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橄榄良种豆果和尼Ⅰ在我国南方的引种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牛二利 李雪 +3 位作者 高耸 王伟 傅玉楼 朱申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17-922,共6页
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种植的油橄榄良种,进一步指导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2018年定植的2个油橄榄品种豆果和尼Ⅰ进行跟踪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豆果和尼Ⅰ均在定植2 a后始花始果,定植6 a后的株高分别为3.21和3.34 m,干径分别为8... 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种植的油橄榄良种,进一步指导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2018年定植的2个油橄榄品种豆果和尼Ⅰ进行跟踪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豆果和尼Ⅰ均在定植2 a后始花始果,定植6 a后的株高分别为3.21和3.34 m,干径分别为8.19和8.39 cm。豆果果重为1.34 g,属圆形品种,667 m^(2)鲜果产量为654.85 kg,橄榄油产量为68.76 kg,出油率和含油率分别为10.59%和14.90%。尼Ⅰ果重为4.24 g,属卵圆形品种,667 m^(2)鲜果产量为1050.00 kg,橄榄油产量为81.90 kg,出油率和含油率分别为7.89%和14.00%。豆果和尼Ⅰ压榨的橄榄油过氧化值均为0.067%,酸价分别为1.20和0.11 mg·g^(-1),豆果品种的橄榄油紫外吸光度D_(232)、D_(270)和ΔD_(270)依次为1.8711、0.2076和0.001,尼Ⅰ品种的橄榄油紫外吸光度D_(232)、D_(270)和ΔD_(270)依次为1.9340、0.2020和0.003,品质均达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6.19%和78.18%。表明豆果和尼Ⅰ在我国南方山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橄榄油产量品质俱佳,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中国南方 良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堰市油橄榄大粒横沟象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2
作者 张丽 洪斌 +1 位作者 王瑞文 姜德志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62-264,共3页
大粒横沟象是威胁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基地的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油橄榄产业发展。采用林间调查法调查了湖北省十堰市大粒横沟象的形态特征、活动情况和危害方式,对大粒横沟象危害的树体采用噻虫啉和12%噻虫高氯氟50倍稀释液... 大粒横沟象是威胁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基地的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油橄榄产业发展。采用林间调查法调查了湖北省十堰市大粒横沟象的形态特征、活动情况和危害方式,对大粒横沟象危害的树体采用噻虫啉和12%噻虫高氯氟50倍稀释液喷施防治,取得较好效果。针对大粒横沟象的危害情况,从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 大粒横沟象 发生调查 综合防治 湖北省十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在废弃矿渣中的品种生长特性和生态价值
3
作者 杨周一 罗昶旭 +3 位作者 沈剑 李娟 王俊捷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60-70,共11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改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对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矿渣对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生长性能和存活率的影响,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 矿山生态修复是改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对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矿渣对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生长性能和存活率的影响,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黏土矿渣的pH值接近中性(6.856),有机质含量为13.848 g·kg−1。相比之下,砂砾矿渣呈酸性(pH 5.678),有机质含量略高(16.481 g·kg−1)。然而,砂砾矿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如汞、砷、铬、镉和铅)通常高于黏土,这可能会对植物生长和生态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豆果’的苗高(111.43 cm)、苗高生长量(61.43 cm)和冠幅(东西58 cm,南北58.57 cm),总体表现较好,可作为矿山修复的主要恢复物种;‘阿尔波萨纳’和‘克罗莱卡’作为补充。此外,矿渣类型对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阿尔波萨纳’在黏土和砂砾矿渣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0.60,89.312%),‘豆果’为(82.60%,80.03%),‘克罗莱卡’为(82.70%,83.08%)。综上所述,油橄榄各品种在矿山恢复方面各具特色,可做作为矿山修复的主要物种。通过优化分区种植策略和加强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矿山生态恢复的有效性,为类似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生态修复 重金属 废弃矿区 黏土矿渣 砂砾矿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品质与种质资源、产区以及成熟度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孟童 朱绪春 +7 位作者 刘玉红 李建科 仲斌 李勇杰 赵海云 姜成英 陈志国 刘红芝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本文主要是对云南和甘肃两个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不同采收期的表型等质量性状,以及脂肪酸和甾醇等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确定了采摘期,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油橄榄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能够指导企业和种植户... 