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尔爱片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P^(53)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力 王明艳 +6 位作者 许冬青 周振英 朱月清 张旭 周坤福 陆跃鸣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 :观察康尔爱片诱导人胃腺癌SGC - 90 1细胞凋亡及对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片体外给药后人胃腺癌SGC - 790 1细胞DNA含量变化和P5 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康尔爱片中、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 9.... 目的 :观察康尔爱片诱导人胃腺癌SGC - 90 1细胞凋亡及对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片体外给药后人胃腺癌SGC - 790 1细胞DNA含量变化和P5 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康尔爱片中、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 9.0 6 %、96 .32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 ;小、中、大 3个剂量组P5 3基因表达率分别为 95 .0 9%、89.47%、5 2 .0 4%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康尔爱片中、大剂量组可以明显诱导人胃腺癌SGC - 790 1细胞凋亡 ,且小、中、大 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突变型P5 3基因表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尔爱片 细胞凋亡 P^53基因表达 胃癌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P^(21WAF1)/CIP1的表达与P^(53)、MDM2及细胞增殖指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庆中 刘芳 +2 位作者 卢德宏 于士柱 杨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探讨P^(21)、P^(53)和MDM2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及与细胞增殖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41例石蜡包埋的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P^(21)、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和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映的细胞增殖程度,... 目的 探讨P^(21)、P^(53)和MDM2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及与细胞增殖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41例石蜡包埋的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P^(21)、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和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映的细胞增殖程度,同时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4例新鲜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的p21 mRNA表达情况。结果p21 mRNA原位杂交检查中无论是高级别肿瘤组或低级别肿瘤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查中P^(21)、P^(53)、 MDM2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5.6%、68.3%、65.9%和100%。P2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肿瘤中较高(P = 0.001),且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相关,但与P^(53)表达和MDM2表达无明显相关。P^(53)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 =0.424),但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相关。MDM2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 = 0.812),与细胞增殖指数亦无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细胞增殖指数(PCNALI)和P21标记指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 = 0.000和P = 0.001)。结论 (1)p21 mRNA和P21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过度表达,其与细胞增殖指数相关,但与P^(53)表达无关,表明可能有不依赖于P^(53)的通路诱导P^(21)表达。仅有P^(21)过度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是不够的,还需要PCNA参与;(2)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P^21WAF1/CIP1 P^53 MDM2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位杂交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荆建红 苗薇 董长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 VEGF、P53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旨在了解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其调节机制 ,为卵巢癌的治疗提出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分析 7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 目的 :探讨 VEGF、P53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旨在了解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其调节机制 ,为卵巢癌的治疗提出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分析 7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 P53蛋白的表达状况及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MVD在腺瘤、交界瘤、卵巢癌中的数值依次升高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1,P<0 .0 5 ) ;MVD在卵巢癌中粘液性明显高于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P<0 .0 5 ,P<0 .0 5 ) ;VEGF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及交界瘤 (P<0 .0 5 )。 P53 蛋白仅出现于卵巢癌组织 ,表达率 5 0 % ,卵巢癌 P53蛋白阳性组 MVD高于 P53阴性组 (P<0 .0 5 )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卵巢上皮性肿瘤 VEGF的表达强度与 MVD呈正相关 (rs=0 .76 2 ,P<0 .0 0 1) ;P53、VEGF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rs=0 .76 2 ,P<0 .0 1)。结论 :血管生成活性的不同 ,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VEGF是卵巢上皮性肿瘤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且可能与卵巢癌腹水形成有关 ;P53 突变可促进卵巢上皮性癌的血管生成 ,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上调 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c-erbB-2、P^(53)基因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实验性小鼠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万英 何杰 +1 位作者 王朝夫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0-51,112,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癌基因ras ,c -erbB - 2和抑癌基因P53 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C57小鼠致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对L型感染后诱发的 10只小鼠肿瘤和 13只小鼠癌前病变组织进行ras、c -erbB - 2及P53 蛋白产物及基因... 目的 探讨癌基因ras ,c -erbB - 2和抑癌基因P53 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C57小鼠致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对L型感染后诱发的 10只小鼠肿瘤和 13只小鼠癌前病变组织进行ras、c -erbB - 2及P53 蛋白产物及基因的检测。结果 小鼠肿瘤中P2 1、c-erbB - 2、P53 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0 %、70 %、6 0 % ;癌前病变 15 .38%、15 .38%、38.46 %。原位核酸杂交ras、c -erbB - 2、P53 、mRNA表达在小鼠肿瘤中分别为 5 0 %、70 %、5 0 % ;癌前病变中为 15 .38%、0 %、38.46 %。结论 癌基因ras、cerbB - 2及抑癌基因P53 在小鼠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 ,L型极有可能成为诱癌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肿瘤 癌前病变 抑癌基因 金葡菌L型感染 RAS C-ERBB-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及鳞癌中Rb、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怡 高文信 +3 位作者 牛忠英 欧阳喈 施生根 姜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 、Rb蛋白产物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0例口腔白斑 (OLK)、3 3例鳞癌 (OSCC)组织中P5 3 及Rb蛋白的表达。