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山区土壤干燥化后不同人工林土壤-叶片-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成栋 吴贤忠 +3 位作者 王旭东 汪星 胡诗涵 马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讨宁南山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叶片以及凋落物的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差异,为该地区土壤干燥化后人工林再造与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王洼镇典型小流域区的5种人工林(山桃... 【目的】探讨宁南山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叶片以及凋落物的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差异,为该地区土壤干燥化后人工林再造与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王洼镇典型小流域区的5种人工林(山桃纯林、柠条+山桃+刺槐混交林、杨树纯林、沙棘纯林、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人工林土壤-叶片-凋落物碳(C)、氮(N)和磷(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柠条+山桃+刺槐混交林和杨树纯林的土壤-叶片-凋落物C、N、P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混交林土壤C含量、C∶P值显著高于纯林,柠条+山桃+刺槐混交林土壤N和P含量以及N∶P值最高;山桃纯林叶片与凋落物的C∶P值和N∶P值均最高,5种人工林叶片和凋落物的N∶P值均显著高于土壤。土壤干化条件下人工林的N∶P值为4.89,比正常水分状况下N∶P值高34.3%。【结论】土壤干燥化后该区域人工林生长受到磷限制,氮的相对可用性降低,杨树+沙棘的混交造林模式可能更适宜区域人工造林。建议在宁南山区通过有机物料添加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含量 土壤 叶片 凋落物 化学计量特征 宁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功能器官细根、叶和林地土壤C、N、P化学计量时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闫道良 黄有军 +1 位作者 金水虎 黄坚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5-259,共5页
以特色干果山核桃主产区的临安山地山核桃植株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生长季动态变化和养分重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根和叶片C、N、P生长季平均含量皆为C>N>P,计量比则为C∶P>C∶N>N∶P。土... 以特色干果山核桃主产区的临安山地山核桃植株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生长季动态变化和养分重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根和叶片C、N、P生长季平均含量皆为C>N>P,计量比则为C∶P>C∶N>N∶P。土壤C、N、P含量以及C∶N、C∶P、N∶P均是在山核桃成熟的9月分别表现最高和最低。叶片C含量在7,8,9月间无明显变化,N和P含量最高均呈现在5月,C∶N最高表现在果实发育关键期的8月,C∶P和N∶P则是在果实快要成熟期的9月。细根C含量在整个生长季无明显变化,N和P含量最高分别在5月和7月,C∶N、C∶P和N∶P分别在7月、6月、5月呈现最高。土壤P含量与土壤C和N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C含量与P含量呈负相关,但与C∶P表现正相关,叶片N和叶片P含量分别与叶C∶N和叶C∶P呈极显著负相关。根C、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根N∶P和根C∶P呈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山核桃叶片N和P重吸收率分别为20.06%,1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C、np 化学计量 时间变异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物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伟龙 胡维平 谷孝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24-3333,共10页
2006年5月和10月在太湖马来眼子菜分布区进行了定点采样,分析了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在不同水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其生物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较大,介于526~4843g/m2,个体植株生物量依次为叶>根>... 2006年5月和10月在太湖马来眼子菜分布区进行了定点采样,分析了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在不同水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其生物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较大,介于526~4843g/m2,个体植株生物量依次为叶>根>茎,其中叶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5%~80%。水深增加能促进植株高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不明显。群落的自疏效应使马来眼子菜生物量与资源供应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水平上。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与水体中TN呈显著正相关,P是影响其生物量变化的间接限制因子,根、茎、叶的N/P介于16.92~59.88之间,叶片的N/P达到42.33。马来眼子菜对水环境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是其在水环境长期变化中逐步成为幸存者和优势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底泥的深度和营养含量对其分布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围网捕捞、养殖以及航运的发展是造成局部地区马来眼子菜生物量急剧下降的主要人为因素。不同水域的生物量的差异是水深、水体营养盐、底质特征、水体透明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对水环境变化在形态上较强的可塑性响应,也是马来眼子菜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眼子菜 生物量 水深 氮磷比 透明度 底泥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n-P结构的背照射延伸波长640×1线列InGaAs探测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耀明 李永富 +7 位作者 李雪 唐恒敬 邵秀梅 陈郁 邓洪海 魏鹏 张永刚 龚海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4,90,共5页
