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源^(110 m)Agγ级联符合修正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云武 毕朝文 +3 位作者 王亮 王茜 李元东 余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8-667,共10页
核电厂环境介质中^(110 m)Ag放射性水平一般较低,经浓缩富集制得薄厚度源,薄源的^(110 m)Agγ能谱级联符合效应较大,为了准确测量薄源^(110 m)Ag活度浓度,研究薄源^(110 m)Ag衰变过程γ能谱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分解^(110 m)A... 核电厂环境介质中^(110 m)Ag放射性水平一般较低,经浓缩富集制得薄厚度源,薄源的^(110 m)Agγ能谱级联符合效应较大,为了准确测量薄源^(110 m)Ag活度浓度,研究薄源^(110 m)Ag衰变过程γ能谱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分解^(110 m)Ag衰变为12个过程,采用蒙特卡罗仿真^(110 m)Ag衰变过程,记录每个过程无符合计数和符合计数,开展薄源^(110 m)Agγ能谱特征峰和级联符合修正分析。研究表明:^(110 m)Agγ能谱不同能量的特征峰由一个或几个不同衰变过程决定,并且每个衰变过程均发生3或4条γ级联符合相加,使其全能峰计数减少;1384.31 keV、1475.79 keV、1505.04 keV、1562.30 keV全能峰同时受到其他衰变过程级联符合相加峰影响,使其全能峰计数增加;其符合修正因子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89、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变纲图 ^^(110 m)Ag Γ能谱 符合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分层评估正常髌软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曦 胡杰 杨献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T2^(*)mapping定量评估髌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正常髌软骨T2^(*)mapping序列进行定量分析。将髌软骨分为6个亚区,分别测量并比较各区髌软骨厚度、深浅层T2^(*)值的差异及不同性别和内外侧间T2^(*)值的差异。结果:正... 目的:探讨使用T2^(*)mapping定量评估髌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正常髌软骨T2^(*)mapping序列进行定量分析。将髌软骨分为6个亚区,分别测量并比较各区髌软骨厚度、深浅层T2^(*)值的差异及不同性别和内外侧间T2^(*)值的差异。结果:正常髌软骨各区外侧厚度均大于内侧,各区的浅层T2^(*)值均大于深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中部深层T2^(*)值大于内侧中部深层(Z=-2.796,P=0.005),外侧中部浅层T2^(*)值大于内侧中部浅层(t=-2.918,P=0.005)。外侧上部及下部深层的T2^(*)值均大于中部深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女性的内侧上部深层和浅层的T2^(*)值均大于男性(t=-3.317,P=0.002;t=-2.222,P=0.034)。结论:T2^(*)mapping可以定量测量正常髌软骨各区的T2^(*)值及厚度,为软骨定量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髌软骨 ^T2^(*)值 软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放射性废油中^(55)Fe的测量方法
3
作者 马莉娜 范富有 +2 位作者 邱向平 王路生 戴雄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油进行安全评价,需要测量其中的关键放射性核素^(55)Fe的活度。本工作建立了一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核电厂废油样品中^(55)Fe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用9 mol/L HCl反萃取废油样品中的^(55)Fe,再通过AGMP-1阴离子交... 为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油进行安全评价,需要测量其中的关键放射性核素^(55)Fe的活度。本工作建立了一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核电厂废油样品中^(55)Fe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用9 mol/L HCl反萃取废油样品中的^(55)Fe,再通过AGMP-1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纯化反萃取液,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测量放化流程的回收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活度。测量结果表明:铁的平均回收率为71%±3%,潜在干扰核素^(63)Ni、^(54)Mn、^(51)Cr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5,^(60)Co的去污因子为5651。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1 h,^(55)Fe的最低检测限为0.02 Bq/g,用加标样品对方法进行检验,预期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在-2.9%^(6).0%范围内。此外,筛选了适合^(55)Fe测量的最优闪烁液,并建立了^(55)Fe和^(59)Fe双核素液闪图谱解析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准确测量核电厂放射性废油中的^(55)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放射性废油 ^^(55)Fe ^^(59)Fe 液体闪烁计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蓬莱碱性玄武岩^(40)Ar/^(39)Ar定年
4
作者 张万峰 汪俊杰 +3 位作者 郑德文 徐义刚 崔泽贤 张彦强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90-3197,共8页
