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新模式:来自深部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池洋 张龙 +6 位作者 黄雷 吴柏林 王建强 张东东 谭成仟 马艳萍 赵建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83,共16页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问题是铀成矿物质的来源。对研究区的代表性矿物铀石(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及其共生的矿物进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发现:铀矿区存在淡水低温和中高盐度热液两类截然不同的铀矿化环境;铀成矿年龄主体小于80 Ma。结合盆地煤系气源岩富铀、天然气耗散量巨大和在伊盟隆起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多种与成熟煤型气耗散有关的蚀变产物和凝析油苗,综合相关模拟实验和测试分析,提出了铀源来自深部的铀成矿新模式:来自盆地中部深层富铀煤系地层中的溶气热流体,在向伊盟隆起东部高部位运移耗散过程中,萃取并携带母岩和沿途围岩富铀地层中的铀元素运移到浅层,随温压降低亮晶方解石与铀石相伴沉淀完成了热液成矿过程,被析出的大规模有机天然气则在浅表层低温成矿同时为铀矿的保存创造了还原环境。此铀成矿新模式拓展了盆地勘探铀矿的思路和领域,提升了多种能源矿产相互作用的成矿效应和综合评价预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新模式 深部铀源 天然气耗散 热流体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伊盟铀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张字龙 王龙辉 李振成 韩美芝 王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6,共16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类型目前还缺乏研究,铀成矿作用过程还不清楚。本文以特拉敖包铀矿产地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几乎不含炭屑有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顺层沿砂岩孔隙充填、具有流动特征的浸染状有机质,它是一种具有与沥青相似的复杂结构、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混合来源的特点。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主要与浸染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特拉敖包铀矿产地的成矿特征契合“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特点,深灰色、灰褐色铀矿石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深部渗出的有机流体有关。成矿元素可能主要以有机质络合物的胶体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成矿流体发生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铀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砂岩型铀成矿机理与找矿成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剡鹏兵 王龙辉 +4 位作者 李华明 胡立飞 郭涛 平智伟 刘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9-420,共12页
为进一步扩大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找矿成果,通过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施工的铀地质孔,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区内剖面对比、岩芯识别和化学测试等,构建了下白垩统的地层格架,分析了其砂岩型铀成矿机理。结合已有的找矿成果,总结了下白垩统的地... 为进一步扩大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找矿成果,通过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施工的铀地质孔,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区内剖面对比、岩芯识别和化学测试等,构建了下白垩统的地层格架,分析了其砂岩型铀成矿机理。结合已有的找矿成果,总结了下白垩统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特征,认为含矿层环河组主要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矿体主要分布于相变部位。矿体在平面上富集于未完全氧化带内,且靠近还原带一侧,垂向上矿体位于氧化带向还原带过渡的未完全氧化带中。进一步完善了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预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各层位的找矿远景区,预测有一级远景区2处、二级远景区1处、三级远景区3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下白垩统 找矿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洛河组沉积环境对铀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涛 雷晶超 +4 位作者 刘阳 尹永朋 王军礼 李小伟 陈正国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17,共19页