本文主要是对云南和甘肃两个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不同采收期的表型等质量性状,以及脂肪酸和甾醇等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确定了采摘期,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油橄榄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能够指导企业和种植户选择种植品种,确定合理采收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结果表明:14种油橄榄种质资源的1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3%~33.1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质量,为33.10%,主成分分析累积贡献率达到95.18%;果纵横径、果肉率、核纵横径和果肉质量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极显著(P<0.01)正相关;橄榄果的品质受品种和环境的双重影响,随着成熟度的变化,脂肪酸的组成也发生变化,不同产区的同一品种间脂肪酸组成也有区别,本研究中橄榄油的UFA/SFA的比例在2.62~6.65之间,MUFA/PUFA的比例在3.14~13.35之间;油橄榄的总甾醇含量在(678.52±79.74)~(1955.93±16.53)之间,均含岩藻甾醇、羊毛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5种,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甾醇的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亲本应选择大果品种,在成熟初期采摘更佳,同时可选择“贺吉”作为高甾醇橄榄油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表型性状 甾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林下套种淫羊藿可行性分析
5
作者 高瑞琴 胥玲花 +4 位作者 王惠明 杨永新 贾星宏 任苗 李国业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7期17-20,共4页
该文立足陇南地区优势产业现状,依托资源禀赋,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等方法,从相关民生问题、科技需求、政策保障方面,对陇南地区油橄... 该文立足陇南地区优势产业现状,依托资源禀赋,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等方法,从相关民生问题、科技需求、政策保障方面,对陇南地区油橄榄套种淫羊藿林下栽培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油橄榄套种淫羊藿无论从政策引导还是生长适宜性来看,都具有一定可行性,既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能拓宽林农致富渠道,可为陇南地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及淫羊藿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更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淫羊藿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油橄榄抗寒性分型
6
作者 海光辉 王茜 +3 位作者 张正武 王贵德 侯宝宏 侯洁茹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为评价不同品种油橄榄的抗寒类型,筛选抗寒性强的油橄榄品种。以油橄榄5个品种为试材,测定自然低温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等9项生理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明确自然低温下5个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 为评价不同品种油橄榄的抗寒类型,筛选抗寒性强的油橄榄品种。以油橄榄5个品种为试材,测定自然低温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等9项生理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明确自然低温下5个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品种的抗寒类型。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把5个品种聚成两大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自然低温下5个品种油橄榄的抗寒类型为:‘阿斯’为强抗寒品种,‘阿尔波萨纳’和‘莱星’为中抗寒品种,‘鄂植8号’和‘奇迹’为弱抗寒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抗寒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梁 林江 +5 位作者 赵婧 何庆海 石从广 杨少宗 李杰峰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城固32号’(9月18日)、‘鄂植8号’(10月7日)和‘豆果’(10月28日);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同,分别为28 d(‘城固32号’)、47d(‘鄂植8号’)和68d(‘豆果’);根据鲜果质量和含油率确定‘城固32号’‘鄂植8号’和‘豆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第5成熟度、第4成熟度和第5成熟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橄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间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果实表型性状可以推测果实品质的差异;通过油橄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分别为5.88、3.52和2.16,累积贡献率达到88.86%。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不同油橄榄品种的表型性状差异来推断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可为浙江油橄榄品种引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成熟度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幼嫩茎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丽琼 浣杰 +2 位作者 徐志萍 何周建 李文俊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以阿贝基纳优良单株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油橄榄外植体灭菌、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油橄榄组织培养技术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5%乙醇30 s、0.1%HgCl_(2) 10 min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时获得率最高,达36.15%;改良MS... 以阿贝基纳优良单株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油橄榄外植体灭菌、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油橄榄组织培养技术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5%乙醇30 s、0.1%HgCl_(2) 10 min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时获得率最高,达36.15%;改良MS培养基适宜外植体诱导芽萌发,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4.0 mg·L^(-1)+NAA 0.5 mg·L^(-1)+TDZ 0.5 mg·L^(-1),诱导率为65.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ABT 0.6 mg·L^(-1)+IBA 0.2 mg·L^(-1),生根率90%,活性炭浓度最佳添加浓度0.5 g·L^(-1),蔗糖最佳添加浓度30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油橄榄品种间叶片特性分析
