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构象行为的荧光探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守信 柳明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利用UV透光率测定,荧光探针技术等研究了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与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物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行为.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DEAM含量小于8.00%(molarfrac-tion),溶液的pH<6时,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 利用UV透光率测定,荧光探针技术等研究了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与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物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行为.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DEAM含量小于8.00%(molarfrac-tion),溶液的pH<6时,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行为与聚甲基丙烯酸(PMAA)相似,共聚物可形成疏水微区,表现为一种较为高度压缩的线团构象;当共聚物中DEAM含量大于8.00%(molarfraction)时,由于高分子的稀释效应,P(DEAM-co-MAA)在pH2~10范围内表现为较为松散的伸展构象.P(DEAM-co-MAA)构象随其组成和pH变化的这种性质有可能在新型敏感性凝胶的合成设计上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水溶液 构象行为 荧光探针 透光率 p(deam-co-maa) 共聚物 疏水缔合反应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溶液的流变性质 被引量:9
2
作者 戴玉华 吴飞鹏 +1 位作者 李妙贞 王尔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著的增黏能力,而无规共聚物(RP系列)则没有这种作用。这种由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而产生的疏水缔合增黏能力与疏水嵌段的数量和长度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溶液黏度的影响。动态模量测试表明,该聚合物缔合体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黏性响应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共聚物p(AM/pOEA) 黏度 动态模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冲击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晓松 杨邦朝 周鸿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PVDF(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计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测压范围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冲击压力传感器。用它制作超高压力传感器的关键是必须解决传感器的一致性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该... PVDF(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计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测压范围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冲击压力传感器。用它制作超高压力传感器的关键是必须解决传感器的一致性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该类传感器在爆炸、高速撞击、高能脉冲激光辐照等压力测试方面的应用,并对该类传感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共聚物 压电计 冲击波 一致性 冲击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P(DHOPV-co-MOBOPV)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黄小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65,共4页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当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和6:1时,共聚物分子链有序性强规整度高,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能,而双氯苄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共聚物为非晶态结构;热分析研究发现,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3:1和6:1时,共聚物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140℃、158℃和129℃;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和3:1时,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都在640 nm,而物质的量比为6:1时,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在630 nm;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3:1和6:1时,P(DHOPV-co-MOBOPV)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32 ns、1.27 ns和1.36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共聚物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PS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德本 王全 黄光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乳 粒子形态 薄层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C-VAC)-MBS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程亮 王骥 +1 位作者 龚旻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2,20,共6页
