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橘生淮北:全民基本收入能否修补福利体制罅隙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增文 马雪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2,共10页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因其人本主义根基与激进改革步调再次引起各界热议。分析全民基本收入理念在西方福利体制中的生长过程及背后动因,并聚焦其经济、社会和政治逻辑,可进一步剖析将之本土化以修补我国既有社会保障...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因其人本主义根基与激进改革步调再次引起各界热议。分析全民基本收入理念在西方福利体制中的生长过程及背后动因,并聚焦其经济、社会和政治逻辑,可进一步剖析将之本土化以修补我国既有社会保障体系罅隙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愿景式福利设想,受限于现实可行性,全民基本收入很难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系统,需要与全民基本服务一起整合进社会福利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中,以落实其“面向全体公民”“无条件”“无差别”原则,并作为“两翼”贯穿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基本收入 全民基本服务 本土化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从社会保障到全民基本收入
2
作者 张浩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紧缩,代表着契约的调整;第三次则是全民基本收入开始实施政策试验,代表着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社会保护方式无论如何变迁均是为了维持社会契约,确保国家与个人的联系,使个人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全民基本收入尝试重塑社会契约的过程中,契约相关方出现明显变化,从现代社会保障的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变为国家和个人两方。从契约执行能力看,尽管技术进步使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试验项目的管理能力得到保证,但其财政可持续性备受质疑;此外,契约重塑能否成功还深受工作伦理和社会观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社会保障 全民基本收入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饭碗”愿意延退吗?——体制内外劳动者延迟退休意愿差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晓蒙 张琢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研究使用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研究了编制对公共部门员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种影响的异质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拥有编制会显著降低公共部门员工的延迟退休意愿,并且这种影响... 研究使用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研究了编制对公共部门员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种影响的异质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拥有编制会显著降低公共部门员工的延迟退休意愿,并且这种影响对男性、非农户籍与多子员工更为明显,对女性和农业户籍员工不显著;工资收入和养老保障是编制对公共部门员工延迟退休意愿影响的内在机制,拥有编制使得公共部门员工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及更加优渥的养老保障,从而降低其延迟退休意愿。据此,研究提出应通过精减编制、以女性和农业户籍员工为政策突破口、推动婴幼儿托育行业的发展缓解祖辈隔代照料负担、建立与延迟退休时长相挂钩的养老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激发延迟退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延迟退休 编制 工资收入 养老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丽晶 李英杰 孙振亚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显著促进粮食供给安全,机制分析验证了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调节效应;②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早出现倒U型拐点,且对非粮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更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更为显著;③门槛检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存在非线性单一门槛特征,当非农收入跨过门槛值6.370时,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因此,提出促进非农收入增长的同时多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农业技术投入的区域化差异等政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非农收入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供给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生育率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5
作者 王健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社会保障制度是制约和影响家庭生育的基础性制度。作为生育经济支持政策的重要一环,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提供充分的社会给付,从而将当前主要由家庭负担的且日益攀升的生育经济成本更大程度地社会化。对解决少子化问题而言,社会保障制... 社会保障制度是制约和影响家庭生育的基础性制度。作为生育经济支持政策的重要一环,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提供充分的社会给付,从而将当前主要由家庭负担的且日益攀升的生育经济成本更大程度地社会化。对解决少子化问题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必要但非充分的政策措施,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其他生育支持政策予以相互配合。就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其在助推生育支持上有诸多不足之处,集中表现为基础理念上的滞后性以及具体规则上对生育家庭的抑制性和惩罚性。低生育率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社会工程,为努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生育抑制型转向生育友好型,当前的重点是尽快从保障儿童福利、推进性别平等以及弱化就业标准等方向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理念革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保障制度细部规则进行优化完善:一是在失业保险中为在职父母提供育儿休业津贴,二是将育儿行为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资格要件之一,三是增加与生育相关的社会促进给付,四是强化社会救助制度对生育贫困的兜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友好型 收入保障 生育支持 养育成本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保险对粮食类家庭农场韧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彭澎 董文槟 王浩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随着我国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收入保险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提高粮食类家庭农场应对冲击的能力意义重大。基于2021及2023年对江苏省家庭农场追踪调查获得的数据,使用熵值法构建家庭农场韧性指标体系,实... 随着我国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收入保险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提高粮食类家庭农场应对冲击的能力意义重大。基于2021及2023年对江苏省家庭农场追踪调查获得的数据,使用熵值法构建家庭农场韧性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收入保险对粮食类家庭农场的韧性及不同韧性维度的影响,并探索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保险显著增强粮食类家庭农场的韧性,有助于实现粮食安全。尤其是在提升家庭农场的转型力方面,它发挥着主要作用,同时对提升家庭农场的适应力也产生积极影响。第二,收入保险能显著缩小粮食类家庭农场预期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距,保障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收入的稳定与增长,最终风险作用机制和收入作用机制使得韧性增强。同时,收入保险可以通过提升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进一步增强其韧性。第三,收入保险对不同规模粮食类家庭农场韧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它显著增强小规模家庭农场的韧性。第四,粮食类家庭农场在获得收入保险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道德风险,家庭农场通常全职参与农业生产,在良好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相对更不易表现出道德风险。据此建议提高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强化其韧性提升作用,差异化设计收入保险产品,支持不同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保险 家庭农场 韧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社会保障多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
7
作者 曹信邦 张清洁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正在以数据要素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推动力、以数字平台为基础载体,推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构经济增长和劳务关系的新型经济形态。立足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三大核心要素,从理论层...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正在以数据要素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推动力、以数字平台为基础载体,推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构经济增长和劳务关系的新型经济形态。立足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三大核心要素,从理论层面阐释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给多方主体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利益冲突,可以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劳动互补效应、岗位替代效应、岗位创造效应、涟漪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等引致异质性劳动者之间利益冲突,通过雇主责任规避、监管责任转移和劳动过程控制等渠道引致新业态从业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社会保障,实行明确劳工法律身份、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引入全民基本收入等协调政策,能够缓解由数字经济引致的多方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利益冲突 社会保障制度 全民基本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的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分析——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8
