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裸燕麦(Avena nuda L.)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晋辉 张立峰 +1 位作者 樊新华 甄新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品五(晚熟品种)和坝莜一号(早熟品种)2个裸燕麦(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时期的根量和根系全氮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根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抽穗开花期达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灌浆期降至最低... 以品五(晚熟品种)和坝莜一号(早熟品种)2个裸燕麦(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时期的根量和根系全氮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根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抽穗开花期达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灌浆期降至最低;灌浆后,莜麦根重呈回升性增长。随着莜麦的生长发育,0~30cm土层的根系衰减较快,30~90cm土层的根系则有增加。莜麦根系全氮含量随生育期推移大致呈"L"型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根量 全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葡聚糖合酶基因AsCSLH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斌 张宗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3-728,共6页
β-葡聚糖是燕麦发挥保健作用的重要功能因子,分离其合成关键基因有助于解析燕麦β-葡聚糖积累的分子机制。以高β-葡聚糖燕麦地方品种夏莜麦为材料,通过RACE和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克隆了燕麦β-葡聚糖合酶基因AsCSLH及其基因组序列并分析... β-葡聚糖是燕麦发挥保健作用的重要功能因子,分离其合成关键基因有助于解析燕麦β-葡聚糖积累的分子机制。以高β-葡聚糖燕麦地方品种夏莜麦为材料,通过RACE和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克隆了燕麦β-葡聚糖合酶基因AsCSLH及其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该基因组织表达特性。分离出的燕麦CSLH基因包含6个内含子,内含子剪接方式均符合GT/AG剪接规则,编码区全长2277bp,在序列上与水稻CSLH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相似性最高,所预测的编码蛋白含有相关多糖合成酶保守结构域。AsCSLH基因在燕麦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灌浆期籽粒中表达水平最高。推测AsCSLH基因在燕麦籽粒的β-葡聚糖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β-葡聚糖合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综合评价及筛选
3
作者 杨冰 王玉婷 +3 位作者 刘金龙 韩旭 李跃 孙彦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8-1417,共10页
为比较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抗倒伏能力的差异,探究影响燕麦倒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9种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穗部特征、茎秆形态特征和茎秆化学物质含量与抗倒性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明确影响燕麦抗倒性的主要性状... 为比较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抗倒伏能力的差异,探究影响燕麦倒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9种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穗部特征、茎秆形态特征和茎秆化学物质含量与抗倒性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明确影响燕麦抗倒性的主要性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优良品种和性状,为今后育种提供亲本材料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抗倒性最强的燕麦品种分别是A05,AN222和A01,重心高度、第二节间长度、茎粗系数、穗长、穗下节长、钾和纤维素含量是影响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抗倒伏 形态特征 化学物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疱疹病毒1型的gB蛋白截短表达及其ELISA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力 杨丽梅 +6 位作者 郭时金 沈志强 李峰 张颖 徐倩倩 张志美 王艳萍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7,共6页
参照已发表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了长855bp的gB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定向克隆至pET30a... 参照已发表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了长855bp的gB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定向克隆至pET30a表达载体中,经PCR、酶切鉴定正确后,重组质粒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在变性的条件下采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变性蛋白复性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肠炎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为鸭肠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疱疹病毒1型 gB蛋白 表达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
5
作者 庄煦 王建丽 +5 位作者 张冬梅 牟林林 尤佳 韩微波 王召明 邸桂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燕麦品种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挖掘燕麦优良基因源,对10份燕麦品种的18个品质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CP)、水溶性糖(WSC)等营养指标变异系数较大,在育种潜力上具有更大的改良空间。数据相关分析、聚类及因子分析得... 为了明确不同燕麦品种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挖掘燕麦优良基因源,对10份燕麦品种的18个品质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CP)、水溶性糖(WSC)等营养指标变异系数较大,在育种潜力上具有更大的改良空间。数据相关分析、聚类及因子分析得出,18个品质性状可以分为营养能量指标和形态建成指标两类,两类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趋势,而在性状内部,各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YM10具有突出的营养价值性状优势,是燕麦品质育种的优异材料;品种YM08在营养价值性状和形态建成性状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YM01的饲喂价值及饲草价值突出。营养能量指标和形态建成指标间的协调统一是优质燕麦品种选育的最基本尺度,两类性状可作为优势性状基因源加以创新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质性状 能量指标 形态建成 相对饲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铅胁迫条件下燕麦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
作者 魏姗姗 段佳宸 +3 位作者 李莹莹 魏紫玥 王忠美 贾雯羽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6-10,共5页
