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热力学排气系统的蒸气冷却屏对液氢储罐自增压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李科 朱顺 +1 位作者 文键 王斯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3-2965,共13页
为进一步提升液氢储罐的绝热性能,首先,将氢气在热力学排气系统(TVS)释放冷量后,再将其引入真空多层绝热结构中的蒸气冷却屏(VCS),吸收从外部进入绝热结构的热量,从而形成冷遮挡;其次,利用MATLAB构建了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 为进一步提升液氢储罐的绝热性能,首先,将氢气在热力学排气系统(TVS)释放冷量后,再将其引入真空多层绝热结构中的蒸气冷却屏(VCS),吸收从外部进入绝热结构的热量,从而形成冷遮挡;其次,利用MATLAB构建了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包括了耦合热力学排气系统冷量源项的流体域传热传质模型和耦合蒸气冷却屏冷量源项的多层绝热结构导热模型;再次,研究了抽液氢或抽气氢时热力学排气系统、蒸气冷却屏、热力学排气系统串联蒸气冷却屏(VCST)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休眠期由所定义的量纲一休眠期延长因子η_(d)表征;最后,讨论了储存过程中漏热热流密度以及TVS、VCS和VCST的吸热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液氢时,采用VCS或VCST时,使η_(d)最大化的蒸气冷却屏量纲一位置ld(表征了蒸气冷却屏在多层绝热结构中的位置)分别为0.400和0.489,对应的最大η_(d)分别为0.2237和0.3087;在蒸气冷却屏的基础上引入热力学排气系统,使η_(d)增大了38.00%。但抽气氢时,采用VCST相比于采用VCS时的η_(d)增加幅度非常小,额外添加TVS几乎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排气系统 蒸气冷却屏 自增压 休眠期 传热传质模型 导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分布快速仿真方法
2
作者 陈思 盛戈皞 +1 位作者 张立静 王丰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快速仿真温度场分布有利于提升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数值热模型可以准确仿真温度场分布,但存在仿真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因此,根据绕组的周期性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等效热参... 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快速仿真温度场分布有利于提升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数值热模型可以准确仿真温度场分布,但存在仿真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因此,根据绕组的周期性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快速仿真方法。选取绕组周期性代表单元,结合有限元方法和傅里叶定律计算其各向异性等效导热系数(equiva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TC),并根据绕组周期性代表单元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参数推导等效密度(equivalent density,ED)和等效比热容(equivalent specific heat capacity,ESHC)。基于上述等效热参数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简化热模型,采用同一台计算机对简化热模型和精确考虑绕组导线和绝缘结构的完整热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热模型与完整热模型所仿真的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特征均一致;热点温度的仿真误差保持在±4 K范围之内;在最大网格尺寸相同的条件下,简化热模型的仿真速度是完整热模型仿真速度的193倍。该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绕组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快速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密度 等效比热容 等效导热系数 数值热模型 温度场 变压器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包差值型液冷板设计和散热性能分析
3
作者 朱茂桃 王建岭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9-384,共6页
为了探究放电中途进行液冷的效果,以一个由3个电池模组组成的完整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在极柱上表面放置导电排和ntc温度传感器。通过数值模拟,将模型导入Fluent分析,先在常温行车工况下使用1C倍率进行放电,当电池包温度上升到38℃时,开启... 为了探究放电中途进行液冷的效果,以一个由3个电池模组组成的完整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在极柱上表面放置导电排和ntc温度传感器。通过数值模拟,将模型导入Fluent分析,先在常温行车工况下使用1C倍率进行放电,当电池包温度上升到38℃时,开启液冷系统,进行电池包降温。结果表明:当电池包达到38℃时开启液冷系统,电池包的温度由于热惯性先上升再下降,同时靠近出口的锂电池温度上升大于靠近进口处的电池,但是整体温度范围依旧在电动车正常行驶温度范围内。然后基于现有的蛇形流道设计出一个串并联结合并且宽度依次增大的新型流道结构,再改变进口冷却液的流速、温度和导热垫厚度,研究不同的工况下电池包冷却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流道对于电池包温度一致性有所改善,进口冷却液流量、温度和导热垫厚度的选择也能影响冷却效果以应该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c温度传感器 三维瞬态分析 新型流道结构 冷却液流量 冷却液温度 导热垫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碳系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发热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秋晨 史为骞 +4 位作者 杨建军 吴明元 吴庆云 刘久逸 张建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1,共8页
