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1)H NMR测定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
1
作者 张皓然 张琴 +5 位作者 文丽琼 零莉 胡俊杰 岑仕宇 王勤志 陈德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酚。经过烘干处理后,总姜酚的含量由(1.5±0.3)mg/g降低至(0.89±0.06)mg/g(鲜重),总姜辣素的含量由(2.3±0.4)mg/g降低至(1.4±0.1)mg/g,6-姜烯酚的含量由(4.8×10^(-3)±2.7×10^(-3))mg/g升高至(0.0209±0.0004)mg/g。烘干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由(4.4±0.2)mg/100 g降低至(1.5±0.6)mg/100 g,香草醛的含量由(1.20±0.07)mg/100 g升高至(1.87±0.01)mg/100 g,说明热处理会导致生姜中的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姜酚类物质向姜烯酚转化。该试验结果为研究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机理以及姜制品的生产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姜辣素 姜黄素 6-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稀土镧、铈急性生物效应的血清^1H NMR谱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中峰 吴惠丰 +4 位作者 张晓宇 李晓晶 廖沛球 李伟生 裴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采用现代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腹腔注射给药La(NO3)3(2,10和50mg/kg体重)和Ce(NO3)3(2,10和50mg/kg体重)48h后大鼠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内源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两种稀土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利用主成分分... 采用现代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腹腔注射给药La(NO3)3(2,10和50mg/kg体重)和Ce(NO3)3(2,10和50mg/kg体重)48h后大鼠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内源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两种稀土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了分类比较.在低剂量(2mg/kg体重)组La(NO3)3和Ce(NO3)3血清中,乳酸和肌酸酐等内源性代谢物浓度发生了微小变化;在高剂量组(10和50mg/kg体重)中,含量变化较大的重要内源性代谢物包括3羟丁酸、丙氨酸、肌酸酐、丙酮、乙酸、琥珀酸和葡萄糖等,其中3羟丁酸和丙氨酸等在La的剂量组中变化较大,Ce的剂量组血清中丙酮、琥珀酸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La和Ce的毒性较低,并对机体影响较小,高剂量则对大鼠肝脏造成损伤,且Ce的毒性大于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稀土 血清 核磁共振 模式识别 生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R与CMP实验的致密砂岩孔喉结构表征方法
3
作者 李浩 樊志强 +5 位作者 谢雨芯 巩肖可 郝博斐 孙龙 雷小兰 闫健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纳米孔隙发育,需集成多种技术对孔隙结构进行综合表征,以更好地认识储层。在优选6块延长组长71储层代表性岩心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恒速压汞(CMP)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研究了岩心样品...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纳米孔隙发育,需集成多种技术对孔隙结构进行综合表征,以更好地认识储层。在优选6块延长组长71储层代表性岩心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恒速压汞(CMP)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研究了岩心样品的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采用CMP数据对NMR孔隙分布进行了修正,识别了喉道半径与孔隙半径的分布范围,建立了适用于致密砂岩的孔隙半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储层可动水与不可动水孔隙度之比仅为0.14~0.47,渗流能力差。将NMR与CMP数据相结合可精确识别出目标储层喉道半径中值为0.151~0.525μm,孔隙半径中值为4.38~9.76μm。孔隙内赋存水类型分为可动水、束缚水和黏土结合水,对应的饱和度平均值分别为23.4%、14.8%和9.4%。微小孔(T_(2)<T_(2c1))、中孔(T_(2c1)<T_(2)<T_(2c2))和大孔(T_(2c2)<T_(2))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3.12%、3.42%和1.35%。孔喉半径r_(2c1)可作为储层渗流能力划分的评价指标,r_(2c1)的降低会导致微小孔(即吸附孔)孔隙度的降低,以及中孔和大孔(即渗流孔)孔隙度的增加。研究成果为优选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提高致密油采收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喉道 恒速压汞(CMP) 核磁共振(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占明 戴宇琪 +4 位作者 宋嘉慧 贺光云 陈明煌 付才力 侯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可以完整地描述食品的整体特征,收集食品的产地、品质等信息,近来在食品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食品质量分析和溯源等的有力工具。本文阐述了^(1)H NMR组学技术在农产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在概述^(1)H NM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针对^(1)H NMR与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的结合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在典型性食品的掺假及产地溯源上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1)H NMR组学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掺假 溯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H NMR分析小龙虾的特征性滋味组成 被引量:6
5
作者 姚静玉 刘洁 +2 位作者 柏雪莹 莫雪莹 陈德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0-175,共6页
为深入研究小龙虾的非挥发性滋味活性物质,利用^(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龙虾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等滋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 为深入研究小龙虾的非挥发性滋味活性物质,利用^(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龙虾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等滋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其味觉活性成分,以及通过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评价鲜味。结果表明,使用^(1)H NMR共检测到小龙虾中33种滋味化合物,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5’-单磷酸腺苷二钠、5’-单磷酸肌苷二钠、琥珀酸和乳酸的TAV大于1,它们对小龙虾的滋味有重要影响。EUC值以谷氨酸钠质量计,发现小龙虾样品的EUC值为9.1 g/100 g,说明小龙虾具有非常强烈的鲜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1)h核磁共振 滋味成分 鲜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的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易敏 戴幸平 +3 位作者 李秋霞 赵玉航 聂闪闪 王东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600,共10页