以禾本科植物燕麦的花早和品五两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铅溶液对其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待燕麦植株长至二叶期时观测表型,并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燕麦植株的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铅浓度... 以禾本科植物燕麦的花早和品五两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铅溶液对其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待燕麦植株长至二叶期时观测表型,并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燕麦植株的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铅浓度的增加,燕麦植株的各项表型数据以及HSP70基因家族和HSP90基因家族的各两名成员的基因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胁迫浓度为8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对比花早和品五两个燕麦品种可知,两者在重金属铅胁迫下的耐受性相近,因此,二者均宜在重金属铅胁迫下进行种植。综上,土壤中低浓度的重金属铅可以促进燕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燕麦植株的抗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重金属铅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寇江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2-1568,共7页
为探明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5,10-4,10-3,0.01,0.10和1μmol&#... 为探明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5,10-4,10-3,0.01,0.10和1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燕麦种子,研究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1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了淀粉酶活性(P<0.05),提高了蛋白水解酶活性(P<0.05);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了燕麦幼苗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幼苗干重及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降低了蛋白水解酶活性,有效抑制了可溶性蛋白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其中,添加0.01μmol·L-1和0.10μmol·L-1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本研究得出外源EBR能够明显缓解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以0.01μmol·L-1和0.10μmol·L-1外源EBR的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表油菜素内酯 NACl胁迫 燕麦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寇江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7,共9页
为探明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光合作用的调控机理,以加燕2号、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外源EBR对燕麦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及PSⅡ光能分配情况的影响。... 为探明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光合作用的调控机理,以加燕2号、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外源EBR对燕麦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及PSⅡ光能分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燕麦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活性,导致燕麦幼苗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和NaCl胁迫相比较,添加外源EBR后,燕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hlx·c)含量显著增加;燕麦幼苗的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合效率(ФPSⅡ)、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天线色素转化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PSⅡ光化学反应能(P)显著升高,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反应中心耗散能(E)、天线耗散能(D)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外源EBR能够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PSⅡ反应中心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所产生的光抑制和PSⅡ反应中心损伤程度,提高燕麦幼苗的碳同化效率和光合能力,说明外源BRs对盐胁迫下燕麦光合作用起到正向调控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燕麦幼苗所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NACl胁迫 2 4-表油菜素内酯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秦琳 赵珊 +5 位作者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靳可婷 刘龙龙 仲伶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0-1559,共10页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糖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76.62%~80.96%,其中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最高(37.64%~47.12%),其次为油酸(28.33%~39.89%);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65~1 367和234~502μg·g^(-1);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和对香豆酸是裸燕麦酚酸的主要组分,含量分别为521~881、82~152、55~138和43~121μg·g^(-1),分别占总酚含量的54.4%~64.5%、7.4%~14.4%、5.3%~12.0%和4.8%~11.2%;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酚类物质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坝莜3号的多酚类提取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和FRAP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6.8%、88.7%和927 mmol·g^(-1);ABTS·+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RAP与总酚、总黄酮和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优质燕麦高抗氧化品种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燕麦食品开发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多糖 酚酸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
10
作者 窦晓利 梁万鹏 +1 位作者 韩庆辉 张金霞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
