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 km/h运行速度下现有接触网系统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杨佳 于杰 +3 位作者 鲁小兵 张家玮 姚永明 丁润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研究目的:我国已成熟应用并形成350 km/h及以下速度等级的接触网系统及装备技术体系,但尚缺乏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应用,亟待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更高运行速度下的可行性研究,以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实施... 研究目的:我国已成熟应用并形成350 km/h及以下速度等级的接触网系统及装备技术体系,但尚缺乏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应用,亟待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更高运行速度下的可行性研究,以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本文结合我国现有典型接触网系统类型,通过弓网动态耦合仿真和高速综合试验数据分析,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张力、设施断面、装备在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适应性研究,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及方向。研究结论:(1)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运行速度时弓网受流质量恶化,动车组升单弓运行时接近标准限值,重联升双弓运行时无法更好适应更高速度的要求;(2)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运行速度时导线、定位、吊弦、弹性吊索、电连接等空间动态位移增加,线索、构件相互间易发生碰撞、磨损,安全风险增大;(3)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运行速度时装备振动疲劳加剧,虽能满足荷载强度需求,但系统及装备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降低,服役寿命大幅缩短;(4)本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领域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及运维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 接触网 系统参数 装备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专利分析
2
作者 许建国 韩建民 李哲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研究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愈发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专利分析,系统梳理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地域与技术分布特点,剖析各技术分支研发状况,探寻其发展规律与创新方向... 研究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愈发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专利分析,系统梳理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地域与技术分布特点,剖析各技术分支研发状况,探寻其发展规律与创新方向,为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坚实依据。研究结论:(1)高速接触网智能建造技术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增长态势,2015—2020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后维持较高申请量和授权率,创新主体活跃;(2)中国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首位,是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技术水平领先,创新力和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3)技术分布集中于机械装备及专业工器具、试验模拟、工厂化预配,其中机械装备及专业工器具精准安装和试验模拟是研究热点;(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提升我国在高铁建设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腕臂 吊弦 智能建造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小动物(蛇)引起跳闸技术分析
3
作者 谢浩 王海鳗 +3 位作者 刘洪伟 苏强 刘玉金 严红年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1-126,共6页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常用的2种供电网络方式之一,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对机车稳定运行尤为重要。人烟稀少地界小动物活动频繁,它们极易侵入铁路沿线限界,造成设备接地短路跳闸,严重威胁变电设备安...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常用的2种供电网络方式之一,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对机车稳定运行尤为重要。人烟稀少地界小动物活动频繁,它们极易侵入铁路沿线限界,造成设备接地短路跳闸,严重威胁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成都供电段故障跳闸历史数据,深入剖析小动物引起跳闸的各项参数,并精确界定其关键数值范围。随后通过对跳闸比重、线路分布等数据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揭示跳闸现象的内在诱因。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解决小动物引起跳闸问题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铁路小动物侵界重点区域的日常巡视、采用封堵式腕臂底座设计以防止小动物攀爬、安装驱鸟装置以减少鸟类停留、设置刀刺网以阻挡小动物进入、定期清扫、悬挂蛇药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预期能够显著减少小动物(蛇)引起的跳闸故障,进而提升电气化铁路的整体安全运行水平。不仅为电气化铁路的供电网络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类似领域的故障分析与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跳闸 跳闸诱因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监测方法
4
作者 范赫达 李晨东 王中林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5期207-209,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5G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监测方法,构建包含多源数据采集、高速数据传输、智能故障诊断的一体化监测体系。该方法利用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故障的智能识别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一种基于5G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监测方法,构建包含多源数据采集、高速数据传输、智能故障诊断的一体化监测体系。该方法利用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故障的智能识别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4G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在故障检出率、定位精度、响应时间以及传输时延等性能指标上均有显著优势,为保障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接触网故障监测 5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广高速铁路接触网补偿装置钢丝绳锈蚀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作者 申涛 谭华 《铁道技术监督》 2025年第1期54-56,共3页
