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布鲁氏菌OMP25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琴 海岩 吴树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的克隆、测序和表达,并对其进行免疫特性检测。方法采用PCR技术对牛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克隆测序,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OMP25。将其转入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用电洗脱... 目的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的克隆、测序和表达,并对其进行免疫特性检测。方法采用PCR技术对牛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克隆测序,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OMP25。将其转入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用电洗脱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家兔得到了较高效价的抗血清。结论通过ELISA、Western-blotting分析及特异性检测试验,证明目的蛋白不仅具有抗原性且有良好的免疫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布鲁氏菌 外膜蛋白omp25 表达 免疫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OMP-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范志宇 王欣 +5 位作者 王芳 熊富强 胡波 徐鹏 魏后军 徐为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570,共5页
为简便快速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外膜蛋白(OMPs),并用该蛋白包被酶标板,经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优化后建立间接ELIS... 为简便快速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外膜蛋白(OMPs),并用该蛋白包被酶标板,经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优化后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试验确定抗原的包被浓度为14.44μg/ml,可检测血清最高稀释度达1∶400;该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微量凝集试验相比,敏感性提高约33倍;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外膜蛋白(omps) 抗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布氏杆菌25kDa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乔军 才学鹏 +3 位作者 孟庆玲 景志忠 张艳 贾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1,135,共5页
目的克隆马鹿布氏杆菌ML分离株25kDa外膜蛋白(Omp25)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马鹿布氏杆菌分离株中扩增出Omp25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目的克隆马鹿布氏杆菌ML分离株25kDa外膜蛋白(Omp25)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马鹿布氏杆菌分离株中扩增出Omp25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诱导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其中前2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两个跨膜区,但没有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布氏杆菌其他11个分离株相比,马鹿布氏杆菌分离株Omp25基因变异较小,以散在的点突变为主,Omp25基因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1%-99.4%和99.2%-99.5%之间。转化重组质粒pETOMP25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具有反应原性的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8.6%。结论马鹿布氏杆菌分离株与流产型布氏杆菌其它分离株Omp25基因同源性很高,可能是一个毒力较强的野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布氏杆菌 25kDa外膜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9
4
作者 夏露 汪成竹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75,共5页
利用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 利用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 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斑点叉尾鮰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 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嗜水气单胞菌 柱状嗜纤维菌 叉尾鮰爱德华菌 外膜蛋白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氏菌外膜蛋白ompF基因的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与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二龙 秦振阳 +3 位作者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4,共11页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自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Y.ruckeri外膜蛋白omp F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自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Y.ruckeri外膜蛋白omp F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了omp F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omp F基因全长1 095 bp(Gen Bank登录号KP159420),包含一个编码364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其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Y.ruckeri外膜穿孔蛋白omp F(Gen Bank登录号ADK27779.1)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99.2%,进化树聚为一支;具有1个革兰氏阴性菌穿孔蛋白保守结构域,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12个与免疫相关的抗原决定簇区域。SDS-PAGE分析发现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沉淀,经Western-bolt显示omp F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以上结果表明omp F基因可作为Y.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抗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外膜蛋白 ompF基因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桶外膜蛋白质生成机制的活细胞探究
6