含铀岩系沉积环境制约着铀储层的空间分布以及铀成矿作用,其在铀成矿潜力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鄂尔多斯西南缘洛河组含铀岩系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不明确,制约了区域铀成矿规律的认识。笔者通过碎屑组分分析、粒度分析... 含铀岩系沉积环境制约着铀储层的空间分布以及铀成矿作用,其在铀成矿潜力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鄂尔多斯西南缘洛河组含铀岩系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不明确,制约了区域铀成矿规律的认识。笔者通过碎屑组分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白垩统洛河组含铀岩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研究发现洛河组含铀岩系铀储层主要为红色、灰色、灰绿色细–粗砂岩,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粒度平均值(Mz)的均值为2.01。标准偏差(σ)平均值为0.49,表明分选好。偏度(Sk)平均值为0.11,表明洛河组沉积以较粗物质为主,且留有一个细物质的尾部。峰度(Kg)平均值为1.05,峰度变化幅度不大。频率曲线显示较好的正态分布特征,频率直方图多呈单峰式,概率值累积曲线为高斜率一段跳跃式、一跳一悬两段式和一滚一跳一悬三段式。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白垩统洛河组含铀岩系沉积环境为风成沉积体系,其中包括风成砂丘、丘间沉积、河道沉积和浅湖沉积等成因相,成因相的岩性组合、粒度特征有其各自特征。研究区上白垩统洛河组含铀岩系中的河流沉积和小型湖泊沉积制约着铀成矿作用,风成–水成相互作用,形成了富含有机质、发育有较为稳定“泥–砂–泥”结构的铀储层,这为后期大规模的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盆地边缘的风成–水成交互沉积作用区域为有利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洛河组 含铀岩系 沉积环境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洛河组砂岩褪色蚀变特征及对铀成矿流体的指示作用
5
作者 司庆红 朱强 +3 位作者 苗培森 李建国 赵华雷 王治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5-1468,共14页
【研究目的】红层含铀岩系褪色蚀变与还原蚀变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特征及其成因流体分析对深入认识铀成矿流体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彭阳地区洛河组砂岩褪色蚀变现象及其与铀异常的密切关系,通过岩心编录、元素地... 【研究目的】红层含铀岩系褪色蚀变与还原蚀变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特征及其成因流体分析对深入认识铀成矿流体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彭阳地区洛河组砂岩褪色蚀变现象及其与铀异常的密切关系,通过岩心编录、元素地球化学测试、高分辨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分析、岩心XRF荧光及红外光谱扫描等手段,开展洛河组砂岩沉积特征和褪色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洛河组不同颜色砂岩碎屑含量高,且成分以石英为主,具有典型沙漠相与风成沉积特点;洛河组典型褪色蚀变砂岩一般具有铀矿物、黄铁矿及石膏富集而三价铁氧化物含量低的特点,且铀与硫元素含量明显较高。【结论】洛河组砂岩主体形成于氧化条件的风成沉积,其颜色、Fe_(2)O_(3)/FeO、Th/U及Cu/Zn反映了随砂岩褪色程度增强,环境发生了由氧化向还原状态的转变;洛河组褪色蚀变与铀矿成矿作用在空间、矿物组合及氧化还原状态的一致性暗示了二者成因与同一还原性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褪色蚀变 矿产勘查工程 洛河组 彭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黄龙地区砂岩型铀矿铀矿物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杨晓勇 凌明星 +2 位作者 赖小东 孙卫 刘池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7-1177,共11页
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和高分辨分析型电镜联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铀的赋存状态;对砂岩中铀、钍及稀土含量的分布进行了线扫描分析,观察到铀矿... 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和高分辨分析型电镜联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铀的赋存状态;对砂岩中铀、钍及稀土含量的分布进行了线扫描分析,观察到铀矿物微粒主要分布在砂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裂隙中及其胶结物中。铀矿物主要存在形式是以铀石微粒(UO2)的形式存在,以微粒吸附形式存在(小于1μm)。铀石微粒一般富集在砂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白云母裂隙和解理缝或胶结物中,分析数据显示氧化铀的含量可达1%~3.46%,在石英和方解石颗粒裂隙或解理缝中比较低。应用高分辨的电镜还观察到少数呈较大铀石微粒集合体形式存在,最大可达200μm。从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上看,UO2含量可以从0至几个百分含量,一般来说含铀高的部位,其对应的稀土元素、ThO2含量也较高。本文的研究对含油气盆地的铀矿质的沉淀、运移和富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铀矿开发过程的选冶工艺的确定,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的赋存状态 电子探针 高分辨分析型扫描电镜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的铀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58
7