在N-on-P型In0.78Al0.22As/In0.78Ga0.22As外延材料上,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制备了背照射640×1线列InGaAs探测器芯片,研究了探测器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单元器件响应截止波长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36μm和1.92μm,... 在N-on-P型In0.78Al0.22As/In0.78Ga0.22As外延材料上,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制备了背照射640×1线列InGaAs探测器芯片,研究了探测器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单元器件响应截止波长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36μm和1.92μm,平均优值因子(R0A)为16.0Ω.cm2,峰值量子效率达到了37.5%;在1 ms积分时间下焦平面探测器平均峰值探测率达到了2.01×1011 cmHz1/2/W,响应非均匀性为8.77%,盲元率约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刻蚀 n-on-p结构 线列探测器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镉汞环孔p-n结反常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素霞 蔡毅 常本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85,共5页
在HgCdTe环孔 p n结器件的研制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 ,如负的开路电压和负的光电压等。现对上述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
关键词 碲镉汞 环孔p-n 反常特性 电极 红外焦平面器件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H gCdTe光伏探测器的化学硫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燕 彭震宇 鲁正雄 《航空兵器》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首次采用Na2S.9H2O在n+-p-HgCdTe表面进行化学硫化,然后溅射ZnS于化学硫化层上的钝化方法。I-V特性曲线显示,经过化学硫化的n+-p-HgCdTe器件的漏电流有所下降。分析表明,化学硫化由于抑制了表面氧化而降低了表面态密度,避免了相应漏电... 首次采用Na2S.9H2O在n+-p-HgCdTe表面进行化学硫化,然后溅射ZnS于化学硫化层上的钝化方法。I-V特性曲线显示,经过化学硫化的n+-p-HgCdTe器件的漏电流有所下降。分析表明,化学硫化由于抑制了表面氧化而降低了表面态密度,避免了相应漏电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LUS%-p-HgCdTe 光伏探测器 化学硫化 Ⅰ-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uSCN/n-Si异质结的光电特性研究
7
作者 熊超 朱锡芳 +3 位作者 陈磊 袁洪春 潘雪涛 周祥才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8,共5页
采用成本廉价的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在n型Si衬底上沉积β相的六方晶体结构的CuSCN薄膜制备了p-CuSCN/n-Si异质结。并通过测试其光照下的I-V和C-V特性对其光电特性以及载流子输运特性与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uSCN/n-Si异质结存在... 采用成本廉价的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在n型Si衬底上沉积β相的六方晶体结构的CuSCN薄膜制备了p-CuSCN/n-Si异质结。并通过测试其光照下的I-V和C-V特性对其光电特性以及载流子输运特性与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uSCN/n-Si异质结存在良好的整流特性;由于在p-CuSCN/n-Si异质结界面处的导带补偿与价带补偿相差较大的缘故,在正向电压,无光照下,导电机理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导电,此时空穴电流主导;在光照下,异质结表现出良好的光电响应,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光电探测和太阳电池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uSCn n-Si异质结 I-V特性 C-V特性 内建电势 界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缓冲剂对p-PAn/n-BaTiO_3复合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曲远方 郑占申 马卫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6-19,52,共5页
用电化学的方法直接在n型BaTiO_3陶瓷表面进行苯胺的聚合,制备了p-PAn/n-BaTiO_3具有异质结的复合材料,测定了该复合材料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和压敏非线性系数α值,发现具有p-n异质结的该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整流特性,对聚苯胺... 用电化学的方法直接在n型BaTiO_3陶瓷表面进行苯胺的聚合,制备了p-PAn/n-BaTiO_3具有异质结的复合材料,测定了该复合材料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和压敏非线性系数α值,发现具有p-n异质结的该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整流特性,对聚苯胺的表面形态和异质结的界面形态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分析,聚合用电解液缓冲剂会影响异质结的性能,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钛酸钡陶瓷 电解液 缓冲剂 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流域4种典型林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婕 勾晓华 +5 位作者 刘建国 杨海江 李改香 李琴霞 瓦锦明 刘改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627-5637,共11页
