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凤奇 钟红利 +3 位作者 张凤博 杨超 王乐 武蓬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2-727,734,共7页
利用包裹体显微测温、显微荧光、显微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x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成藏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第l期油气包裹体沿石英颗粒次生加大内... 利用包裹体显微测温、显微荧光、显微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x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成藏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第l期油气包裹体沿石英颗粒次生加大内侧分布,或沿未切及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的成岩微裂缝,或成群、成带分布于长石颗粒内等,同期石油包裹体成分中长链烷烃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成熟度较低,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80~100℃;第2期油气包裹体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缝成线状或带状分布,同期石油包裹体成分中长链烷烃质量分数相对较低,成熟度较高,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85~100℃.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存在2期成藏,分别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大规模石油成藏和晚白垩世晚期到古近纪早期的晚期构造抬升调整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红外光谱 成藏期次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致密砂岩的非均质性及对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21
2
作者 尤源 刘建平 +3 位作者 冯胜斌 贺静 梁晓伟 牛小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8-174,共7页
应用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块状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扫描,发现外观均质的块状砂岩内部表现出明显的CT响应差异,并且由样品顶端至底端CT吸收值呈现出逐渐变低的递变趋势。据此对该砂岩样品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铸体薄片分析。... 应用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块状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扫描,发现外观均质的块状砂岩内部表现出明显的CT响应差异,并且由样品顶端至底端CT吸收值呈现出逐渐变低的递变趋势。据此对该砂岩样品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铸体薄片分析。结果显示,该致密砂岩样品具有微观非均质性,在整体致密、可见孔隙少,压实和胶结作用明显的背景下,不同部位孔隙特征有差异。最显著的差异是样品底端广泛发育微裂缝,以条状延伸和顺层展布为主,并多见有机质充填。分析认为长7块状砂岩重力流滑塌成因机制造成微裂缝广泛分布,差异溶蚀造成孔隙分布不均匀。这种块状致密砂岩内部的微观非均质性,尤其是广泛发育的微裂缝对致密油勘探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储层微"甜点"的存在,也指出了储层改造潜在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7油层组 块状砂岩 CT技术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