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训练中合成数据的融贯性法律治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涛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共13页
人工智能需要大规模、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而收集这些真实世界的数据可能成本高昂,并可能威胁个人隐私、引发偏见或歧视以及侵犯版权。在实践中,合成数据作为一种替代性解决方案,受到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训... 人工智能需要大规模、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而收集这些真实世界的数据可能成本高昂,并可能威胁个人隐私、引发偏见或歧视以及侵犯版权。在实践中,合成数据作为一种替代性解决方案,受到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从数据法学的角度,借助数据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人工智能训练中合成数据的治理框架进行了探索。首先,从规范层面分析了在人工智能训练中合成数据之所以受到重视的逻辑前提,即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追求的“小隐私”保护与人工智能训练的“大数据”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兼容性,使训练数据的开发面临挑战,而现有的法律和技术解决方案均存在治理效能不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训练中合成数据的应用场景与风险类型。最后,提出以“法律3.0理论”和“数据治理理论”作为指引,从3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训练中合成数据的融贯性法律治理框架:制定合成数据的处理规则,强化合成数据的过程治理,开发合成数据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合成数据 法律3.0 融贯性治理 数据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崛起:Web3.0的平台转型——兼论计算维度的媒介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玮 张祁锴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台的技术深层逻辑,展现不同阶段互联网平台的不同媒介性,超越了局限于信息内容使用与生产的既往平台研究。以计算维度考察当前Web3.0阶段的平台转型,会发现智能合约作为切入点,展现着平台计算基础变化影响下的政治结构、文化现象重塑;个体化智能体的应用,激发了Web3.0节点的主体动能,可编程的社会实践得以大规模展开。当前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历史性汇流,使得智能媒介的调节性跃升至一个新阶段,这为媒介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经验场域,以及理论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WEB3.0 平台 计算维度 媒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p资源命名与寻址技术研究
3
作者 叶崛宇 伦占群 +3 位作者 岳巧丽 李洪涛 张海阔 强济深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9-306,共8页
近年来,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NFT)、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元宇宙等去中心化应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点燃了国内外对Web3.0的热情。DApp资源部分存储于传统Web服务器中,部分存储于区块... 近年来,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NFT)、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元宇宙等去中心化应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点燃了国内外对Web3.0的热情。DApp资源部分存储于传统Web服务器中,部分存储于区块链等去中心化系统中,其命名与寻址技术与传统Web2.0网站资源的命名与寻址技术大相径庭,然而学术界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针对这一现状,文章系统梳理了现有DApp资源命名与寻址技术,即基于传统域名的命名与寻址技术和基于Web3.0域名的命名与寻址技术,并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技术在易用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DApp资源命名与寻址技术,设计了功能架构和实施框架,并开发了原型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技术具有良好的易用性且性能较现有技术无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3.0 DApp 命名与寻址 域名 易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制度需求、规则升级与实施路径
4
作者 张晓君 魏祥东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共12页
供应链互联互通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并削减贸易投资等制度性壁垒,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的联通性和韧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供应链互联互通仍存在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规则标准不一致和数字化供应链的... 供应链互联互通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并削减贸易投资等制度性壁垒,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的联通性和韧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供应链互联互通仍存在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规则标准不一致和数字化供应链的潜力未充分释放等障碍,并面临美国推进“印太经济框架”的冲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拟新增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该章节以自贸协定为载体,涵盖关键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中断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清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供应链互联互通的障碍并应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冲击,但对各缔约方国内法律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应推动各缔约方实施供应链互联互通规则,深化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强与东盟国家规则标准的对接,完善数字化供应链的法律保障,并制定供应链安全的相关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 供应链互联互通 数字贸易规则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系统中反洗钱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刘乐源 李湘叶 +7 位作者 蓝天 程亚坤 陈伟 李智鑫 曹晟 韩伟力 张小松 柴洪峰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303,共17页