针对京广高速铁路接触网补偿装置钢丝绳锈蚀问题,调查锈蚀钢丝绳结构,从材料质量、安装工艺、环境污染、润滑等4个方面,分析装置钢丝绳锈蚀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为钢丝绳的维护保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补偿装置 钢丝绳 锈蚀 成因分析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铁路四电内业资料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冉秀林 王时龙 洪宗皓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针对既有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内业资料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解决方案,研发铁路四电内业资料管理系统。通过了解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进度、质量及四电内业资料管理的主要需求,明确四电内... 针对既有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内业资料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解决方案,研发铁路四电内业资料管理系统。通过了解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进度、质量及四电内业资料管理的主要需求,明确四电内业资料管理系统的功能规格,提出系统软、硬件架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关键要素进行系统建模和软件详细设计,实现系统业务功能。该系统在杭衢高铁等四电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充分验证了该系统在便捷性、数据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提出后续需完善的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电工程 数字孪生 内业资料管理 信息 系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DC-SSD网络的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屈志坚 张博语 +1 位作者 杨行 李迪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针对接触网应用环境复杂,定位线夹体积小、安装方向特殊、不易识别,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效果较差等问题,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密集连接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新方法。首先结合DenseNet与Inception模块对SSD模型的特征... 针对接触网应用环境复杂,定位线夹体积小、安装方向特殊、不易识别,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效果较差等问题,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密集连接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新方法。首先结合DenseNet与Inception模块对SSD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在特定的特征层间共享上下文信息,提升特征提取能力。然后从网络深层到浅层,逐级采用FPN融合SSD检测的多尺度特征图,设计多特征融合的密集连接网络模型,最后将f GIoU作为边框损失函数,在训练中优化真实框和预测框的重合度。对采集的某段接触网定位线夹图像数据集进行检测识别。结果表明:该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方法可在复杂接触网背景下,对定位线夹脱落和松动进行检测,且在不同角度、亮度的图像中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缺陷识别 定位线夹 特征金字塔 边界框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架空接触网弓网动态检测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2期30-33,共4页
刚性架空接触网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基本设置在环境相对复杂的隧道内。为确保设备良好工作状态,本文通过对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依据、项目进行分析,对实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有效的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方法,为后期隧道内刚性架空... 刚性架空接触网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基本设置在环境相对复杂的隧道内。为确保设备良好工作状态,本文通过对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依据、项目进行分析,对实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有效的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方法,为后期隧道内刚性架空接触网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架空接触网 接触力 弓网动态检测 燃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安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广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机理和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机理,分析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伸缩对腕臂偏移的影响,并采用逐工点分析法总结不同工况下钢梁伸缩与导线伸缩对腕臂偏移影响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接触网腕臂安装曲线在导线伸缩及钢梁伸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方法。结合典型案例计算分析,建议采用不同钢梁跨度下的推荐锚段布置方式能有效降低腕臂偏移量,并提出应重点关注伸缩缝两侧锚段腕臂偏移问题、腕臂偏移为叠加关系时缩小半锚长度、钢梁跨度大于720 m时应重点计算伸缩缝两侧双腕臂间距等优化事项。研究内容及计算公式可为系统性解决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偏移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技术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桥 钢桁架桥 钢梁伸缩 接触网 腕臂偏移 腕臂安装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多注意力网络的接触网侵限轻飘物跟踪
10