结果 :Rb蛋白在OLK、OSCC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增强 ,但无显著性差异 ...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 、Rb蛋白产物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0例口腔白斑 (OLK)、3 3例鳞癌 (OSCC)组织中P5 3 及Rb蛋白的表达。结果 :Rb蛋白在OLK、OSCC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增强 ,但无显著性差异 ;突变型P5 3 蛋白的表达在OLK即已出现 ,且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强 ,在OSCC中其阳性表达率高达 80 %。结论 :p5 3 基因突变、P5 3 蛋白过度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OSCC的发生可能涉及Rb、p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口腔鳞癌 RB蛋白 P^53蛋白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葡菌L型感染C_(57)小鼠诱发肿瘤中c-fos、c-myc、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章尧 何杰 +1 位作者 汪万英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64,F00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c-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在诱发小鼠肿瘤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感染细菌L型后发生肿瘤和过度增生病变的小鼠组织中癌基因c -fos、c -myc和抑癌基因P53...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c-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在诱发小鼠肿瘤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感染细菌L型后发生肿瘤和过度增生病变的小鼠组织中癌基因c -fos、c -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小鼠肿瘤中c -fos、c -myc和P53 蛋白表达分别为 5 0 %、5 0 %、6 0 % ,癌前病变组织中 15 38%、4 6 15 %、38 4 6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 5 0 %、4 0 %、5 0 %和 15 38%、30 76 %、38 4 6 %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细菌L型感染 ,c -fos、c-myc和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 肿瘤 C-FOS C-MYC P^53 癌基因 基因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殿春 罗元辉 +5 位作者 鲁荣 肖文华 刘为纹 门荣甫 周子成 王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40-343,共4页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8/43),其中...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8/43),其中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37.2%(16/43),c-Ki-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6.9%(3/43),c-Ki-ras第13位、c-Ha-ras第12和61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为20.9%(9/43),第248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AS基因 抑癌基因P^53 肿瘤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建昌 四伏洲 +1 位作者 闵永荣 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7-368,共2页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梁建昌,四伏洲,闵永荣,汪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成都市610083)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等研究认为,胃癌是一种分子疾患,其本质是基因损伤,即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梁建昌,四伏洲,闵永荣,汪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成都市610083)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等研究认为,胃癌是一种分子疾患,其本质是基因损伤,即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有人对损伤基因转染而呈现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P^53 胃肿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肝细胞性肝癌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卓霖 马韵 罗虹 《广西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55-57,共3页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南宁地区居民中13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活检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8例有突变型P5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占HCC病例数64.3%。南宁地区某些县,如扶绥县是我国著名的HCC高发区,不但H...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南宁地区居民中13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活检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8例有突变型P5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占HCC病例数64.3%。南宁地区某些县,如扶绥县是我国著名的HCC高发区,不但HBV感染率高,而且是全国少有的AFB1高污染区,后者的作用不能忽视。与江苏启东和南部非洲HCC高发区一样,估计也会出现p53基因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肝细胞性肝癌 黄曲霉毒素B1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峰 胡勤刚 蒋文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H1、P53 、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 5 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 3-H1、P53 、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nm2 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 目的 :探讨nm2 3-H1、P53 、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 5 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 3-H1、P53 、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nm2 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 (86 .0 % )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 (2 7.8% ) ,与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 阳性率 (77.8% )和PCNA阳性指数 (91.2± 3.4 % )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38.6 %、70 .7± 2 .2 % ) ,与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nm2 3-H1、P53 、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转移 NM23 P^53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喉鳞癌和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和吸烟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永华 魏明辉 +1 位作者 钟瑞胜 陈春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9-231,235,F003,共4页
应用微波炉(MWO)加热方法和链霉菌素一生物素(LSAB)免疫酶技术,检测了56例人喉鳞癌和19例癌旁组织及5例喉乳头状瘤伴恶变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56例喉鳞癌中的29例(51.8%)有P^53蛋白的过度表达,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 应用微波炉(MWO)加热方法和链霉菌素一生物素(LSAB)免疫酶技术,检测了56例人喉鳞癌和19例癌旁组织及5例喉乳头状瘤伴恶变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56例喉鳞癌中的29例(51.8%)有P^53蛋白的过度表达,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各项临床病理指标无关(P>0.05).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乳头状瘤伴恶变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可检测到,但13例癌旁正常上皮无1例出现.提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出现在喉癌发生过程的早期,其在喉癌中的过度表达与吸烟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穿刺涂片细胞中P^(53)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云松 郑肇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60-461,共2页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肿瘤穿刺涂片中的异常表达 ,提高乳腺肿瘤穿刺细胞学诊断的正确率 ,提供临床乳腺癌综合治疗及术前化疗的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对 35例乳腺穿刺涂片进行 P5 3、PCN...