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TIS模型的巢湖十五里河源头段氮磷滞留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如忠 丁贵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2-751,共10页
为揭示巢湖十五里河源头河段氮磷营养盐滞留特征,选择NH4Cl、KH2PO4及NaCl作为示踪剂,开展野外现场示踪实验.根据获得的氯离子浓度和营养盐浓度穿透曲线数据信息,利用OTIS与OTIS-P计算软件,估算水文参数(D、A、As、?等)和营养盐一阶吸... 为揭示巢湖十五里河源头河段氮磷营养盐滞留特征,选择NH4Cl、KH2PO4及NaCl作为示踪剂,开展野外现场示踪实验.根据获得的氯离子浓度和营养盐浓度穿透曲线数据信息,利用OTIS与OTIS-P计算软件,估算水文参数(D、A、As、?等)和营养盐一阶吸收系数(λ、λs).在此基础上,计算暂态存储指标和营养盐吸收相关参数值,定量评估主河道流动水体与暂态存储对NH4+和SRP的损失贡献.结果表明,主河道与暂态存储区NH4+吸收系数平均值分别为3.88×10-6,8.81×10-4s-1,SRP分别为7.80×10-6,7.98×10-8s-1;综合衰减系数k-NH4平均值为1.64×10-4s-1,k-SRP为7.80×10-6s-1;NH4+和SRP的吸收长度Sw-NH4、Sw-SRP相当大,分别为1632.88,25471.32m,意味着该河段经由物理或生态过程去除N、P的可能性低;该河段Vf-NH4、Vf-SRP值较营养盐浓度低的溪流或小河流偏小,但U-NH4、U-SRP则明显偏大;暂态存储对于NH4+损失的平均贡献率为93.82%,主河道水流对SRP损失的平均贡献率高达9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存储指标 营养盐滞留 营养盐吸收 otis模型 水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水为主要补给源的城郊排水沟渠氮磷滞留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靖 李如忠 +2 位作者 唐文坤 董玉红 杨继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为揭示生活污水补给影响下排水沟渠氮、磷滞留特征,以合肥市城郊结合部的关镇河支渠为对象,以NH4Cl和KH2PO4为添加营养盐,以Na Cl为保守型示踪剂,开展5次现场示踪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OTIS(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with inflow and s... 为揭示生活污水补给影响下排水沟渠氮、磷滞留特征,以合肥市城郊结合部的关镇河支渠为对象,以NH4Cl和KH2PO4为添加营养盐,以Na Cl为保守型示踪剂,开展5次现场示踪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OTIS(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with inflow and storage)模型估算D(扩散系数)、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As(暂态存储区断面面积)、α(暂态存储交换系数)、λ(主流区溶质一阶吸收系数)和λs(暂态存储区吸收系数);并利用营养螺旋原理,计算营养盐的Sw(吸收长度)、Vf(吸收速度)和U(吸收速率)等.结果表明:1As/A具有随流量减小而增大的变化特征,平均值为0.35;5次试验得到的α均处在10-3数量级水平,平均值为2.49×10-3s-1.2Sw-NH4和Sw-PO4(分别表示NH4-N和PO4-P的Sw,下同)均较大,最大值分别达934 020、47 518 m,意味着关镇河支渠已基本不具备氮、磷滞留能力;而Sw-NH4和Sw-PO4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负值,表明该支渠还具有"源"的作用.3Vf-NH4与河水平均深度、渠道流量均呈显著负相关,Vf-PO4和U-PO4与渠道水面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4NH4-N和PO4-P的营养螺旋指标与其相应质量浓度背景值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排水沟渠 氮、磷滞留 营养螺旋 ot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型河流水动力弥散和潜流交换过程 被引量:6
3
作者 于靖 张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4-721,共8页
为研究城市小型河流中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规律,分析基流条件下流动水体与暂态存储区之间的滞留交互作用,采用溴化锂(Li Br)作为保守性示踪剂进行野外现场示踪试验,结合一维溶质运移存储模型(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with Inflow... 为研究城市小型河流中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规律,分析基流条件下流动水体与暂态存储区之间的滞留交互作用,采用溴化锂(Li Br)作为保守性示踪剂进行野外现场示踪试验,结合一维溶质运移存储模型(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with Inflow and Storage model,OTIS)定量解析潜流交换特性,估算纵向弥散系数(D)、潜流交换面积(As)、主河道断面面积(A)和潜流交换系数(α)。模型度量指标Da I值和均方根误差值结果表征参数模拟结果可靠性高,拟合效果理想。由泵入点O至下游1 300 m设置的A、B、C、D 4处监测点的模拟结果表明,水文参数D、As、A和α均随水文条件而变,OB河段(0-600 m)潜流交换能力较弱,主要以对流弥散过程为主;BD河段(600-1 300 m)具有较强的暂态存储能力,对溶质的滞留时间长;BC(600-1 000 m)和CD(1 000-1 300 m)河段交换系数分别为(3.42×10^-6±0.65×10^-6)s-1和(2.87×10^-6±0.81×10^-6)s-1;河段BC存在2.2×10-5m3/(s·m)的侧向补给流量。4个河段对比发现,城市河流渠道化、河床沉积物贫瘠等特征导致潜流交换能力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物理迁移 暂态存储 保守性示踪剂 一维溶质运移存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