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成为Web 3.0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监管审查、进行洗钱等非法交易,威胁着国家和全球金融安全;亟需梳理现有的反洗钱技术研究进展,前... 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成为Web 3.0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监管审查、进行洗钱等非法交易,威胁着国家和全球金融安全;亟需梳理现有的反洗钱技术研究进展,前瞻区块链系统中反洗钱技术研究方向,更好应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伴生的新型金融安全挑战。本文阐述了传统反洗钱模式、区块链系统中的洗钱模式等反洗钱技术研究背景,辨识出反洗钱任务面临的迫切挑战;按照设置交易参数的阈值、地址与实体关联分析、跨链关联分析等基于规则的反洗钱方法,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k均值聚类、结合链下信息等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反洗钱方法,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Transformer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反洗钱方法的分类,全面梳理了区块链系统中反洗钱技术的研究现状,辨识了相关技术的应用特性,讨论了支持反洗钱研究的常用数据集。展望区块链系统中反洗钱技术发展,需在面向不平衡数据、不确定性标注的反洗钱数据集构建,可信反洗钱算法研究,针对隐蔽交易的反洗钱机制研究,兼顾隐私性和可监管性的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部署,提高我国区块链系统中反洗钱技术能力,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洗钱 区块链系统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数据集 Web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合规科技的赋能逻辑、法律风险及治理应对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涛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数字时代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合规成本和合规质效的严峻挑战,由此借助合规科技优化传统企业合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相较于传统企业合规手段,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合规科技,能够以更低成本和更高质... 数字时代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合规成本和合规质效的严峻挑战,由此借助合规科技优化传统企业合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相较于传统企业合规手段,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合规科技,能够以更低成本和更高质效的方式满足企业合规的有效标准,兼具制度层面的正当性和技术层面的可行性。但在实践中,因受技术治理的单一理念影响,人们未能充分把握合规科技“赋能治理”和“赋能风险”的双重性质,以致出现智能合规决策可靠性难以保障、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有待提升及企业合规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等法律风险。以法律3.0理论为指导,可发现“技法融贯治理”才是对待合规科技的应然理念,能够实现法律与技术的互补融构。该理念下,亟需建立法律数据开放制度以保障智能合规决策可靠,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以提升合规科技的赋能正当性,采用复合型合规人员选用机制以增强数据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科技 法律3.0 技法融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C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3.0项目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岸宁 高媛 +1 位作者 焦琳 梁轶群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为满足日新月异的铁路通信需求,国际铁路联盟组织制定了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标准,计划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取代铁路GSM-R系统,构建统一、智能、高效的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从需求和架构入手,全面考虑铁路运营对通信... 为满足日新月异的铁路通信需求,国际铁路联盟组织制定了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标准,计划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取代铁路GSM-R系统,构建统一、智能、高效的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从需求和架构入手,全面考虑铁路运营对通信的多样化需求,对系统功能和系统架构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综合分析FRMCS系统需求规范、用户需求规范、车载设备功能需求规范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其业务需求、系统架构等方面,将FRMCS与我国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5G-R)进行对比,并总结后续工作计划。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在确保铁路通信安全可靠的同时,将全面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兼容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实现智能铁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信 FRMCS3.0 业务需求 功能架构 接口设计 5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LAST反符合探测器的多线程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杨作桥 颜俊伟 +7 位作者 安一郎 佘乾顺 张永杰 方芳 魏子洋 余玉洪 孙志宇 孔洁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1,共9页
反符合探测器(ACD)是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LAST)的一部分。为充分测试探测器的功能和性能,并兼容未来多版本探测器的升级与评估,需要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数据采集系统。该文针对ACD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B 3.0规范的数据采... 反符合探测器(ACD)是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LAST)的一部分。为充分测试探测器的功能和性能,并兼容未来多版本探测器的升级与评估,需要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数据采集系统。该文针对ACD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B 3.0规范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USB相关的硬件设计、FPGA逻辑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软件系统作为该设计的核心,使用Python 3.11实现,应用多线程技术灵活配置系统中接入的USB设备数量并进行设备控制和数据传输。该系统已应用在反符合探测器原理样机中,并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进行了束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系统在长时间实验下工作正常,运行稳定,符合探测器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AST 反符合探测器 数据采集系统 USB3.0 多线程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数字产品规则建构:核心问题、推进方案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一戈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共16页
