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丰 童晓云 +1 位作者 张荣华 蔡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多糖对抗原诱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丰 童晓云 +1 位作者 张荣华 蔡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S)对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ABPS在体内对肥大细胞(MC)影响;体外实验将ABPS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然后分... 目的观察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S)对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ABPS在体内对肥大细胞(MC)影响;体外实验将ABPS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然后分别将其加入抗原致敏的RBL-2H3细胞中(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国际公认的MC研究模型细胞),观察ABPS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ABPS能明显抑制大鼠PCA、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4;抑制RBL-2H3细胞中Akt和p38的磷酸化。结论ABPS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ABPS抑制肥大细胞的活化与抑制Akt和p38的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IMR-MS法在香精香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莉 李先毅 +5 位作者 朱保昆 李源栋 刘秀明 李智宇 王文元 廖头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快速有效地评价不同厂家同种香精香料的质量,采用顶空-离子分子反应质谱(HS-IMR-MS)对同种香精8个不同批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电离源、顶空平衡温度及平衡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建立该香精的数... 为快速有效地评价不同厂家同种香精香料的质量,采用顶空-离子分子反应质谱(HS-IMR-MS)对同种香精8个不同批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电离源、顶空平衡温度及平衡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建立该香精的数字化质谱指纹图谱,并以数字化质谱指纹图谱为参照,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模式识别,对8个不同厂家提供的该种香精和3个掺杂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法能快速对香精香料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为香精香料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香料 离子分子反应质谱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反应过程对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4
作者 吕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207-210,共4页
为明晰加热过程对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的内在联系,选取同一比例配方下调味油样品分别于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经过热反应过程后挥发性成分进... 为明晰加热过程对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的内在联系,选取同一比例配方下调味油样品分别于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经过热反应过程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同时初步构建了加热时间和温度与各挥发性成分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共检测出1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酮类、烃类、醛类等,其中醛类物质为调味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且柠檬醛是醛类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基于PCA判别模型得出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与桧烯、甲基庚烯酮、芳樟醇、香茅醛、α-松油醇5种挥发性物质位于同一象限内,相较于其他物质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香味山胡椒调味油 气质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成分 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