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制备及释药机制考察
1
作者 聂琴 吴静澜 +3 位作者 罗坤顺 徐剑 张永萍 傅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依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的最佳制备工艺。首先制备β-环糊精阿司匹林包合物,再以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聚乙二醇4000为致孔剂制备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 依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的最佳制备工艺。首先制备β-环糊精阿司匹林包合物,再以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聚乙二醇4000为致孔剂制备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该工艺制备的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与市售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人工胃液中0~2 h内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5%和1.6%;将释放介质调至pH 6.8后,两种剂型在10 h时的累积释药量无显著差异。此外,该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在12 h内呈现零级释放且释放较完全(累积释放率>90%),提示有可能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微孔渗透泵片 星点设计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制备工艺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先闯 郝海军 +3 位作者 宋晓勇 张永州 刘瑜新 张红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方法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优处方。结果渗透泵片片芯处方中乳糖用量、Na Cl用量和PEO用量以及包衣膜处方中包衣增重和致孔剂PEG4000用量对释药行为有较大影响,... 目的制备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方法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优处方。结果渗透泵片片芯处方中乳糖用量、Na Cl用量和PEO用量以及包衣膜处方中包衣增重和致孔剂PEG4000用量对释药行为有较大影响,优化后的槲皮素渗透泵片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r=0.995 7),药物累积释放比较完全(>90%)。结论以环糊精包合物为中间体,可以制备成12 h内零级释药特征明显的单层渗透泵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包合物 微孔渗透泵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奥昔布宁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雪鹰 高申 +3 位作者 管斐 张仰眉 高静 俞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奥昔布宁渗透泵控释片在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以HPLC法(Irregular H C18 柱,4.6 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1 mol/L醋酸铵=85∶13∶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测定奥昔布宁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浓度(释... 目的:研究自制奥昔布宁渗透泵控释片在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以HPLC法(Irregular H C18 柱,4.6 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1 mol/L醋酸铵=85∶13∶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测定奥昔布宁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浓度(释放介质:200 ml 蒸馏水,37℃,转速:100 r/min,分别在2、4、8、12、16、24 h各取样1 ml),用LC MS法测定渗透泵控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8条犬禁食过夜后口服自制奥昔布宁渗透泵片10 m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2.5、5.0、8.0、12.0、16.0、24.0、27.0、30.0、36.0、48.0 h在犬一侧后肢静脉取血1 ml分离血浆待测),用Wanger 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溶出度线性回归,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考察。结果:药物恒速释放达24 h,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单室一级吸收模型,血药浓度在48 h内表现平稳。以体内吸收百分率(Y)与体外释放百分率(X)进行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0.978 2X+12.501 9,r=0.937 3 (P<0.01)。结论:自制奥昔布宁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百分率和体内吸收百分率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昔布宁 渗透泵控释片 释放 血药浓度 体内外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理中渗透泵片释放度与粉体固有溶出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方伟 郭桢 +2 位作者 李海燕 石森林 张继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9-333,共5页
以附子理中渗透泵片为模型,以处方中各成分的紫外吸收谱总强度为释放度指标,研究制剂中促渗剂、崩解剂的组成和制备工艺对该方物质组释放度的影响。以表层溶解/侵蚀成像系统测定粉体的固有溶出特征,研究渗透泵片释放度与粉体固有溶出特... 以附子理中渗透泵片为模型,以处方中各成分的紫外吸收谱总强度为释放度指标,研究制剂中促渗剂、崩解剂的组成和制备工艺对该方物质组释放度的影响。以表层溶解/侵蚀成像系统测定粉体的固有溶出特征,研究渗透泵片释放度与粉体固有溶出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乳糖加氯化钠为促渗剂/交联聚维酮用量为5%时,渗透泵片的释放行为最佳。不同促渗剂粉体的固有溶出速率与渗透泵片中物质组的释放速率存在负相关,增加交联聚维酮用量可提高粉体的固有溶出速率和扩散速率,但过量的交联聚维酮会影响渗透泵片的最大累积释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片 物质组释放度 固有溶出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继稳 陈军 +1 位作者 高美华 陈立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新理论和模型。方法:针对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基本特征,结合控释制剂释放度及其变化速率的曲线特征,阐明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理。