随着国际经贸体系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产品贸易成为国际数字治理的重要议题。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前景广阔,但面临法律规则缺失、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此,应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 随着国际经贸体系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产品贸易成为国际数字治理的重要议题。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前景广阔,但面临法律规则缺失、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此,应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为契机,构建数字产品规则,回应我国与东盟国家数字治理需求。在基本思路上,可参考美式、欧式和新式经贸协定的经验,赋予数字产品独立地位,统筹兼顾各国文化多样性的诉求,并通过制度设计,提升规则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在具体内容上,应围绕数字产品基本定义、数字产品税收措施、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与数字产品争端解决四个主要关切,对数字产品贸易进行合理规制。为有效衔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数字产品规则,中国需在国内立法中明确数字产品范畴、科学制定数字产品税收方案、完善数字产品市场准入与治理措施、利用现有机制深化数字产品争端解决实践,为后续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推进中国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 数字产品 数字贸易 国际经贸协定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焊Sn3.0Ag0.5Cu/Ni-P微凸点的界面反应与剪切性能
10
作者 武洋 张志杰 +1 位作者 梁旺荣 陈雷达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4-92,共9页
激光焊因局部加热、快速、免助焊剂和易自动化等优势,在微凸点连接领域备受关注,文中对比研究了激光焊与回流焊工艺及回流次数对微凸点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焊微凸点界面(Cu,Ni)_(6)Sn_(5)金属间化合物(IMC)层较薄,... 激光焊因局部加热、快速、免助焊剂和易自动化等优势,在微凸点连接领域备受关注,文中对比研究了激光焊与回流焊工艺及回流次数对微凸点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焊微凸点界面(Cu,Ni)_(6)Sn_(5)金属间化合物(IMC)层较薄,呈松散颗粒状;随激光能量增加,IMC略增厚;多次回流后转变为密集短棒状,回流焊微凸点初始IMC较厚呈针状,多次回流后变为不规则块状或长棒状,IMC形貌与其固溶Ni含量密切相关,Ni原子分数含量在7.02%~10.13%是颗粒状向棒状转变的临界范围,剪切性能测试表明,无论初始态还是多次回流态,激光焊微凸点(尤其7.5 mJ能量下制备)的平均剪切力始终高于回流焊微凸点,体现了其更优的界面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0Ag0.5Cu 激光焊 回流焊 界面反应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快速流控的SAS-SATA传输设计方法
11
作者 昂扬 黄正峰 +3 位作者 王芳慧 郭二辉 田伟 鲁迎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86,494,共6页
针对在服务器领域中使用串行连接SCSI接口(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AS)硬盘存储冷数据面临的高成本问题,文章设计一种基于串行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协议与SAS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S... 针对在服务器领域中使用串行连接SCSI接口(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AS)硬盘存储冷数据面临的高成本问题,文章设计一种基于串行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协议与SAS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SATA Bridge,动态地实现SAS与SATA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方法通过一种快速响应的流控机制,可在4个时钟周期后完成数据传输的响应,大幅度缓解数据帧接收端的数据容纳压力,并支持在12.0 Gib/s与1.5 Gib/s的最大速率差下实现数据传输。在VCS、Verdi上通过通用验证方法学(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UVM)和SystemVerilog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进行逻辑综合和形式验证,结果表明SATA Bridge方法可行,最后通过布局布线得到SATA Bridge方法的整体布局。文章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对SAS-SATA桥接芯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A 3.0协议 SAS 3.0协议 桥接芯片 流控 速率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3.0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徐鹤翔 王鹏 +1 位作者 郑袁如 郑吉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8-1158,1185,共12页