目的:冠心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仍非常迫切。本研究旨在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指... 目的:冠心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仍非常迫切。本研究旨在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指纹代谢图谱,寻找这2种证型的血浆标志性代谢物,并揭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机制。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60例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的清晨空腹血浆,基于^(1)H-NMR构建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1)H-NMR指纹代谢图谱。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冠心病血瘀证及冠心病痰浊证的标志性代谢物。随机抽取冠心病血瘀证患者30例,予血府逐瘀汤治疗30 d,对治疗前后的清晨空腹血浆进行^(1)H-NMR检测,分析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标志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有以下15种:3-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甘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柠檬酸、酪氨酸、甲酸盐、极低密度脂蛋白,除葡萄糖、3-羟基丁酸、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外,其他12种代谢物水平均下降。冠心病痰浊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有以下16种:缬氨酸、乳酸、丙氨酸、N-乙酰-β-葡萄糖苷酶、谷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肌酸、胆碱、甘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柠檬酸、组氨酸、酪氨酸、甲酸盐,除葡萄糖和胆碱2种水平升高外,其他14种代谢物水平均下降。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胆碱、磷脂/甘油磷脂类、肌酸、脂质、柠檬酸水平升高,乳酸水平下降。结论:^(1)H-NMR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建立诊断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证型的有效模型,找到证型相关标志性代谢物;血府逐瘀汤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治疗冠心病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血瘀证 冠心病痰浊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血府逐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carbinol carbon atoms using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um relationships 被引量:2
7
作者 戴益民 黄可龙 +3 位作者 李浔 曹忠 朱志平 杨道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23-330,共8页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um relationship (QSSR)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carbinol carbon atoms for 55 alcohols. The proposed model,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um relationship (QSSR)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carbinol carbon atoms for 55 alcohols. The proposed model,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contained four descriptors solely extracted from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mpound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final model show that R2= 0.982 4 and S=0.869 8 (where R i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 i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o test its predictive ability,the model was further used to predict the 13C NMR spectra of the carbinol carbon atoms of other nine compounds which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developed model.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0.94% and 1.70%,respectively,for the training set and the predictive set. The model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shows good stability for data variation as tested by the leave-one-out (LOO) cross-validation.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approaches also reveals good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inol carbon atom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hemical shift topological indices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oscopy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缴获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合成大麻素的^(1)H qNMR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翠梅 贾薇 +1 位作者 宋春辉 花镇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5-613,共9页