作者 段金龙 李理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203-207,共5页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该研究依据土地发展权划分,并考虑农民社会保障功能损失,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利用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该研究依据土地发展权划分,并考虑农民社会保障功能损失,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利用2015—2023年土地交易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研究区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土地增值收益为144.75万元/hm^(2),仅占土地价格的一半;入市过程中,农民失去了土地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这部分功能的价值为39.30万元/hm^(2),应由政府从调节金中拿出一部分进行补偿;兼顾土地发展权划分和农民社会保障功能损失后,政府、村集体和农民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分别为5.55万、79.95万元和59.25万元/hm^(2),对应比例分别为3.8%、55.2%和41.0%,使得农民集体获得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并显著超过当地征地补偿标准。这有利于推动土地开发模式从增量土地征收向存量土地入市转变,也有助于提高农民和村集体参与入市的积极性。研究结论拓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思路,对于未来深化其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 社会保障功能损失 金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来自地方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7
9
作者 席恒 凯迪日耶·阿不都热合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政策基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和区域的收入差距,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不同群体和区域的共同富裕能力,把社会保障政策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是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地方实践创新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技术赋能 政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人享有”到“公平享有”:健康保障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枫 成前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3,共13页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大类健康保障制度置于统一分析框架,评估流动人口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存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现象,低收入者健康状况较差,...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大类健康保障制度置于统一分析框架,评估流动人口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存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现象,低收入者健康状况较差,但医疗服务利用概率更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低收入人群补贴高收入人群的“逆向再分配”现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再分配效应为正,低收入群体更多利用了该服务。因此,建议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利用率,维护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促进健康公平;同时,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保护能力和医保受益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保障 收入再分配 公平性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主要指标及关联程度测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可山 孙铭雨 +1 位作者 刘基伟 李群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6,共16页
文章理论阐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涵义,构建四维度34个指标的粮食安全根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文章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灰色关联度等模型,揭示各指标对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强弱,测度各指标与粮食... 文章理论阐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涵义,构建四维度34个指标的粮食安全根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文章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灰色关联度等模型,揭示各指标对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强弱,测度各指标与粮食安全根基的关联程度及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作用下,耕地保护和科技支撑起到正向作用,党政同责夯实的作用呈波动趋势,而种粮收益则表现为负向作用。应稳定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逐步将支持的重点转向农业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支撑带动耕地保护程度和种粮收益水平持续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综合指数呈“W”形变动,但科技支撑指数呈现的复杂趋势和种粮收益指数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态势要引起重视。未来耕地质量和科技支撑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要重点防范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和“谁来种粮”问题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科技进步 耕地保护 种粮收益 动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威 关文晋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障种粮农民根本收益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一环。从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背景出发,着重分析政府层...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障种粮农民根本收益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一环。从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背景出发,着重分析政府层面、市场层面以及农民层面在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的内在逻辑,据此提出实现路径,健全和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障我国口粮绝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粮农民 收益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业收入保险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金成 揭宗康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能我国“三农”产业结构升级,亟待加快构建农业收入保险制度体系,以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发展我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我...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能我国“三农”产业结构升级,亟待加快构建农业收入保险制度体系,以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发展我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业收入保险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并借鉴美国、日本两国农业收入保险的制度安排和经营管理经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发展中国农业收入保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保险 收入保险 农业风险 保险科技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金成 陈明裕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6,共12页