为了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旱作农业区推广的家畜饲草——燕麦(Avena sativa L.),对引进的3个燕麦品种进行生产能力及营养成分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个品种12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同时对不同品种间对应的... 为了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旱作农业区推广的家畜饲草——燕麦(Avena sativa L.),对引进的3个燕麦品种进行生产能力及营养成分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个品种12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同时对不同品种间对应的常用营养成分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福燕1号综合得分5.626,排名第1。3个品种之间“灰分”差异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非纤维淡水化合物”、“总可消化养分”和“单糖”甜燕1号与福燕1号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因子分析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燕麦籽粒对面粉黏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魏益民 任嘉嘉 +2 位作者 张波 陈锋亮 胡新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9-302,共4页
该文旨在研究高温处理燕麦籽粒对燕麦面粉黏度特性的影响,为确定燕麦的制粉工艺提供依据。燕麦籽粒采用热风干燥140、155和170℃处理30min;远红外烘烤200、220和240℃处理15min6种方式处理;用法国肖邦公司CD-2实验磨粉机制粉,测定皮粉... 该文旨在研究高温处理燕麦籽粒对燕麦面粉黏度特性的影响,为确定燕麦的制粉工艺提供依据。燕麦籽粒采用热风干燥140、155和170℃处理30min;远红外烘烤200、220和240℃处理15min6种方式处理;用法国肖邦公司CD-2实验磨粉机制粉,测定皮粉、心粉和面粉的黏度参数。结果表明,和对照(50℃热风干燥6h)相比,经高温处理的燕麦籽粒,其皮粉、心粉和面粉的平均糊化起始温度均明显降低;140、155℃的热风干燥和200℃的远红外烘烤处理,均能提高皮粉、心粉和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低谷黏度;随着热风干燥或红外烘烤温度的升高,燕麦的皮粉、心粉、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低谷黏度呈下降趋势。初步研究认为,适宜的处理温度(140~155℃热风干燥或200℃远红外烘烤)可降低燕麦粉的糊化温度,增加燕麦粉的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高温效应 黏度 制粉 燕麦 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萍 张立杰 +4 位作者 马宏玮 刘生祥 徐兆桢 李树华 许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以健壮燕麦 ( Avena sativa L.)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结果表明 ,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 ;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 以健壮燕麦 ( Avena sativa L.)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结果表明 ,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 ;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加或减少 ,叶绿素含量和瞬间光合速率偏向供体或受体 ;并筛选到对小麦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的部分变异株 ,表明燕麦 DNA已导入到小麦中 ,并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外源DNA导入 宁麦4号 性状变异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燕麦垄沟覆盖系统水生态过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宏 张恒嘉 +7 位作者 莫非 赵鸿 王润元 吴姗 邓浩亮 Asfa Batool Baoluo Ma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7-1771,共15页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此4个处理均无灌溉),测定生育期降雨、气温、0—140 cm土壤剖面水分变化、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阶段性极端干旱和全生育期极端干旱两个类型,均导致所有处理组中土壤剖面60—100 cm的"土壤干层"现象,垄沟覆膜处理对"土壤干层"现象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垄沟覆膜处理显著促进了收获期土壤剖面贮水量的回升,其贮水量分别提高了41.2 mm(2010年)和22.4 mm(2011年),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7、0.4 kg·hm-2·mm-1(2010年)和6.5、9.8 kg·hm-2·mm-1(2011年)。另外,垄沟覆膜处理组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降低了30.5%(2010年)和67.42%(2011年),但收获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4%(2010年)和55.6%(2011年)。研究表明,垄沟覆膜处理促进了降水向土壤水和作物水的转化效率,显著地缓解了作物水分供需矛盾,是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垄沟覆膜系统 土壤水分 水生态过程 燕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齐冰洁 刘景辉 +3 位作者 高聚林 张智勇 王海燕 焦伟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7-430,448,共5页
为了给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以及利用提供信息,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74份燕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共检测到73种燕麦醇溶蛋白图谱。其醇溶蛋... 为了给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以及利用提供信息,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74份燕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共检测到73种燕麦醇溶蛋白图谱。其醇溶蛋白带纹遗传相似系数为0.1667~1.0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964。共分离出19种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带纹,醇溶蛋白的带纹多态性为100%。等位基因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229,表明供试燕麦种质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燕麦醇溶蛋白聚类分析将74份材料分为6类,部分供试材料分类结果与其地理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avenasativa l.) 种质资源 醇溶蛋白 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萍 李树华 +4 位作者 马宏玮 张立杰 刘生祥 徐兆桢 许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以健壮燕麦 (Avera sativa L .)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对供体、受体及其 D5代的变异株系进行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有明显差异 ,无论是在酯酶同工酶中... 以健壮燕麦 (Avera sativa L .)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对供体、受体及其 D5代的变异株系进行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有明显差异 ,无论是在酯酶同工酶中还是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 ,均出现了供体特有的谱带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既出现了供、受体均不具有的新的杂交酶带 ,有的还显现了偏父或偏母以及完全互补型的酶带 ;酶的活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可以用同工酶分析作为鉴定外源 DNA导入的生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外源DNA导入 酯酶 过氧化物酶 酶谱 小麦 后代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沈国伟 李建设 +1 位作者 任长忠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24,共8页