目的探究一锅法制备“点、线、面”-炭黑/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维立体导电网络碳系水性油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柔性电发热器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碳系浆料的研磨时间、油墨的颜基比及油墨厚度、柔性电发热器件面积、电压... 目的探究一锅法制备“点、线、面”-炭黑/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维立体导电网络碳系水性油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柔性电发热器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碳系浆料的研磨时间、油墨的颜基比及油墨厚度、柔性电发热器件面积、电压对电发热器件发热性能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探讨,从而确定油墨最佳配比和柔性电发热器件的制备条件。结果当研磨时间为5.5 h、油墨颜基比为2.5∶1.0、丝网印刷层数为2时,油墨最低电阻率为2.813Ω·cm,柔性电发热器件经500次弯曲折叠后电阻变化率<3%。当外接电压为12 V的安全电压时,仅需20 s左右便可达到稳定温度170℃。结论通过搭建三维立体导电网络以及确定适宜的研磨时间、油墨的颜基比和丝网印刷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电颗粒空隙,降低渗流阈值,提高油墨的导电性。这一碳系导电油墨为大规模生产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系水性电热油墨 丝网印刷 柔性电发热器件 三维导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稳态线源传热理论的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5
作者 梁昌明 高强 +1 位作者 何剑波 骆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和热耦合剂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通过室内测试对比,验证仪器的测试误差小于5%,表明其准确性满足要求。此外,深入分析砂岩表面粗糙度对结果的影响,有无耦合剂的导热系数测试差异为14.1%。形貌分析揭示样品表面粗糙度较大,证明探头与岩体较接触不良会显著影响测试精度。因此,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为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结构岩体 线热源理论 导热系数测试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设施番茄地上、地下环境三维曲面模型分析
6
作者 腰彩红 王建春 +3 位作者 李扬 封成智 王志伟 暴廷燊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30-40,共11页
为研究设施内地上、地下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以设施番茄种植为例,在温室外、灌溉液中和温室内地上、地下安装多个传感器采集温室内外和温室内地上、地下的环境数据,试验重点研究了地上距离温室后墙不同宽度(2、4、6、8、10 m)处日平均... 为研究设施内地上、地下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以设施番茄种植为例,在温室外、灌溉液中和温室内地上、地下安装多个传感器采集温室内外和温室内地上、地下的环境数据,试验重点研究了地上距离温室后墙不同宽度(2、4、6、8、10 m)处日平均温度随温室外日平均温度变化的趋势和地下距离土壤表面不同深度(5、15、25、35、45 cm)处日土壤电导率最大差值随肥液电导率值变化的趋势。同时,利用MATLAB的三维曲面拟合建立了地上日平均温度变化模型和地下电导率最大差值变化模型,并明确了定量公式。结果表明,距离后墙9 m处日平均温度最高,距离后墙3 m处日平均温度最低,距离土壤表面深度10 cm处电导率最大差值最大,距离土壤表面深度40 cm处电导率最大差值最小。最后,由实测值与地上温度模型、地下电导率模型所得预测值比较结果可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1℃、10.68μs·cm-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9℃、14.71μs·cm-1。综上,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可为设施番茄种植中的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地下环境模型 三维曲面拟合 多传感器采集 日平均温度 日电导率最大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冻土热传导方程解析解的相似准则研究
7
作者 伯音 王聪 +7 位作者 冯彦芳 张彬 张莹 郭晓刚 姚劲松 魏莱 陈荣 徐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1,共8页
为研究冻土一维热传导温度场模型试验相似准则,创新性提出基于微分方程解析解求取相似准则的方法,首先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了一维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解析解,再利用相似转换法推导出了考虑和不考虑热交换2种情况下冻土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 为研究冻土一维热传导温度场模型试验相似准则,创新性提出基于微分方程解析解求取相似准则的方法,首先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了一维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解析解,再利用相似转换法推导出了考虑和不考虑热交换2种情况下冻土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验证相似准则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不考虑热交换时,时间的相似常系数始终是几何尺寸相似常系数的平方;当考虑热交换时,模型试验必须采用与原型不同的土体,此时得到的相似准则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该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热传导过程中的边界条件,有望为非线性热传导问题的研究和模型试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非线性热传导 解析解 相似准则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型环路热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冷宏键 颜才满 +1 位作者 张仕伟 汤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12-8232,I0025,共22页
平板型环路热管是一种具有平板蒸发器的环路结构热管器件,其利用气液相变原理进行高效热传递。由于平板型环路热管更符合先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优异的远距离热传输性能,在航天飞行器、电子设备冷却、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具备广... 平板型环路热管是一种具有平板蒸发器的环路结构热管器件,其利用气液相变原理进行高效热传递。由于平板型环路热管更符合先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优异的远距离热传输性能,在航天飞行器、电子设备冷却、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在平板型环路热管的吸液芯、工质、工作特性、理论模型以及异型结构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总结了平板型环路热管上述方向的发展现状,提出平板型环路热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助力先进两相散热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型环路热管 吸液芯 工作特性 理论模型 热传导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局部动态特征三维模型
