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6,共13页
可解释是建立人工智能系统信任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系统可解释,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解释性,已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日渐受到关注。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实现面临必要性质疑和可行性困境,需要在明确人工智能可解释制度... 可解释是建立人工智能系统信任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系统可解释,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解释性,已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日渐受到关注。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实现面临必要性质疑和可行性困境,需要在明确人工智能可解释制度效能的基础上,突破设定解释义务的单一路径,进行体系化、层次化、动态化的制度建构。在人工智能立法中嵌入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基本原则,应当区分监管模式、使用者模式、专业模式下的可解释性义务要求,并建立对解释进行评估监管的具体方案,以促进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实现,迈向可监管、可维权、可创新的人工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 人工智能 算法解释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不完备多视角聚类
2
作者 陈梅 马学艳 +2 位作者 张弛 张锦宏 钱罗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9-1073,共15页
高质量的完备初始图能够有效提高不完备多视角聚类的性能,缺失值填充不恰当会导致初始图丢失数据潜在的结构,同时,各视角的仿射图融合不完全会造成学习到的一致表征缺失视角间的互补信息。为此,提出自适应不完备多视角聚类(AIM)模型。... 高质量的完备初始图能够有效提高不完备多视角聚类的性能,缺失值填充不恰当会导致初始图丢失数据潜在的结构,同时,各视角的仿射图融合不完全会造成学习到的一致表征缺失视角间的互补信息。为此,提出自适应不完备多视角聚类(AIM)模型。在初始图构建中,AIM模型采用有效视角的相似度均值来填充对应位置的缺失值,以获取数据更加完整的潜在结构,同时引入稀疏约束来提高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在图优化过程中,引入低秩约束捕获数据的全局结构,通过谱约束增强类内数据间的紧密性,使仿射图具有更清晰的块对角结构,并引入一致性约束最小化各视角的仿射图与一致表征之间的差异来捕获视角间的互补信息,得到具有高鉴别特征的一致鲁棒表征图。与9种不完备多视角聚类方法在真实和多种缺失率下仿真的不完备多视角数据集中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AIM模型均获得了最好的聚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构图 低秩表示 图融合 图算法 不完备多视角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ANN的人工渗滤系统去除总磷过程优化
3
作者 刘元坤 曹塬琪 +2 位作者 于艾鑫 李星 郭晓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51-3160,共10页
本文利用BBD响应面法(BBD-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对活性炭吸附总磷(TP)的过程参数(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GA)对BP-ANN模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BBD-RSM模型中,... 本文利用BBD响应面法(BBD-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对活性炭吸附总磷(TP)的过程参数(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GA)对BP-ANN模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BBD-RSM模型中,P<0.0001,可较好的对TP的去除过程进行预测,接触时间为TP去除率最显著的参数,TP吸附过程中各因素的相对影响顺序为:接触时间>pH值>温度>初始浓度.采用BP-ANN模型进行优化,最佳网络结构为4-8-1.敏感性分析表明,影响TP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接触时间(34.05%)>pH值(28.67%)>温度(19.56%)>初始浓度(17.72%).基于BP-ANN模型,采用GA优化人工渗滤系统运行条件,对TP去除过程的优化结果为:接触时间为720.53min、初始浓度为2.75mg/L、温度为30.62℃、pH为5,达到最佳去除率(99.63%).试验验证分析表明,BP-ANN-GA较BBD-RSM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拥有较高的R 2(0.9939)和较低的RSME(1.2851),说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能更好的描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TP的去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D响应面法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总磷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盾构机姿态预测与控制研究
4
作者 曾铁梅 李昕懿 +4 位作者 冯宗宝 陈虹宇 王雷 覃亚伟 徐文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有效控制盾构围绕盾构轴线的姿态,避免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以及纠偏引发管片错台、裂缝、渗漏水是盾构施工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对盾构姿态进行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梯度助推机(Lig... 有效控制盾构围绕盾构轴线的姿态,避免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以及纠偏引发管片错台、裂缝、渗漏水是盾构施工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对盾构姿态进行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梯度助推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选取仰俯角、滚转角、切口水平和垂直位移、盾尾水平和垂直位移描述盾构机姿态的6个参数进行预测和控制,对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构建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的最优预测模型,通过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千斤顶推力、土仓压力、刀盘扭矩和掘进速度重要指标进行优化调整,根据LightGBM模型的预测结果,当模型预测到未来盾构姿态与DTA有显著差异时,可以通过提前调整盾构机的工作参数实现盾构姿态优化控制。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论为:(1)LightGB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盾构施工姿态控制目标,拟合优度R2达到0.85以上;(2)盾构姿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可以明确应控制的关键施工参数;(3)基于重要盾构施工参数优化调整,各姿态控制目标超限数据均被控制在预警范围内,有效实现盾构施工姿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施工参数 预测与控制 机器学习 LightGBM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构建
5