采用新建立的模型,评价市售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不同转... 目的:建立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新理论和模型。方法:针对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基本特征,结合控释制剂释放度及其变化速率的曲线特征,阐明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理。采用新建立的模型,评价市售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不同转速下的控释特征。结果:依据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原理,提出控释度(ICR)、早期释放差异指数(IR-Di)、末端释放差异指数(IRDt)等指标。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75,100,150r/min时的体外ICR分别为70.8%,74.8%和64.2%;IRDi和IRDt定量反映了测定因素转速对非洛地平渗透泵片的控释特征的影响。结论:本文提出的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可以对控释制剂的不同释放阶段及整体的控释动力学进行定量评价,相关参数为剂型定量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制剂 释放动力学 非洛地平 渗透泵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化秋水仙碱渗透泵控释片的衣膜处方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苹 谢秀琼 +1 位作者 杨大坚 陈士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研制秋水仙碱渗透泵控释片,建立衣膜参数与释药速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获得释药速率与控释衣膜厚度(醋酸纤维素)和增塑剂用量(PEG6000)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回归方程预测并优化处方。结果: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准确性... 目的:研制秋水仙碱渗透泵控释片,建立衣膜参数与释药速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获得释药速率与控释衣膜厚度(醋酸纤维素)和增塑剂用量(PEG6000)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回归方程预测并优化处方。结果: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准确性较好,据此制备的秋水仙碱渗透泵控释片符合零级释药方式(r=0.9902)。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初级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均匀设计 渗透泵 控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微孔型渗透泵片体外释药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青阳 胡鹏翼 +2 位作者 王文苹 郑琴 杨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建立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MPOP)体外释药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释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考察氯化钠(NaCl)和三七总皂苷的不同用量比例对体外累积释药速率的影响,以NaCl用量百分数(%)为横坐标X,累积释药速率(%/h)为纵坐标Y,拟合... 目的:建立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MPOP)体外释药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释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考察氯化钠(NaCl)和三七总皂苷的不同用量比例对体外累积释药速率的影响,以NaCl用量百分数(%)为横坐标X,累积释药速率(%/h)为纵坐标Y,拟合X-Y数学曲线,建立X-Y数学模型。结果:NaCl用量百分数≤60%,药物累积释药速率随着NaCl用量的增加而增大;NaCl用量百分数≥60%,药物累积释药速率随着NaCl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结论:由NaCl作为渗透活性物质制备的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规律与片芯中NaCl和三七总皂苷的用量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微孔渗透泵片 数学模型 释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总黄酮微孔渗透泵片处方 被引量:6
8
作者 魏萍 尹蓉莉 +2 位作者 李东芬 吴圣琴 陈金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应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总黄酮微孔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渗透压活性物质用量(乳糖)、增塑剂用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包衣增重量为影响片剂释放的主要因素,以12h的药物累积释药量和释放曲线拟合度为效应值,应用De... 目的:应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总黄酮微孔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渗透压活性物质用量(乳糖)、增塑剂用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包衣增重量为影响片剂释放的主要因素,以12h的药物累积释药量和释放曲线拟合度为效应值,应用Design Expert进行处方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成功找到了最优释药区域;优化后处方呈零级释放特性。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微孔渗透泵片的最佳赋形剂配方是0.18g乳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醋酸纤维素之比是0.26,片剂增量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微孔渗透泵片 效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的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方瑜 向柏 +1 位作者 潘振华 田志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对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结果:最佳处方:渗压剂由甘露醇和乳糖(1∶1)组成,渗透压活性物质与主药比例为2∶1,包衣液中PEG400为... 目的:对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结果:最佳处方:渗压剂由甘露醇和乳糖(1∶1)组成,渗透压活性物质与主药比例为2∶1,包衣液中PEG400为醋酸纤维素15%(g/g),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方程,具有明显的控释特征。