作者 屈志坚 张博语 +1 位作者 朱琳 梁家敏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针对接触网侵限轻飘物尺度变化大、遮挡干扰和铁路限界背景杂乱,易导致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多注意力网络的接触网轻飘物侵限跟踪新方法。引入三种注意力机制从更深层次提取轻飘物特征,通过空间注意力消除局部感受野限制,通... 针对接触网侵限轻飘物尺度变化大、遮挡干扰和铁路限界背景杂乱,易导致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多注意力网络的接触网轻飘物侵限跟踪新方法。引入三种注意力机制从更深层次提取轻飘物特征,通过空间注意力消除局部感受野限制,通过通道注意力突出轻飘物类别的通道特征,将交叉注意力聚焦于目标模板与搜索图像信息,采用空间正则化滤波器抑制背景干扰,融合各部分特征实现对侵限轻飘物的跟踪。采用OTB100数据集进行精度与准度实验,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线采集的数据为算例进行实验,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相关滤波类SRDCF算法和深度学习类SiamRPN++、DaSiamRPN算法,新方法可获得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限界 轻飘物 注意力机制 神经网络 空间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激光点云的非接触式接触网参数检测方法
11
作者 宋宗莹 尹太军 +3 位作者 张海山 闫大龙 王文斌 曾杉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针对目前接触网参数检测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激光点云的非接触式接触网参数检测方法:基于预处理后的接触网点云实现接触线和接触网支柱要素的分类;基于连通性分析,实现接触网支柱单体化分割,并通过建立kd-tree数... 针对目前接触网参数检测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激光点云的非接触式接触网参数检测方法:基于预处理后的接触网点云实现接触线和接触网支柱要素的分类;基于连通性分析,实现接触网支柱单体化分割,并通过建立kd-tree数据结构提取定位点;最后根据定位点与轨面关系计算接触网导高、拉出值。结果显示,基于本文方法得到的接触网参数检测精度符合《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暂行技术条件》要求,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激光点云 接触线 接触网支柱 定位点 导高 拉出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长大坡道区段刚性接触网短电分相设计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源 赖馨 +2 位作者 李明善 马骏 程泽华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仅有8~12 m,可大幅缩短关节式电分相长度,为解决丽香铁路3处隧道内长大坡道的电分相设计难题,文章通过借鉴柔性接触网关节式电分相设计方案,重点考虑绝缘锚段关节绝缘间隙、锚段热胀冷缩等因素,修正刚性悬挂锚段关节... 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仅有8~12 m,可大幅缩短关节式电分相长度,为解决丽香铁路3处隧道内长大坡道的电分相设计难题,文章通过借鉴柔性接触网关节式电分相设计方案,重点考虑绝缘锚段关节绝缘间隙、锚段热胀冷缩等因素,修正刚性悬挂锚段关节式电分相中性段和无电区长度,并结合工程实际条件,提出刚性接触网短分相设计方案,将电分相长度缩短至23 m,并通过弓网系统动态仿真验证其弓网动态特性可满足速度160 km/h要求。方案实施后,线路动态检测达速160 km/h,刚性接触网短电分段处无明显燃弧现象,各项动态指标满足标准要求。该方案的成功应用对速度120 km/h以上复杂工况线路的接触网电分相设计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刚性接触网 锚段关节 电分相 中性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与YOLOv5的吊弦高清图像采集方法
13
作者 许建国 韩建民 +1 位作者 刘岩 王建超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6,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高铁接触网整体吊弦高清图像采集检测低效、准确率不高、投入成本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前端图像识别触发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定位的整体吊弦高清采集方法。研究结论:(1)采用嵌入式FPGA+ARM双处理平台,将基于YOLOv5的... 研究目的:针对高铁接触网整体吊弦高清图像采集检测低效、准确率不高、投入成本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前端图像识别触发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定位的整体吊弦高清采集方法。研究结论:(1)采用嵌入式FPGA+ARM双处理平台,将基于YOLOv5的吊弦定位算法嵌入硬件结构中,通过FPGA实现图像运算硬件加速及识别过滤,通过ARM实现图像数据的高精度识别,整体吊弦图像检出率为99%,检时为4 ms/张,满足实时性检测要求;(2)通过FPGA与ARM的结合,内置专用图像处理算法芯片,滤除大量无用图像,获得清晰的整体吊弦图像,在数据集上训练和测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为100%,实际线路大于99%;(3)通过嵌入式FPGA+ARM硬件系统与YOLOv5的吊弦定位算法融合设计,减少了系统检测成本、扩大了技术应用范围,对推动接触网高质量智能建造与智能化运维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整体吊弦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区接触网线路参数对附加导线舞动的影响
14
作者 赵珊鹏 陈智涛 +3 位作者 张友鹏 王思华 葛威 张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针对大风环境下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发生剧烈舞动以及线间放电的现象,依据接触网附加导线结构特点,建立了附加导线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附加导线进行找形计算。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接触网附加导线处的随机风场,并对导线模型施加风... 针对大风环境下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发生剧烈舞动以及线间放电的现象,依据接触网附加导线结构特点,建立了附加导线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附加导线进行找形计算。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接触网附加导线处的随机风场,并对导线模型施加风荷载,利用无条件稳定Newmark法以及荷载增量法,分析接触网线路参数对附加导线舞动及线间距离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舞动防治措施。结果表明:40 m及更小档距对导线在低风速及高风速下的舞动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将附加导线运行张力提高至6.5 kN,导线阻尼比提高至1.5%及以上能有效降低两条导线的舞动剧烈程度;接触网附加导线的档距过大,运行张力及阻尼比过小,将导致导线舞动时悬挂点张力过大,易引起导线掉线、断线等事故;随附加导线档距减小、运行张力及阻尼比增大,线间最小距离呈递增趋势;不同线路参数下(档距、运行张力及阻尼比)附加导线舞动时线间最小距离均随风速增大出现减小趋势。本研究可为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附加导线舞动及线间放电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动特性 线间最小距离 附加导线 接触网 兰新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侵限异物检测与挂网异物清除技术综述
15
作者 曾绍聪 高仕斌 +3 位作者 于龙 王健 丁楚刚 詹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64,共14页