9
作者 王倩倩 李冰 +3 位作者 郑伟波 崔国民 赵兵涛 明平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12-2820,共9页
车用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动态负载可能引起电池局部物理量剧烈变化,进而导致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急剧下降。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深入分析动态工况下电池局部动态特征。本研究考虑膜电极7层结构特征、气体组分扩散以及气液两相宏... 车用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动态负载可能引起电池局部物理量剧烈变化,进而导致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急剧下降。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深入分析动态工况下电池局部动态特征。本研究考虑膜电极7层结构特征、气体组分扩散以及气液两相宏观对流带来的能量输运,同时考虑水在气-液-膜三相之间相变引起的局部能量变化,建立了燃料电池两相、非等温、三维动态物理模型,揭示动态载荷下燃料电池内部特征,特别是在流道方向和极板沟脊下催化层区域的热质输运以及电化学反应动态响应特征,并阐明了动态行为形成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电流负载阶跃过程中膜电极内部存在显著的热质时空响应不均现象,导致变载过程中电池输出电压下冲约20 mV,引发额外功率损失和产热,从而造成局部温度进一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动态建模 瞬态响应 传热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重力热管启动过程中压力和温度的演变规律
10
作者 赵萧涵 刘圣春 +2 位作者 李雪强 张钟垚 李海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重力热管因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饱和温度和工质物性变化引入VOF模型,研究了U型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并对启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模型可与实验数据更好地吻合,模拟与实验值平均误差仅... 重力热管因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饱和温度和工质物性变化引入VOF模型,研究了U型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并对启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模型可与实验数据更好地吻合,模拟与实验值平均误差仅为5 K,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基于模拟结果,可将启动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平衡阶段和突变阶段;初始阶段的主要特征为绝热段和冷凝段的温升均滞后于蒸发段,蒸发段和冷凝段间的压力差出现小幅波动(平均波动范围为81.5 Pa);平衡阶段的特征是冷凝段温度上升,蒸发段和冷凝段间的压力差波动幅度增大(平均波动范围为230.2 Pa),并出现间歇沸腾现象;突变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温度出现波动,同时压力波动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Vof模型 启动过程 压力 温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热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谭佳妮 徐震 欧阳玉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热管理材料无法满足高导热、高韧性、良好机械适应性的应用需求。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柔性导热薄膜材料在下一代器件的热管理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因此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导热薄膜材...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热管理材料无法满足高导热、高韧性、良好机械适应性的应用需求。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柔性导热薄膜材料在下一代器件的热管理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因此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导热薄膜材料在智能手机、超薄笔记本、柔性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电设备中均展现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从提升填充型导热复合膜的导热性能出发,介绍了填充型导热复合膜的分类和填充型导热复合膜的导热机理。由设计填料构筑低热阻高导热通路和构筑三维导热网络两种思路提升复合膜的导热性能,阐明了填充型导热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聚合物基导热膜 填料设计 构筑三维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土壤热传导-对流效应的InSAR冻土活动层厚度估计
12
作者 杨沙 王琪洁 +1 位作者 李佳晨 张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68-2581,共14页
冻土活动层厚度(Active Layer Thickness,ALT)的变化是反映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育情况及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活动层厚度变化对寒区景观稳定发展、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 冻土活动层厚度(Active Layer Thickness,ALT)的变化是反映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育情况及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活动层厚度变化对寒区景观稳定发展、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用于反演活动层厚度.已有研究中基于InSAR和土壤一维热传导模型的活动层厚度估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冻土中土壤水分对流引起的热量传递.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InSAR时序形变及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的活动层厚度估计方法,利用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建立InSAR探测的最大融沉形变与最高地温之间的滞后时间与活动层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了由滞后时间直接推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冻土活动层厚度.