海南蓬莱锆石巨晶具有均一的U-Pb年龄(4.4±0.1Ma,95%置信度),而其寄主岩浆喷发形成的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为分散的放射成因同位素年龄(K-Ar定年,4.4~3.6Ma)。变化较大K-Ar年龄与一致的U-Pb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预示着该套碱性玄武岩K... 海南蓬莱锆石巨晶具有均一的U-Pb年龄(4.4±0.1Ma,95%置信度),而其寄主岩浆喷发形成的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为分散的放射成因同位素年龄(K-Ar定年,4.4~3.6Ma)。变化较大K-Ar年龄与一致的U-Pb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预示着该套碱性玄武岩K-Ar定年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及样品分析流程,提升测试自动化程度,建立年轻玄武岩^(40)Ar/^(39)Ar定年方法,并对海南蓬莱地区碱性玄武岩开展阶段升温^(40)Ar/^(39)Ar定年分析,以期获得蓬莱碱性玄武岩的高精度年龄。2个样品坪年龄分别为4.36±0.05(0.05)[0.19]Ma(2s,MSWD=0.53)和4.35±0.06(0.06)[0.19]Ma(2s,MSWD=1.32),其反等时线所计算的空气氩初始值分别为296.5±1.5(2s)和297.7±1.1(2s),样品不存在过剩40 Ar的干扰。一致的^(40)Ar/^(39)Ar年龄表明2个样品是同时形成、K-Ar体系封闭且未受后期热扰动,该结果可代表海南蓬莱玄武岩的喷发年龄。本研究不仅获得了海南蓬莱地区碱性玄武岩高精度^(40)Ar/^(39)Ar年龄,而且该结果与具有不同封闭温度的年代学方法(U-Pb法及U-Th/He法)所获放射成因同位素年龄在2 sigma范围内一致,表明海南蓬莱地区碱性玄武岩未受后期热事件影响,具有一致的喷发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蓬莱 碱性玄武岩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90)Y的淬灭指数及其在^(90)Sr分析中的新应用
5
作者 冯孝贵 袁建华 +4 位作者 何千舸 靳小军 孔雪艳 王建晨 陈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9-266,共8页
采用自定义的、针对^(90)Y的淬灭指数qx,结合改进双窗法,建立了一种用液闪仪(有时需要辅以γ谱仪)分析^(90)Sr的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有两点:(1)样品的淬灭水平较低,^(90)Sr或^(90)Y在全谱范围内的计数效率可以近似为100%;(2)^(90)Y... 采用自定义的、针对^(90)Y的淬灭指数qx,结合改进双窗法,建立了一种用液闪仪(有时需要辅以γ谱仪)分析^(90)Sr的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有两点:(1)样品的淬灭水平较低,^(90)Sr或^(90)Y在全谱范围内的计数效率可以近似为100%;(2)^(90)Y液闪谱图高能部分没有其它β核素的干扰。以高放废液分离热实验的三类真实样品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使用步骤。实验采用的样品已达到^(90)Sr/^(90)Y放射性衰变平衡,因此可以用三种思路计算^(90)Sr含量,彼此相互验证。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得到的^(90)Sr含量是准确可靠的。本方法只需要对液闪谱图高能部分进行线性拟合,简单、易于操作,使用者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的特点及分析要求,按应用建议选择合适的分析策略。对于^(90)Sr/^(90)Y样品(可含^(137)Cs),如果^(90)Sr的计数率占比不是太低,用本方法对^(90)Sr含量进行测定时,既不需要进行化学分离,也不需要等待^(90)Sr/^(90)Y放射性衰变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闪 淬灭指数 改进双窗法 线性拟合 ^^(90)Sr ^^(90)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T2^(*)mapping评估肝硬化的价值
6
作者 邢威 贺俊景 +5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豆凯 黄婷婷 张岚 张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验证使用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APT)成像技术在体评估肝硬化及脾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月至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53例和健康志愿者23 例.所有受试均行 APT、T2^(*)mapping、mDixon-... 目的:验证使用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APT)成像技术在体评估肝硬化及脾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月至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53例和健康志愿者23 例.所有受试均行 APT、T2^(*)mapping、mDixon-quant、弥散加权成像(DWI)、3D vane T1W 和 B0 mapping等肝脏脾脏MR序列扫描.定量分析并获得肝脏和脾脏的APT值、T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脂肪分数(FF)和B0值等指标,并计算脾脏体积.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尼特U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斯皮尔曼方法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使用优化扫描参数的APT序列,可以获得信号均匀的肝脏、脾脏APT图像.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组的脾脏体积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48,P<0.001),脾脏APT值和T2^(*)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体积与脾脏T2^(*)值和肝脏T2^(*)呈正相关(r=0.43,P<0.001;r=0.39,P=0.008).脾脏APT值和肝脏APT值呈正相关(r=0.36,P=0.002),脾脏T2^(*)值与肝脏T2^(*)值呈正相关(r=0.64,P<0.0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体肝脏、脾脏3D APT成像的可行性.脾脏APT值和T2^(*)值可定量评估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脏 酰胺质子转移 ^T2^(*)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和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7
