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 Materials as Roadbed Fillers in Road Construction:a Review
1
作者 AN Liang CHEN Wenwu +2 位作者 ZHAO Tianyu LI Lunji WANG Yingchun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7-253,共7页
China has a large solid waste stockpile and a low resource utilisation rate,and the utilisation of solid waste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 has a large solid waste stockpile and a low resource utilisation rate,and the utilisation of solid waste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road field,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research progress,hot frontiers,problem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engineering solid wastes and municipal solid wastes in highway engineering was conducted,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resourceful utilisation of solid was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was outlooked,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roads.Statistics on the stockpile,utilis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sation rate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in China are presented,and the optimal mixing amount,produc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for road base material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sed.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igh-value utilisation of solid waste,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durabilit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of engineering solid waste applied in roadbed engineering are summarised,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solid waste in road engineering are summarised.Finally,the feasibility,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domestic waste incinerator slag,waste tyres and plastics applied in road engineering are summarised.This review can provide references and lesson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roads,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ing road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solid waste engineering solid waste municipal solid waste green ro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l influences of road physical design attributes on pedestrian versus driver traffic accident frequencies
2
作者 CHEN Ying OUYANG Zhao-heng +1 位作者 TIAN Yi ZHU Jia-x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248-4261,共14页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pedestrians and drivers pose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concerns.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s of road physical design attributes on crash frequencies for these two gr...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pedestrians and drivers pose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concerns.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s of road physical design attributes on crash frequencies for these two groups is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targeted safety interventions.Considering that the zero-truncated characteristic of the data is uncertain,the results of the zero-truncated negative binomial models and traditional negative binomial models are calculated to seek the better model.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road surface conditions an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urvature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both pedestrian and driver compared to number of lanes and speed limit.And speed limits were more pronounced for pedestrian crash frequency than driver group.Conversely,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sections was stronger for driver crash frequency.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s of road physical design attributes on traffic crash frequencies for pedestrians versus driver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dopting a user-centric approach to transportation safety planning and infrastructure design.Tailoring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the unique needs and vulnerabilities of different road user groups can lead to more effective safety improvements and better overall traffic safety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accidents PEDESTRIANS DRIVERS road design zero-truncated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场道路图层构建和农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与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锐涛 资乐 +5 位作者 胡炼 何杰 汪沛 黄培奎 谢佳生 刘善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4,共9页