土壤碳(C)、氮(N)、磷(P)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元素。甘南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选取该区4种典型林分: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以及岷江冷杉糙皮... 土壤碳(C)、氮(N)、磷(P)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元素。甘南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选取该区4种典型林分: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以及岷江冷杉糙皮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岷江冷杉及糙皮桦混交林土壤C、N含量最高,云杉林土壤N、P含量最低。不同林分间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间C、N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2)云杉林土壤C∶N值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岷江冷杉及糙皮桦混交林土壤N∶P及C∶P高于其他林分。(3)海拔、土壤pH、容重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养分的重要因素。土壤C含量与N、P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总体来说,不同林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混交林土壤养分状况较纯林好,未来森林管理和植被建设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提高树种多样性有效改善森林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壤C、np含量 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林分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细胞N/P比与限制性评价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镕聪 肖艳 +4 位作者 郭劲松 李哲 方芳 刘静 杨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4-1294,共11页
本文通过选取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空球藻(Eudorina sp.)和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 hubeiana)为三峡库区流域中典型的优势藻,在澎溪河进行原位培养试验,跟踪监测了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时... 本文通过选取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空球藻(Eudorina sp.)和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 hubeiana)为三峡库区流域中典型的优势藻,在澎溪河进行原位培养试验,跟踪监测了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期4种典型优势藻细胞氮(Cell-N)、磷(Cell-P)浓度以及环境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浓度,并且结合团队之前的研究成果,根据临界(供应)N/P摩尔比、细胞N/P摩尔比和Guildford的TN/TP摩尔比评价标准对库区水体的营养限制状态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揭示三峡水库运行下支流水域富营养化过程与生理特征的限制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原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评价标准下水体的营养(氮或磷)限制状态基本相同,低水位时期水体无机磷营养盐比较贫乏,在试验初期没有显著的营养盐限制而在末期受到了磷的相对限制;高水位试验初期和末期均未呈现显著的营养盐限制;泄水期营养盐变动频繁,试验初期表现为氮限制而末期表现为磷限制.虽然各藻种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盐限制性,但总的来看,临界N/P比和细胞N/P比的阈值范围具有一定指示作用,能够从藻类细胞生理的角度对水体的营养状况作出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澎溪河 优势藻 原位试验 细胞n/p 化学计量关系 营养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两种优势植物的生长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阿辉 王根绪 +3 位作者 杨阳 肖瑶 张莉 杨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18-4127,共10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中的两种优势物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s)模拟气候变暖,对比分析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根活性及地上—地下部分化学计量特征...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中的两种优势物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s)模拟气候变暖,对比分析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根活性及地上—地下部分化学计量特征对增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叶片的长度和叶片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了藏嵩草株高和叶片长度;增温没有明显改变小嵩草和藏嵩草的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下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度、叶肉细胞长和叶肉细胞宽;增温增加了小嵩草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小嵩草和藏嵩草其他根系活性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增温降低了小嵩草地上部分N含量,对小嵩草地上部分C、P含量没有影响;增温降低了藏嵩草地上部分C、N含量,对P含量没有影响;增温增加了小嵩草和藏嵩草地上部分C/N比,提高了两种优势植物对氮素的长期利用效率;增温对小嵩草地下部分化学计量学特征没有影响,而降低了藏嵩草地下部分C含量和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嵩草 藏嵩草 C、n p化学计量学 解剖特征 根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庄跃 杨振欣 +3 位作者 郑超凡 罗茜 蔡年辉 许玉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及其变异来源。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3×3回归设计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根、叶、茎及其萌条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茬后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分配没有统一的规律,展现出丰富的变异。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ω(N)∶ω(P)在根、茎和萌条中逐渐下降,在叶中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差异不大。单施N肥、P肥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有利于促进苗木的生长,且以处理5(N_(1)P_(1))表现为极显著(P<0.01)。云南松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主要受N×P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是N,影响最小的是P。