作者 于慧敏 赵金鑫 +4 位作者 董建涛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张宏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假设粒子植入术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无脱落或游走,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0、5%、10%、15%、20%、25%、30%、35%、40%、45%、50%)缩小,根据粒子不同活度分为A1~K1组(0.4 mCi)、A2~K2组(0.8 mCi)。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K1组和A2~K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得出每组术后不同时间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活度90%靶体积所接受剂量(D_(90))以及100%、150%、90%处方剂量所覆盖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00)、V_(150)、V_(90))和平均剂量(D_(mean))。通过比较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D_(90)、V_(100)、V_(150)、V_(90)、D_(mean)差异,分析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靶区以0~50%速度缩小的剂量学影响。结果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0.4、0.8 mCi组术后1~6个月D_(90)无明显差异;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D_(90)高于0.4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V_(90)高于0.8 mCi组,第5~6个月两组V_(90)变化趋于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V_(9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V_(100)结果与V_(90)结果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5%时,0.4 mCi组V_(150)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35%时,0.8 mCi组V_(15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D_(mean)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8 mCi组D_(mean)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结论处方剂量相同情况下,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125)I粒子活度对D_(90)影响不大,低活度组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高活度组,靶区均匀性相对较好;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5%时,高活度组D_(90)、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低活度组,且高剂量区持续时间长。随着靶区每月缩小速度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动态剂量 靶体积 缩小速度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中^(14)C前处理装置研制
8
作者 保莉 任晓娜 +3 位作者 杨海兰 王瑞俊 杨有坤 郭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4,共4页
从环境放射性常规监测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环境水中^(14)C前处理装置。装置包括一个容量大于20 L的夹套玻璃反应釜、可控制反应温度的水浴锅、高纯氮气与碱液吸收瓶等。基于该装置对地表水、海水样品中的^(14)C进行前处理,采用硫酸氧... 从环境放射性常规监测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环境水中^(14)C前处理装置。装置包括一个容量大于20 L的夹套玻璃反应釜、可控制反应温度的水浴锅、高纯氮气与碱液吸收瓶等。基于该装置对地表水、海水样品中的^(14)C进行前处理,采用硫酸氧化无机碳、过硫酸钾和过氧化氢氧化有机碳的方式将水中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碱液吸收后制成碳酸钙。得到地表水和海水样品中的无机碳、有机碳含量,说明该实验装置能很好地用于环境水样品中^(14)C的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 ^^(14)C 前处理 湿法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测量海水中^(239)Pu
9
作者 邬蒙蒙 尹云云 +3 位作者 郭庐阵 吕天林 汪传高 庞洪超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加速器质谱(AMS)系统对海水中^(239)Pu进行测量,用阴离子树脂对样品中^(239)Pu进行了分离纯化、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制备测量使用靶样品。制备一组自来水样品作为空白样品得到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9 fg(... 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加速器质谱(AMS)系统对海水中^(239)Pu进行测量,用阴离子树脂对样品中^(239)Pu进行了分离纯化、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制备测量使用靶样品。制备一组自来水样品作为空白样品得到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9 fg(2.0μBq),对实际海水样品中^(239)Pu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对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海水 放射性测量 ^^(239)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离子树脂和Ni树脂分离-液闪法对土壤中^(63)Ni的分析测量研究