【目的】针对农场内农机转移依赖人工驾驶或人工打点及规划耗时费力且不满足无人化应用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农场农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方法】利用ArcGIS构建农场道路图层和路网,进行仿真试验;开发基于图论的Dijkstra双向搜索的... 【目的】针对农场内农机转移依赖人工驾驶或人工打点及规划耗时费力且不满足无人化应用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农场农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方法】利用ArcGIS构建农场道路图层和路网,进行仿真试验;开发基于图论的Dijkstra双向搜索的转移路径规划算法,利用Python进行单、双向搜索仿真;搭建基于web平台的转移路径规划系统。【结果】在路网的仿真中,农机在0.7 m/s的速度下从机库到田块、田块到田块、田块到机库的行驶距离分别为241.57、74.46和75.66 m,对应时间分别为345.10、106.37和108.09 s。Dijkstra算法的单、双向搜索用时分别为0.632和0.216 s,在运算效率上双向搜索较单向搜索提升了65.82%。基于web平台的转移路径规划系统的农机以0.7 m/s的速度从机库到田块、田块到田块和田块到机库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路径与农机实际路径采样点的算术平均值差值绝对值小于0.1 m,可以满足无人农场农机的转移要求。相对于人工打点,转移路径规划系统的路径规划效率更高。【结论】构建的农场道路图层、路网和转移路径规划系统,满足无人农场农机的道路转移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无人农场的农机转移路径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农场 农场道路图层 路网 转移路径规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C5树脂复配改性沥青流变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峰 王宇行 +2 位作者 史柯 傅珍 石天鑫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6,共6页
为改善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以SK70#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C5加氢树脂为原材料,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SBS掺量为4%,6%,8%,10%,C5加氢树脂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通过温度扫描、多应力蠕变恢复、低温松弛等试验分析SBS/C5对... 为改善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以SK70#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C5加氢树脂为原材料,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SBS掺量为4%,6%,8%,10%,C5加氢树脂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通过温度扫描、多应力蠕变恢复、低温松弛等试验分析SBS/C5对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利用线性振幅扫描试验评价SBS/C5树脂复配改性沥青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SBS/C5树脂的掺入使得沥青稠度增加,相较于基质沥青,SBS/C5明显改善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短期老化会降低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且当SBS改性剂掺量为10%时,抗老化性能最佳。改性后沥青的疲劳性能有所增强,有效改善了沥青的抗变形能力,提升了沥青的疲劳寿命。综合改性沥青各项指标分析得出SBS最佳掺量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C5 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道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道路结构地下管线探测与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芮勇勤 袁健玮 +1 位作者 金生吉 许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运行管线产生交互。地下管线具备给水、雨污水处理、化石能源运输、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电能输送等功能,担负着水、电、信息和能量的供给与传... 【目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运行管线产生交互。地下管线具备给水、雨污水处理、化石能源运输、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电能输送等功能,担负着水、电、信息和能量的供给与传输,被称为城市的“神经”和“血管”,更是稳定城市运行的“生命线”。管线的渗漏、破裂甚至引发路面塌陷,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还为城市排水系统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每年各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地下管线的探测与维护。【方法】针对市政道路中地下管线分布、损伤及渗漏的普遍问题,基于探地雷达技术,提出了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案。通过探测不同种类管线的数据,结合原理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管线渗漏引发路面沉陷的机理。【结果】该方案基于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通过图谱特征识别方法获取地下管线的分布、埋深、管径、材质、管线内部介质以及空洞等参数。结合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及波形堆积图等信号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管线渗漏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研究揭示了渗漏发展的趋势及其对道路结构的损伤机理。【结论】研究表明,道路损伤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路面车辆荷载、管道内部压力、管道埋深和直径等。通过探地雷达反射图像的逆向分析,结合路面的病害动力固结数值模拟,可评估管线运行状况及受力特征,从而优化管线布置点位和材质,强化管线上部结构设计,加强路基的防沉陷保护,避免工后路面沉降开裂。研究建议通过调整受力点位置、扩大受力面积和避免应力集中,预防路基结构与管线的破损。本文基于探测数据与数值模拟,对比不同种类管线的变形特性,总结管线渗漏的作用规律,为后续地下工程的定向开挖和城市道路灾害的排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结构 地下管线 地质雷达 探测 道路损伤 渗漏机理 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问题表征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文婷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1,共9页
中国—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顺应数字化革命浪潮,通过信息网络推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循环发展之路,又是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生动实践。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中国—东盟数字经... 中国—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顺应数字化革命浪潮,通过信息网络推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循环发展之路,又是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生动实践。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新合作,构建了全球数字治理新范式,提升了民心相通新高度。