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研究
1
作者 宋芝超 黄森兰 +4 位作者 祝茜茜 陆姗姗 刘文君 瞿叶清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阐明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方法以五种热性中药挥发油(高良姜油、干姜油、肉桂油、胡椒油、吴茱萸油)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化学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PE)氮酮为对照,首先考察皮肤安全性,然后在建立分析方法... 目的阐明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方法以五种热性中药挥发油(高良姜油、干姜油、肉桂油、胡椒油、吴茱萸油)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化学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PE)氮酮为对照,首先考察皮肤安全性,然后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考察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9种中药成分的效果。结果5种热性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IC 50值是氮酮的3.63~8.15倍。HPLC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热性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所促渗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相关,对于log P在2.6~3.5范围内的亲脂性成分如白藜芦醇、延胡索乙素、槲皮素等促渗效果较好。结论应根据促渗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合理选用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中药挥发油 皮肤细胞毒性 透皮促渗效果 油水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和威海近海医药与个人护理用品分布、多介质分配行为及生态风险
2
作者 陈瀚 卢爽 +6 位作者 于紫萱 马艺轩 王德 宋志花 吕敏 陈令新 丁晶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6-939,共14页
为全面评估医药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分布、多介质分配行为及影响其环境行为的关键环境因素,本研究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高精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探究了15种非甾体类消炎药和防腐剂在烟台和威海近海水及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 为全面评估医药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分布、多介质分配行为及影响其环境行为的关键环境因素,本研究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高精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探究了15种非甾体类消炎药和防腐剂在烟台和威海近海水及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分配行为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海水和沉积物中15种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31~662.31 ng/L和57.11~31.09 ng/g,安替比林(PHZ)、非诺洛芬(FPF)、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B)和布洛芬(IBU)、酮洛芬(KPF)分别为海水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PPCPs浓度在夏季较高,这与其使用方式及夏季旅游城市的高强度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夏季MPB、IBU、PHZ和FPF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可达30.16、15.15、3.27和3.81 ng/L。空间分布上,春季和冬季渤海海域采样点PPCPs浓度高于黄海海域,夏季黄海海域采样点PPCPs浓度要高于渤海海域,而表底层海水中目标物质总浓度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沉积物中PPCPs浓度为黄海高于渤海。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分别为(3.99±0.95)和(3.80±0.57)cm3/g,高于EPISuite模型的预测值,表明实际环境中污染物在沉积物-水间分配行为的复杂性。生态风险方面,总风险熵值结果表明,PPCPs混合物对研究区海水中藻类、甲壳类和鱼类呈低风险。尽管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PCPs混合物对甲壳类动物的风险熵值高于藻类和鱼类。为明确研究区海域中是否存在具有高风险的优先控制PPCPs,计算了单一PPCP的优先指数(PI),结果表明所有PPCPs的PI值均为零,因此被归类为安全污染物。但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要不断关注海洋环境中多种PPCPs的浓度水平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与个人护理用品 时空分布 沉积物-水分配系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拉霉素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3
作者 钟雅文 李子杨 +4 位作者 魏知非 陈佳琪 吴春璇 相亦飞 何家康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1-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泰拉霉素在不同p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其在不同正辛醇-水及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ow),为后续开发泰拉霉素新制剂提供参考。试验通过考察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指标建立测定泰拉霉... 试验旨在研究泰拉霉素在不同p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其在不同正辛醇-水及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ow),为后续开发泰拉霉素新制剂提供参考。试验通过考察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指标建立测定泰拉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泰拉霉素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超纯水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泰拉霉素在正辛醇-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的Pow。结果显示,泰拉霉素在p H值为1.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极微溶解,在pH值为4.5、5.8和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几乎不溶,在pH值为7.4、8.0的磷酸盐缓冲液以及超纯水中不溶。泰拉霉素的lgPow在0~1之间。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HPLC法专属性良好,可用于测定泰拉霉素含量;泰拉霉素难溶于水,具有一定的亲脂性,平衡溶解度和Pow易受pH值影响,预测泰拉霉素具有较好的生物膜透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拉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低渗透油藏产能分析方法