作者 秦艳 张文正 +1 位作者 彭平安 周振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9-247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岩石富含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纹层、胶磷矿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LA-ICPMS、逐级化学提取、α径迹蚀刻等方法研究了长7段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现烃源岩中约50%以上的铀赋...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岩石富含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纹层、胶磷矿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LA-ICPMS、逐级化学提取、α径迹蚀刻等方法研究了长7段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现烃源岩中约50%以上的铀赋存于胶磷矿中,20%以上的铀以吸附形式赋存于有机质中。因此,胶磷矿在铀的富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参数表明长7段烃源岩沉积于缺氧环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长7段富铀烃源岩层提供了丰富的铀源。在缺氧的沉积环境下,成岩作用早期底层水和裂隙水的交换作用使铀从凝灰岩中向长7段黑色页岩中迁移,赋存于胶磷矿和有机质纹层中。总之,缺氧的沉积环境、丰富的铀、高含量的有机质及胶磷矿共同促进了铀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 烃源岩层 铀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胶磷矿 有机质 沉积环境 逐级化学提取 岩石地球化学 缺氧环境 源岩沉积 吸附形式 晚三叠世 上三叠统 喷发活动 径迹蚀刻 交换作用 黑色页岩 富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52
8
作者 吴柏林 张婉莹 +6 位作者 宋子升 寸小妮 孙莉 罗晶晶 李艳青 程相虎 孙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93-340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铀石 微区原位铀矿物稀土元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低温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区铀矿物赋存形式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路路 冯晓曦 +8 位作者 司马献章 李建国 郭虎 陈印 赵华雷 汤超 王贵 刘忠仁 李曙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42,共11页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伊陕单斜构造区,该区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区目的层砂岩的铀矿物类型及其赋存形式,并对其矿物组合特征及期次等进行了探...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伊陕单斜构造区,该区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区目的层砂岩的铀矿物类型及其赋存形式,并对其矿物组合特征及期次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岭沟地区铀矿物主要为铀石,还有少量的含钛含铀矿物、沥青铀矿、铀钍石等。铀矿物与黄铁矿、蚀变钛铁矿、锐钛矿/白钛石、粘土矿物等密切共生,呈毛刺状或微细柱状产于矿物边缘,或呈粒状产于黑云母解理缝中,另外也见产于碎屑颗粒中。结合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分析,对蚀变黑云母解理缝中黄铁矿及铀石成因、以及蚀变钛铁矿与铀特殊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该区存在高Y和低Y元素两种铀石类型,沥青铀矿可能为原铀矿物蚀变残留,结合矿物蚀变期次,初步认为该区含铀砂岩至少遭受两期不同成矿流体作用,多源流体耦合成矿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纳岭沟地区 铀矿物 赋存形式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能源矿产赋存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量:82
10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谭成仟 王建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沉积盆地是诸多沉积矿产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大系统,具有既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成藏(矿)环境和动力学背景,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规律,可命名为盆地成藏(矿)系统(单元)以与造山带等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目前国内外的矿产勘... 沉积盆地是诸多沉积矿产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大系统,具有既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成藏(矿)环境和动力学背景,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规律,可命名为盆地成藏(矿)系统(单元)以与造山带等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目前国内外的矿产勘查、开采利用和研究揭示,油、气、煤和铀主要赋存在沉积盆地中。这4种重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含矿层位联系密切、空间分布复杂有序、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盆地演化和后期改造过程中,油、气、煤、铀等沉积矿产同盆成生共存、相互作用、各自成藏(矿)和改造定位。它们成生-成藏(矿)和定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演化-改造的阶段及主要地质事件有明显的响应联系和密切的耦合关系。文中讨论了其中部分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初步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阶段及其主要地质事件与油、气、煤、铀成藏(矿)作用期次的时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煤-砂岩铀矿 同盆共存 成藏(矿)机理 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藏(矿)系统 多种能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分布特征与协同勘探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杨伟利 王毅 +1 位作者 王传刚 孙宜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9-58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含油、气、煤、铀等多种能源矿产。