作者 王秋璐 杨建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现有舱体布局建模方法存在灵活性差、计算复杂度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因此研究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非线性降温策略、引入空间拓扑关系约束并增加记忆功能,... 现有舱体布局建模方法存在灵活性差、计算复杂度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因此研究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非线性降温策略、引入空间拓扑关系约束并增加记忆功能,结合深度学习中自动编码器进行数据预处理,运用DBSCAN算法划分功能区域,以空间利用率、通行效率、功能分区合理性为目标函数,考虑船舶重心平衡、设备安装规范等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验证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在舱体布局中多目标优化中的有效性,构建的模型在空间利用率、通行效率、功能冲突点数等指标上相较于传统方法有显著提升,为船舶舱体布局优化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退火算法 舱体布局 聚类算法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T-TVPF的变转速下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6
作者 杨黎凯 张来斌 +2 位作者 何仁洋 段礼祥 张继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1125,共8页
变转速下滚动轴承劣化趋势严重,会导致滚动轴承的剩余寿命难以精准预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线转换(BT)和时变粒子滤波(TVPF)算法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提取了20个适用于变转速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时频域特征,... 变转速下滚动轴承劣化趋势严重,会导致滚动轴承的剩余寿命难以精准预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线转换(BT)和时变粒子滤波(TVPF)算法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提取了20个适用于变转速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并采用BT算法将特征值转换到基线速度下,降低了因变转速引起的过大波动性;然后,利用综合指标筛选了该特征,并使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降维融合,构建了用以表征滚动轴承健康状态的最优指标;根据变转速下滚动轴承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TVPF算法自适应选择了最优退化模型,并利用实时测试数据动态更新了模型参数,完成了滚动轴承剩余寿命精准预测;最后,设计了变转速下滚动轴承全寿命加速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模型相比,该方法预测误差降低了39%以上。该方法可以为变转速的工业设备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基线转换算法 时变粒子滤波算法 退化模型构建 健康指标构建 特征选择与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装备知识图谱约束半自动构造技术
7
作者 蒋金珂 王淑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3-1395,共13页
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技术已成为设计、制造和运维的关键支撑工具。为了提升复杂装备知识图谱的数据质量,研究了其完整性约束问题。首先,分析了复杂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特征,并构建了相应的知识图谱。提出通用型约束和针对特定知识类型... 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技术已成为设计、制造和运维的关键支撑工具。为了提升复杂装备知识图谱的数据质量,研究了其完整性约束问题。首先,分析了复杂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特征,并构建了相应的知识图谱。提出通用型约束和针对特定知识类型的专用约束两种模型。接着,开发了全局约束的自动构造算法和局部约束的半自动构造算法,以优化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和适用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构造算法有效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约束构建方法,显著提升了知识图谱的构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复杂装备 数据质量 知识约束 构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库相似检索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图斑辅助辨识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蕾 何鑫 廖成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随着自然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增加,图斑辅助辨识成为提高调查监测效率和准确度的关键技术。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知识库相似检索的图斑辅助辨识方法,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高效、实用的技术方案。首先,围绕知识库的构建与管理,设计并... 随着自然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增加,图斑辅助辨识成为提高调查监测效率和准确度的关键技术。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知识库相似检索的图斑辅助辨识方法,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高效、实用的技术方案。首先,围绕知识库的构建与管理,设计并建立覆盖广泛自然资源特征的知识库框架,实现海量样本数据的特征表达、组织管理、更新维护和有效利用;其次,提出一种新型的相似检索算法,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并通过应用研究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力地支持了图斑辅助辨识的需求,提升了调查监测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斑辅助辨识 知识库构建 相似检索算法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与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
9
作者 刘家良 方春华 +3 位作者 路雯棋 郭永玉 蔡树德 江全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三跨”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改进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分割得到跨越地形点云数据,使用基于点云空间维度特征与K-Means算法实现对跨越档两侧杆塔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提取;其次根据提取的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对目标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逆向建模,通过不同地表物体的组装堆砌,并在其上搭建施工跨越网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导线对跨越网的冲击碰撞,探测跨越网的承载性能及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动态净空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对跨越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三跨”施工 布料滤波算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冲击碰撞 净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rid覆盖网络的加速收敛构建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玮 赵跃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103,共8页