10
作者 杨海兰 保莉 +5 位作者 刘王东 郭琛 任哲敏 杨有坤 尹雅莉 苟荣霞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9-495,共7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阴离子树脂与Ni树脂联合分离纯化、液闪法测量土壤中^(63)Ni的分析方法。通过研磨、浸取、沉淀等前处理,利用树脂分离干扰核素,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化学回收率,再用液闪计数器测定^(63)Ni的活度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 建立了一种基于阴离子树脂与Ni树脂联合分离纯化、液闪法测量土壤中^(63)Ni的分析方法。通过研磨、浸取、沉淀等前处理,利用树脂分离干扰核素,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化学回收率,再用液闪计数器测定^(63)Ni的活度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化学回收率达76.1%±3.8%,探测限为(26.0±1.2)Bq/kg,对Fe、Co、Cs、Zn等常见干扰核素去污因子达到102~105。本方法优化了树脂分离流程与化学处理条件,回收率稳定,适用于核设施周围环境中的土壤^(63)Ni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63)Ni Ni树脂 液闪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物^(134)Csγ能谱和符合修正分析
11
作者 杜云武 朱杰 +4 位作者 王亮 罗茂丹 毛万冲 李雪泓 唐远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1,共9页
沉降物样品具有厚度薄、半径小、重量轻及放射性水平低的特点,沉降物γ能谱中^(134)Cs的级联符合效应较为明显,为了准确测量沉降物^(134)Cs活度浓度,研究^(134)Cs衰变过程对γ能谱探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134)Cs衰变分... 沉降物样品具有厚度薄、半径小、重量轻及放射性水平低的特点,沉降物γ能谱中^(134)Cs的级联符合效应较为明显,为了准确测量沉降物^(134)Cs活度浓度,研究^(134)Cs衰变过程对γ能谱探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134)Cs衰变分解为9个过程,采用试验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仿真沉降物^(134)Cs衰变过程,记录每个过程无符合计数和符合计数,开展^(134)Csγ能谱特征峰和级联符合相加修正分析。研究表明:^(134)Csγ能谱不同能量的特征峰由一个或几个不同衰变过程决定,并且每个衰变过程均发生级联符合相加,使其全能峰计数减少;1 168 keV、1 365 keV全能峰同时受到其他衰变过程级联符合相加峰影响,使其全能峰计数增加;605 keV、796 keV全能峰级联符合相加修正因子均为1.29,569 keV、563 keV全能峰级联符合相加修正因子均为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变纲图 ^^(134)Cs Γ能谱 符合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技术的甘蔗不同季节播种对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12
作者 韦剑锋 韦冬萍 +5 位作者 胡桂娟 罗小芬 吴炫柯 胡文莉 黄锴霖 马纪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6,共8页
为促进甘蔗(Saccharum spp.)氮肥高效利用,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分析秋季(8月20日)、春季(2月20日)和夏季(5月20日)播种甘蔗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结果表明,3个播期新植蔗吸收的N有21.56%~33.93%来自... 为促进甘蔗(Saccharum spp.)氮肥高效利用,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分析秋季(8月20日)、春季(2月20日)和夏季(5月20日)播种甘蔗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结果表明,3个播期新植蔗吸收的N有21.56%~33.93%来自当季施用的氮肥,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16.84%~21.50%、42.71%~47.45%和31.05%~39.43%;宿根蔗吸收的N来自上季施用氮肥的比率为6.65%~9.16%,上季氮肥在宿根季的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15%~6.58%、30.25%~31.26%和8.31%~9.61%。3个播期两季甘蔗氮肥残留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大幅递减,但0~40 cm土层残留以夏季播种较多,40~60 cm土层残留以秋季播种较多。秋季播种两季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59693.69 kg·hm^(-2),较春季、夏季播种增加2.74%和34.43%;夏季播种两季甘蔗的氮肥利用率为28.08%,较秋季、春季播种提高4.63和6.58个百分点;春季播种两季甘蔗的氮肥损失率为47.85%,较秋季、夏季播种增加1.54和7.19个百分点。可见,甘蔗秋季播种产量较高,夏季播种氮肥吸收较多、损失较少,但夏季播种新植蔗吸收的大量氮肥未能转化为增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广西甘蔗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播种期 ^^(15)N示踪 氮肥利用 氮素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配比对^(60)Co-γ 辐射诱变 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许彦明 张震 +5 位作者 缪子琪 张英 刘彩霞 王瑞 陈隆升 陈永忠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辐射后油茶种子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为辐射诱变育种苗木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经50 Gy ^(60)Co-γ辐照处理的‘湘林XLC15’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配制4种基质,体积比分别为1∶1∶1(T1)、1∶1... 