目的:比较MELD 3.0、MELD⁃Na和MELD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和1年生存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4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随访3个月及1年的生存状... 目的:比较MELD 3.0、MELD⁃Na和MELD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和1年生存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4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随访3个月及1年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净重分类改善度(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综合区分改善度(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MELD 3.0、MELD⁃Na和MELD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438例患者随访3个月和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15.53%和26.26%。MELD 3.0、MELD⁃Na和MELD评分预测3个月病死率的AUC值分别为0.859(0.805~0.913)、0.857(0.802~0.912)和0.856(0.800~0.911);预测1年病死率的AUC值分别为0.841(0.796~0.886)、0.832(0.785~0.880)和0.830(0.782~0.878),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评分在所有患者的分布中,MELD 3.0评分能将18.0%的MELD⁃Na评分患者的评分区间上调,21.5%的MELD评分患者被重新归类为较高区间的评分。在校准曲线上,3种评分在时间点上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方面展现出相似的趋势。在预测3个月病死率上,MELD 3.0较MELD的NRI为0.240(0.009~0.401,P=0.032);在预测1年病死率方面,MELD 3.0相比MELD的NRI和IDI分别为0.201(0.079~0.401)、0.032(0.006~0.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3种评分在不同性别、病因及Child分级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 3.0评分在NRI、IDI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模型,展现出更好的风险分层能力,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MELD 3.0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 3.0的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研究
13
作者 王佳宝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是保证企业预算落实、规范经营行为、防止管理漏洞和控制非计划开支的有效方法。数据驱动时代,数字化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以BI 3.0技术为支撑,为企业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实时的业务洞察和更为明智... 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是保证企业预算落实、规范经营行为、防止管理漏洞和控制非计划开支的有效方法。数据驱动时代,数字化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以BI 3.0技术为支撑,为企业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实时的业务洞察和更为明智的决策。基于此,文章就企业预算执行审计“准备”“实施”“报告”“后续跟踪整改”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与案例企业实际业务有效结合,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相关企业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3.0预算执行审计 三代智能BI 审计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管辖权的去中心化与弱中心化之辩
14
作者 邵怿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去中心化普遍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整体组织形态与决策机制的底层架构特征,共识机制与寡头股东的存在,使得设计之初的平等与自治成为基于算力与技术能力的治权分配,自治组织在博弈论与马太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逐渐成为一个类公司化的社会... 去中心化普遍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整体组织形态与决策机制的底层架构特征,共识机制与寡头股东的存在,使得设计之初的平等与自治成为基于算力与技术能力的治权分配,自治组织在博弈论与马太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逐渐成为一个类公司化的社会组织。在去中心化与弱中心化趋势并存的当下,预期避免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或“国际公域”,应当发掘可以替代属地管辖的全新优先规则,并在区分场景与层级的基础之上,为多方主体的协同管辖或共同治理提供立法支持,尤其应明确国家排他管辖的若干底线场景。具体到我国,应对技术的良性发展持有开放与包容的态度。为了确保新技术的风险可控、过程可管以及利益可享,应加以积极地立法预判,引入数字化解读的管辖规则作为过渡,同时也应借鉴“前区块链时代”的经验,布局多主体多层级共管,以技术标准带动立法规则与国际话语权的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3.0 管辖权 去中心化 区块链 网络空间 元宇宙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司法的理论反思:意义、问题与监管 被引量:17
15
作者 雷磊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00,共15页
数字司法标志着司法3.0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角色已从“数字书记员”演变为“法律同伴”,技术深度赋能司法体现为最大化司法裁判的可计算空间,表征为法律规则的再规则化,事实认定的数字模型化以及自动联结案件事实和裁判... 数字司法标志着司法3.0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角色已从“数字书记员”演变为“法律同伴”,技术深度赋能司法体现为最大化司法裁判的可计算空间,表征为法律规则的再规则化,事实认定的数字模型化以及自动联结案件事实和裁判结论。但数字司法也产生了用技术手段消解程序空间,用数据运算隐匿评价余地和用可能性取代规范性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用技术替代主体意义上的“人”的倾向。由此,要强化对数字司法的人工监管,既确保其追求数字正义的正确价值导向,也要建构和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数字司法的力量来自数字技术与司法裁判之价值目标间的相符,弱点则来自两者的相悖。因此,数字司法何去何从,最终还是取决于法律(或者说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司法 可计算空间 机械裁判 人工监管 司法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3.0的发展、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鹏 赵凡 +2 位作者 王保全 王轶 蒋同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7-3657,共11页