通过考察75种合成大麻素(SCRAs)的关键定量参数,首次建立了可用于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1)H qNMR)。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将烟油样品经氘代甲醇稀释后直接进行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3%... 通过考察75种合成大麻素(SCRAs)的关键定量参数,首次建立了可用于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1)H qNMR)。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将烟油样品经氘代甲醇稀释后直接进行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3%(质量分数),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90%,日间RSD小于1.5%,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3.3%~100%。采用1H qNMR法对19份缴获烟油样品中的4种合成大麻素3,3-二甲基-2-[1-(5-氟戊基)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5F-ADB)、2-[1-(5-氟戊基)-1H-吲哚-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5F-MDMB-PICA)、2-[1-(4-氟丁基)-1H-吲唑-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4FMDMB-BUTINACA)、N-(1-氨基-3,3-二甲基-1-氧代丁-2-基)-1-丁基-1H-吲唑-3-甲酰胺(ADB-BUTINACA)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其含量范围为0.072%~2.056%。19份烟油样品的^(1)H qNMR定量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所建立的电子烟油中SCRAs的定量分析^(1)H qNMR法无需标准物质,操作简单,定量结果准确,解决了缺乏标准物质时复杂基质中SCRAs定量分析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采用^(1)H qNMR对电子烟油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报道。该研究进一步拓宽了^(1)H qNMR技术在禁毒领域的应用范围,为复杂基质中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油 新精神活性物质(NPS) 合成大麻素 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permeability mechanism in coal seams through liquid nitrogen immersion:multi-scale pore structure analysis
9
作者 LI Xue-long CHEN De-you +5 位作者 LIU Shu-min WANG Deng-ke SUN Hai-tao YIN Da-wei ZHANG Yong-gang GONG 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732-2749,共18页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coal seams in China is remarkably varied and complex,with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marked by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and low permeability,creating substantial technical challenges for 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coal seams in China is remarkably varied and complex,with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marked by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and low permeability,creating substantial technical challenges for efficient extraction.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liquid nitrogen immersion(LNI)on the coal’s pore structure and its mechanism of enhancing permeability with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alysis,nitrogen adsorption experiments,and fractal dimension calculat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NI can damage the coal’s pore structure and promote fracture expansion through thermal stress induction and moisture phase transformation,thereby enhancing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The T_(2)peak area in the NMR experiments on coal samples subjected to LNI treatment shows a significant increase,the Brunauer-Emmett-Teller(BET)specific surface area decreases to 6.02 m^(2)/g,and the Barrett-Joyner-Halenda(BJH)total pore volume increases to 14.99 mm^(3)/g.Furthermore,changes in fractal dimensions(D_(1)rising from 2.804 to 2.837,and D_(2)falling from 2.757 to 2.594)indicate a notable enhancement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pore structure.With increasing LNI cycles,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oal samples diminishes,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optimization of the pore structure.This optimizati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pore structure,which in turn greatly enhances the complexity and connectivity of the sample’s pore network.In summary,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LNI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 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coalbed methane by optimizing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enhancing pore connectivity,which offers a potential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bility of gas-bearing coal seams and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nitrogen immersion(LNI) coal seam pore structure PERMEABILIT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fractal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莫来石反应系列:^(27)Al和^(29)SiMASNMR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郭九皋 何宏平 +3 位作者 王辅亚 王德强 张惠芬 胡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根据对我国八个不同成因和特征的高岭土样品在450~1450℃热处理产物的MASNMR谱和XRD、IR、DTA等研究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高岭石-莫来石反应序列的几个重要问题:①变高岭石的结构,尤其是五配位铝;②980℃放热峰后的高温相是γ-... 根据对我国八个不同成因和特征的高岭土样品在450~1450℃热处理产物的MASNMR谱和XRD、IR、DTA等研究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高岭石-莫来石反应序列的几个重要问题:①变高岭石的结构,尤其是五配位铝;②980℃放热峰后的高温相是γ-AlO3而不是Al-Si尖晶石;③对于莫来石化过程,认为初始莫来石在850~950℃变高岭石形成,二次莫来石由分凝的SiO2T和γ-Al2O3在1200~1300℃反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变高岭石 莫来石 核磁共振谱 铝27 硅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 NMR定量分析一乙醇胺(MEA)与CO_2的吸收和解吸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超 陈绍云 +1 位作者 陈思铭 张永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01-3106,共6页