但同时双方在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过程中仍面临数字鸿沟、基础设施水平差距大、跨境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外部风险等干扰,对此中国应该根据东盟各国实际国情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深化数字政策沟通、促进基础设施联通、助推数字贸易畅通、加强数字资金融通、推动双方民心相通等方面主动作为,打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生态良好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合作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无人化智慧农场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锡文 谷秀艳 +5 位作者 胡炼 赵润茂 岳孟东 何杰 黄培奎 汪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精准高效作业质量依赖于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田边界识别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场景,重点分...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精准高效作业质量依赖于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田边界识别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场景,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感知3类数据获取方式和识别算法研究现状。卫星遥感的优势在于其广域周期性的监测能力可支撑大范围农田变化分析,但空间分辨率有限;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与地面传感器深度融合(如LiDAR点云与RGB图像配准)可实现厘米级边界分割,为复杂农田场景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但视野范围有限。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在规则农田中具有实时性优势,但难以应对异物同谱、静态要素遮挡等场景;基于深度学习的U-Net、DeepLab系列模型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优化可显著提升对不规则边界的识别鲁棒性。这些技术都已应用于农业数字化地图构建和农机路径规划,但仍面临多源数据时空对齐精度不足导致融合效率低,轻量化模型在边缘计算设备上的推理速度难以满足实时作业需求,农田边界变动实时监测难等问题。未来应聚焦多模态时空特征融合、边缘推理导向的模型轻量化技术,以及空-天-地协同支撑下的数字农田地图自主更新技术,为实现农田边界的高精度、高响应和高动态识别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场 空-天-地 边界识别 种植区域 田埂 机耕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深基坑桩锚支护参数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华 张天阳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固深度、锚索锚固段长度及预应力参数变化对围护结构及邻近道路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支护桩参数相对保守,在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桩径0.8 m、嵌固深度7.5 m仍能满足道路沉降控制值要求;提升桩径和嵌固深度能有效抑制围护结构及道路变形,当嵌固深度提升至8.5 m后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提升不明显;该场地条件下锚索的临界锚固段长度约为12 m,锚固段长度提升对基坑外5~30 m道路范围内的沉降控制效果显著;在围护桩桩径0.8 m、嵌固深度7.5 m的条件下,预应力值在150~250 kN范围内每提升50 kN,各锚固段长度下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减小率均在同一水平(约10%);各工况下邻近道路最大沉降点出现位置与桩锚参数有关,随着围护结构变形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减小和道路荷载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增大,道路最大沉降发生位置有从道路邻近基坑侧边缘向道路中心移动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桩锚支护 邻近道路 优化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胎内周向应变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反演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亚东 宋寅东 +3 位作者 王彦民 张剑 何志祝 李臻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3-473,共11页
非道路轮胎具有结构尺寸大、工况恶劣多变、载荷波动明显等典型特征,其垂向载荷显著影响车辆的纵向、垂向、侧向动力学特性。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获取困难、传统物理模型推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信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 非道路轮胎具有结构尺寸大、工况恶劣多变、载荷波动明显等典型特征,其垂向载荷显著影响车辆的纵向、垂向、侧向动力学特性。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获取困难、传统物理模型推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信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垂向载荷反演算法。以R-1型人字花纹非道路轮胎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由大量程柔性应变传感器、低功耗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组成的轮胎应变信息采集系统。以胎压、速度、载荷等参数为变量,在转鼓试验台上开展了多种典型工况测试,分析了轮胎接地点的应变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轮胎垂向载荷估计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AdamW优化器与网格搜索法开展了算法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damW优化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预测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各工况下最大平均相对误差由4.10%降至0.30%。此外,针对模型泛化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平均归一化均方根误差较SVR模型降低55.91%,泛化性能优越。研究表明,所提出基于AdamW优化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对以应变信息为输入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进行准确反演,为非道路车辆的动力学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轮胎力学关键参数获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轮胎 周向应变 载荷估计 智能轮胎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交史的角度看东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以日本学者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奉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2,共11页
东方国家对外交往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复杂多样,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横亘东方历史若干世纪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东方外交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交往史的重要内容。东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开辟时间早,涉及范围广,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与... 东方国家对外交往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复杂多样,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横亘东方历史若干世纪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东方外交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交往史的重要内容。东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开辟时间早,涉及范围广,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从历史经验中获得进步的力量。