多种能源矿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组合形式,在时序上具有较为一致的矿产富集和后期保存、改造时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成生关系。结合多能源矿产的成矿背景、成藏(矿)机理、赋... 鄂尔多斯盆地富含油、气、煤、铀等多种能源矿产。多种能源矿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组合形式,在时序上具有较为一致的矿产富集和后期保存、改造时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成生关系。结合多能源矿产的成矿背景、成藏(矿)机理、赋存规律、勘探理论与实践等,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勘探方法最优化原则,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协同勘探模式,将盆地划分为7个协同勘探区,每一个勘探区以某一种或两种矿产为主探,兼探其他矿产。在协同勘探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协同勘探区,制定了相应的协同勘探方法,为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能源 天然气 铀矿 协同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直罗组物源分析及其铀成矿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龙 吴柏林 +5 位作者 刘池洋 雷开宇 侯惠群 孙莉 寸小妮 王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41-345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原生灰色砂岩具有高铀背景值的特征,在层间氧化阶段砂岩同沉积期富集的铀元素遭受氧化迁出构成该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和古水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原生灰色砂岩具有高铀背景值的特征,在层间氧化阶段砂岩同沉积期富集的铀元素遭受氧化迁出构成该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和古水流分析,深入分析了该区直罗组的沉积物源,并探讨了富铀砂岩的成因。结果显示:矿区直罗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251~308Ma,322~354Ma,1529~2182Ma,2200~2632Ma四个年龄区间;富Mn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的重矿物组合指示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通过与源区对比分析认为铀矿区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之北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和狼山东部地区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结合源区岩体铀含量特征分析,发现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相对于源区其它岩体强烈富集铀元素,是研究区直罗组高铀背景值砂岩形成发育的主要原因。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可以作为中东亚成矿域内盆地铀资源远景预测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铀源 碎屑锆石U-Pb定年 重矿物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铀富集特征及铀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26
13
作者 易超 王贵 +2 位作者 李西得 张康 王永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6-853,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铀成矿作用过程比较复杂,是多种流体叠加作用的结果。文章在梳理、分析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的存在形式、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C、S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蚀变特征及成矿年龄的研究,总结了铀的富集特...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铀成矿作用过程比较复杂,是多种流体叠加作用的结果。文章在梳理、分析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的存在形式、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C、S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蚀变特征及成矿年龄的研究,总结了铀的富集特征,划分了铀的成矿期次,补充、完善了铀的成矿模式。研究表明,该区直罗组砂岩中的铀主要以独立矿物及吸附态2种形式存在,与黄铁矿、有机质、方解石、黏土矿物等关系密切,独立矿物以铀石为主。含矿砂岩的还原性物质含量(有机质、黄铁矿等)高于其他类型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中δ13CV-PDB值为-24.6‰^-6.8‰,反映了碳酸盐胶结物中的碳与生物成因有关。各类砂岩中黄铁矿的δ34SV-CDT值均为负值,分布在-8‰^-40‰,显示出明显的富32S、贫34S的特点,生物成因的分馏特征明显。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古氧化砂岩中多处可见铁的氧化产物以及黑云母的强绿泥石化。