在原P-Grid构建算法的基础上,针对节点无初始数据负载量(Ignore-of-Load)及有初始数据负载量(Care-of-Load)两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构建算法.对Ignore-of-Load算法,从加大路径延长的程度以及推荐成功率两方面提高其收敛速度;同时,提出了以... 在原P-Grid构建算法的基础上,针对节点无初始数据负载量(Ignore-of-Load)及有初始数据负载量(Care-of-Load)两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构建算法.对Ignore-of-Load算法,从加大路径延长的程度以及推荐成功率两方面提高其收敛速度;同时,提出了以路径为主导、以数据为主导及具有符合度调整的3种Care-of-Load算法,并进行了比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Ignore-of-Load算法能减少原算法交互次数的50%以上,大幅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具有符合度调整的Care-of-Load算法在收敛速度上表现良好,并且对数据索引的查找成功率在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网络 p-grid构建算法 收敛速度 交互次数 初始数据负载量 查找失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隧道施工通风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郑旭廷 孙三祥 崔善坤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30-339,共10页
为解决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风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开发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数据模拟与优化系统。首先,采用GANs技术生成高精度的施工环境数据,替代传统的CFD仿真方法,通过学习施工环境中多维数... 为解决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风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开发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数据模拟与优化系统。首先,采用GANs技术生成高精度的施工环境数据,替代传统的CFD仿真方法,通过学习施工环境中多维数据的分布特征,实时生成模拟数据。随后,结合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通风系统的参数配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1)基于GANs的通风优化策略在提高通风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风效率提升了12%,能耗降低了8%。2)GANs生成的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误差小于15%,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应性。3)通过在多种不同的施工环境下进行试验,验证了该优化策略在复杂条件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尤其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尤为突出。4)通过引入生成对抗网络技术,显著提高了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的优化效率,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高海拔隧道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通风 生成对抗网络 通风优化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 数据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策略的资源转移时间费用型重复性建设项目调度问题
12
作者 邹豪波 周国华 杨力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具备位置分布广、内容重复性高的特点,资源在重复单元间进行转移所产生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会对计划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改变以工作组为单位的资源配置思路,充分考虑单元间的资源转移费用和资源冗余产生的闲置费用;设计...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具备位置分布广、内容重复性高的特点,资源在重复单元间进行转移所产生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会对计划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改变以工作组为单位的资源配置思路,充分考虑单元间的资源转移费用和资源冗余产生的闲置费用;设计融合序贯博弈和非支配排序的混合策略,求解成本更低的施工顺序和资源转移路径组合;设计自适应精英保留、交叉和变异策略,形成改进遗传算法(AEIAGA)对问题进行求解。在仿真分析环节,以某铁路标段的桥梁下部工程为实例进行计算后发现:1)不考虑资源转移成本的方案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需对计划进行大幅调整才能满足工程需求;2)资源转移成本的引入会对施工顺序造成较大影响,生成的结果更倾向于在转移成本较低的单元间进行资源转移;3)在考虑实际资源转移成本的情况下,混合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工期和总费用;4)本文针对遗传算法进行的改进能够取得明显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建设项目 资源转移成本 序贯博弈 非支配排序 改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U-Net算法的建筑垃圾堆放检测与识别方法
13
作者 邹伟林 周文 +2 位作者 张永利 高思岩 王普亮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当前我国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体量大且成分复杂,若未经妥善处理,部分成分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造成健康隐患,导致的后果难以估量。此外,在“无废城市”建设政策的要求下,建筑垃圾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自... 当前我国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体量大且成分复杂,若未经妥善处理,部分成分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造成健康隐患,导致的后果难以估量。此外,在“无废城市”建设政策的要求下,建筑垃圾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自主采集的建筑垃圾数据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U-Net算法改进模型。该模型依托于原始U-Net网络,将主干网络引入ResNet残差网络、小波变换和注意力机制模块,不但有效解决了原始模型出现的梯度消失、边缘特征模糊等问题,还在mIoU、mPA、F1分数等性能指标上,与其他模型相比有较大的提升,且模型的整体性能较平稳,可成功且高效地完成建筑垃圾堆放识别与检测任务。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下辖街道作为试验区域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识别检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检测出建筑垃圾的覆盖范围,且精度达到实际应用要求,可为实现建筑垃圾管理与处置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U-Net算法 模型优化 识别检测 建筑垃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长距离顶管施工顶力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博 刘宇翔 +2 位作者 陈建国 杨耀红 张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准确预测顶力是有效控制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关键问题。基于知识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将顶力计算物理模型与多层感知机相融合,构建了物理-数据双驱动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PINN),用物理机制约束神经网...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准确预测顶力是有效控制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关键问题。