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多向的路径,向未来发展延伸,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开展东方外交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研究,是丝绸之路研究在具体行动上的深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外交 丝绸之路 社会进步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事实推断的自动驾驶路测险态场景推演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辉招 刘建泉 +3 位作者 卫雨桐 王万锦 郭静秋 汪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以自动驾驶接管案例数据为基础,辨析接管干预类型及其与场景要素的关系,构建自动驾驶路测信任接管、避险接管及优化接管3类险态场景;通过搭建CARLA-SUMO联合仿真平台,以反事实推断方法还原险态场景,利用路测实际数据训练自动驾驶车辆模... 以自动驾驶接管案例数据为基础,辨析接管干预类型及其与场景要素的关系,构建自动驾驶路测信任接管、避险接管及优化接管3类险态场景;通过搭建CARLA-SUMO联合仿真平台,以反事实推断方法还原险态场景,利用路测实际数据训练自动驾驶车辆模型,并推演险态场景下自动驾驶运行状况,从安全、效率、舒适度等维度提出自动驾驶智能行驶水平评价指标。分析表明,反事实推断方法在实现自动驾驶路测险态场景推演方面具有优异表现;同类险态场景下自动驾驶小客车智能行驶水平优于卡车;不同类险态场景的场景要素差异性显著,且相较于其他类型接管场景,避险接管场景自动驾驶智能行驶水平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自动驾驶路测 接管干预 险态场景 反事实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玉琴 赵亚娟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1,共14页
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 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贸易效率、潜力和扩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双方数字服务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口规模和地理距离则抑制双边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政府效率指数、是否签订含数字贸易条款的协定、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而政府治理水平指数却对非效率项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效率整体不高但潜力很大,当前数字服务贸易扩展空间最大的是非洲地区,其次是南美洲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及贸易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一带一路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CNet:改进YOLOX的雾天条件下道路缺陷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里里 蒋晓红 +1 位作者 张杰 丁怡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针对在雾天条件下道路图像质量被破坏,使得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YOLOX的检测算法DSACNet。DSACNet采用YOLOX作为检测模块,设计了一个类似编码-解码(encoder-decoder)的重构模块,利用特征重构模块与检测网络共享重构网络产生的干净... 针对在雾天条件下道路图像质量被破坏,使得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YOLOX的检测算法DSACNet。DSACNet采用YOLOX作为检测模块,设计了一个类似编码-解码(encoder-decoder)的重构模块,利用特征重构模块与检测网络共享重构网络产生的干净特征,使检测网络能够更好地学习到雾天图像中的隐藏特征,从而帮助DSACNet提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检测能力;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自校准卷积来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加入focal loss解决目标检测任务中正负样本之间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提出的DSACNet采用端对端的训练方式能够同时执行雾天图像恢复和目标检测,并采用联合优化的策略将二者进行联合,让目标检测网络能够获得恢复网络探索的隐藏特征,更利于雾天情况下的道路缺陷检测;相较于原始模型YOLOX,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5%,提高了14%,并且优于其他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满足了道路表面缺陷检测对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计算机技术 道路缺陷检测 自注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多边经济合作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曦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7,176,共8页
二战后,全球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多边经济合作大体经历了初建、大调整、大发展和大变革等四个演进历程。从推进方式看,主要采取了创设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签订区域性贸易经济协定、建立论坛性的组织机构、提出具有排他性的倡议等四... 二战后,全球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多边经济合作大体经历了初建、大调整、大发展和大变革等四个演进历程。从推进方式看,主要采取了创设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签订区域性贸易经济协定、建立论坛性的组织机构、提出具有排他性的倡议等四种模式。从实施效果看,第一种和第二种对实质性推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效果最好,也最有影响力;第三种效果次之;第四种目前效果不佳。从演进趋势看,近年来欧美等国通过“小多边”形式推进国际多边经济合作的趋势愈发明显,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鉴于此,我们应深刻理解国际多边经济合作动态演进的必然性,科学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的本质,突出共建“一带一路”与发达国家推进国际多边合作的三大差异,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经济合作 小多边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遥感图像道路提取的多尺度上下文感知网络
15
作者 李智杰 惠爱婷 +3 位作者 李昌华 董玮 张颉 介军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623,共14页
针对深度神经网络在遥感图像道路提取中面临的局部特征丢失和提取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基于SwinUnet网络提出了一种面向遥感图像道路提取的多尺度上下文感知网络。首先,在编码器中设计了一个具有上下文聚合模块的分支,以增强上下文信息提取... 针对深度神经网络在遥感图像道路提取中面临的局部特征丢失和提取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基于SwinUnet网络提出了一种面向遥感图像道路提取的多尺度上下文感知网络。首先,在编码器中设计了一个具有上下文聚合模块的分支,以增强上下文信息提取,并缓解因遮挡引起的语义模糊问题。其次,为了解决编解码器之间语义信息不匹配的问题并提高模型的空间信息提取能力,在跳跃连接中引入了空间特征提取模块,取代了SwinUnet中直接复制编码器特征的方法。最后,在下采样阶段设计了一个特征收缩模块,以减少编码器中信息丢失并增强网络的分割能力。在Massachusetts道路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F1,IoU,Pr和Re指标上分别达到了80.91%,69.40%,78.03%和65.20%。与主流方法UNet和SwinUnet相比,IoU分别提高了4.45%和2.72%,证明了所提算法通过全局建模、上下文增强和信息匹配优化,有效提升了遥感图像道路提取的精度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道路提取 语义分割 Swin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模型的城市路网拥堵传播分析
16