结论: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具有良好的体外控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微孔膜渗透泵片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海亭 尹蓉莉 +3 位作者 陈金玉 王宝才 党万太 吕懿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88-1692,共5页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方法以乳糖的用量、致孔剂用量、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2、6、12 h山楂叶总黄酮的累计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方法以乳糖的用量、致孔剂用量、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2、6、12 h山楂叶总黄酮的累计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数学模型,然后绘制效应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得到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优于多元线性模型,为最终拟合模型;最佳处方的各时间点累计释放度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接近,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5%,且3个验证处方零级释放特性良好。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对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重叠等高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渗透泵控释片的片芯处方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苹 谢秀琼 +2 位作者 杨大坚 陈士林 陈新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制备秋水仙碱渗透泵片,考察片芯组分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对片芯处方进行优化。方法:以不同时间点累积释药率描述体外释药行为,采用相似因子(正)评价释药曲线的相似性,经单因素考察确定影响体外释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利... 目的:制备秋水仙碱渗透泵片,考察片芯组分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对片芯处方进行优化。方法:以不同时间点累积释药率描述体外释药行为,采用相似因子(正)评价释药曲线的相似性,经单因素考察确定影响体外释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片芯处方。结果:片芯中促渗剂、助溶剂和黏合剂对秋水仙碱渗透泵片的体外释药行为有显著影响。依据最优处方制备的控释片在1~10h内呈现较好的零级释放特征(r=0.9902),12h累积释药率达到85%以上。结论:通过处方优化可将秋水仙碱制成释药恒速、较完全的渗透泵控释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渗透泵片 相似因子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本刚 潘海敏 +2 位作者 许琼明 唐丽华 杨世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5-1890,共6页
目的:制备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方法:以珍珠菜提取物中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为指标,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对片芯处方及衣膜处方进行单因素筛选,采用相似因子法(f2)对该制剂的释药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 目的:制备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方法:以珍珠菜提取物中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为指标,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对片芯处方及衣膜处方进行单因素筛选,采用相似因子法(f2)对该制剂的释药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30%,NaHCO3用量8%,PEG400浓度为2%,衣膜增重4%。结论:制备了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速度缓慢、平稳,12 h内基本遵从零级释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 微孔渗透泵 正交设计 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渗透泵片的药物递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苹 谢秀琼 +1 位作者 杨大坚 陈新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初级渗透泵控释片的药物递释机制。方法:在已制备秋水仙碱初级渗透泵片表面用微型钻头打单侧孔,用HPLC测定渗透泵片中秋水仙碱溶出度来考察释药孔径大小和释药介质渗透压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该渗透泵片呈现较好的零... 目的:探讨初级渗透泵控释片的药物递释机制。方法:在已制备秋水仙碱初级渗透泵片表面用微型钻头打单侧孔,用HPLC测定渗透泵片中秋水仙碱溶出度来考察释药孔径大小和释药介质渗透压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该渗透泵片呈现较好的零级释放特征(r=0.9902),其体外释药速率与介质渗透压呈反比、受释药孔径影响较小但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药物主要经由释药小孔释出膜外。结论:渗透压在其药物递释机制中占主导地位(62.58%),其次为扩散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片 秋水仙碱 溶出度 渗透压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英花 曹德英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渗透泵控释片片芯处方,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包衣液处方及包衣增重;通过以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其释放机理。制备的3批己酮可可碱渗透泵控释片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体外控释效果好,所制己酮可可碱渗透...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渗透泵控释片片芯处方,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包衣液处方及包衣增重;通过以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其释放机理。制备的3批己酮可可碱渗透泵控释片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体外控释效果好,所制己酮可可碱渗透泵控释片遵从以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渗透泵式释药模式,工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控释片 己酮可可碱 释放度 释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片剂激光打孔机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炎生 王长芳 +1 位作者 夏毅 屠锡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0-53,共4页
