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PAC-MBR组合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傅金祥 苏锦明 +1 位作者 周晴 赵玉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利用冬天的低温条件,考察了15℃、20℃、25℃与7~9℃对PAC-MBR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污染速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呈现加剧趋势.15℃与7~9℃对TMP(膜内外传递压力)之差随膜污染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20℃和25℃与7~9℃对TMP之差的趋势均... 利用冬天的低温条件,考察了15℃、20℃、25℃与7~9℃对PAC-MBR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污染速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呈现加剧趋势.15℃与7~9℃对TMP(膜内外传递压力)之差随膜污染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20℃和25℃与7~9℃对TMP之差的趋势均随着运行时间而增加;加温后的PAC-MBR的上清液COD明显高于7~9℃下的上清液COD,但是经过膜过滤后,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相差无几.20℃和25℃的上清液氨氮明显低于7~9℃,而出水则无明显规律.温度对MBR中微生物,特别是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pac-mbr组合工艺 膜污染 传递膜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MBR组合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俊 王火青 曾庆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目前已在水处理领域得以广泛的研究和大规模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并有效的控制其膜污染问题,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组合工艺成为MBR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介绍PAC-MBR组合工艺原...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目前已在水处理领域得以广泛的研究和大规模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并有效的控制其膜污染问题,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组合工艺成为MBR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介绍PAC-MBR组合工艺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投加PAC对该工艺的关键运行参数和膜污染的影响,以及该组合工艺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粉末活性炭 水处理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BR-PAC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军波 杨开 +1 位作者 张大义 陈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4,共2页
利用MBR-PAC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短期内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为72%,BOD去除率85%,氨氮的去除率72%,并对其处理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mbrpac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迪莉拜尔.苏力坦 莫罹 黄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PAC投加量在500mg/L到3000mg/L的试验范围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还表明,PAC-MBR组合工艺几乎能完全去除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PAC投加量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mbr组合工艺 微污染水源水 膜过滤性能 污染物 去除率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粉末活性炭 给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MBR与BPAC-UF处理微污染原水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臻 高颖鸿 +2 位作者 蔡磊 邓慧萍 史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5,共4页
实验通过分别组建传统一体式PAC-MBR工艺装置和改进型分体式BPAC-UF工艺装置,对比研究了2组工艺装置对微污染源水氨氮和有机物的动态去除能力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原理相同而构造不同的2组工艺对于氨氮及以COD_(Mn)和U... 实验通过分别组建传统一体式PAC-MBR工艺装置和改进型分体式BPAC-UF工艺装置,对比研究了2组工艺装置对微污染源水氨氮和有机物的动态去除能力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原理相同而构造不同的2组工艺对于氨氮及以COD_(Mn)和UV_(254)表征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相当,BPAC-UF工艺略显优势。由于BPAC-UF工艺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微生物作用较充分,其抵抗膜污染能力更强。实验同时发现,在原水水质发生较大波动时,BPAC-UF污染物去除能力受影响幅度较PAC-MBR更小。但此时由于微生物分泌物增多,PAC-MBR工艺膜表面形成的炭骨架更利于吸附拦截生物分泌物,降低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mbr Bpac-UF 微污染原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对IMBR的净水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傅金祥 苏锦明 +2 位作者 徐巍 赵玉华 梁建浩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在运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膜生物反应器和投加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进行比较研究,并介绍了炭泥比的概念,发现炭泥比对减缓膜污染有重大贡献.试验结果表明,PAC-IMBR具有比普通MBR更为稳定的出水水质,COD、BOD5去除率分别提高... 在运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膜生物反应器和投加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进行比较研究,并介绍了炭泥比的概念,发现炭泥比对减缓膜污染有重大贡献.试验结果表明,PAC-IMBR具有比普通MBR更为稳定的出水水质,COD、BOD5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1%、2.4%.粒径为40-60目和200-300目的粉末活性炭不利于减缓膜污染,而粒径为80-100目的粉末活性炭则大大降低了膜污染,并且其较佳活性炭炭泥比CSPAC=1/4,更有利于形成生物活性炭,减少料液中的EPS,保持较高的膜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mbr组合工艺 膜污染 粉末活性炭炭泥比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对MBR膜阻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绍峰 王雪芹 王宏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7,共4页