作者 郑长江 周思达 +3 位作者 郑树康 马庚华 张博 戴津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结合道路网络的复杂网络特征和道路自身的相关属性,引入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相关权重,确定拥堵模型中的传播速率等关键参数。最后,以南京市秦淮区某区域路网为例,构建有69个节点,163条连线的城市路网对偶拓扑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道路节点度和道路饱和度是影响道路拥堵传播的关键因素,道路节点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传播范围增长在5%以内,恢复时间影响在10%左右;道路饱和度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道路饱和度的增长,传播范围增长最大可至40%,恢复时间影响在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模型 城市交通 拥堵传播 道路节点度 道路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饲料企业进出口贸易困境及优化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2,共4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饲料企业国际贸易活动日趋增多,饲料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扩大、产品质量要求提升,贸易形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对国内饲料企业进出口贸易带来机遇与挑战。受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各国政治环境的制约,我国饲料...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饲料企业国际贸易活动日趋增多,饲料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扩大、产品质量要求提升,贸易形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对国内饲料企业进出口贸易带来机遇与挑战。受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各国政治环境的制约,我国饲料企业进出口贸易陷入发展困境,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政策背景,充分探讨饲料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提升饲料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饲料企业 进出口 贸易困境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的农机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宁 胡迪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车路协同技术可以实现农机的智能调度、路径规划、远程监控等,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安全性。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在复杂的农田环境中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信息采集与交互,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算法,以车路协同的农机信息... 车路协同技术可以实现农机的智能调度、路径规划、远程监控等,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安全性。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在复杂的农田环境中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信息采集与交互,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算法,以车路协同的农机信息采集与路由技术理论为基础,对车路协同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的硬件机软件系统进行设计与选型,可以实现农业机械载体信息采集时间、速度、航向和经纬度等地理位置数据的获取。同时,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算法,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提出的IGPSR算法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耕地端时延迟,可为推动农机作业智能、高效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信息采集 通信技术 车路协同 CAN总线 GPSR 数据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机油复配再生S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峰 司少锋 +2 位作者 温雅噜 傅珍 郭兴隆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3,49,共6页
为进一步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性能,以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PGDGE)与废机油(WEO)复配制备再生沥青,深入研究不同PPGDGE掺量下再生剂与老化SBS改性沥青之间的作用规律,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在此基础上,对复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为进一步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性能,以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PGDGE)与废机油(WEO)复配制备再生沥青,深入研究不同PPGDGE掺量下再生剂与老化SBS改性沥青之间的作用规律,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在此基础上,对复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配再生剂能够有效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黏滞性,并且对于高温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确定复配再生剂最佳配方为6%WEO+2%PPGDGE。在最佳配方下,复配再生剂的加入改善了老化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虽然抗车辙性能同未老化混合料相比有所降低,但仍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复配再生沥青 废机油 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明贵 罗来文 +1 位作者 李期 温东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现状,为我国制定铜产品贸易与投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铜产业链视角,利用2003—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现状,为我国制定铜产品贸易与投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铜产业链视角,利用2003—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和ERGM模型分析了上游(铜矿石、废杂铜)、中游(粗铜、精炼铜)和下游(铜材)五种产品贸易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联系和规模日益扩大,铜产品贸易大国之间具有强贸易联系;(2)五种铜产品贸易网络尤其是铜矿石和铜材产品贸易网络的连通性、紧密性和传输效率较高;(3)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核心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种铜产品贸易网络中占据领导地位,具有极强的控制能力,部分国家如新加坡、波兰和马来西亚等贸易中转国在粗铜和精炼铜产品贸易中扮演着中介角色;(4)铜产品贸易网络受互惠性、扩张性、聚敛性、行为者属性和网络协变量的共同驱动,其中,互惠性、扩张性和聚敛性对五种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行为者属性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矿石和金属出口与人口规模会显著影响铜产品贸易,网络协变量中的地理接壤、贸易协定是铜产品贸易网络的正向驱动因素,而共同语言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铜产品 贸易网络 贸易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