为揭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加拿大和中国的64份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5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 为揭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加拿大和中国的64份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5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共134条,多态性百分比为78.36%。燕麦各种质间的Dice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所有燕麦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99~0.934,平均值为0.81,表明参试燕麦种质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差异相对较小。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燕麦种质中81.25%的种质血缘相对比较单一,仅18.75%的种质拥有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土默川平原不同牧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东海 武俊英 +2 位作者 黄修梅 刘景辉 刘文慧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2-1104,1108,共4页
以不同皮燕麦(Avena sativa L.)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设计,研究其草产量及品质差异,探讨其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皮燕麦的草产量、粗灰分含量均高于苜蓿;而粗蛋白含量则是苜蓿较高。... 以不同皮燕麦(Avena sativa L.)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设计,研究其草产量及品质差异,探讨其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皮燕麦的草产量、粗灰分含量均高于苜蓿;而粗蛋白含量则是苜蓿较高。表现较好的皮燕麦品种为蒙燕1号和坝燕4号。蒙燕1号的子粒产量较坝燕4号高(两品种分别为4 264.7、3 293.9 kg/hm2);而坝燕4号草产量较蒙燕1号高,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高6 558.0、2 821.1 kg/hm2。苜蓿品种中紫花苜蓿是高产优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avena sativa l.) 苜蓿(Medicago sativa l.) 产量 品质 内蒙古土默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比例和添加EM菌剂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葛剑 杨翠军 +2 位作者 刘贵河 杨志敏 白雪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93-2099,共7页
探讨混合比例和EM菌剂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按质量比1∶0.5,1∶1和1∶2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0.1%,0.2%和0.4%的EM菌剂,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 探讨混合比例和EM菌剂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按质量比1∶0.5,1∶1和1∶2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0.1%,0.2%和0.4%的EM菌剂,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裸燕麦比例增加而提高,添加EM菌剂青贮饲料p H值和氨态氮/总氮有所下降,乳酸含量有升高趋势,添加0.1%和0.2%EM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其中苜蓿与裸燕麦混合比例为1∶2时,添加0.1%EM在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提高乳酸/乙酸方面效果最好。混贮饲料苜蓿比例越高,粗蛋白质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但添加EM菌剂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裸燕麦比例较高时,添加0.1%和0.2%EM,可加速消耗原料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青贮发酵品质。总之,紫花苜蓿与裸燕麦混合青贮可形成养分互补,提高营养价值;加入0.1%或0.2%的EM菌剂有助于抑制不良发酵,提高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裸燕麦 青贮 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旭 曾昭海 +5 位作者 朱波 胡跃高 林叶春 陈恭 芦金生 袁喜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7,共7页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间混作处理比单作燕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收获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其中间作混播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是单作燕麦的1.1倍左右,单作箭筈碗豆是单作燕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1.3倍;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1∶2)和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1∶2)处理较高,单作燕麦最少。说明间作混播种植方式能起到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作 燕麦 箭筈豌豆 根际微生物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燕麦DNA的小麦后代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萍 马宏玮 +2 位作者 刘生祥 张立杰 徐兆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6-99,共4页
健壮燕麦(AvenasativaL.)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普通小麦宁春4号,变异品系的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发生变化:部分变异品系的旗叶功能期以及叶绿素含量改变,光合速率加快;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增加,穗粒重提高。方差分析表明,各变... 健壮燕麦(AvenasativaL.)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普通小麦宁春4号,变异品系的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发生变化:部分变异品系的旗叶功能期以及叶绿素含量改变,光合速率加快;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增加,穗粒重提高。方差分析表明,各变异品系与受体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自灌浆期起,变异品系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灌浆初期,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与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显示将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有助于小麦综合性状的改善,丰富小麦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DNA 小麦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