结合对铀成矿年龄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研究区铀的富集具有"充足的还原性条件、强改造过程、微生物参与和多期次叠加"的特征,既与潜水氧化作用有关,又受古层间氧化作用的控制,成矿后期还有深部还原性气体的二次还原改造,地层的强还原环境是导致铀富集的主要原因;在古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地层中的微生物在铀的活化和沉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矿年龄反映出该区铀成矿具有多阶段性,大致可分为中侏罗世直罗早期、中侏罗世直罗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以及渐新世之后等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铀存在形式 铀成矿年龄 同位素 铀富集特征 成矿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纳岭沟铀矿床铁物相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易超 王贵 +4 位作者 李平 李华明 丁波 张康 张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86,共17页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定、铁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黄铁矿S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开展了铁元素矿物相和化学相特征研究及其成矿意义探讨。研究表明,本区砂岩中铁物相主要包括碳酸铁(菱铁矿)、硫化铁(黄铁矿)、铁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定、铁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黄铁矿S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开展了铁元素矿物相和化学相特征研究及其成矿意义探讨。研究表明,本区砂岩中铁物相主要包括碳酸铁(菱铁矿)、硫化铁(黄铁矿)、铁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以及铁硅酸盐(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其中铁氧化物是直罗组砂岩中铁元素最主要的存在形式,硫化铁是矿化砂岩重要的指示矿物,上述两种铁物相均在矿化砂岩中含量最高;主要的铀矿物类型为铀石,与黄铁矿关系最为紧密,主要以"围绕"和"包含"的形式与黄铁矿相伴产出;黄铁矿的S同位素分布范围是-39.4‰~-8.5‰,表现出明显的富^(32)S、贫^(34)S的特点,指示了生物成因的特征;U/Th及δU的分布特征指示了二次还原砂岩经历了明显的氧化过程,矿化砂岩的还原性最强。铁物相的特征指示了纳岭沟铀矿床成矿过程的复杂性,既有早期的氧化改造,又有后期的二次还原改造,同时在成矿过程中还伴有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的参与。黄铁矿作为铀成矿最敏感的指示矿物,是由无机还原反应叠加生物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物相 铀矿物 S同位素 直罗组 纳岭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动力学过程及其砂岩型铀矿化 被引量:23
15
作者 薛春纪 薛伟 +2 位作者 康明 涂其军 杨友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近年来砂岩型铀矿勘查进展明显。盆地形成演化中的流体动力学及其铀矿化是能源矿产勘查的基础依据,因而备受关注。运用Basin2TM软件数值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中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动...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近年来砂岩型铀矿勘查进展明显。盆地形成演化中的流体动力学及其铀矿化是能源矿产勘查的基础依据,因而备受关注。运用Basin2TM软件数值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中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动方向、流动速率和地热梯度等。伴随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沉积体内流体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流动逐步定向,速率逐渐增大,早白垩世盆地流体的温度达250℃,压力至(700~800)×101.33kPa,地热梯度38.3℃/km,并从盆地中西部沉降中心沿东部斜坡向盆地东部边缘大规模长距离渗出流动,它是砂岩型铀矿化主体在盆地边部形成的重要机制。盆地流体在砂岩中发生铀矿化时,伴随大量方解石蚀变矿物的形成,其δ13CV-PDB变化于-2.7‰^-14.0‰,δ18OV-SMOW介于18.4‰~20.0‰,反映铀矿化盆地流体中CO32-类或CO2主要是沉积有机质脱羟基产物,少部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产物,盆地流体中碳酸铀酰是铀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铀矿化低温蚀变成因高岭石的δ18OV-SMOW介于12.6‰~13.7‰,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变化于-116‰^-133‰,H、O同位素组成指示盆地流体是经中生界沉积演化的大气降水,具有沉积建造水的性质。环盆地边部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盆地流体 砂岩型铀矿化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苗爱生 陆琦 +1 位作者 刘惠芳 肖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5-79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颗粒十分细小,一般粒度均为微米级。铀石和水硅铀矿往往呈板状、不规则微粒状产出,铀矿物的表面溶蚀现象明显,有的还具纳米级的溶蚀孔。铀矿物的产出与蚀变黑云母、蚀变黄铁矿密切相关,也见到微脉状铀矿物集合体穿切碎屑石英等现象。研究表明在表生作用下,该铀矿床中的铀元素存在溶解(迁移)-沉淀(富集)的反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石和水硅铀矿 东胜砂岩型铀矿 表生铀矿物 电子显微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铀矿化与有机质的某些关联 被引量:22
17
作者 薛伟 薛春纪 +3 位作者 CHI Guoxiang 涂其军 康明 高亚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9,共9页