13C NMR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有机胺与CO2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的检测手段。本文采用13C NMR分析了一乙醇胺(MEA)吸收与解吸CO2过程,吸收与解吸实验温度分别在313K和393K下进行。结果表明,吸收CO2过程中生成了MEA氨基甲酸盐、质子胺MEAH+... 13C NMR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有机胺与CO2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的检测手段。本文采用13C NMR分析了一乙醇胺(MEA)吸收与解吸CO2过程,吸收与解吸实验温度分别在313K和393K下进行。结果表明,吸收CO2过程中生成了MEA氨基甲酸盐、质子胺MEAH+与HCO3-/CO32-,并且CO2与MEA反应时先生成MEA氨基甲酸盐,当溶液吸收的CO2担载量达到0.455molCO2/mol胺时,才产生HCO3-/CO32-离子。在MEA吸收CO2过程中,MEA氨基甲酸盐的摩尔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在解吸过程中,MEA氨基甲酸盐的摩尔分数同样先增加后减少。HCO3-/CO32-在解吸过程中很容易就能被解吸,而生成的MEA氨基甲酸盐中大约有75%在解吸过程中并没有被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核磁共振 吸收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磷形态组分分级及^(31)P-NMR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汪洪 宋书会 +1 位作者 张金尧 刘云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523,共12页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磷形态转化,影响土壤磷对作物的有效供应。土壤磷分为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部分。化学连续提取法(chemical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CSF)研究土壤磷形态分级,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分级提取土壤中组成或分解能力接近...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磷形态转化,影响土壤磷对作物的有效供应。土壤磷分为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部分。化学连续提取法(chemical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CSF)研究土壤磷形态分级,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分级提取土壤中组成或分解能力接近的有机无机含磷化合物,是目前表征土壤磷素形态的重要方法。但该方法虽历经改进,仍难以确切反映土壤磷的实际组成,提取的不同磷形态间存在重叠,有机磷和无机磷组分分级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分级磷组分对作物的有效性,需谨慎评估。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图上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来研究土壤中含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液相31PNMR可以同吋检测出土壤中多种磷组分,如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膦酸脂、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识别土壤提取物磷形态,可将有机磷与无机磷分开。本文综述了应用31P-NMR技术研究土壤磷形态组分的一些进展,总结了样品制备过程、NMR测试参数及在土壤磷形态转化研究中的应用。二维31P-NMR技术发展为鉴定分析土壤中更多种类的含磷化合物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形态 化学连续提取法 土壤磷组分 ^^31P-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和~1H-NMR方法分析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抗氧化肽KWFH的结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莹 邢杰 +1 位作者 李幸芳 殷涌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了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提高抗氧化肽活性的机制,以抗氧化肽KWFH为实验材料,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为衡量指标,通过双因素试验方案,考察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对其活性的影响。经过频率2 400 Hz、电场强度10 ... 为了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提高抗氧化肽活性的机制,以抗氧化肽KWFH为实验材料,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为衡量指标,通过双因素试验方案,考察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对其活性的影响。经过频率2 400 Hz、电场强度10 k V/cm的PEF处理,抗氧化肽KWFH活性提高了13.92%(P<0.05)。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Zeta电位及圆二色谱技术,分析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其结构的影响。FTIR分析结果显示,经过PEF处理的样品羧酸羰基C=O和苯环吸收峰强度增强;经过1H-NMR分析,推测羧酸羰基C=O和苯环吸收强度变化引起官能团携带的氢质子变化。同时,经过PEF处理抗氧化肽KWFH的Zeta电位提高了8.70 m V(P<0.05),进一步推测经过PEF处理,抗氧化肽KWFH结构更加无序,致使官能团暴露,吸收峰强度发生变化,引起肽活性改变。研究发现PEF处理对二级结构之间转化没有影响。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EF技术提高抗氧化肽活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抗氧化肽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31)P-NMR快速检测鱼子酱中磷脂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明霞 庞建光 +1 位作者 呼秀智 姬红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3-156,共4页