4
作者 张乔良 赵楠 +4 位作者 隋波 王磊 杨朝强 岳绍飞 张风波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3,共12页
针对海上探井、评价井测试时间短导致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较实际生产差异明显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考虑有效驱动因子的广义达西公式,建立了包含低速非达西渗流、储集层应力敏感、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等因素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 针对海上探井、评价井测试时间短导致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较实际生产差异明显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考虑有效驱动因子的广义达西公式,建立了包含低速非达西渗流、储集层应力敏感、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等因素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产能评价与预测方程,利用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典型油藏的测试数据进行了产能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及时有效的能量补充能够获得较高的储集层渗流能力、驱油效率和油藏产能;研究区块生产压差在8.6~29.5 MPa时,储集层应力敏感和低速非达西渗流导致油藏产能减小分别为4.0%~12.8%、42.4%~84.4%,低速非达西渗流对产能的影响远远大于储集层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出砂和不影响油藏能量有效补充的前提下,采油井可通过放大生产压差获取较高的油藏产能;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与稳定产能的差别随着储集层有效渗透率的降低而变大,研究区块在油藏压力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稳定产能为油藏测试产能的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应力敏感 油水两相 有效驱动因子 稳定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土壤Cr(Ⅵ)固-液分配系数K_(d)值及其在推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天董 薛维纳 +4 位作者 罗飞 唐伟 余海波 晏井春 宋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1335,共10页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及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本研究采用我国黑龙江海伦黑土、河南封丘潮土、海南儋州砖红壤等12种典型土壤,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解吸平衡实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土壤均在48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比,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r(Ⅵ)的土壤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吸附平衡实验表明,相较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Cr(Ⅵ)在我国典型土壤上的吸附特征。Cr(Ⅵ)土壤吸附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x)非固定值,随着平衡液Cr(Ⅵ)浓度的增大,K_(d)x逐渐减小。解吸平衡实验表明,Cr(Ⅵ)土壤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j)高于吸附过程的对应值。基于三相平衡估算土壤平衡液Cr(Ⅵ)浓度时应采用K_(d)j,且其取值因平衡液Cr(Ⅵ)浓度而异。基于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直接接触且不存在地下水稀释的保守假设条件,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不同土壤的Cr(Ⅵ)环境基准值,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典型土壤Cr(Ⅵ)基础参数数据库,为我国分区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Cr(Ⅵ)环境基准积累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吸附-解吸 土-水迁移 固-液分配系数 保护地下水的土壤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阿合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祖 徐同 +4 位作者 谢亚妮 张慧芳 凡闪 陈常超 朱传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7-2027,共11页