报道一种利用激光束在控释片剂上产生预定释药小孔的激光打孔机.仪器步进式工作,由伺服传动系统联动控制激光脉冲通断与片剂的传送.从而使片剂的储料、输送、定位、打孔、出料程序自动化进行.打孔速率1~2片/s,孔径范围01~... 报道一种利用激光束在控释片剂上产生预定释药小孔的激光打孔机.仪器步进式工作,由伺服传动系统联动控制激光脉冲通断与片剂的传送.从而使片剂的储料、输送、定位、打孔、出料程序自动化进行.打孔速率1~2片/s,孔径范围01~10mm.经过对盐酸普鲁卡因胺渗透泵片与盐酸维拉帕米渗透泵片的打孔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打孔 渗透泵控释片 研制 工作原理 控释片剂 激光打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文拉法辛微孔型渗透泵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辉 漆正林 +1 位作者 刘宏 汤韧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零级释药特征的盐酸文拉法辛微孔型渗透泵片。方法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片芯组成和衣膜处方对制剂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盐酸文拉法辛微孔型渗透泵片遵从以渗透压作为主要释药动力的零级模型,体... 目的制备具有零级释药特征的盐酸文拉法辛微孔型渗透泵片。方法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片芯组成和衣膜处方对制剂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盐酸文拉法辛微孔型渗透泵片遵从以渗透压作为主要释药动力的零级模型,体外释药方程为:Q=7.454 3t+2.877 1,r=0.998 3。结论基于渗透压释药机制的盐酸文拉法辛微孔型渗透泵片理论可行,结果可控,有利于渗透泵控释制剂的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盐酸 渗透泵片 微孔型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榕 李开言 王聪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 制备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将其进一步制成单层渗透泵片。以NaCl用量、CMC-Na用量、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12 h后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 目的 制备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将其进一步制成单层渗透泵片。以NaCl用量、CMC-Na用量、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12 h后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熊果酸普通片、固体分散体片、单层渗透泵片,于0.5、1、1.5、2、2.5、3、4、6、8、10、12、18 h采血,测定熊果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62.2 mg/片,CMC-Na用量29.3 mg/片,包衣增重6.1%,12 h后累积释放度为93.8%,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模型。与普通片、固体分散体片比较,单层渗透泵片t_(max)、t_(1/2)延长(P<0.01),C_(max)波动较小,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84倍。结论 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体外释药均匀,体内缓释特征明显,生物利用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固体分散体 单层渗透泵片 制备 体内药动学 喷雾干燥法 BOX-BE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特拉唑嗪口服渗透泵缓释片生物等效性研究
18
作者 马廷升 李高 +1 位作者 刘志华 朱兰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4-1035,共2页
盐酸特拉唑嗪为选择性突触后α1受体阻滞剂,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1-2]。目前该药上市的剂型为片剂和胶囊剂,由于口服剂量不易掌握,存在"首剂效应",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
关键词 盐酸特拉唑嗪 渗透泵制剂 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参数 缓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19
作者 张胜 段洪云 +3 位作者 朱鹏飞 王程程 刘宇 陈立江 《现代畜牧兽医》 2010年第5期65-68,共4页
本试验建立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进行含量测定。试验结果:在薄层色谱中检出了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在高效... 本试验建立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进行含量测定。试验结果:在薄层色谱中检出了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三七皂苷R1平均回收率为99.9%(n=9),RSD为1.00%,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为99.9%(n=9),RSD为0.83%,人参皂苷Rb1平均回收率为99.4%(n=9),RSD为0.76%。试验表明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邓向涛 郝海军 +1 位作者 韩茹 贾幼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采用包合技术提高黄芩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考察渗透泵片片芯及包衣处方对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处方。方法利用包合技术制备黄芩素包合物,并测定其溶解度及溶出速率。以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 目的采用包合技术提高黄芩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考察渗透泵片片芯及包衣处方对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处方。方法利用包合技术制备黄芩素包合物,并测定其溶解度及溶出速率。以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Na Cl用量、聚氧乙烯(PEO)用量、包衣增重及增塑剂用量对释药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最佳处方。结果将黄芩素制备成包合物后,溶解度及溶出速率得到显著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渗透泵片片芯处方中PEO用量和包衣膜处方中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用量对释药行为有较大影响,得到的最佳处方为:黄芩素包合物180 mg,Na Cl用量100 mg,PEO用量80 mg,包衣增重4%,增塑剂用量为9%。优化后的黄芩素包合物渗透泵片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r=0.997 8),药物释放比较完全(>88%)。结论以环糊精包合物为中间体成功制备了黄芩素单层渗透泵片,其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包合物 单层渗透泵片 制药工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