许多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充填中铀矿化显著,有机质丰富,铀矿与有机能源同盆共存,铀矿化与有机质内在关联备受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东胜—准格尔旗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部铀矿化砂岩平均铀含量(128.4×10-6)高出含铀泥岩2个数量级,... 许多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充填中铀矿化显著,有机质丰富,铀矿与有机能源同盆共存,铀矿化与有机质内在关联备受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东胜—准格尔旗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部铀矿化砂岩平均铀含量(128.4×10-6)高出含铀泥岩2个数量级,铀富集成矿以砂岩为主岩并伴随显著的方解石化、高岭石化等低温热液蚀变;铀矿化岩层富有机质,其氯仿沥青"A"中非烃和沥青质占优势,饱和烃/芳香烃比值多大于1,Ⅱ型有机质为主。铀矿化砂岩的有机碳平均丰度(0.47%)比含铀泥岩低1个数量级,前者铀含量与有机质丰度呈负相关,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含量0.0056%~0.0341%、A/C比值为0.79%~32.34%,处在成熟阶段;而后者铀含量与有机质丰度呈正相关,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含量0.0049%~0.4937%、A/C比值为0.12%~17.78%,处在未成熟阶段。砂岩中铀富集成矿明显经历了伴随有机质氧化、成熟和分解的晚成岩—后生期含铀热液过程,而泥岩中的铀主要是同生—早成岩阶段粘土有机吸附沉积的。铀矿化砂岩中热液蚀变方解石的δ13CV-PDB=-2.7‰~-14.0‰,δ18OV-SMOW=18.4‰~20.0‰;热液蚀变高岭石的δ18OV-SMOW=12.6‰~13.8‰,δD(水)V-SMOW=-116‰~-133‰,与高岭石平衡流体的δ18O(水)V-SMOW=1.8‰~6.1‰,指示含铀成矿热液中CO2主要是有机质氧化脱羟基产物,水来自经过富含有机质地层循环演化了的盆地流体。研究区盆地流体中铀元素在砂岩层内流动和沉淀成矿与地层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相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 有机质 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侏罗系 东胜—准格尔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铀矿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仁超 韩作振 +1 位作者 柳益群 樊爱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3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铀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含量成正比;砂岩成岩矿物与煤化作用有关;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含矿砂岩具一致性。研究认为,在同生成岩阶段和早成岩阶段,煤对铀的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络合作用及还原作用;表生成岩阶段,煤对铀的再分配和“保矿”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 煤系 铀成矿 东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荣西 段立志 +1 位作者 陈宝赟 张少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32,共8页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两个世代蚀变矿物组合,分别反映出早期蚀变流体为氧化环境下的酸性流体,晚期蚀变流体为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早期氧化环境的酸性流体蚀变作用基础上叠加了晚期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蚀变作用,导致了铀在氧化/还原过渡界面的富集成矿。分析认为,东胜铀矿热液蚀变与鄂尔多斯盆地乃至华北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区域性热异常事件具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过渡界面 热液蚀变作用 成矿流体 东胜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储层中蒸发矿物的赋存形式与成因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江 赵忠军 +5 位作者 乔琳 魏伟 王雅洁 冯春强 陈博 陈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9-66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51—马54亚段粉晶白云岩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等蒸发矿物,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典型岩心剖面写实、系统取样配套测试和室内比对分析等方法,首次针对...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51—马54亚段粉晶白云岩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等蒸发矿物,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典型岩心剖面写实、系统取样配套测试和室内比对分析等方法,首次针对硬石膏矿物的赋存形式与成因演化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赋存于粉晶白云岩中,其中柱状晶多呈星散状分布,而硬石膏小结核发育有中-高成核数量中核径、中-高成核数量小核径及低成核数量大核径3种典型结构。上述硬石膏矿物均为局限(内)陆棚环境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浅埋藏期交代先期白云岩的产物,其数量多少取决于硬石膏开始析出时海水含盐度的高低,个体大小取决于海水中适合于硬石膏生长的含盐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蒸发矿物组合在成岩阶段将经历不同的改造过程。其中,含中-高成核数中核径硬石膏结核的粗粉晶白云岩中,残余溶模孔及伴生的裂碎缝极其发育,最终演化为区内最为优质的裂缝-溶孔(洞)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式 成因演化 蒸发矿物 白云岩储层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