9
作者 杜晋城 李欣欣 +2 位作者 王泽亮 叶敏 王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94-97,149,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四川盆地20个主栽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品种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光照利用率强弱的关系,筛选盆地丘陵区现有资源中对光照利用率较强的品种。[方法]以四川盆地20个主栽油橄榄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外形指标、光合色素和叶片... [目的]比较研究四川盆地20个主栽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品种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光照利用率强弱的关系,筛选盆地丘陵区现有资源中对光照利用率较强的品种。[方法]以四川盆地20个主栽油橄榄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外形指标、光合色素和叶片细胞结构等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同生境下科拉蒂(Coratina)叶面积最大,阿布桑娜(Arbosana)叶面积最小。阿布桑娜(Arbosana)、尼2(NikitskiiⅡ)、小苹果(Manzanilla)、皮瓜尔(Picual)、尼1(NikitskiiⅠ)、中山24(Zhongshan 24)和配多灵(Pendolino)叶片表皮细胞较薄,其中皮瓜尔(Picual)叶片表皮细胞最薄,阿布桑娜(Arbosana)次之。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共0.077~0.129和0.161~0.179 nm,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最高的品种是科拉蒂(Coratina),为0.502,鄂植(Ezhi 8)次之,为0.489,最低的是皮瓜尔(Picual),为0.352。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0.85~1.50 mg/g,叶绿素b含量在0.41~0.97 mg/g,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在0.22~0.50 mg/g,20个品种中科拉蒂(Coratina)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最高,皮瓜尔(Picual)最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最高的品种为科拉蒂(Coratina),达到9.91μmol/(m^(2)·s),其次是鄂植(Ezhi 8),达到9.51μmol/(m^(2)·s),最低的品种是阿布桑娜(Ezhi 8),为2.99μmol/(m^(2)·s)。[结论]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植物不同器官在形态发生方面对光的敏感性不同,另一方面也表明植物具有主动适应其生长环境光照条件的能力,其中科拉蒂(Coratina)、克罗莱卡(Koroneiki)、鄂植(Ezhi 8)、莱星(Leccino)、城固(Chenggu)、阿斯(Ascolana Tenera)和佛奥(Frantoio)适生性较强,而软阿斯(Ascolana Tenera)、小苹果(Manzanilla)、中山24(Zhongshan 24)、皮瓜尔(Picual)和阿布桑娜(Arbosana)的适生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光合特性 光照利用率 叶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庄园建设构想
10
作者 曾雯珺 陈国臣 马锦林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解决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对希腊油橄榄(Oleaeuropaea)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希腊成熟油橄榄企业在栽培、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油茶发展现状,提出油茶庄园建设构想。广西具备深... 为解决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对希腊油橄榄(Oleaeuropaea)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希腊成熟油橄榄企业在栽培、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油茶发展现状,提出油茶庄园建设构想。广西具备深厚的油茶文化底蕴、优质的种苗基础、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和强大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发展油茶庄园的优势条件。油茶庄园建设应规模适当、委托管理和创新经营模式,同时利用油茶种质打造富有层次的花果景观,实现三产互通互融和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 经营理念 油茶 油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堰市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11
作者 姜德志 王瑞文 +2 位作者 杜拾平 王洪涛 韩士斌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4,共8页
【目的】了解十堰市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性状、含油率、脂肪酸组成成分等品质,筛选出最适宜十堰市发展的油橄榄主栽品种。【方法】以十堰市郧阳区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肉率、鲜果含油... 【目的】了解十堰市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性状、含油率、脂肪酸组成成分等品质,筛选出最适宜十堰市发展的油橄榄主栽品种。【方法】以十堰市郧阳区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肉率、鲜果含油率、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等19个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油橄榄果实性状差异较大。单果质量0.86~4.41 g,单核质量0.17~0.84 g,果肉率79.50%~90.10%,果实纵径15.32~24.11 mm、果实横径9.98~17.99 mm,果形指数1.28~1.54,干物质含量33.60%~39.50%,蛋白质含量2.84%~8.13%,鲜果含油率12.28%~16.9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2.07%~85.05%,油酸含量71.30%~77.80%,亚油酸含量3.12%~8.96%,亚麻酸含量1.08%~1.39%,棕榈烯酸含量1.11%~2.86%,顺-11-二十碳烯酸0.21%~0.37%,饱和脂肪酸含量15.00%~18.00%,棕榈酸含量12.50%~15.50%,硬脂酸含量1.34%~2.66%,花生酸含量0.26%~0.44%。油橄榄果实性状间共有19组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表型性状指标间相关性较高,而脂肪酸组成成分间性状相关性较低。主成分分析抽提出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成分,4个主成分特征值累积贡献率为93.225%,由此可将油橄榄鲜果19个果实性状指标简化归纳为表型因子、油品成分因子、饱和脂肪酸因子和产油因子。最后根据隶属函数算法求出十堰市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综合评价值,得分在0.3066~0.7504;综合评价由高到低的品种分别是‘鄂植8号’‘莱星’‘皮削利’‘皮瓜尔’‘柯基’‘城固32’‘云台’。