除在根和叶中ω(N)∶ω(P)与ω(N)∶ω(K)之间相关性发生改变之外,其余两两间的正负相关性均保持不变,而ω(N)∶ω(P)与ω(P)∶ω(K)、ω(N)∶ω(K)与ω(P)∶ω(K)的相关性均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相关性发生改变,且相关系数降低,分别受P和K的调控。平茬改变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促使云南松各器官中N、P、K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极显著(P<0.01)。NP配施可以有效缓解单施N肥、P肥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满足植株对生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np配施 施肥季节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斑块优势种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瑞鑫 王磊 +3 位作者 杨新国 田娜 王兴 宋乃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3,共8页
[目的]研究斑块中优势种的生活史策略及对养分限制的响应,以及优势种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随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为植物种群演替及变化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3类典型斑块:斑块A(短花针茅)、斑块B(短花针茅+草木樨状黄耆)、斑... [目的]研究斑块中优势种的生活史策略及对养分限制的响应,以及优势种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随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为植物种群演替及变化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3类典型斑块:斑块A(短花针茅)、斑块B(短花针茅+草木樨状黄耆)、斑块C(猪毛蒿+苦豆子+老瓜头),测定优势种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C∶N,C∶P,N∶P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不同斑块C,N,P化学计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各斑块优势种的C,N,P及其计量比特征在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各指标季节间的变化特征在不同斑块之间也存在差异;植物C含量在不同优势种和不同斑块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短花针茅N含量显著小于其他优势种,导致斑块A的N含量总体显著小于另外两个斑块;植物P含量在斑块A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为增长的趋势,而在斑块C中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过程;斑块A植物的C∶N值无显著的季节变化,C∶P和N∶P值在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季;斑块B和斑块C不同优势种的C∶N,C∶P和N∶P值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但随季节变化过程不同,斑块B除C∶N值外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斑块C各比值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结论]3种斑块C,N,P含量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斑块A表现为防御性策略,斑块B表现为竞争性策略,而斑块C表现为竞争性和防御性策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n 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优势种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悦莹 许仲林 徐昕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9,共13页
按照固氮能力和形态特征,将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禾草、杂草和豆科3个功能群,对各功能群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各指标与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 按照固氮能力和形态特征,将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禾草、杂草和豆科3个功能群,对各功能群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各指标与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总体叶片N、P含量分别为29.02和3.21 g·kg^(-1),N/P比为10.02。3个功能群间叶片N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豆科功能群叶片N含量最高,禾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最低;豆科功能群和杂草功能群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禾草功能群;豆科功能群叶片N/P比显著大于其他2个功能群。总体上看,豆科功能群叶片N含量和N/P比均最高,且P含量也较高,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而禾草功能群叶片N、P含量均最低,N/P比也较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禾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随年均降水量(MAP)的升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杂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随年均温(MAT)的升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含量则随MAP的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群落总体叶片P含量也随MAP的升高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禾草功能群叶片N、P含量及N/P比受MAP的影响最大;杂草功能群、豆科功能群和群落总体叶片N、P含量及N/P比受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最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均受N限制;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各功能群的养分利用方式不同。