利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了PVC-P(VC-VAC)-MBS平板和中空纤维超滤膜,讨论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VC-VAC)]的含量对膜机械性能、亲水性、纯水通量及截留率等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添加抗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 利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了PVC-P(VC-VAC)-MBS平板和中空纤维超滤膜,讨论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VC-VAC)]的含量对膜机械性能、亲水性、纯水通量及截留率等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添加抗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考察了MBS对PVC平板超滤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VCVAC)的质量分数为4%时,亲水性最好,纯水通量可由42.5L/(m2·h)增大到155L/(m2·h);同时,膜的机械性能明显增强,P(VC-VAC)和MBS树脂可以有效地改善PVC超滤膜的亲水性和机械性能,是优良的PVC膜共混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膜 氯醋树脂 MBS 非溶剂致相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性质 被引量:2
7
作者 戴玉华 万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7,91,共4页
应用黏度法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疏水嵌段的数量、长度和离子基团含量对溶液流变性质有重要影响,这种离子型... 应用黏度法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疏水嵌段的数量、长度和离子基团含量对溶液流变性质有重要影响,这种离子型聚合物的溶液性质同时受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和离子基团间的静电排斥作用的共同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和pH值对溶液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聚合物在较宽pH值范围黏度较高,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范围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共聚物p(AM/AA/pOEA)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S-VS共聚物掺杂PEDOT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东成 张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3,92,共4页
以苯乙烯磺酸钠(SSS)和乙烯磺酸钠(SVS)的共聚物PSS-VS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PEDOT/PSS-VS分散体,研究了PSS-VS的共聚比、分子量和用量等因素对PEDOT/PSS-VS导电性能及平均粒径的影响,分析了PEDOT/PSS-V... 以苯乙烯磺酸钠(SSS)和乙烯磺酸钠(SVS)的共聚物PSS-VS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PEDOT/PSS-VS分散体,研究了PSS-VS的共聚比、分子量和用量等因素对PEDOT/PSS-VS导电性能及平均粒径的影响,分析了PEDOT/PSS-VS粒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SSS/SVS共聚摩尔比为5/5,单体与APS摩尔比为60时制得的PSS-VS掺杂PEDOT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分散稳定性,SO3-/EDOT=2,APS/EDOT=1.5,PEDOT/PSS-VS固含量为2.8%时制得的PEDOT/PSS-VS电导率可达11.74S/cm,分散体平均粒径为44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磺酸钠 乙烯磺酸钠 共聚物 掺杂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P(VAc-MMA-AA)乳液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德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00-603,共4页
报道了 P V Ac 乳液中保护胶体的改性, P( V Ac - M M A- A A) 乳液及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共混。考察了乳液粘度、稳定性及其成膜耐水性等。结果表明,所得改性 P( V Ac - M M A - A A) ... 报道了 P V Ac 乳液中保护胶体的改性, P( V Ac - M M A- A A) 乳液及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共混。考察了乳液粘度、稳定性及其成膜耐水性等。结果表明,所得改性 P( V Ac - M M A - A A) 共混乳液的耐水性、耐热性、耐寒性及粘结强度较 P V Ac 均聚物乳液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乙烯乳液 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HB共聚酯序列结构研究
10
作者 关桂荷 王华平 +2 位作者 章悦庭 周涵新 孙桐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在290℃用熔融共缩聚制备了系列PET/PHB共聚酯,用高分辨核磁共振(400MHz ~1H-NMR)研究了PET/PHB共聚酯的序列分布规律。结果表明,PHB组分增加,其选择因子m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PET、PHB链段平均长度,无规度等一系列序列结构... 本文在290℃用熔融共缩聚制备了系列PET/PHB共聚酯,用高分辨核磁共振(400MHz ~1H-NMR)研究了PET/PHB共聚酯的序列分布规律。结果表明,PHB组分增加,其选择因子m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PET、PHB链段平均长度,无规度等一系列序列结构参数,其分布规律与一般共缩聚相似。其无规度比270℃共缩聚样品高。并根据PHB链节数≥4才形成PHB相这一前提,估算了共聚酯PHB相(即液晶相主要成分)理论含量与PHB组分的关系:W_(PHB)%(?)104.0x_(PHB)^(4.40)。最后推测了对PET/PHB共聚酯形成液晶相最低PHB理论含量为1.1%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HB 共聚物 液晶 序列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力学方法研究PET/PHB共聚酯的转变与分子运动
11
作者 黄建华 关桂荷 +1 位作者 章悦庭 孙桐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5-21,共7页
测定了 PET 和含30,60,70,80 mol%PHB 的 PET/PHB 共聚酯熔体热压骤冷薄膜在宽广温度范围(-150~200℃)内的动态力学谱,并考察了热处理对薄膜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根据松驰转变的特征将共聚酯分为两类。一类是 PET/30PHB,在室温以上出... 测定了 PET 和含30,60,70,80 mol%PHB 的 PET/PHB 共聚酯熔体热压骤冷薄膜在宽广温度范围(-150~200℃)内的动态力学谱,并考察了热处理对薄膜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根据松驰转变的特征将共聚酯分为两类。一类是 PET/30PHB,在室温以上出现一个α转变,其内耗峰的形状、位置、峰值及其随热处理的变化都与 PET 的α峰相类同。这一转变应为共聚酯中非晶区的 PET 链段或富 PET 链段的运动引起,另一类为 PHB 含量大于60mol%的共聚酯,它们在室温以上均出现α_4和α_H 两个转变。其中α_1的峰位,以及峰值随 PHB 含量、热处理的变化情况都表明,α_1转变系共聚酯富 PET 相中非晶 PET 链段或富 PET 链段运动引起。而α_H 转变则与富 PHB 相中的分子运动有关。从这类共聚酯转变中得出的链结构不是完全无规的结论,与作者对同一试样的 NMR 序列分布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性质 pET pHB 共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ET/PHB的相态研究(Ⅰ)