进行了PAC-MBR和MBR处理生活污水的对比实验研究,在考察PAC减缓膜污染的效果和对污泥混合液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胞外聚合物与膜污染的关系。PAC-MBR膜组件在83d的运行期内清洗了2次,而MBR进行了3次清洗,表明添加PAC相对有效地减缓... 进行了PAC-MBR和MBR处理生活污水的对比实验研究,在考察PAC减缓膜污染的效果和对污泥混合液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胞外聚合物与膜污染的关系。PAC-MBR膜组件在83d的运行期内清洗了2次,而MBR进行了3次清洗,表明添加PAC相对有效地减缓了膜阻力升高的速度;PAC污泥混合液的粘度下降,MBR中的EPS在31d的膜工作周期内由36.04mg/gVSS增加到67.82mg/gVSS,而PAC-MBR中EPS在44d内由29.57mg/gVSS增加到63.53mg/gVSS,说明EPS浓度的降低可能是PAC-MBR混合液粘度下降的重要原因;MBR和PAC-MBR中膜阻力与混合液EPS含量正相关,其关系式分别为:R=0.0002CEPS2.6497和R=0.0007CEPS2.3407,证明EPS对膜污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pac 膜污染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影响MBR膜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一凡 余静 李彬彬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19-21,26,共4页
进行了PAC-MBR和MBR处理废水的对比实验研究,主要分析投加PAC控制膜污染以及膜阻力的变化情况.控制膜组件跨膜压差在2.6~26kPa区间内,测定实验数据,发现投加PAC后系统处理效果略有提高;对两系统上清液溶解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得出PAC对低... 进行了PAC-MBR和MBR处理废水的对比实验研究,主要分析投加PAC控制膜污染以及膜阻力的变化情况.控制膜组件跨膜压差在2.6~26kPa区间内,测定实验数据,发现投加PAC后系统处理效果略有提高;对两系统上清液溶解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得出PAC对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以及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好,可减缓膜污染.此外,投加PAC显著延长了膜的使用周期,利用达西公式计算其膜阻力,发现PAC的投加对减少滤饼层阻力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pac 膜阻力 膜污染 溶解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MBR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凤君 王顺义 +3 位作者 刘田 沙娜 王鹤 周海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0-354,共5页
试验研究比较了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1(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2.3 g,使其质量浓度达到1100 mg/L)和反应器2(未投加粉末活性炭)的膜透水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可以提高膜过滤性能的相关机理。试验结... 试验研究比较了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1(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2.3 g,使其质量浓度达到1100 mg/L)和反应器2(未投加粉末活性炭)的膜透水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可以提高膜过滤性能的相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1的膜通量衰减速率明显小于反应器2;投加粉末活性炭改变了混合液的性质,也大大降低了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和微细胶体的含量,从而减缓了膜通量的下降速度,可以使系统长时间地以相对高的膜通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粉末活性炭 膜通量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影响MBR有机污染物去除速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绍峰 陶虎春 +1 位作者 王宏杰 王雪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60,共3页
通过考察污泥停留时间(SRT)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粉禾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降解有机物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与胞外聚合物(EPS)的关系。结果表明:MBR和PAC-MBR中COD降解速率随SRT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39-48 d... 通过考察污泥停留时间(SRT)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粉禾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降解有机物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与胞外聚合物(EPS)的关系。结果表明:MBR和PAC-MBR中COD降解速率随SRT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39-48 d和48 d时达到最快,对应速率常数为2.586和3.856.PAC-MBR中COD降解速率普遍高于MBR,说明投加PAC使污泥活性提高,SRT对污泥活性影响较大;MBR和PAC-MBR中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与COD降解速率常数K_1变化趋势一致,且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与K_1呈良好正相关关系,说明系统的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可以作为衡量污泥活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污泥停留时间(SRT) 有机底物 速率 pacmbr 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仉春华 安晓雯 朴美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以公称孔径为1μm的聚丙烯无纺布(NWF)为基膜,分别以粉末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为预涂剂,制作预涂动态膜膜组件,组成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结果表明,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值低且稳定,粉末状活性炭... 以公称孔径为1μm的聚丙烯无纺布(NWF)为基膜,分别以粉末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为预涂剂,制作预涂动态膜膜组件,组成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结果表明,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值低且稳定,粉末状活性炭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49 mg/L,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29 mg/L,而NWF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为54 mg/L。