总体上看,年均降水量、海拔和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新疆伊犁天山北坡3个功能群和群落总体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伊犁天山北坡 草本植物群落 功能群 np化学计量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荚相思N、P内吸收率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宇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福州滨海沙地厚荚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林龄(5年生、9年生)厚荚相思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0~20 cm)的N、P浓度、内吸收率及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厚荚相思鲜叶N、P含量分别为14.26~19.68 mg·g^(... 以福州滨海沙地厚荚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林龄(5年生、9年生)厚荚相思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0~20 cm)的N、P浓度、内吸收率及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厚荚相思鲜叶N、P含量分别为14.26~19.68 mg·g^(-1)、0.66~0.88 mg·g^(-1);凋落叶N、P含量分别为11.58~12.69 mg·g^(-1)、0.32 mg·g^(-1);土壤全N、全P含量分别为0.13~0.23 mg·g^(-1)、0.19~0.25 mg·g^(-1)。鲜叶N、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不同林龄间鲜叶和土壤的N、P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鲜叶、凋落叶、土壤的N∶P值在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P<0.05),N∶P值大小排序为凋落叶>鲜叶>土壤。厚荚相思N、P内吸收率分别为27.16%、58.08%,且鲜叶平均N∶P为22.88。表明该地区厚荚相思的生长可能受到P的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沿海沙地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荚相思 np养分含量 内吸收率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n_(0.35)Ga_(0.65)N/p-Si异质结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婷 赵红莉 +5 位作者 郭世伟 姚娟 李爽 符跃春 沈晓明 何欢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4-490,共7页
采用双光路双靶材脉冲激光沉积(PLD)系统在p-Si衬底上外延生长InGaN薄膜,研究了InGaN薄膜的显微组织结构和n-InGaN/p-Si异质结的电学性能。研究表明,InGaN薄膜为单晶结构,沿[0001]方向择优生长,薄膜表面光滑致密,In的原子含量为35%。霍... 采用双光路双靶材脉冲激光沉积(PLD)系统在p-Si衬底上外延生长InGaN薄膜,研究了InGaN薄膜的显微组织结构和n-InGaN/p-Si异质结的电学性能。研究表明,InGaN薄膜为单晶结构,沿[0001]方向择优生长,薄膜表面光滑致密,In的原子含量为35%。霍尔(Hall)效应测试表明In 0.35 Ga 0.65 N薄膜呈n型半导体特性,具有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及低的电阻率。I-V曲线分析表明In_(0.35)Ga_(0.65) N/p-Si异质结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在±4 V时的整流比为25,开路电压为1.32 V。In_(0.35)Ga_(0.65) N/p-Si异质结中存在热辅助载流子隧穿和复合隧穿两种电流传输机制。经拟合,得到异质结的反向饱和电流为1.05×10^(-8) A,势垒高度为0.86 eV,理想因子为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n-In_(0.35)Ga_(0.65)n/p-Si异质结 InGAn薄膜 整流特性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橡胶林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17
作者 臧庆辉 吴志祥 +2 位作者 孙瑞 杨川 符庆茂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487-494,共8页
为全面了解云南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土壤合理养分,给橡胶林土壤生态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云南(景洪、河口、瑞丽)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林龄橡胶林中分别设20 m×20 m的典型样地,按(0~20、20~40、40~60、60~80... 为全面了解云南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土壤合理养分,给橡胶林土壤生态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云南(景洪、河口、瑞丽)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林龄橡胶林中分别设20 m×20 m的典型样地,按(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分层取土样,并测定各个林龄胶林土壤各层土样总碳(TC)、全氮(TN)、总磷(T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胶区橡胶林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林龄和土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植胶区橡胶林土壤TC、TN、TP含量随着林龄和土层不断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瑞丽和景洪的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TC、TN和TP含量差异呈极显著特征,河口的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含量差异呈不显著特征。景洪植胶区土壤C∶N随土层的不断加深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40~60 cm达到最高值;土壤C∶P随土层的加深不断降低,在表层(0~20 cm)达到最高值;N∶P随土层加深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瑞丽植胶区土壤C∶N和C∶P随土层加深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达到最高值;N∶P随土层加深呈现不断降低趋势。河口植胶区土壤C∶P随土层加深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趋势,C∶P和N∶P随土层加深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随着林龄的增长,橡胶林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增加再降低趋势,植胶区不同林龄和不同土层橡胶林土壤C、N、P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区域植胶区土壤C、N、P在不同林龄之间的差异呈极显著(P<0.01)。研究区成熟林龄橡胶林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土壤N和P的限制,建议在橡胶林速生阶段适当增施氮肥和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土壤碳氮磷 林龄 化学计量比 植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筇竹地下系统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18