基于知识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将顶力计算物理模型与多层感知机相融合,构建了物理-数据双驱动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PINN),用物理机制约束神经网络的训练机制,并引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SSA)对模型超参数取值进行优化,建立了ISSA-PINN顶管施工顶力预测模型;以河南省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顶管施工为例,选取524组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ISSA-PINN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较于单纯数据驱动模型,在测试集和新数据集中的预测性能分别提升了0.07和0.17,说明物理模型的融入对降低机器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和提高泛化能力有积极影响;相比于SSA和粒子群算法,ISSA算法寻优速度更快、适应度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顶管工程施工顶力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施工 顶力预测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异构的建筑垃圾再生料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孙吉书 刘岚彬 +1 位作者 薛丹璇 陈永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101,共11页
为将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探究了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料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多源影响因素,选用多个建筑垃圾掺量(体积分数为20%、40%、60%、80%、100%)、三个砖砼比例(砖砼体积比为1∶1、1∶2、全砼)、两个水泥... 为将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探究了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料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多源影响因素,选用多个建筑垃圾掺量(体积分数为20%、40%、60%、80%、100%)、三个砖砼比例(砖砼体积比为1∶1、1∶2、全砼)、两个水泥掺量(外掺质量分数为4%、5%)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进行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试验及水稳定性、抗冻性能、干缩试验对路用性能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分析集料中不同配合比变量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结果表明:随着建筑垃圾掺量的增加、砖砼比的增大、水泥掺量的减少,再生料的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水稳定性、抗冻性能均有所降低;干缩系数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配合比变量对路用性能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掺量、建筑垃圾掺量、砖砼比。在水泥掺量为4%、建筑垃圾掺量为80%、砖砼比为1∶2时仍可满足二级及以下公路中、轻交通的基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水泥 道路工程 路用性能 砖砼比 灰色关联分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端智能感知的电力基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
16
作者 李贤 吕冰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存在安全风险识别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融合前端智能感知技术的电力基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硬件方面,进行了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和无人机飞行器设计;软件方面,依托于前端智能感知原理,建立一个前端... 针对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存在安全风险识别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融合前端智能感知技术的电力基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硬件方面,进行了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和无人机飞行器设计;软件方面,依托于前端智能感知原理,建立一个前端异构现场施工数据智能感知模块,通过无人机搭载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高效采集电力基建现场的各种信息。在差分计算法的作用下提取异常感知数据,再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异常修复。充分考虑电力基建现场各种风险因素,确定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与模糊聚类最大树算法相结合,识别出施工安全风险级别。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系统的风险识别时间平均值为6.57min,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防范争取了更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智能感知 电力基建现场 施工安全 风险识别 模糊聚类 最大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VMD和SDP的双通道CNN轴承故障识别方法
17
作者 蒋丽英 高铭悦 李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等特征,以及单通道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故障特征不显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算法-变分模态分解(SSA-VMD)和对称点模式(SDP)的双通道CNN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结合样本熵和皮...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等特征,以及单通道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故障特征不显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算法-变分模态分解(SSA-VMD)和对称点模式(SDP)的双通道CNN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结合样本熵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构建了新的综合适应度函数,利用麻雀算法(SSA)进行了自适应寻优,确定了最佳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参数K和α。将原始振动信号经过VMD分解后,得到了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通过计算各IMF分量的峭度值进行了筛选,将筛选出的信号进行重构后得到了一维特征信号;然后,根据互相关系数选择了合适的对称点模式(SDP)参数值,将原始振动信号转化为极坐标下的SDP图像,获得了具有良好可分性的二维特征图;最后,将一维和二维特征作为双通道CNN的输入进行了联合训练,将训练好的网络用于故障类型识别,在西储大学和江南大学的轴承数据集上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训练,其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8.5%和100%。该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准确识别故障特征方面具有优越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特征信号构建 二维特征转换 卷积神经网络 麻雀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对称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ffective discret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intermediate buffers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素君 顾幸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471-3484,共14页