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公平分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商业医疗保险有助于促进群体间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显著缩小个体收入差距。商业医疗保险主要通过灾难性医疗支... 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公平分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商业医疗保险有助于促进群体间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显著缩小个体收入差距。商业医疗保险主要通过灾难性医疗支出控制路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路径缓解居民收入差距,而商业保险补偿在提升身体健康状况路径上呈现相反影响。本文以存在问题为导向,借鉴新加坡、荷兰、美国、芬兰等国相关实践经验,为提升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公平分配效果,提出挖掘民众参保需求、完善产品设计开发、健全政府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医疗控费机制、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多层次健康管理战略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 医疗支出 收入再分配 收入差距 健康管理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医疗保障的共同富裕效应:测度与实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莹 赵桂芹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8,共15页
多层次医疗保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和2019年数据,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测度结果表明: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体而言,多层次医疗保障起到了正向的收入调节作用,... 多层次医疗保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和2019年数据,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测度结果表明: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体而言,多层次医疗保障起到了正向的收入调节作用,且不同单位类型之间这一作用存在差异;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体而言,多层次医疗保障的作用由扩大收入差距转变为微弱地缩小收入差距,且存在城乡差异。分层次来看,基本医保缴费扩大了参保者的收入差距,基本医保报销缩小了收入差距,商业健康保险尚未发挥正向的收入调节作用,医疗救助微弱地缩小了收入差距。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多层次医疗保障显著地缩小了收入差距,且这一效应在城镇地区较为显著,在农村地区并不显著。基于此,建议继续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精准识别机制,以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医疗保障 收入差距 再分配效应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分配 被引量:7
16
作者 姚玉祥 吕指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基于统一框架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理论刻画,并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展开定量评估。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是中...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基于统一框架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理论刻画,并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展开定量评估。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重要驱动因素,老龄化显著扩大了收入不平等;从整体来看,发展不均衡、支出规模偏低等因素限制了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其再分配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存在交互效应,随着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提高,老龄化对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弱化。因此,要逐步扭转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造成的负面冲击,应在强化共济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支出 收入分配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财税制度优化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季 陈少波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对现代财税制度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税制度一方面可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中等收入群体、调节高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活质量、积累人力资本,达到优化...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对现代财税制度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税制度一方面可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中等收入群体、调节高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活质量、积累人力资本,达到优化和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目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充分发挥财税制度的重要作用,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及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探索构建负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监管;加大中央转移支付下沉力度,加强财政支出在住房保障、技能培训、教育方面的倾斜;提升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和养老服务水平,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财税制度 个人所得税 财政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演进趋势与效应评估
18
作者 蔡萌 岳希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8,共12页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演进趋势,基于1988—2018年六轮CHIP调查数据,运用收入再分配效应分解方法,从政策规模和累进性等角度研究了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为代表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总效应和分解效应。研究发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演进趋势,基于1988—2018年六轮CHIP调查数据,运用收入再分配效应分解方法,从政策规模和累进性等角度研究了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为代表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总效应和分解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具有显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且这种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在三十多年间持续增强。特别是随着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范围和政府转移支付规模的逐步扩大,政策累进性日益提升,收入再分配政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提高收入再分配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再分配政策 收入再分配效应 社会保障支出 个人所得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回流决策——基于劳动时间与安全性的解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丛胜美 罗必良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0,共13页
利用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检验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对外出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显著促进了外出农民工回流,从地点来看,县城农民工回流务工、县城以外农民工回流务农现象... 利用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检验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对外出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显著促进了外出农民工回流,从地点来看,县城农民工回流务工、县城以外农民工回流务农现象均显著;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估计也支持上述结论。第二,基于“工资—闲暇”模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的分析表明,对工作时间、工作安全的诉求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外出农民工回流的重要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工回流的重要调节因素。第四,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非携带性”是参保促进农民工回流的中间机制的判断缺乏理论和经验支持。研究结论为缓解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农民工回流 工作时间 工作安全 家庭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影响——“非粮化”和耕地流转率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兆林 吕秋杭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对其种植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家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村庄耕地流转率提高可以显著弱化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耕地细碎化对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农户、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户、丘陵山区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因此,应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发育,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推动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拓展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有效缓解耕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种植业收入 种植结构 耕地流转 粮食安全 非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