12
作者 潘利华 周涵新 顾白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4-52,共9页
用 X 射线衍射仪法、广角 X 射线行射照相法,同时借助 DSC、偏光显微镜,对 PET/PHB 液晶共聚酯摩尔比为40/60体系在液晶温区中的结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70℃开始出现向列型液晶;280℃~300℃温区中 PHB 微晶已完全熔融,向列型液晶的... 用 X 射线衍射仪法、广角 X 射线行射照相法,同时借助 DSC、偏光显微镜,对 PET/PHB 液晶共聚酯摩尔比为40/60体系在液晶温区中的结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70℃开始出现向列型液晶;280℃~300℃温区中 PHB 微晶已完全熔融,向列型液晶的局部有序区尚未产生物理形态分离,此时的取向度最高,是纺丝的较理想的温区。该体系在熔体中的 PET 以液晶的局部有序微区的介质形式存在,与液晶微区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其结构有序性与纯 PET 无定形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高聚物 共聚酯 pET pHB 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超交联聚合物催化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13
作者 杨桂宇 何涛 +2 位作者 陈自超 方蔚伟 范子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2-1078,1138,共8页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共轭超交联聚合物(TPP-CHCP)。TPP-CHCP有较宽的光吸收区间(400~900 nm),可作为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hoto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的光催化剂。TPP-CHCP可在940 nm近红外光照射...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共轭超交联聚合物(TPP-CHCP)。TPP-CHCP有较宽的光吸收区间(400~900 nm),可作为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hoto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的光催化剂。TPP-CHCP可在940 nm近红外光照射下,驱动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P-ATRP反应且单体转化率达到99%。所得聚合物的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D-_(s)<1.18)窄。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TPP-CHCP依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高效制备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超交联聚合物 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 近红外光 太阳光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性P(MEO_2MA-co-OEGMA)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海燕 刘守信 +2 位作者 徐超 田荣 王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83-2689,共7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组成递变的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MEO2MA)与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共聚物P(MEO2MA-co-OEGMA).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组成递变的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MEO2MA)与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共聚物P(MEO2MA-co-OEGMA).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测定透光率、粘度、激光粒度分析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考察了共聚物组成、浓度、盐浓度、盐种类、温度对其溶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温度敏感性,其LCST可以通过合成时共聚单体MEO2MA与OEGMA投料比的改变来调控,随着OEGMA量的增加共聚物的LCST升高,共聚物溶液浓度升高其LCST减小,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大共聚物的LCST降低,共聚物的LCST降低主要受盐溶液中阴离子价数的影响;HCl的引入使共聚物水溶液的LCST降低;NaOH的引入使共聚物水溶液的LCST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EO2MA-co-OEGMA)共聚物 温度敏感性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盐效应 pH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齐聚物的合成及其与PET的高温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奕 杨达 吴承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2,共3页
用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合成了一系列对羟基苯甲酸的齐聚物 (HBO) ,由于这些齐聚物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因此尝试用傅立叶红外谱半定量地分析齐聚物的聚合度。在这个基础上 ,用该系列齐聚物与 PET在高温下进行不同摩尔比的共混反应 ,DSC... 用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合成了一系列对羟基苯甲酸的齐聚物 (HBO) ,由于这些齐聚物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因此尝试用傅立叶红外谱半定量地分析齐聚物的聚合度。在这个基础上 ,用该系列齐聚物与 PET在高温下进行不同摩尔比的共混反应 ,DSC的结果表明 ,在 HBO含量为 30 %时 ,酯交换反应的比例较高且完全 ,得到了较为均一的嵌段共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齐聚物 pET 高温 聚合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体阻隔PA/BIMSM动态硫化合金的制备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吉彬 王杰 +2 位作者 顾政委 李晖 李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24,共5页