【目的】筛选适宜辐射后油茶种子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为辐射诱变育种苗木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经50 Gy ^(60)Co-γ辐照处理的‘湘林XLC15’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配制4种基质,体积比分别为1∶1∶1(T1)、1∶1∶0(T2)、1∶0∶1(T3)、0∶1∶1(T4),分析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处理下油茶幼苗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指标,筛选出适合辐射诱变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优基质配比。【结果】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异(P<0.05),基质的干容重、湿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T3处理为最高。不同基质对^(60)Co-γ辐射诱变油茶的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T3处理的油茶幼苗叶片在上表皮厚度(23.86μm)、海绵组织厚度(272.76μm)、下表皮厚度(23.93μm)、叶片总厚度(410.16μm)、SPAD(57.07)、净光合速率(2.92μmol·m^(-2)·s^(-1))和蒸腾速率(0.99 mmol·m^(-2)·s^(-1))等指标上均表现出最佳效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质的干容重、湿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对叶片厚度、SPAD、蒸腾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的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对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下油茶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综合表现最佳,T2处理下综合表现较差,4种基质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T1、T4、T2。【结论】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体积比1∶0∶1是适宜^(60)Co-γ辐射处理后油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基质配比 ^^(60)Co-γ辐射 叶片组织结构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征95^(th)百分位男性数字化测评模型开发及验证
14
作者 贺丽娟 赵康伟 +2 位作者 李海岩 崔世海 吕文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94-2003,2048,共11页
数字化测评模型作为汽车主被动安全一体化研究的关键工具,其生物逼真度与人体体征适配性直接影响虚拟测评的可靠性。目前对于大身材男性乘员在汽车碰撞时的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研究存在局限性。本研究依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95^(th)百分... 数字化测评模型作为汽车主被动安全一体化研究的关键工具,其生物逼真度与人体体征适配性直接影响虚拟测评的可靠性。目前对于大身材男性乘员在汽车碰撞时的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研究存在局限性。本研究依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95^(th)百分位男性体征数据,基于志愿者CT医学影像,开发一款具有高生物逼真度的中国体征95^(th)百分位男性数字化测评模型(TUST IBMs M95-O)。通过重构人体肩部、胸部、腹部、骨盆以及膝关节这5个区域的尸体试验,从多个角度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同时应用其与现有5^(th)百分位女性(TUST IBMs F05-O)和50^(th)百分位男性(TUST IBMs M50-O)人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后碰撞滑车试验对比。结果表明:15组仿真试验的预测结果与尸体试验数据趋势相同,均在相应的尸体试验通道内,接触力与压缩量平均差异在10%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后碰撞滑车试验中,3种体征模型均与志愿者试验运动学响应保持一致。该模型作为中国体征系列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填补了对大身材男性乘员损伤预测的技术空白,可为汽车碰撞安全虚拟测评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th)百分位男性 汽车乘员 数字化测评 损伤仿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刘畅 刘静红 方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患者(共145个病灶,恶性病变112个,良性病变33个)的术前MRI图像。在肿瘤最大面积的层面上绘制肿瘤T2WI低信号的感兴趣区。