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虽然主要依靠活性污泥混合液,但附着在基膜上的动态膜的吸附、混凝作用也能去除部分污染物质。预涂膜能减少及防止污染物质向膜材料表面和内部扩散,减轻膜污染,使预涂动膜-生物反应器显示出一定的耐污染性能。但粉末状活性炭粒径过小,影响粉末状活性炭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浊度(平均值为3.3 NTU);而粉末状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形成的预涂动态膜,在提高COD去除效率的同时,能减少活性炭对出水浊度(平均值为2.3 NTU)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膜生物反应器 预涂 粉末状活性炭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序批式MBR膜污染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元新艳 沈恒根 +2 位作者 王琳 孙磊 李世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针对MB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不佳、膜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对该工艺的膜污染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MBR中保持适宜的污泥质量浓度对于膜污染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当污泥质... 针对MB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不佳、膜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对该工艺的膜污染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MBR中保持适宜的污泥质量浓度对于膜污染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当污泥质量浓度稳定在6~7g·L-1时,膜比流量基本稳定,随着污泥质量浓度的增加,膜比流量逐步降低,当污泥质量浓度超过10g·L-1以后,膜比流量直线下降;投加PAC至1g·L-1可以增加污泥粒径、减少大分子有机物在膜表面沉积,从而有助于延缓膜污染;序批式间歇运行与空曝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泥饼层污染及凝胶层污染,使系统在更高膜通量下运行,而膜污染速率却远低于连续流单级好氧MBR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序批式mbr 污泥浓度 粉末活性炭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投加对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特征和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科 谢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123,共4页
考察了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长期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膜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膜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AC的投加使污泥絮体平均粒径增加、污泥的粘度减小,而对污泥含量影响不大。投加PAC可降低混合液中... 考察了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长期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膜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膜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AC的投加使污泥絮体平均粒径增加、污泥的粘度减小,而对污泥含量影响不大。投加PAC可降低混合液中溶解性EPS含量,质量浓度从MBR反应器混合液中的平均87.17mg.L-1降至PAC-MBR反应器内65.54 mg.L-1;同时PAC对膜表面的EPS也有吸附作用,能将沉积在膜表面的EPS吸附到其表面,使得膜表面的EPS质量浓度从MBR反应器内的970.6 mg.L-1降至PAC-MBR反应器内的699.0 mg.L-1,同时改变了膜表面的EPS组成,使得蛋白质、多糖的质量比降低,减缓了膜的有机污染,延长了膜组件的清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特征 粉末活性炭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微污染引黄水库水效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伟 梁恒 +4 位作者 韩梅 常海庆 余华荣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4,93,共5页
为考察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与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PAC-MBR)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引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状况.两者对浑浊度均能保证稳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保持在97%以上;对有机物去除能力依次... 为考察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与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PAC-MBR)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引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状况.两者对浑浊度均能保证稳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保持在97%以上;对有机物去除能力依次为PAC-MBR>MBR>常规处理工艺>单独的超滤膜(UF);单独的超滤膜对氨氮几乎没有截留作用,挂膜后的PAC-MBR和MBR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9%、65.01%.跨膜压差(TMP)的对比研究表明,以PAC为生物载体形成的活性污泥相对自然形成的活性污泥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较好的过滤特性,对膜污染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 低温 低浊 微污染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原水中微量阿特拉津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绍峰 秦蓁蓁 陈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6,共5页