作者 王妍 昌增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1,共16页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以及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膜整合蛋白质。细菌β-桶外膜蛋白质的体内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多肽链在细胞质内的合成,跨内膜转运,穿过亲水的膜间质空间最后到达外膜,完成...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以及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膜整合蛋白质。细菌β-桶外膜蛋白质的体内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多肽链在细胞质内的合成,跨内膜转运,穿过亲水的膜间质空间最后到达外膜,完成最后的折叠。在β-桶外膜蛋白生成过程中,膜间质中的质量控制因子SurA、Skp和DegP等通过何种机制帮助β-桶外膜蛋白在亲水的膜间质环境中完成运输和折叠,以及内膜上的SecYEG-SecDF-YidC复合体和外膜上的BAM复合体以何种形式与膜间质质量控制因子相互作用,并共同完成β-桶外膜蛋白的体内合成,是一直以来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本文就革兰氏阴性菌β-桶外膜蛋白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新技术尤其是非天然氨基酸体内光交联技术,及高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在研究β-桶外膜蛋白折叠中间体的应用进行介绍,为外膜蛋白生成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桶外膜蛋白 膜蛋白生成 非天然氨基酸 体内蛋白质光交联 蛋白质超级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火根 汪成竹 陈昌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利用从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后,通过测定... 利用从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团头鲂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团头鲂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致病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嗜水气单胞菌 柱状黄杆菌 温和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傅爱玲 于翠香 +6 位作者 李希华 王英田 王均玲 周玲 孙丽丽 陈方方 王西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方法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基因检测采用PCR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结果20株鲍曼不动...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方法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基因检测采用PCR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其余药物耐药率均在95%以上、共有TEM、PER、ADC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25.0%(5/20)、100.0%(20/20)。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本组MDR-ABA菌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PER、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 膜孔蛋白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刺激复合物对欧洲鳗鲡的免疫保护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田丁 许斌福 +2 位作者 林能峰 龚晖 林天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1-435,共5页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运动性、有荚膜的嗜盐性细菌,属于弧菌属第5群,主要生长于海水中、鱼类及贝母类等体内[1]。根据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创伤弧菌分为3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产吲哚...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运动性、有荚膜的嗜盐性细菌,属于弧菌属第5群,主要生长于海水中、鱼类及贝母类等体内[1]。根据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创伤弧菌分为3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产吲哚)[2]、生物Ⅱ型(不产吲哚)[3]以及1999年以色列的研究人员报道的创伤弧菌生物III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外膜蛋白 欧洲鳗鲡 免疫刺激复合物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3种疫苗免疫的青鱼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波 曾令兵 +3 位作者 罗晓松 高正勇 周勇 安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外膜蛋白(OMP)和菌体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健康青鱼。在免疫1、2、4、7、14、21、28d后进行外周血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细胞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结果... 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外膜蛋白(OMP)和菌体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健康青鱼。在免疫1、2、4、7、14、21、28d后进行外周血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细胞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3种免疫原均可诱导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增加,并引起各种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变化,提高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免疫应答早期(第1周)主要是红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迅速提高,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第4天达峰值,F-AH组、OMP组和LPS组的PP、PI值依次分别为39.84%、46.53%、41.59%及3.94、4.26、3.77;随后则是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第21天淋巴细胞数量和抗体效价达峰值,F-AH组、OMP组和LPS组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426.67、1∶341.33和1∶213.33。免疫28d后活菌攻毒的结果表明,OMP组的免疫保护率为75%;LPS组为67.8%,均明显优于F-AH组(50%)。可见3种免疫原均能通过促进青鱼血细胞增殖、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产生特异性抗体等方式增强机体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脂多糖 凝集抗体效价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病原菌外膜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熊静 关瑞章 +1 位作者 郭松林 黄文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69,共7页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病害中最常见且危害甚为严重的一类疾病[1]。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的西药类药物,由于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鱼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危害人类健康等副作用而被限制使用[2]。因此,为了选择更加安全有...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病害中最常见且危害甚为严重的一类疾病[1]。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的西药类药物,由于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鱼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危害人类健康等副作用而被限制使用[2]。因此,为了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疫苗免疫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病原菌 外膜蛋白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作用 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学辉 程安春 +5 位作者 汪铭书 汤承 王远微 王英 岳华 张焕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4-560,共7页