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肿瘤穿刺涂片中的异常表达 ,提高乳腺肿瘤穿刺细胞学诊断的正确率 ,提供临床乳腺癌综合治疗及术前化疗的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对 35例乳腺穿刺涂片进行 P5 3、PCNA标记。结果  2 1例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涂片中 ,P5 3阳性表达率 5 2 .2 % ,PCNA阳性表达率 38.1%。 10例细胞学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涂片中 ,P5 3、PCNA均为阴性表达。 4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乳腺癌的涂片中 ,P5 3、PCNA2例为阳性表达 ,2例为阴性表达。P5 3、PCNA阳性表达物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结论  P5 3、PCNA在乳腺癌和可疑乳腺癌的涂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涂片中阳性表达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穿刺涂片 P^53基因 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定华 林伟雄 +7 位作者 李绍森 卢全书 姜海行 卢榜裕 王文光 冯穗生 刘家奇 彭民浩 《广西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58-59,共2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行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的检测。结果:7例肝细胞癌中3例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突变率达42.9%。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53基因 PCR-RFLP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岩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99-200,207,共3页
对78例口腔白斑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研究表明,正常口腔上皮和单纯性增生的白斑中P53阳性细胞数量相似,上皮异常增生时,P5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CNA阳性细胞分布位置与严3阳性细胞一致;异常... 对78例口腔白斑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研究表明,正常口腔上皮和单纯性增生的白斑中P53阳性细胞数量相似,上皮异常增生时,P5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CNA阳性细胞分布位置与严3阳性细胞一致;异常增生时,PCNA阳性的基底细胞明显增多。提示P53和PCNA的表达状况可能与癌前病变程度及癌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癌前病变 P^53蛋白 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和P^(53)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
15
作者 王丽京 王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为了研究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在体外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MEC- 1)时 P2 1(cip1/ waf1) ,P53 基因调控的机理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 0 .0 0 2 mol/ L HMBA和 0 .0 0 1g/ L 5 ... 为了研究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在体外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MEC- 1)时 P2 1(cip1/ waf1) ,P53 基因调控的机理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 0 .0 0 2 mol/ L HMBA和 0 .0 0 1g/ L 5 - FU对培养的 MEC- 1细胞体外诱导 72 h后 ,分别采用光镜、TUNEL染色、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凋亡细胞的检测及 P2 1(cip1/ waf1) ,P53表达的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HMBA诱导的 MEC- 1细胞 P2 1(cip1/ waf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53 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 HMBA通过激活转录因子 P2 1(cip1/ waf1) ,P53的表达而发挥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P^21基因 P^53基因 转录激活作用 肿瘤治疗 诱导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与表达
16
作者 钱桦 郁宝铭 +3 位作者 周锡庚 黄薇 陈竺 王瑞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应用PCR-SSC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人大肠腺癌和腺瘤变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另对97例大肠腺瘤和腺瘤癌变组织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18例大肠腺癌中8例(44%)P5... 应用PCR-SSC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人大肠腺癌和腺瘤变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另对97例大肠腺瘤和腺瘤癌变组织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18例大肠腺癌中8例(44%)P53基因,第5~6外显子中存在突变。10例(56%)P53表达阳性。存在P53基因突变的8例中7例(88%)P53表达阳性。71例腺瘤中仅3例(4%)P53表达阳性,而26例腺瘤癌变病例中23例(88%)P53表达阳性。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其作用可能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段。PCR-SSCP方法简便、快速、敏感,能应用于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腺癌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与面神经元凋亡
17
作者 王卫红 许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3-654,共2页
关键词 P^53 面神经元 BCL-2 细胞凋亡 BCl—2 体外 神经元凋亡 细胞色素C 外膜 生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艳 王珑 蔡有余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8-54,共7页
P53基因的研究进展刘艳王珑(综述)蔡有余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参与的极其复杂过程。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及其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作用。原癌基... P53基因的研究进展刘艳王珑(综述)蔡有余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参与的极其复杂过程。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及其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作用。原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癌基因 P^53基因 原癌基因 发生发展 相关研究 多基因 生长 分化 发病机理
全文增补中
p^(53)过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华 张声 叶圣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在8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细胞增殖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现p^(53)阳性染色率为48.9%,p^(53)阳性染色与肿瘤浸润深度及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p^...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在8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细胞增殖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现p^(53)阳性染色率为48.9%,p^(53)阳性染色与肿瘤浸润深度及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p^(53)阳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93%)明显高于p^(53)阴性的肿瘤(60%,P<0.05)。提示p^(53)过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及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p53 胃肿瘤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朝斌 黄洪章 +2 位作者 陈伟良 李海刚 王安训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6 %、6 1%、46 % ;p5 3和 p2 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 p2 1蛋白表达有关 (P <0 0 5 )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 p5 3或p2 1基因蛋白表达无关 (P >0 0 5 )。【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 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 ;p5 3和 /或p2 1蛋白阳性病例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5 3和 /或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舌肿瘤 P53 P21 BLC-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