区块链3.0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第3阶段,也是构建价值互联网的内核,它在分片、跨链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研究价值,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针对区块链3.0的发展、技术与应用,调研并综述近5年... 区块链3.0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第3阶段,也是构建价值互联网的内核,它在分片、跨链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研究价值,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针对区块链3.0的发展、技术与应用,调研并综述近5年国内外关于区块链3.0的相关文献。首先,介绍区块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特点,为深入了解区块链的研究进展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区块链技术随时间变化的演进趋势,阐述区块链3.0的发展历程和各个关键的发展时间节点,并给出以分片和侧链技术为基准点划分区块链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理由;再次,详细分析区块链3.0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归纳它在物联网、医疗和农业等6大领域内的典型应用;最后,总结区块链3.0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挑战和未来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3.0 分片 侧链 跨链 隐私保护 智能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 3.0数字经济风险感知技术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金萍 肖诗涵 +2 位作者 钱堃 杨艳琴 张召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05-3026,共22页
Web 3.0数字经济体系以区块链平台为基础设施,围绕加密货币、NFT、数字藏品等数字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游戏金融(GameFi)等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展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在公有链和开放联盟链下,作为DApp内核的智能合约可以由任何个... Web 3.0数字经济体系以区块链平台为基础设施,围绕加密货币、NFT、数字藏品等数字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游戏金融(GameFi)等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展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在公有链和开放联盟链下,作为DApp内核的智能合约可以由任何个人或组织予以部署,并对全体用户可见及可调用.这种开放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蕴含了许多金融风险.以智能合约为中心分析了Web 3.0数字经济潜在的风险,并从智能合约的编码、功能、应用3个层面总结了风险感知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技术的研究挑战、安全漏洞类型和4类漏洞检测方法;其次分析了常见的智能合约骗局类型,并根据训练数据的不同分类总结了现有的智能合约骗局识别技术;接着介绍了基于区块链交易记录对4种非法交易行为进行检测的技术现状;最后结合对现有工作局限性的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3.0 区块链 智能合约 风险感知技术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SB PD 3.0协议的新型双相标记解码电路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轶男 赵宏亮 尹飞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USB PD 3.0协议的新型双相标记解码电路设计并给予验证。通过状态机控制计数器的起始与停止,实现单个数据周期突变25%以内的解码结果的预测和产生;通过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计算得到解码阈值,支持对周期在增减7.13...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USB PD 3.0协议的新型双相标记解码电路设计并给予验证。通过状态机控制计数器的起始与停止,实现单个数据周期突变25%以内的解码结果的预测和产生;通过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计算得到解码阈值,支持对周期在增减7.13%范围内变化的、连续13个数据的解码,增大解码范围;增加完善的错误检测机制,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增加门控,空闲时关闭解码电路,节约能耗。在Synopsys公司的DC开发平台下,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参考文献中的解码电路,该文的电路结构更简单,解码准确性更高,电路面积更小,功耗更低,解码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标记编解码 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 USB PD 3.0协议 快充协议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尤丽娜 周诗涵 周荣庭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基于间性视角,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分析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之间的关系逻辑;并结合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市场创建、数据传输、发行服务及用户界面六大方面,探讨“... 基于间性视角,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分析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之间的关系逻辑;并结合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市场创建、数据传输、发行服务及用户界面六大方面,探讨“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的运作机制。最后,从负责任创新是借力人工智能生产开展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石、平台化思维是连接各方资源的重要桥梁、数字素养是数据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理念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领,提出构筑运作保障体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3.0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虚拟现实媒介 数字创意互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内容和ERNIE3.0-CapsNet的中文垃圾邮件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晨棱 张新有 +1 位作者 邢焕来 冯力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0,共8页
针对目前中文垃圾邮件识别方法中的深度学习检测方法词向量表示不足和特征提取丰富度欠缺的问题,提出融合ERNIE3.0预训练模型的胶囊神经网络改进识别模型——ERNIE3.0-CapsNet.对于中文垃圾邮件内容文本,利用ERNIE3.0生成对于知识具备... 针对目前中文垃圾邮件识别方法中的深度学习检测方法词向量表示不足和特征提取丰富度欠缺的问题,提出融合ERNIE3.0预训练模型的胶囊神经网络改进识别模型——ERNIE3.0-CapsNet.对于中文垃圾邮件内容文本,利用ERNIE3.0生成对于知识具备优异记忆和推理能力且语义丰富的词向量矩阵,再使用胶囊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及分类,对于胶囊神经网络,改进了结构并使用GELU作为其动态路由的激活函数,设计了5组同类模型和4组激活函数的对比实验.在开源的TREC06C中文邮件数据集上,提出的ERNIE3.0-CapsNet模型效果在总体上表现突出,其准确率达到99.45%.实验结果表明,ERNIE3.0-CapsNet优于ERNIE3.0-TextCNN,ERNIE3.0-RNN等方法,证明了该模型在中文垃圾邮件识别效果的有效性和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垃圾邮件 ERNIE3.0 胶囊神经网络 激活函数 文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