【结论】‘鄂植8号’‘莱星’‘皮削利’‘皮瓜尔’果实综合性状表现相对较好,可作为重点品种在当地推广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果实 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都地区初榨橄榄油酚类和脂肪酸组成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凤霞 李川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张昌伟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稳定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多酚和脂肪酸含量及油脂氧化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欧盟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初榨橄榄油中油酸质量分数在(56.12±0.24)%(豆果)和(71.45±0.42)%(科拉蒂)之间,亚油酸质量分数在(5.73±0.06)%(皮瓜尔)和(15.80±0.05)%(阿斯)之间,棕榈酸质量分数在(12.67±0.12)%(科拉蒂)和(18.76±0.04)%(豆果)之间。裂环烯醚萜类是主要的酚类成分,总酚质量分数最高为奇迹,为(471.35±29.34)mg/kg,最低为豆果,仅(165.65±8.08)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富含橄榄苦苷苷元、女贞子苷元、橄榄裂环烯醚萜、油酸、芹菜素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高,而富含棕榈酸、亚油酸、酪醇、羟基酪醇、刺激醛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低。基于芹菜素、橄榄裂环烯醚萜、木犀草素和亚油酸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90.70%的油脂氧化稳定性变化(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裂环烯醚萜类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海光辉 王茜 +8 位作者 王贵德 邓煜 张正武 王曙阳 许富强 邸多隆 黄新异 邵瑾 杨桂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53,共12页
【目的】为油橄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皮削利’‘切姆拉尔’‘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5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5种剂量(0、50、100、150和250 Gy)的12C^(6+)辐照油橄榄种子,播种后统计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 【目的】为油橄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皮削利’‘切姆拉尔’‘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5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5种剂量(0、50、100、150和250 Gy)的12C^(6+)辐照油橄榄种子,播种后统计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存活率、鲜质量、株高、总叶数量、根长和侧根数量等7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辐照剂量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计算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辐照剂量增加,‘皮削利’和‘切姆拉尔’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250 Gy辐照处理下发芽率分别降至11.46%、8.33%、14.58%、7.29%和11.46%。12C^(6+)辐照对各品种油橄榄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增加,鲜质量、株高、总叶数量、根长和侧根数量均逐渐下降,250 Gy辐照处理下均降至最低。12C^(6+)辐照对油橄榄幼苗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与辐照剂量紧密相关。与种子发芽后40 d时相比,发芽后90 d时各辐照处理下不同品种油橄榄幼苗的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辐照剂量按照5个品种的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均为0、50、100、150、250 Gy,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50~250 Gy)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不同品种油橄榄幼苗的长势。5个油橄榄品种按照种子半致死剂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分别为‘豆果’(153.7 Gy)、‘皮削利’(143.5 Gy)、‘切姆拉尔’(129.9 Gy)、‘奇迹’(115.3 Gy)、‘阿尔波萨纳’(108.1 Gy)。【结论】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整体上有抑制作用,且辐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综合考虑发芽率、存活率、幼苗生长等情况,油橄榄种子的适宜辐照剂量为100~15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辐照 油橄榄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蓉 张茜 +5 位作者 陈勃 蒋召雪 陈治光 曲继鹏 丁春邦 佟兆国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3,共11页
对西昌市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88个油橄榄(Olea europaea Linn.)品种果实的15个质量性状和15个数量性状进行比较,对果实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基于果实数量性状对供试油橄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质量... 对西昌市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88个油橄榄(Olea europaea Linn.)品种果实的15个质量性状和15个数量性状进行比较,对果实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基于果实数量性状对供试油橄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438~1.094、0.247~0.671和0.098~0.243,平均值分别为0.735、0.451和0.164;果实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30~2.047、0.811~0.864和0.409~0.458,平均值分别为1.965、0.845和0.439;并且,果实数量性状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质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并且多数性状之间为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6.115%,基本体现了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油橄榄品种被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含41个品种,具有果实和果核大、果柄长且粗的特点;类群Ⅱ包含22个品种,果实和果核大小居中;类群Ⅲ包含25个品种,具有果实和果核小、果柄短且细的特点。综上所述,供试油橄榄品种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且果实数量性状多样性高于质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果实 表型多样性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叶提取物对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亚男 王瑞阳 +3 位作者 高观祯 汪惠勤 周建武 饶平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4-1591,共8页