作者 黎卫东 董文渊 +3 位作者 钟欢 段继霞 付廷轩 孙建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9,共8页
以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的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T_(Q)-R_(p))、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R_(QP))、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T_(QB))、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T_(QC))4种混交类型的筇竹林地下系统为研究对象,比较竹鞭、竹根和竹蔸的碳(C)... 以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的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T_(Q)-R_(p))、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R_(QP))、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T_(QB))、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T_(QC))4种混交类型的筇竹林地下系统为研究对象,比较竹鞭、竹根和竹蔸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林分的筇竹竹鞭、竹根和竹蔸的C含量变幅分别为429.00~574.20、313.50~429.00、561.00~587.40 g/kg;N含量变幅分别为6.64~18.63、1.40~11.88、4.38~15.35 g/kg;P含量变幅分别为0.44~1.00、0.71~1.23、0.42~1.15 g/kg。4种林分类型筇竹地下系统C含量无显著差别,2种人工混交林中N、P含量显著高于2种天然混交林;筇竹地下系统C∶N平均值依次为T_(QC)>T_(QB)>T_(Q)-R_(p)>R_(QP);C∶P、N∶P平均值均以T_(QB)最大,分别以R_(QP)、T_(QC)最小;除T_(QB)筇竹地下系统的生长发育受到N、P元素的共同限制外,其他林分类型筇竹地下茎的生长发育只受N元素的限制;筇竹地下系统C含量、C∶P、N∶P主要受器官影响,其次是林分;N、P含量及C∶N的变异主要来源于林分,其次是器官。建议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合理施用N、P肥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林分 地下系统 C、np含量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文程敬 吴俊文 +5 位作者 刘元玺 陈刚 李志琪 段贵河 杜官本 梁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7,共11页
[目的]研究氮对轻木(Ochroma pyramidale)人工林生长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轻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不施氮(N0)、50 kg/hm2尿素(N1)、50 kg/hm2缓释氮肥(PCU1)、10... [目的]研究氮对轻木(Ochroma pyramidale)人工林生长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轻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不施氮(N0)、50 kg/hm2尿素(N1)、50 kg/hm2缓释氮肥(PCU1)、100 kg/hm2尿素(N2)、100 kg/hm2缓释氮肥(PCU2)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轻木树高、胸径以及叶、枝和根的C、N、P含量,计算各器官C/N、N/P和C/P,最后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了表型可塑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N0处理相比,N1、N2、PCU1和PCU2处理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加,其中N2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均最高。与N0处理相比,各施氮处理轻木叶、枝、根的C含量总体无显著变化;轻木叶、枝、根的N含量明显增加,总体以N2和PCU2处理较高;P含量在叶中呈下降趋势,在枝和根中总体呈升高趋势。与N0处理相比,各施氮处理轻木叶、枝、根C/N均下降;C/P在叶和根中总体表现为升高,在枝中表现为下降;N/P在叶和根中表现为升高,在枝中则有升有降。不同处理轻木生长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指数为0.06~0.57,其中根N、根C/N、根N/P、叶N、叶N/P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较大,根C、枝C及叶C的表型可塑性指数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3%,在主成分1中,叶N/P、根N、叶N及枝P的影响较大;在主成分2中,根P、叶C/P、枝C/P、叶C/N及根C/N、根C/P的影响较大。[结论]氮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明显的影响。施用氮肥不仅减缓了N元素对轻木生长的限制,而且影响了C、N、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在以后轻木人工林的栽培中,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应适量补充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木人工林 氮添加 碳氮磷化学计量比 树高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水生 张超 桂水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为了研究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动力特性,参照南昌市朝阳大桥非通航孔桥,制作了三跨单箱两室PC连续波形钢腹板试验梁,并对模型桥和实桥进行动力测试。分别利用自互功率谱法和传递率法对动力特性进行分析,识别了试验梁前四阶模态... 为了研究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动力特性,参照南昌市朝阳大桥非通航孔桥,制作了三跨单箱两室PC连续波形钢腹板试验梁,并对模型桥和实桥进行动力测试。分别利用自互功率谱法和传递率法对动力特性进行分析,识别了试验梁前四阶模态参数和实桥前七阶模态参数;同时利用ANSYS程序建立实桥和模型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因实桥两幅之间横向工字钢连接,导致实桥理论和实测扭转1阶频率相差较大外,实桥各阶理论与实测频率相差较小,振型一致;试验梁低阶频率理论值与实测值能较好吻合。研究设计制作的波形钢腹板缩尺试验梁及测试结果正确,试验梁能较好体现实桥动力特性;传递率法可较好识别该类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单箱多室 模型实验 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