佳,在其与TaKaRa PCR buffer的对比中,TBTT buffer效果明显好于后者。结论 成功研制优化出适合扩增博尔纳病病毒p24模板基因的扩增缓冲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扩增缓冲液 pcr试剂盒 博尔纳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TC热敏电阻器的实时PCR仪数据采集器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娟容 陈章位 +1 位作者 黄靖 姚英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通过热循环与荧光信号检测方法实现特定DNA片段的快速复制与定量检测的技术。PCR反应过程中,热循环温度控制精度决定了PCR反应效率,从而直接影响定量检测的精度。根据非稳态传热原理,热量从基座传递到试液...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通过热循环与荧光信号检测方法实现特定DNA片段的快速复制与定量检测的技术。PCR反应过程中,热循环温度控制精度决定了PCR反应效率,从而直接影响定量检测的精度。根据非稳态传热原理,热量从基座传递到试液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检测这一延迟时间对温控的影响,基于NTC热敏电阻器,采用USB总线和FPGA技术,以USB控制器和FPGA为核心控制模块,AD7663为模数转换芯片,实现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并采用多线程技术和缓冲队列方法实现连续数据采集。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准确测量了试液升降温过程中的延迟时间,对实时PCR仪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热敏电阻器 USB总线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数据采集 缓冲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int Rate Allocation and Buffer Management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VBR Video
5
作者 ZHANG Yuan-Hai LI Kai-Hui +1 位作者 XU Chang-Qiao SUN Li-Mi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7-343,共7页
在这份报纸我们在场在接收装置与播放调整机制在来源集成率分配和缓冲区控制的一个适应录像传播框架。传播率被使用在录像流嵌入以一个精制方法调整传播率的程序钟引用(PCR ) 的一个率分配算法决定。服务者方面也维持多重缓冲区让一些... 在这份报纸我们在场在接收装置与播放调整机制在来源集成率分配和缓冲区控制的一个适应录像传播框架。传播率被使用在录像流嵌入以一个精制方法调整传播率的程序钟引用(PCR ) 的一个率分配算法决定。服务者方面也维持多重缓冲区让一些不同重要性层次根据来源缓冲区尺寸,视觉影响,和播放截止时间为控制损失做贸易离开随机的损失。在边界上播放调整机制基于 proportional-integra (PI ) ,控制器在接收装置被采用根据全面损失和接收装置缓冲区占有最大化显示的录像的视觉质量。我们的建议框架的表演在模拟以山峰 signal-to-noise 比率(PSNR ) 被评估,并且模拟结果象译码的框架的更好的质量一样表明平均 PSNR 价值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比特率 视频传输 节目时间参考 缓冲管理 比例完整控制器 比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成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国内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的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亲...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国内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的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利用131个随机引物进行PCR,从中筛选出了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且扩增条带清晰的24个引物。24个引物在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中共扩增出1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6条,占97.4%。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75个多态性条带。应用NTSYSpc 2.10e软件进行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析后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 2~0.934 2。遗传距离0.58时可将28个野生种划分成2大类。在遗传距离最小的0.02处,有蛟河2号和3号2个野生种,其RAPD分子标记相似性为98%。【结论】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野生软枣猕猴桃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遗传多样性较低。韩国野生软枣猕猴桃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与二道白河、汪清、左家等地的野生软枣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即具有同一地理区域聚类趋势,且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遗传多样性 RAPD 长白山地区 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