测定了从我国分离到的130株鸭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Outer 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型),其中O93、O92、O78和O76优势血清型53株,O46等30个其他血清型分离株77株,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4个OMP型,其中OMP-1型81株,占62.3%(81/13... 测定了从我国分离到的130株鸭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Outer 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型),其中O93、O92、O78和O76优势血清型53株,O46等30个其他血清型分离株77株,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4个OMP型,其中OMP-1型81株,占62.3%(81/130),覆盖O93、O92、O78和O76等29个血清型,占85.3%(29/34),为主要的OMP型;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A基因(omp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9株优势血清型和1株O46血清型的鸭大肠杆菌中分别扩增得到omp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优势血清型9个菌株的ompA均由1 171个碱基组成,均只有1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053 bp,编码由350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外膜蛋白A(pro-OmpA),前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成熟的OmpA由3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O46菌株的ORF全长1 041 bp,在400-411 bp位缺失了12个碱基,成熟的OmpA由3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0个鸭致病性E.coli的ompA基因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性达95.8%~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外膜蛋白型 ompA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3种疫苗对斑点叉尾免疫原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孟小亮 陈昌福 +1 位作者 吴志新 罗宇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脂多糖(LPS)和菌体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脂多糖(LPS)和菌体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对A.hydrophila的3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和对活菌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对斑点叉尾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疫苗均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3种疫苗的受免鱼均产生了特异性凝集抗体,接种F-Ah灭活菌苗的试验鱼最高,接种OMP疫苗的试验鱼其次,而接种LPS疫苗的试验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最低;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LPS、OMP和F-Ah免疫接种的斑点叉尾;活菌攻毒的结果证明接种3种疫苗的受免斑点叉尾A.hydrophila的感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力(RPS),以OMP免疫接种后的斑点叉尾RPS最高,达到72.5%,接种LPS的斑点叉尾稍差,RPS为62.5%,而RPS最低的是接种F-Ah的免疫组,RPS只有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脂多糖 外膜蛋白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外膜蛋白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丁 林天龙 许斌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对用Sarkosyl法分离的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的外膜蛋白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这4种弧菌外膜蛋白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的图谱有相似性亦有差异。SDS-PAGE显示,4种弧菌中除副溶血弧菌外均能分离到47、38 ku的... 对用Sarkosyl法分离的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的外膜蛋白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这4种弧菌外膜蛋白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的图谱有相似性亦有差异。SDS-PAGE显示,4种弧菌中除副溶血弧菌外均能分离到47、38 ku的外膜蛋白;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存在4种共同的外膜蛋白,大致相对分子量为47、40、38、36 ku;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有75、47、43、38 ku的4种共同的外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兔抗创伤弧菌外膜蛋白血清能与创伤弧菌外膜蛋白、溶藻弧菌外膜蛋白、鳗弧菌外膜蛋白进行免疫反应,其中与溶藻弧菌外膜蛋白的反应性相对较强,有3条清晰的反应发色带,大致相对分子量为38、30、29 ku;而38 ku的外膜蛋白是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共同的免疫反应带;说明这2种弧菌可能有共同的特异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溶藻弧菌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鮰爱德华菌黄颡鱼分离株外膜蛋白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强 刘海燕 +1 位作者 黄华 李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85-89,共5页
以黄颡鱼"红头病"致病菌——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A86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主要外膜蛋白(OMPs),SDS-PA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OMPs主要有6条条带,相对分子质... 以黄颡鱼"红头病"致病菌——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A86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主要外膜蛋白(OMPs),SDS-PA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OMPs主要有6条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 000、42 000、41 000、36 000、30 000和22 000。用A86 OMPs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22 mL,抗体效价为1∶20 480,抗体按照1∶2 560稀释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仅与迟缓爱德华菌(E.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存在微弱的交叉反应,与鮰爱德华菌参考株及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呈现特异性结合。多克隆抗体与OMPs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主要有2条明显的免疫反应发色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 000和30 000,且36 000蛋白染色最为明显。多克隆抗体与包括菌株A86在内的分离自南北方不同地区的10株鮰爱德华菌全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所有受检菌株反应结果相同,主要有4条明显的反应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 000、54 000、36 000和30 000,其中36 000和30 000两条蛋白带染色最深。