采用MBR系统和PAC-MBR系统去除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结果表明,PAC-MBR系统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达到54.16%,明显高于MBR系统20.22%的去除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有机底物浓度和不同进水阿特拉津浓度对出水时阿特拉津去除率的影响。... 采用MBR系统和PAC-MBR系统去除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结果表明,PAC-MBR系统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达到54.16%,明显高于MBR系统20.22%的去除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有机底物浓度和不同进水阿特拉津浓度对出水时阿特拉津去除率的影响。当进水的阿特拉津浓度为0.18、0.1mg·L-1和0.05mg·L-1,水力停留时间2h,出水时MBR系统和PAC-MBR系统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分别为17.75%、27.32%、38.08%和36.68%、41.23%、42.78%。当进水的有机物浓度为6.6、2.3、0.1mg·L-1时,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下,MBR系统和PAC-MBR系统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分别为16.71%、20.62%、37.95%和38,76%、40%、40.02%。试验数据说明PAC-MBR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明显优于MBR系统,证实了生物作用在阿特拉津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pac-mbr 内分泌干扰物 阿特拉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与预处理联用净化微污染引黄水库水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海庆 梁恒 +1 位作者 高伟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31,共7页
为考察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PAC-MBR)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效能,向其中加入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以及与混凝-沉淀、混凝-气浮联用,研究4种组合工艺对引黄水库水的除污染效能和膜污染状况,并与水厂常规工艺及超滤工艺进行比较.结... 为考察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PAC-MBR)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效能,向其中加入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以及与混凝-沉淀、混凝-气浮联用,研究4种组合工艺对引黄水库水的除污染效能和膜污染状况,并与水厂常规工艺及超滤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组合工艺均可将出水浑浊度和颗粒数控制在0.02 NTU和50 mL-1以下,去除率分别达98%和95%以上;4种组合工艺出水UV254平均为0.043~0.045 cm-1,去除率分别为(18.28±9.35)%、(16.76±6.14)%、(3.23±1.26)%和(6.38±2.26)%;出水CODMn平均值在1.85~1.94 mg/L,去除率分别为(34.22±7.49)%、(33.20±6.99)%、(22.20±8.91)%和(41.72±14.25)%.各工艺对颗粒物质和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均优于常规工艺,而同常规工艺+超滤膜出水基本相同.各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在95%以上,且不存在亚硝酸盐氮积累的现象.在膜污染控制方面,混凝-沉淀以及混凝-气浮的效果较优,随后是三氯化铁,而投加聚合氯化铝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 微污染水 混凝 沉淀 气浮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处理中投加粉末炭减缓膜污染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郝爱玲 陈永玲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及MBR-PAC(PAC,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湖水.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发现投加PAC降低了膜阻力,利于减缓膜污染.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机理,采用空间排阻液相色谱(SELC)法对粉末炭投加前后膜污... 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及MBR-PAC(PAC,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湖水.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发现投加PAC降低了膜阻力,利于减缓膜污染.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机理,采用空间排阻液相色谱(SELC)法对粉末炭投加前后膜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MWD)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测定.结果表明,在MBR应用于微污染湖水处理时,小分子物质是一类重要的膜污染物质.PAC对大量小分子污染物(MW<3 000)的有效吸附去除是投加PAC后膜污染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地袁水 mbr-pac组合工艺 膜污染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处理中混合液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爱玲 陈永玲 顾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重点研究了各工艺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和混合液特性变化对膜阻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PAC和原水可生化性较好时都利于减缓膜污染。它们分别通过增加膜表面泥饼层的孔隙率和增大混合液的粒径分布来提高混合液可过滤性,使沉积层阻力Rc... 重点研究了各工艺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和混合液特性变化对膜阻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PAC和原水可生化性较好时都利于减缓膜污染。它们分别通过增加膜表面泥饼层的孔隙率和增大混合液的粒径分布来提高混合液可过滤性,使沉积层阻力Rc分别降至原MBR工艺的51.4%和33.3%。试验证实与原MBR工艺相比,投加PAC和采用可生化性较好的原水后,单位膜面积处理单位体积湖水时膜比通量的下降率分别由4.64%m-1下降至1.85%m-1和4.31%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地表水 mbr pac 混合液特性 膜阻力分布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的工艺强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正国 张永吉 +2 位作者 曾果 邓慧萍 周玲玲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对比了单独膜与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投加氯化铵、葡萄糖和粉末活性炭等强化措施对MBR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膜工艺对CODMn和氨氮去除率只有16%和5%;而以粉末活性炭为生物载体的MBR工艺对CODMn和... 对比了单独膜与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投加氯化铵、葡萄糖和粉末活性炭等强化措施对MBR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膜工艺对CODMn和氨氮去除率只有16%和5%;而以粉末活性炭为生物载体的MBR工艺对CODMn和氨氮去除率提高到35.3%和44.5%;提高原水有机物浓度和氨氮浓度对CODMn和氨氮去除效率提高作用有限;更换10%的PAC后,提高了MBR对CODMn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效率可由原来的35.3%提高到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强化 氨氮 CODMN 粉末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