本文以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为例,利用116景Sentinel-1影像图作为实验数据,估计了该地区2017—2020年的平均活动层厚度.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值范围为0~7.0 m,平均活动层厚度为3.06 m,与已有研究中相近时间段相关成果及观测数据结果一致.本文方法兼顾冻土水热过程,证明了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在冻土活动层厚度反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青藏高原其他偏远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活动层厚度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 青藏高原 活动层厚度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速率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热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周锐 陈登高 +3 位作者 朱烜 刘伟斌 杜彦良 李世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针对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复杂温度荷载效应,重点研究不同温度速率变化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大型环境模拟试验箱,开展简支箱梁上5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1∶4几何缩尺模型的温度试验,对比分析... 针对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复杂温度荷载效应,重点研究不同温度速率变化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大型环境模拟试验箱,开展简支箱梁上5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1∶4几何缩尺模型的温度试验,对比分析3种环境温度变化速率下无砟轨道内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两端自由和两端约束条件下缩尺模型的热传导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两种约束条件下无砟轨道-箱梁结构的三维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无砟轨道-箱梁结构的竖向位移和温度变化幅值在增大,但竖向多层的温度和位移数值在下降;结构的应力、轨道板轴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温度变化速率从0.67℃/min下降到0.44℃/min时。此外,两端自由的纵向应力和竖向位移均比两端约束的小,但其温度要大于两端约束的,约束边界条件会加速轨道内热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温度模拟试验 温度变化速率 热力学性能 热传导模型 不同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激光微加工数学建模优化分析
14
作者 施培成 张钦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4-1561,共8页
超短激光微加工进行优化时涉及到多个参数,而这些参数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导致优化方法的优化性能较差。为此,提出超短激光微加工数学建模优化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导热微分方程分析超短激光微加工在表面产生的热累积作用,根据... 超短激光微加工进行优化时涉及到多个参数,而这些参数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导致优化方法的优化性能较差。为此,提出超短激光微加工数学建模优化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导热微分方程分析超短激光微加工在表面产生的热累积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构建超短激光微加工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抛光参数对加工过程中的热效应和热应力的影响程度;最后,采用递阶结构对硬化层的分布平均性、表面层深与硬度等目标进行优化,以此构建超短激光微加工数学优化模型,实现优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后平均加工精度高达99%,粗糙度最低时仅为5%,光洁度与均匀性均达到了90%以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激光微加工 导热微分方程 数学建模优化 表面粗糙度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紊流模型的二维横向射流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海玲 陈听宽 罗毓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03-907,共5页
为了研究紊流横向射流的流动与传热特征 ,基于控制容积法和协调一致的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方法 (SIMPLEC) ,应用标准k ε模型、重整化群 (RNG)k ε模型和易实现的 (Realizable)k ε模型 ,对射流与主流动量通量比为 0 .5~ 10 0的二... 为了研究紊流横向射流的流动与传热特征 ,基于控制容积法和协调一致的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方法 (SIMPLEC) ,应用标准k ε模型、重整化群 (RNG)k ε模型和易实现的 (Realizable)k ε模型 ,对射流与主流动量通量比为 0 .5~ 10 0的二维横向射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 .通过考察二维横向射流的平均流动和紊流特性 ,分析了回流区对射流下游壁面换热的影响 ,从流动机理角度解释了壁面换热峰值点位于重接触点近上游的现象 ,并结合横向射流特征讨论了 3种紊流模型的优劣 .计算结果表明 ,RNGk ε和Realizablek ε模型 ,尤其是Realizablek ε模型的预测值比标准k ε模型的预测值更为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横向射流 紊流模型 数值模拟 传热特性 控制容积法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开关柜电缆室温度场分析及在线监测系统构建 被引量:39
16