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对参数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联合,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且绘制其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R2^(*)值和幅度值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2^(*)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9~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幅度值的AUC为0.869(95%CI:0.803~0.92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81.8%;相位值的AUC为0.563(95%CI:0.478~0.645,P=0.24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9%、54.6%;R2^(*)值联合幅度值的AUC为0.886(95%CI:0.823~0.933,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R2^(*)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94(95%CI:0.832~0.93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1.8%;幅度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58(95%CI:0.790~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9%、90.9%。结论R2^(*)值、R2^(*)值联合病变长径、R2^(*)值联合幅度值是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方法,R2^(*)值联合病变长径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磁共振成像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宇宙射线内充气正比计数管测量^(85)Kr的活度
16
作者 梁建峰 解峰 +7 位作者 代义华 师全林 王春杰 李雪松 关清帝 姜文刚 余功硕 刘志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作为放射性惰性气体,^(85)Kr是大气环境监测和禁核试核查中重点关注的核素。利用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直接测量是目前^(85)Kr的主流测量方法之一,而基于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的反符合测量方法研究多集中在37Ar的测量中,鲜有关于^(85)Kr的报道。... 作为放射性惰性气体,^(85)Kr是大气环境监测和禁核试核查中重点关注的核素。利用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直接测量是目前^(85)Kr的主流测量方法之一,而基于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的反符合测量方法研究多集中在37Ar的测量中,鲜有关于^(85)Kr的报道。本文建立了一套低本底内充气正比计数管测量系统用于^(85)Kr的高灵敏度测量,采用准4π阱型塑料闪烁体作为反符合探测器,以主动屏蔽来自宇宙射线的本底,相比原始能谱,反符合能谱的全谱本底计数率由3.64 s^(−1)降低至0.182 s^(−1)。利用长度补偿法绝对测量了^(85)Kr的活度浓度,并标定了系统的探测效率,结果为95.8%。测量24 h情况下系统的最小可探测活度约7 mBq,有效提高了^(85)Kr的测量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5)Kr 内充气正比计数管 反宇宙射线 低水平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大口黑鲈表型数据测量与品质预测方法
17
作者 冯国富 曾智超 +2 位作者 王文娟 王耀辉 王浩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7-525,588,共10页
大口黑鲈的肥满度、体质量及尺寸等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指标,针对上述数据手工测量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及关键点表型数据测量方法面积要素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语义分割模型结合最小外接轴对齐矩形的表型数据测量方法,并基于表型数据... 大口黑鲈的肥满度、体质量及尺寸等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指标,针对上述数据手工测量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及关键点表型数据测量方法面积要素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语义分割模型结合最小外接轴对齐矩形的表型数据测量方法,并基于表型数据测量与计算结果完成大口黑鲈品质预测。首先通过使用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和SENet(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对Deeplabv3^(+)模型进行改进,实现对大口黑鲈头部、躯干、尾部、鱼鳍等部位的高精度分割,然后使用最小外接轴对齐矩形完成大口黑鲈各部位长、高测量,通过各部位像素与矩形像素的比例完成面积测量;最后,基于测量结果完成体质量回归预测与肥满度计算,以实现大口黑鲈品质预测。结果表明,语义分割模型整体mIoU(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达到90.15%,在忽略鱼鳍影响后,mIoU达到94.02%,测量所得全长、体长、体高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5%,头长、头高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5%,面积测量误差低于4.5%。多项式体质量回归预测模型对体质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决定系数为0.97,平均相对误差低于4%,基于测量值的3种肥满度状态指数计算结果均接近实际值。该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获取大口黑鲈的表型数据,并为进一步衡量鱼类生长状况与健康状况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表型数据 品质预测 ^Deeplabv3^(+) 计算机视觉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火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含量研究
18