为研究油橄榄叶提取物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抑菌作用,采用肌红蛋白保护率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对不同种类自由基的胞外抗氧化能力,建立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模型,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 为研究油橄榄叶提取物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抑菌作用,采用肌红蛋白保护率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对不同种类自由基的胞外抗氧化能力,建立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模型,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油橄榄叶提取物对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油橄榄叶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次氯酸根和过氧自由基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的抗氧化效果较好。在细胞水平上,油橄榄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HaCaT的胞内自由基,可以有效改善HaCaT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同时,0.156~0.625μg/mL的油橄榄叶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炎症细胞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因子水平,0.156~0.312μg/mL的提取物能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此外,油橄榄叶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度低。综上,油橄榄叶提取物对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抗炎效果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提取物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氧化损伤 肌红蛋白保护率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母系来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宏博 王桢莹 +2 位作者 赵海云 张建国 曾艳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0-1768,共9页
【目的】比较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与地中海油橄榄叶绿体基因组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评估中国选育品种母系来源多样性,为中国油橄榄种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本研究所测的9个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7个伊朗种质和下载的52个地中海油橄... 【目的】比较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与地中海油橄榄叶绿体基因组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评估中国选育品种母系来源多样性,为中国油橄榄种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本研究所测的9个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7个伊朗种质和下载的52个地中海油橄榄种质的重测序数据,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计算序列多态性;用GPA和RAxML-NG、Network 5.0等软件分别构建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系统发育和单倍型网络关系。【结果】油橄榄叶绿体基因组在其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上具有一致性;共检测到17个叶绿体单倍型,其中,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仅有1个单倍型,其多数为地中海栽培油橄榄共享;野生油橄榄序列多态性最高,其次为地中海栽培油橄榄和伊朗种质,而9个中国选育品种的多样性为0。系统发育和单倍型网络关系结果一致,中国选育品种与多数地中海栽培油橄榄、伊朗种质聚为一支。【结论】中国选育油橄榄品种母系来源多样性极低,后期需从更全面的油橄榄种质谱系选育适应中国生境的油橄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叶绿体基因组 品种选育 系统发育 母系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处理下油橄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秃玉翔 胡青 +6 位作者 辛培尧 陆斌 郭永清 赵敏 郝佳波 赵川 徐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162,共12页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111纲268目485科1087属;真菌OUT隶属14门42纲95目230科431属。(2)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包霉门为优势真菌门;假单胞菌属、67-14、索利红杆菌属、Subgroup_6和红色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镰刀菌属、无茎真菌属、瓶毛壳属、小囊菌属和葡孢霉属为优势真菌属。(3)施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土壤中0~20 cm土层的真菌和0~10 cm土层的细菌生长,而抑制10~20 cm细菌生长。(4)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与土层相关性较小;各个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而真菌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混合施肥效果更明显,6 kg半焦肥+8颗力浮丸的组合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的优选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缓控释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5个油橄榄品种细根形态特征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浩涵 文登学 +3 位作者 邓龙 张茜 赖长鸿 李贤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探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细根形态特征和养分分配格局对油橄榄引种栽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攀西地区5个油橄榄品种的细根直径、比表面积、比根长、组织密度等形态参数和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探讨细根形态和养分... 