因此,认为从黄颡鱼体内分离的鮰爱德华菌OMPs中36 000和30 000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36 000蛋白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爱德华菌 黄颡鱼 外膜蛋白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Halomonas aquamarina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向民 王风平 王三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28-131,共4页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蛋白(Omp)在维持细菌的生理状态和抵抗外界极端环境中起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的抗盐机制,通过比较深海中度嗜盐菌Halomonasaquamarina在正常盐度浓度(0.56mol/LNaCl)、较高(1mol/LNaCl)和高盐度...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蛋白(Omp)在维持细菌的生理状态和抵抗外界极端环境中起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的抗盐机制,通过比较深海中度嗜盐菌Halomonasaquamarina在正常盐度浓度(0.56mol/LNaCl)、较高(1mol/LNaCl)和高盐度(2mol/LNaCl)下外膜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11个差异点.对这11个差异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及其生物信息分析,鉴定出其中的6个蛋白,并对中度嗜盐细菌外膜蛋白的抗盐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表达 革兰氏阴性细菌 外膜蛋白 生物信息分析 双向电泳图谱 中度嗜盐菌 抗盐机制 极端环境 生理状态 抗盐机理 嗜盐细菌 指纹图谱 高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凝集素抑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佟长青 李琦 +2 位作者 曲敏 金桥 李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8-513,共6页
通过分析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凝集素(MCL-T)对细菌的呼吸代谢及细菌中总DNA、总RNA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MCL-T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蛋白(OMP)的相互作用及其核酸酶(RNase)活性,研究了MCL-T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MCL-... 通过分析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凝集素(MCL-T)对细菌的呼吸代谢及细菌中总DNA、总RNA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MCL-T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蛋白(OMP)的相互作用及其核酸酶(RNase)活性,研究了MCL-T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MCL-T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代谢过程中的磷酸戊糖途径(HMP);MCL-T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共同培养时,随着MCL-T质量浓度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总DNA、总RN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固相吸附测试表明,MCL-T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蛋白结合,两者的结合具有浓度依赖关系,该结合位点受N-乙酰-D-半乳糖酰胺(N-acetyl-D-galactosamine,GalNAc)及猪胃黏蛋白(Mucin from porcine stomach,PSM)的抑制,MCL-T具有RNase活性。研究表明,MCL-T通过抑制细菌的呼吸代谢及细菌中总DNA、总RNA和可溶性蛋白来发挥抑菌作用,同时其抑菌活性还与凝集素的OMP结合结构域和RNase活性结构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凝集素 抑菌机制 结构域 膜蛋白 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色素温和气单胞菌的特性及其外膜蛋白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秀彩 吕爱军 陈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40-3241,3438,共3页
[目的]研究产色素温和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方法]从不同来源的病鳖和病鳗体内分离到4株产生棕色色素温和气单胞菌,并采用平板法进行检测。[结果]对鲫鱼胸基部注射9×108cfu/ml菌悬液0.4ml后,BA10、BA15和BA16株对鲫鱼的致死率在33... [目的]研究产色素温和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方法]从不同来源的病鳖和病鳗体内分离到4株产生棕色色素温和气单胞菌,并采用平板法进行检测。[结果]对鲫鱼胸基部注射9×108cfu/ml菌悬液0.4ml后,BA10、BA15和BA16株对鲫鱼的致死率在33.3%以上,M1株对鲫鱼无致死性。采用超声波破碎-SI法提取外膜蛋白(OMPs),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4株温和气单胞菌的外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0.1~66.2kDa,其中1个鳗鱼分离株M1株属OMP1型,由8条主要蛋白带组成;其余3个鳖源分离株BA10、BA15和BA16株属OMP2型,由9条主要蛋白带组成。[结论]产色素与致病性无相关;4株产色素温和气单胞菌之间存在共同抗原;产色素温和气单胞菌的OMP型可能与菌株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气单胞菌 色素 毒力因子 共同抗原 外膜蛋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源致病性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型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凯 朱丽敏 +2 位作者 许宝青 谢楠 王宇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6,共6页
从鳖等水生生物中分离及收集到11株致病性细菌,经全自动细菌仪鉴定为气单胞菌。采用Triton X-100法和Sarkosyl法提取其外膜蛋白(OMPs),进行SDS-PAGE电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对OMPs型有影响,Triton X-100法提取的菌株OMP... 从鳖等水生生物中分离及收集到11株致病性细菌,经全自动细菌仪鉴定为气单胞菌。采用Triton X-100法和Sarkosyl法提取其外膜蛋白(OMPs),进行SDS-PAGE电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对OMPs型有影响,Triton X-100法提取的菌株OMPs条带较多,分子质量范围在17 ku^100 ku之间,主要条带有5个,分子质量集中在75、62、45、36、20 ku左右,Sarkosyl法提取的菌株OMPs较少,分子质量范围在17 ku^75 ku之间,主要条带有2个,分子质量集中在354、6 ku左右。基于OMPs条带迁移率的差异,通过组间类平均法对气单胞菌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菌株在亲缘关系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电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梭杆菌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晶 陈立志 +3 位作者 刘晓颖 冯二凯 汪孙杰 曹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0,共4页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坏死梭杆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OMP片段并克隆至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OMP。将pET-28a-OM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表达含2个His的重...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坏死梭杆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OMP片段并克隆至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OMP。将pET-28a-OM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表达含2个His的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为93ku,为包涵体表达,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结果为坏死梭杆菌OMP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梭杆菌 omp 诱导表达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