【研究目的 】地层水作为油气运移的载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阿合组油气藏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缺少系统研究。【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 【研究目的 】地层水作为油气运移的载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阿合组油气藏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缺少系统研究。【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在对地层水样品筛选的基础上,对库车东部阿合组的地层水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离子比例系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意义。【研究结果 】阿合组的地层水主要为NaHCO_(3)型,其次为CaCl_(2)型和MgCl_(2)型,矿化度相对较低。地层水的矿化度、离子比例系数具有受构造控制的特点:在构造的开启区、地层的尖灭区,地层水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_(3)型,钠氯系数、脱硫酸系数较高且变质系数为负值,而封闭性的地层中地层水具有相反的化学特征。【结论 】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水层的平面分布特征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以迪北油气藏为例,依奇克里克断裂以北虽经历过油气的充注,但已经生成的油气沿着断裂逸散,低矿化度、高钠氯系数、高脱硫酸系数、低变质系数及高高岭石含量表明地层受到了沿断裂进入大气降水的影响;而断裂以南相反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高岭石含量反映地层封闭性较好,受大气降水影响小,对应了气藏的分布。地层水的化学特征与油气藏的分布关系为后续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离子比例系数 油水分布 油气勘查工程 库车东部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仿真的混合油中水分子扩散行为及其介电常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曼卿 张博 +2 位作者 李健飞 李华强 朱庆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09,900,共13页
绝缘油是油浸式变压器内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绝缘性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实验研究表明植物油与矿物油共混可有效提升其绝缘性能,但改性机理尚不明确。该文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植物油、矿物油不同共混比例下油中水分子的... 绝缘油是油浸式变压器内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绝缘性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实验研究表明植物油与矿物油共混可有效提升其绝缘性能,但改性机理尚不明确。该文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植物油、矿物油不同共混比例下油中水分子的扩散行为及其介电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植物油占比增加,水分子的扩散系数逐渐降低,抑制了油中“水桥”的形成,提升了混合油的绝缘性能。水分子与混合油组分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与氢键计算结果表明,植物油中强极性基团的引入增大了混合油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能与氢键数目,抑制了水分子的热运动,导致其扩散系数降低;而随着植物油占比增加,混合油的静态介电常数显著增大,且随着含水量的提高显著上升,这是由于水分子及植物油中强极性基团的引入增大了混合油中参与极化的粒子数目,导致体系介电常数显著增高。综上所述,强极性基团是影响混合油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共混时需综合考虑其对水分子扩散行为的抑制及对介电常数的增大效应,以达到提升混合油绝缘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油 含水量 扩散系数 介电常数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顶板水害风险保护系数法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玉广 乔伟 +2 位作者 胡发仑 刘梦楠 吕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8,共9页
关于近水体下采煤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取采高倍数问题,《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以下简称《“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仅适用于“松散含水层”下采煤,至于基岩... 关于近水体下采煤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取采高倍数问题,《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以下简称《“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仅适用于“松散含水层”下采煤,至于基岩含水层下采煤以及老空水体下采煤如何确定保护层厚度并未涉及;常用的顶板水害风险评价技术方法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富水性评价、导通性评价、充水强度评价,在含水层富水性已知的情况下,评价方法可以进一步简化,仅评价“导通性”即可。基于以上2点,从《“三下”开采规范》出发,试图构建类似于底板突水系数那样简单的判据用于评价顶板水害风险。首先,基于“保护”一词的科学内涵,提出导水裂隙带顶界面至上覆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岩层均具有保护功能,应统称为保护层(Hb);基于《“三下”开采规范》中保护层厚度选取采高(A)一定倍数的做法,提出了保护系数(Bs)概念,即保护层厚度与采高的比值(Bs=Hb/A)。其次,基于《“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关于防隔水煤(岩)柱保护层厚度取值的规定,提出松散含水层下采煤的保护系数分区阈值Bi=(0,2、3、4、5、6、7);煤系地层一般为砂、泥岩互层型沉积建造,其中泥岩具有阻水功能(相当于松散层下的黏性土层),且泥岩总厚度一般大于累计采厚,故基岩含水层下保护层厚度可参照《“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松散层底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累计采厚”的条件并按最大值选取,即4A,遂提出评价基岩含层的保护系数分区阈值Bi=(0,4)。根据保护系数和分区阈值,可将评价区划分为突水区(Bs≤0)、危险区(0<Bs<Bi)、安全区(Bs≥Bi)。当煤层上方有多层含水层时,应分别进行评价。最后,举例说明应用保护系数评价顶板水害风险的过程和方法,指出当含水层富水性为中等及以上时,“突水区”“危险区”的内涵侧重于安全性,通常作为防水安全煤柱留设;当含水层富水性弱或疏放经济时,“突水区”“危险区”主要用于指导疏干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风险评价 保护系数 分区阈值 “三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耿洁 乐平 +3 位作者 杨文明 杨博 赵彬 张如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不同尺寸的孔、缝、洞交错发育,采用一般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可能大于静态储量。在引入水油比的基础上,考虑孔缝洞介质不同时的岩石压缩系数,得到了适用于断控型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并在此基础上... 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不同尺寸的孔、缝、洞交错发育,采用一般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可能大于静态储量。