作者 吕世懂 曲良冉 +4 位作者 吴万富 张继光 尹艳梅 蒋绍松 陈春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9,共9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和核桃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学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区分,并找出引起它们差异的关键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火麻籽油相对密度分别在0.9228~0.9238之间,折光指数分别在1.4770~1.4778之间;火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并且γ-亚麻酸仅在火麻籽油中检出。在火麻籽油样品中,都不同程度检出了Δ^(9)-THC,含量在0.15~42.76 mg/kg之间。结合脂肪酸组分及含量,PCA、CA和OPLS-DA能较好实现不同类型油脂的区分,并且油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是实现不同类型油脂区分的关键变量。实验结果证明火麻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含有的Δ^(9)-THC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我国对火麻籽油及火麻相关食品中Δ^(9)-THC实施检测识别,并制定相关检测和限量要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油 脂肪酸组成 ^Δ^(9)-四氢大麻酚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4)He气闪烁体的组合式中子探测器中子灵敏度研究
19
作者 张小东 欧阳晓平 +2 位作者 张建福 邱孟通 张显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38,共7页
研制了能用于脉冲混合辐射场的基于^(4)He气闪烁体的组合式中子探测器,其具有中子能量响应平坦、中子/伽马分辨较高等优点。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中子和聚乙烯靶、^(4)He原子核作用产生的反冲质子、反冲氦核在^(4)He气中... 研制了能用于脉冲混合辐射场的基于^(4)He气闪烁体的组合式中子探测器,其具有中子能量响应平坦、中子/伽马分辨较高等优点。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中子和聚乙烯靶、^(4)He原子核作用产生的反冲质子、反冲氦核在^(4)He气中的能量沉积,以及探测器的中子灵敏度,计算结果表明,1~15 MeV中子在^(4)He气中的能量沉积曲线十分平坦,探测器对1~15 MeV中子的灵敏度约为4.0×10^(-15)C·cm^(2)。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K600高压倍加器上对探测器的中子灵敏度进行了实验标定,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e气闪烁体 反冲质子 中子探测器 中子灵敏度 能量响应平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和CO_(2)复合胁迫对水蕴草及其生长水体的影响
20
作者 常雅军 王巍 +3 位作者 刘吉祥 李韵涵 孙林鹤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共11页
为了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水蕴草〔Elodea densa(Planch.)Casp.〕对水体NH_(4)^(+)胁迫的响应机制,设置2个NH_(4)^(+)质量浓度水平(1和6 mg·L^(-1))和3个CO_(2)流量水平(0.0、0.4和1.0 m^(3)·h^(-1),分别对应环境CO_... 为了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水蕴草〔Elodea densa(Planch.)Casp.〕对水体NH_(4)^(+)胁迫的响应机制,设置2个NH_(4)^(+)质量浓度水平(1和6 mg·L^(-1))和3个CO_(2)流量水平(0.0、0.4和1.0 m^(3)·h^(-1),分别对应环境CO_(2)、低流量CO_(2)和高流量CO_(2)),对胁迫0、3、10和17 d时6个处理组的水体物理化学指标及水蕴草的生长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胁迫0 d和NH_(4)^(+)单一胁迫处理组相比,胁迫3、10和17 d时,4个复合胁迫处理组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和pH值显著(P<0.05)下降,而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盐度、NH_(4)^(+)含量和HCO_(3)^(-)含量多显著升高,并且,CO_(2)流量对上述水体指标的影响以及NH_(4)^(+)质量浓度对水体NH_(4)^(+)含量的影响在0.001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交互作用对水体NH_(4)^(+)含量的影响在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处理组的水蕴草生长量均为负值;在同一CO_(2)流量下,1和6 mg·L^(-1)NH_(4)^(+)处理组间的水蕴草生长量差异较小,而在同一NH_(4)^(+)质量浓度下,低流量和高流量CO_(2)处理组的水蕴草生长量显著低于环境CO_(2)处理组;并且,仅CO_(2)流量对水蕴草生长量的影响在0.001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4个复合胁迫处理组水蕴草的叶绿素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环境CO_(2)处理组相比,整体而言,4个复合胁迫处理组水蕴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胁迫3 d时显著下降、在胁迫10和17 d时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胁迫3、10、17 d时升高;在同一NH_(4)^(+)质量浓度下,高流量CO_(2)处理组水蕴草的MDA含量在胁迫10和17 d时显著低于低流量CO_(2)处理组。总体来看,在同一NH_(4)^(+)质量浓度下,低流量和高流量CO_(2)处理组水蕴草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胁迫3 d时高于环境CO_(2)处理组,而GS、GDH、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碳酸酐酶活性在胁迫10和17 d时低于环境CO_(2)处理组。以上研究结果显示:CO_(2)浓度升高可促进水蕴草的碳氮协同代谢,从而缓解水中NH_(4)^(+)对水蕴草的毒性效应,但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溶解在水中的HCO_(3)^(-)不断累积,导致水体酸化,反而加剧了NH_(4)^(+)对水蕴草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蕴草 CO_(2) ^NH_(4)^(+) 复合胁迫 双因素方差分析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