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成网运行,接触网分布范围日益扩大,异物挂网引发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成为影响高速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接触网侵限异物的检测与挂网异物的清除方法研究颇少,而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异物检测、清除的研... 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成网运行,接触网分布范围日益扩大,异物挂网引发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成为影响高速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接触网侵限异物的检测与挂网异物的清除方法研究颇少,而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异物检测、清除的研究成果颇丰。详细综述了接触网侵限异物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铁路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同时,借鉴电力系统领域异物清除技术研究,重点探讨了挂网异物清除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接触网清异的可能性及局限性,结合接触网的特点和运维需求,从远距离实时检测、远距离快速清除以及检测清除装置的小型化与轻量化3个方面,探讨了接触网异物检测清除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道 接触网 异物侵限 异物检测 挂网异物清除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与3D点云的定位装置状态检测
16
作者 许建国 韩建民 +1 位作者 刘岩 刘杰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8,93,共7页
研究目的:为解决接触网定位装置状态人工巡检耗时长问题,创建一种高效采集高清图像和3D点云融合建模技术的定位装置状态检测系统。研究结论:(1)研发了采集高新定位装置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动态智能快速识别定位装置状态技术;(2)基于定位... 研究目的:为解决接触网定位装置状态人工巡检耗时长问题,创建一种高效采集高清图像和3D点云融合建模技术的定位装置状态检测系统。研究结论:(1)研发了采集高新定位装置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动态智能快速识别定位装置状态技术;(2)基于定位器直线特征与高分辨率的2D图像,运用约束条件下的Hough变换检测定位目标,通过3D点云的直线拟合,对定位装置三维数据进行处理及角度计算,提高了强光与阴天天气下测量精度与效率;(3)创建的定位装置状态检测系统适用白天与晚上检测工况,可为接触网智能化巡检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定位装置 受电弓 机器视觉 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结构设计与调整
17
作者 张豪 张坤 +4 位作者 祖健 袁少磊 赵慧阳 关金发 方岩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结构较复杂,是维修维护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本文针对某地铁线路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出现的受电弓弓角异常磨损、接触线侧面异常磨损等问题,从受电弓、接触网空间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造成线岔区域异常磨损的原因,给出了...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结构较复杂,是维修维护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本文针对某地铁线路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出现的受电弓弓角异常磨损、接触线侧面异常磨损等问题,从受电弓、接触网空间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造成线岔区域异常磨损的原因,给出了线岔布置的原则和线岔结构的调整方案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受电弓 9号道岔 交叉线岔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市域快线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平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架空刚性接触网作为传输列车牵引电能的载体及受电弓滑动取电的机械滑道,是市域快线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可靠地向列车传输电能,文章以国内第一条采用架空刚性接触网授流、速度高达160 km/h的全地下市域快... 架空刚性接触网作为传输列车牵引电能的载体及受电弓滑动取电的机械滑道,是市域快线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可靠地向列车传输电能,文章以国内第一条采用架空刚性接触网授流、速度高达160 km/h的全地下市域快线——广州地铁18号线为例,在分析其架空刚性接触网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等技术手段对架空刚性接触网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研究,确定悬挂方式、导高、标准跨距、锚段长度、拉出值布置方案,以及分段绝缘器、膨胀元件及弹性线夹等关键设备的选型要求,并通过仿真及工程实例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160 km/h 架空刚性接触网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弓网异常磨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金城 朱合宾 +3 位作者 李占斌 包文斌 安贵磊 蘧靖宇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针对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弓网关系异常情况,文章逐一分析并确定可能的原因,详细概述改善弓网关系的具体步骤,记录整改流程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弓网异常磨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接触网 受电弓 弓网异常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lman滤波思想的接触线高度检测数据粗差修正算法
20
作者 王斌 王婧 +2 位作者 杨志鹏 刘晓峰 曹春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接触线高度平顺性是评价接触网设备动态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接触线高度检测数据中的粗差,基于Kalman滤波思想提出相应的粗差辨识与修正算法。将接触线高度视作一个连续平稳系统,利用矩形窗函数定义系统状态值,实现检测数据的分段... 接触线高度平顺性是评价接触网设备动态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接触线高度检测数据中的粗差,基于Kalman滤波思想提出相应的粗差辨识与修正算法。将接触线高度视作一个连续平稳系统,利用矩形窗函数定义系统状态值,实现检测数据的分段线性化;依据系统状态值的回归预测方法和状态差异的量化方案,构建粗差辨识与修正算法,并引入适用于锚段关节处双支接触线采集特征的回溯机制;基于大量实测数据,采用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确定算法参数,并从回溯、修正、运用和实时性等方面,对算法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完成各类接触线高度检测粗差的高速实时辨识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接触线高度 检测数据 粗差修正 KALMAN滤波 回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