在引入水油比的基础上,考虑孔缝洞介质不同时的岩石压缩系数,得到了适用于断控型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流动物质平衡新方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新方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新方程计算的动态储量与数值模拟得到的静态储量误差仅为0.1099%,验证了新方程准确可靠;哈拉哈塘地区多口井用新方程计算的动态储量与地质建模雕刻的静态储量相对误差为-4.82%~-0.15%,远远低于物质平衡方程计算的动态储量与静态储量的相对误差,新方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更适用于哈拉哈塘地区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型油藏 碳酸盐岩 水油比 岩石压缩系数 流动物质平衡 动态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场中油滴运动速度及聚合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智慧 廖锐全 +3 位作者 程阳 冯笑雅 袁旭 张兴凯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由于油井中后期产量下降,注水开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优化注入水水质、净化地层,需提高采出水中的油水分离效率。油水分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油水两相运动规律的掌握及分离方法的正确应用。该研究在油滴运动理论的基础上,借助Fluent... 由于油井中后期产量下降,注水开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优化注入水水质、净化地层,需提高采出水中的油水分离效率。油水分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油水两相运动规律的掌握及分离方法的正确应用。该研究在油滴运动理论的基础上,借助Fluent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油滴在流场中的变形和聚并动态进行精细描述。通过实验测试重力场中黏度为5.7 mPa·s和54 mPa·s、直径为3.0~8.5 mm的油滴上升速度及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直径较大的油滴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并提前达到最大速度,其上浮过程中的变形系数随着油相黏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多个油滴的聚合及其速度主要受连续相的黏度变化影响。在原有油滴速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表面张力对油滴变形的影响,得到的新模型对油滴的速度计算误差为±7%,显著提高了油滴速度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油滴聚合 变形系数 有限元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藏动态诊断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锐东 王睿 +4 位作者 马恋 张春光 宋刚祥 石美雪 路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4-580,共7页
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原油、溶解气、气顶气、凝析油、地层水等多相流体。准确计算地层压力及各相采出程度是该类型油气藏动态诊断及剩余油气挖潜的关键。目前已有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难以有效考虑水侵等多种复杂驱动能量,导致各相... 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原油、溶解气、气顶气、凝析油、地层水等多相流体。准确计算地层压力及各相采出程度是该类型油气藏动态诊断及剩余油气挖潜的关键。目前已有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难以有效考虑水侵等多种复杂驱动能量,导致各相采出劈分不确定性较大,增加了调整挖潜风险。通过水侵量拟合及牛顿迭代求解法,建立了1套以水侵特征分析及平均地层压力求解为基础的气顶油藏动态诊断新方法。该方法在M油田Y3气顶油藏应用结果表明,Y3气顶油藏产出油中原油占比为89.7%,凝析油占比仅为10.3%,产出气中气顶气占比为97.9%,溶解气占比仅为2.1%,气顶气与凝析油采出程度分别高达46.6%和31.2%,原油及溶解气采出程度仅为12.1%和1.7%,该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动态诊断 水侵 平均地层压力 分相产出 剩余油气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D模型预测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12
作者 江波 陈景文 +1 位作者 肖子君 苏利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7-1117,共11页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_(OW))是评价化学品在环境中分配、迁移和归趋的重要参数,但大多数PFASs缺少K_(OW)的实测值.发展可靠的K_(OW)预测方法,对填补PFASs的K_(OW)数据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_(OW))是评价化学品在环境中分配、迁移和归趋的重要参数,但大多数PFASs缺少K_(OW)的实测值.发展可靠的K_(OW)预测方法,对填补PFASs的K_(OW)数据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基于溶质电子密度的溶剂化模型(SMD)描述溶剂化效应,以19种PFASs的lgK_(OW)实测值为参照,从哈特里-福克自洽场和密度泛函理论与不同基组的组合中,筛选适于预测PFASs的lgK_(OW)方法.比较lgK_(OW)实测值与不同方法所得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发现当用B3LYP泛函结合6-31+G(d,p)基组优化几何结构,B3LYP泛函结合MIDI!6D基组计算能量时,预测效果最好(r=0.980,P<0.001,RMSE=0.273).发现溶剂形成空穴、溶质-溶剂色散作用和溶剂局部结构变化,为PFASs的K_(OW)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预测PFASs的K_(OW)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哈特里-福克自洽场 密度泛函理论 基于溶质电子密度的溶剂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预测
13