An effective discrete artificial bee colony(DABC)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intermediate buffers(IBFSP)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completion time(i.e makespan). The effecti... An effective discrete artificial bee colony(DABC)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intermediate buffers(IBFSP)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completion time(i.e makespan).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insertion and swap operator is applied to producing neighborhood individual at the employed bee phase. The tournament selection is adopted to avoid falling into local optima, while, the optimized insert operator embeds in onlooker bee phase for further searching the neighborhood solution to enhance the local search ability of algorithm. The tournament selection with size 2 is again applied and a better selected solution will be performed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terated greedy(IG) algorithm, and then the result replaces the worse on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algorith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HDDE and CHS which were proposed recently. It provides the better known solutions for the makespan criterion to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limited buffers for the Car benchmark by Carlier and Rec benchmark by Reeves. The convergence curve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not only has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but also has better convergen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intermediate buffers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ournament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algorithm for variable-rate linear broadcast network coding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寅 张惕远 黄佳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193-1199,共7页
To adjust the variance of source rate in linear broadcast networks, global encoding kernels should have corresponding dimensions to instruct the decoding process. The algorithm of constructing such global encoding ker... To adjust the variance of source rate in linear broadcast networks, global encoding kernels should have corresponding dimensions to instruct the decoding process. The algorithm of constructing such global encoding kernels is to adjust heterogeneous network to possible link failures. Linear algebra, graph theory and group theory are applied to construct one series of global encoding kernels which are applicable to all source rat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existence of such global encoding kernels are proved. Based on 2 information flow, the algorithm of construction is explicitly given within polynomial time O(|E| |T|.ω^2max), and the memory complexity of algorithm is O(|E|). Both time and memory complexity of this algorithm proposed can be O(ωmax) less than those of algorithms in related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coding variable-rate linear broadcast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de construction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建造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于军琪 陈易圣 +2 位作者 冯春勇 苏煜聪 郭聚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9,共14页
智能建造机器人作为落实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设备,其自主施工能力代表着智能建造的水平,而局部路径规划是机器人高效施工的关键技术。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探究了智能建造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的难点。首先分析阐述了人工势场... 智能建造机器人作为落实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设备,其自主施工能力代表着智能建造的水平,而局部路径规划是机器人高效施工的关键技术。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探究了智能建造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的难点。首先分析阐述了人工势场、时间弹性带、Bug、动态窗口等经典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其次对强化学习、深度强化学习、模糊控制、群智能等人工智能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分析了各种方法在施工现场环境中智能建造机器人应用的局限性,讨论了智能建造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算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复杂施工现场智能建造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施工能力,促进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建筑机器人 局部路径规划 经典规划算法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