采用溴化丁基橡胶(BIIR)和溴化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BIMSM)与二元尼龙,利用动态硫化技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动态硫化合金(DVA)。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橡胶加工分析仪、动态机械热分析仪对获得的DVA分别进行了微观相态和动态性... 采用溴化丁基橡胶(BIIR)和溴化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BIMSM)与二元尼龙,利用动态硫化技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动态硫化合金(DVA)。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橡胶加工分析仪、动态机械热分析仪对获得的DVA分别进行了微观相态和动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IMSM体系与二元尼龙的界面作用和相容性大于BIIR,增容剂MP加入改善了橡塑界面作用,从而形成更精细的相态结构。力学性能和气密性能测试表明,BIMSM体系获得的DVA拉伸、撕裂、压缩永久变形性能较好,气体阻隔性能约为传统的热固性的BIIR气密层的7~8倍。增容剂明显改善了DVA的各项力学性能,但对气密性能改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动态硫化合金 相态结构 增容剂 气体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接枝PHBA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艳 童身毅 解孝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0年第6期34-36,共3页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聚对羟基苯甲酸侧链液晶高分子,讨论了反应的接枝率和液晶侧链对高聚物热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对羧基苯甲酸 苯乙烯 马来酸酐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ET/PHB的相态研究(Ⅱ)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涵新 潘利华 孙桐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15-20,共6页
本文在前文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热台X射线衍射法、流变测定法,进一步说明DSC测得的相转变峰机理和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构转变机理.结果表明,热X射线衍射法测得强度及峰位的变化规律能很好地说明DSC曲线在260℃时的转变峰确为体系的熔融峰... 本文在前文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热台X射线衍射法、流变测定法,进一步说明DSC测得的相转变峰机理和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构转变机理.结果表明,热X射线衍射法测得强度及峰位的变化规律能很好地说明DSC曲线在260℃时的转变峰确为体系的熔融峰;同样,粘弹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又能很好地说明和解释偏光显微镜下的(?)区分离现象;小角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其相态在260~320℃为向列型液晶,说明共聚酯体系在液晶温度区不存在近晶型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相结构 共聚物 变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60PHB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固相缩聚——影响表观反应速度的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涵新 宛新华 孙桐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本文将 PET/60PHB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加热到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之间进行固相缩聚反应,研究了影响表观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反应条件和预聚体的性质。在适当条件下固相缩聚反应,可将共聚酯的特性粘数[η]从0.690提高到1.083。
关键词 液晶高聚物 共聚物 固相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BA-DEAEMA)的合成及其作为人工气管内表面修饰材料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朱剑 蒋雪梅 +2 位作者 钟军 段翼远 邓林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为制备p(nBA-DEAEMA)乳液及表面具有纤毛样结构的共聚物膜材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p(nBA/DEAEMA)乳液,再用Velcro成型工艺将纯化干燥的产物制备成纤毛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为制备p(nBA-DEAEMA)乳液及表面具有纤毛样结构的共聚物膜材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p(nBA/DEAEMA)乳液,再用Velcro成型工艺将纯化干燥的产物制备成纤毛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核磁共振光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NMR)、凝胶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静态接触角测定、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及力学分析对材料进行详细表征.最后用浸提液实验对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FT-IR和~1 HNMR表明目标产物结构正确.共聚物乳液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PDI)为0.385,平均粒径(Z-average)为46.48nm.DSC结果显示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和粘流温度(viscous flow temperature,Tf)分别为33.2℃和47.7℃.纤毛样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02.3°,表面自由能13.81J·m2.SEM结果显示共聚物粒子大小为40~50nm,纤毛样层高度为5~10μm.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材料对大鼠气道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Cs)具有可接受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BA-DEAEMA) 乳液 纳米粒子 膜材料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