作者 慕金雨 张梅超 +2 位作者 马芳芳 刘雪 王英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测定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油水分配系数,推测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溶出曲线,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建模,利用Gastroplus软件预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测定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油水分配系数,推测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溶出曲线,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建模,利用Gastroplus软件预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32%冰醋酸溶液-甲醇(70∶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3 nm,柱温25℃,进样体积10μL。采用摇瓶法和正辛醇-水体系测量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溶解度体积(DSV)和油水分配系数(P),推测其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在水、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溶出曲线,利用Gastroplus软件分析溶出曲线的Z-Factor值,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的PBPK模型,模拟大鼠体内药时(PK)曲线,与已知实测PK曲线进行比较,推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结果咖啡酸在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平衡溶解度为0.676、1.266和4.624 mg·L-1,DSV为443787、236967和64879 mL,为难溶性药物,且具有较强pH依赖性;咖啡酸在水、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油水分配系数(P)为4.33(logP=0.64)、28.87(logP=1.46)、19.77(logP=1.30)、0.28(logP=-0.56),推测其具有较高渗透性。软件模拟得到咖啡酸大鼠体内的C_(max)为0.358μg·mL^(-1),t_(max)为0.39 h,AUC为0.320μg·h^(-1)·mL^(-1),与已知的实测结果C_(max)为(0.250±0.037)μg·mL^(-1)、t_(max)为(0.33±0.12)h、AUC为(0.303±0.024)μg·h^(-1)·mL^(-1)一致,PK曲线基本吻合。结论咖啡酸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药物,推测其为BCS II类药物,其片剂在大鼠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体内外相关性 平衡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摇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测定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本亮 王冰 +3 位作者 浦益琼 陶建生 蔡贞贞 张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2-1896,共5页
目的测定丹皮酚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丹皮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25℃丹皮酚在水中的... 目的测定丹皮酚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丹皮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25℃丹皮酚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5 g/L,在酸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低,碱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高,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1 g/L;25℃丹皮酚在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263.2(lgPapp=2.42);丹皮酚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顺序下降。结论不同pH值的介质对丹皮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丹皮酚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小肠为主要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在体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黄酮化合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慧杰 王萌 +3 位作者 陈丽娜 刘亚男 任晓亮 戚爱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08-1711,共4页
目的测定12种黄酮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与HPLC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白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桑色素、杨梅素、橙皮素、柚皮素、花旗松素、二氢杨梅素、刺芒柄花素、大豆黄素的Log P值分... 目的测定12种黄酮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与HPLC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白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桑色素、杨梅素、橙皮素、柚皮素、花旗松素、二氢杨梅素、刺芒柄花素、大豆黄素的Log P值分别为4.38、2.69、2.89、4.87、4.62、4.23、2.44、3.77、1.76、1.36、4.15、3.88。结论花旗松素与二氢杨梅素在体内能被较好地吸收,透过生物膜能力良好,而芹菜素、木犀草素和橙皮素亲脂性较强。黄酮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与其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油水分配系数 经典摇瓶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对难溶性药物增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姚静 周建平 +1 位作者 杨宇欣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微乳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机理。方法经处方筛选及相图研究确定(BL9/正丁醇3∶1)/油/水比例为9∶1∶40的微乳处方;以二氢吡啶类药物为模型药物,测定其在微乳、胶束和油相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根据化学结构,采用计算机... 目的初步探讨微乳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机理。