作者 熊兰 徐敏捷 +2 位作者 杨子康 赵艳龙 焦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基于固体导热微分方程、对流换热方程、辐射换热方程建立NXAIR型开关柜电缆室的热传导、对流及辐射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同时,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电缆室内空气流场模型,考察空气流动的散热效果。以上数值计算通过Comsol软... 基于固体导热微分方程、对流换热方程、辐射换热方程建立NXAIR型开关柜电缆室的热传导、对流及辐射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同时,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电缆室内空气流场模型,考察空气流动的散热效果。以上数值计算通过Comsol软件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导电斑点和氧化膜的存在,电缆接头处温度较其他部位偏高,并且空气散热效果甚微,应成为监测重点。基于计算结果开发了一套开关柜电缆室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接头温度采集,以C8051F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现场监测系统,并且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上位机软件,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柜 电缆 温度 传热 有限元 监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东辉 金峰 +1 位作者 施明恒 杨浩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有限容积法分析了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过程,计算中发现分形结构中的导热规律非常复杂,基质与孔隙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换热,当不考虑孔隙气体中的导热时,所构造的随机Sierpinski地毯上导热率与基质率(基质百分含量)大多呈指数关... 采用有限容积法分析了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过程,计算中发现分形结构中的导热规律非常复杂,基质与孔隙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换热,当不考虑孔隙气体中的导热时,所构造的随机Sierpinski地毯上导热率与基质率(基质百分含量)大多呈指数关系,这与Archie定律的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多孔介质 热传导 有限容积法 分形结构 导热规律 导热率 Archie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导热率测定及其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铄 王全九 +1 位作者 樊军 王卫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4,共7页
土壤导热率是重要的热参数之一,为了获得预测导热率的准确方法,该文对比分析了确定土壤导热率的热脉冲直接测定法和模型间接推求法。根据热脉冲原理在相同体积质量下,测定了不同质地和含水率土壤的导热率值。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 土壤导热率是重要的热参数之一,为了获得预测导热率的准确方法,该文对比分析了确定土壤导热率的热脉冲直接测定法和模型间接推求法。根据热脉冲原理在相同体积质量下,测定了不同质地和含水率土壤的导热率值。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砂粒含量越高,土壤的导热率越大,土壤导热能力越强。利用Horton经验公式对实测值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Horton经验模型基本可以反映土壤导热率变化特征,并得到了Horton公式经验系数。利用实测值与Campbell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Campbell模型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并对其进行了修正。并且用实测值与Johansen模型及其2种改进模型(Coté-Konrad模型和Lu-Ren模型)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Johanse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偏差较大,2种改进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更接近。该研究表明土壤导热率可以利用土壤质地、含水率、孔隙度和体积质量进行计算,3种理论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643、0.937、0.943,推荐使用Coté-Konrad模型和Lu-Ren模型计算土壤导热率,Lu-Ren模型比Coté-Konrad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导热率 模型 热脉冲 土壤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装置的改进与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肖平 沈志强 +1 位作者 康青 唐远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63,共3页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普遍采用的是稳态法,表面散热率的间接测量和样品侧面散热与漏热给测量带来一定误差,使得导热系数的实际测量值略微偏大。介绍了新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并且研究了样品侧面边缘热损失的物理模型,提出了新的数学...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普遍采用的是稳态法,表面散热率的间接测量和样品侧面散热与漏热给测量带来一定误差,使得导热系数的实际测量值略微偏大。介绍了新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并且研究了样品侧面边缘热损失的物理模型,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纠正了偏差,与实验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导热系数 传热率 稳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式微通道换热器设计与操作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彬 陈光文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4-778,共5页
采用一维对流导热耦合模型对逆流式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和模拟, 考察了结构参数、操作条件和材质热导率对微换热器整体效率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器壁径向和轴向传热的相互影响, 与常规尺度换热器相比, 微通道换热器的设... 采用一维对流导热耦合模型对逆流式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和模拟, 考察了结构参数、操作条件和材质热导率对微换热器整体效率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器壁径向和轴向传热的相互影响, 与常规尺度换热器相比, 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和操作特性有许多明显不同的特征. 微通道换热器存在最佳操作流量值, 该值可作为标准负荷流量, 微换热器不宜在亚负荷状态下操作; 操作流量越大, 微通道换热器最大换热效率越低;微换热器结构采用大深宽比通道和适当的间壁厚度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换热器 逆流 轴向导热 过程强化 微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