探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细根形态特征和养分分配格局对油橄榄引种栽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攀西地区5个油橄榄品种的细根直径、比表面积、比根长、组织密度等形态参数和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探讨细根形态和养分含量在不同油橄榄品种细根根序等级间的差异和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细根直径、组织密度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比表面积、比根长则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2)细根C含量、C:N、C:P随根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细根N、P含量基本呈现随着根序的增加而降低,除白橄榄外,细根N:P总体呈现随着根序序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3)细根C含量与土壤理化特征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细根N含量与土壤C、P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C:N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细根P含量与土壤C、P含量及C:N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N:P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C:N与土壤C: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N:P、C:P与土壤理化特征指标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细根形态 化学计量特征 攀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压条不定根发生的转录组分析
19
作者 赵敏 刘坤 +4 位作者 王毅 胡青 邸多隆 裴栋 陆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探明油橄榄生根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规律,可为控制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以油橄榄品种‘田园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根粉1号(1500 mg/kg)处理油橄榄压条,并在压条后的第0、10、20、30和40 d取样(记为YT0、YT10、YT2... 探明油橄榄生根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规律,可为控制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以油橄榄品种‘田园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根粉1号(1500 mg/kg)处理油橄榄压条,并在压条后的第0、10、20、30和40 d取样(记为YT0、YT10、YT20、YT30、YT40)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油橄榄生根过程不同阶段的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挖掘出参与油橄榄生根过程的重要代谢通路及生根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1)压条生根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在YT0与YT10间共1218个,包括829个上调和389个下调;在YT10与YT20间共有1157个,包括567个上调和590个下调;在YT20与YT30间共1163个,包括499个上调和664个下调;在YT30与YT40间共1458个,包括952个上调和506个下调。(2)通过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显著富集的类名包括细胞膜、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辅因子结合、转运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等。(3)通过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参与生根过程的主要通路包括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核糖体、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结果表明:在压条生根过程中,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包括ARF、GH 3、AUX1、SAUR、JAZ、CYCD3、MYC 2等;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包括β-葡萄糖苷酶、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参与生根过程的转录因子包括bHLH、MYB、ERF、NAC、C2H2和WRKY等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压条 不定根形成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油橄榄果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国玉 张鑫 +5 位作者 王小芳 曾韦丹 裴栋 王晗 阚欢 袁奖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旨在为油橄榄作为食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田园1号、佛奥、鄂植8号、豆果及柯基5种油橄榄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对油橄榄果中主要营养成分、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 旨在为油橄榄作为食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田园1号、佛奥、鄂植8号、豆果及柯基5种油橄榄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对油橄榄果中主要营养成分、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种油橄榄果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油橄榄果中含量较多的是水分、脂肪和膳食纤维,依次为60.50~68.20 g/100 g、10.20~20.00 g/100 g和7.03~13.50 g/100 g;矿物元素中K元素含量最高,Na元素仅在佛奥和柯基中检出,Zn元素仅在鄂植8号、豆果、柯基中检出;5种油橄榄果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左右,与FAO/WHO推荐人体每日所需摄入氨基酸比例接近;氨基酸评分最高的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其中与FAO/WHO标准最接近的品种是鄂植8号;5种油橄榄果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油橄榄果中均含有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除田园1号外,其余品种中羟基酪醇含量均高于橄榄苦苷;综合评分最高的品种是柯基。综上,油橄榄果中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在食品深加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