方法经处方筛选及相图研究确定(BL9/正丁醇3∶1)/油/水比例为9∶1∶40的微乳处方;以二氢吡啶类药物为模型药物,测定其在微乳、胶束和油相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根据化学结构,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药物的特性参数,并结合模型药物的特性分析微乳增溶难溶性药物的机理。结果微乳对药物的增溶效果远大于油相和胶束,并随药物的脂溶性和空间结构的改变而变化。结论微乳可用于增溶难溶性药物,且脂溶性越大,空间位阻越小,增溶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吡啶类药物 微乳 油/水分配系数 脂溶性 空间位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电动色谱测定油-水分配系数的改进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雪梅 魏为力 +4 位作者 姜军坡 石开云 穆小静 陈志涛 夏之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通过考察微乳液电动色谱(MEEKC)中化合物浓度和高电场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化合物分配于微乳后改变微乳内相性质的原因,以及电泳高电场致使微乳液性质变化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测定化合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改进型MEEKC方法.... 通过考察微乳液电动色谱(MEEKC)中化合物浓度和高电场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化合物分配于微乳后改变微乳内相性质的原因,以及电泳高电场致使微乳液性质变化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测定化合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改进型MEEKC方法.将此改进方法应用于烷基苯化合物之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其测定值与文献参考值平均相差0.07个对数单位,准确度较现行MEEKC方法有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EKC 改进方法 油-水分配系数 高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尔体积预测有机物水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连生 赵元慧 高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70,共16页
本文回归分析了20种317个固液化合物的摩尔体积和溶解度以及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溶解度及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摩尔体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讨论了回归系数,并用摩尔体积估算了一些有机物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并和其它... 本文回归分析了20种317个固液化合物的摩尔体积和溶解度以及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溶解度及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摩尔体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讨论了回归系数,并用摩尔体积估算了一些有机物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并和其它估算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辛醇 摩尔体积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估算多环芳烃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占生 林壬子 +1 位作者 孙玮琳 汪双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8,共4页
通过对 2— 6环多环芳烃 (PAHs)气相色谱保留时间 (RGC)与HPLC保留值及与辛醇 /水分配系数 (KOW)对应关系的研究 ,发现RGC与HPLC保留值及KOW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建立了RGC与KOW间的一元回归方程 ,并对包括EPA 1 6种优先控制的PAH... 通过对 2— 6环多环芳烃 (PAHs)气相色谱保留时间 (RGC)与HPLC保留值及与辛醇 /水分配系数 (KOW)对应关系的研究 ,发现RGC与HPLC保留值及KOW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建立了RGC与KOW间的一元回归方程 ,并对包括EPA 1 6种优先控制的PAHs在内的 3 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KOW 值进行估算 ,估算值的相对误差为 0 1 0 %— 1 2 1 0 % ,平均值为 4 5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多环芳烃 辛醇/水分配系数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泮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玲玲 李娟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研究地西泮的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和单向灌流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研究3种吸收促进剂Labrasol、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地西泮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地西泮肠吸收速率... 目的:研究地西泮的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和单向灌流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研究3种吸收促进剂Labrasol、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地西泮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地西泮肠吸收速率与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地西泮为全肠段吸收,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速率较大,分别为(0.186±0.006)h-1和(0.170±0.011)h-1;回肠和结肠段吸收速率依次减小,分别为(0.086±0.023)h-1和(0.059±0.012)h-1。Labrasol和Tween-80可明显增加地西泮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结论:地西泮的肠吸收机理为被动扩散,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在体肠灌流 单向灌流法 吸收促进剂 吸收动力学 油水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