建立液相^(31)P-核磁共振光谱法快速检测鱼子酱食品中磷脂的分析方法。样品匀浆后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提取其中的全脂,无需分离直接溶于氘代试剂后进行核磁分析。该方法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采用本方法对4种品牌鱼子... 建立液相^(31)P-核磁共振光谱法快速检测鱼子酱食品中磷脂的分析方法。样品匀浆后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提取其中的全脂,无需分离直接溶于氘代试剂后进行核磁分析。该方法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采用本方法对4种品牌鱼子酱食品检测均发现6种磷脂组分存在,且圆鳍鱼籽中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总量均占总磷脂量的80%以上,而鲟鱼籽中磷脂酰肌醇含量远高于圆鳍鱼籽。其他3种磷脂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和甘油磷脂酸在2种取材的鱼子酱中含量相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P-核磁共振光谱法 磷脂 鱼子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对牙周炎患者唾液代谢轮廓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辉 库莉博 +2 位作者 徐国权 赵志华 马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运用基于氢谱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寻找差异代谢物。方法:通过血常规检测选取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收集唾液进行核磁共振检测,结合代谢图谱,利用模式识别分析得出区分健康个体和牙... 目的:运用基于氢谱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寻找差异代谢物。方法:通过血常规检测选取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收集唾液进行核磁共振检测,结合代谢图谱,利用模式识别分析得出区分健康个体和牙周炎患者贡献较大的差异性变量,将同时满足VIP>1.0和单维统计P<0.05的代谢物确定为最终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基于氢谱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个体。最终的差异代谢物有葡萄糖、丁酮酸和亮氨酸。结论: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可能会对牙周炎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代谢组学方法有望在早期牙周炎的诊断中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唾液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检测不同年份和品种干白葡萄酒代谢产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博然 赵琦 +3 位作者 火兴三 朱江煜 孙腾飞 李福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6-693,共8页
以河北沙城产区2009年份与2010年份的长相思及龙眼干白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探讨年份和品种对干白葡萄酒中主要贡献代谢产物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 以河北沙城产区2009年份与2010年份的长相思及龙眼干白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探讨年份和品种对干白葡萄酒中主要贡献代谢产物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出不同年份和品种干白葡萄酒间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发现代谢产物种类差异不显著,相对含量差异显著。2种葡萄酒的主要代谢产物是2,3-丁二醇、甘油、琥珀酸、乙酸乙酯、胆碱和脯氨酸;区分同一品种不同年份的主要贡献代谢产物是脯氨酸、琥珀酸、胆碱和甘油;区分同一年份不同品种的主要贡献代谢产物是乙酸乙酯、脯氨酸、琥珀酸、胆碱和甘油。表明利用~1H-NMR检测结合模式识别分析干白葡萄酒代谢产物,可以区分干白葡萄酒的年份和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干白葡萄酒 代谢产物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H定量核磁共振法同时确定成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各组分的比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玉飞 马玲云 +4 位作者 刘睿 关皓月 刘倩 杨东升 牛剑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所得结果相符.该方法以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采集待测样品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丙酚替诺福韦定量峰、富马酸定量峰与内标物响应峰面积,分别计算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质量分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与内标物的质量比值在0.91~1.2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H qNMR法测得二者质量分数分别为100.06%和10.90%,与质量平衡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核磁共振定量方法不仅可准确、快速地测定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这2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和比例,还为多组分、成盐的化学原料药的比例确定、绝对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质量平衡法 原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结构的1H NMR和13C NMR表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丹枫 喻国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4-738,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 微观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作用后煤结构^(13)C-NMR的变化特征
19
作者 夏大平 郭红玉 +3 位作者 苏现波 王惠风 马俊强 陈俊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15,共5页
选择五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分别测试二氧化氯作用前后的13C-NMR谱,并对比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作用后煤中化学活性较高的脂族碳基团因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其他基团而导致含量减少,含氧官能团含量有所降低,稳定的羧基碳和羰基... 选择五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分别测试二氧化氯作用前后的13C-NMR谱,并对比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作用后煤中化学活性较高的脂族碳基团因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其他基团而导致含量减少,含氧官能团含量有所降低,稳定的羧基碳和羰基碳含量增加,芳香烃中不饱和烃键以及芳香环上的醚氧键断裂,部分芳香环被打开,芳香度降低.研究结果为揭示二氧化氯对煤储层吸附能力和渗透率影响机理提供了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二氧化氯 核磁共振 煤结构 化学活性 芳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3)C-NMR自旋回波技术研究减压渣油的平均结构
20
作者 李新安 梁文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99-103,共5页
对大庆、胜利、孤岛、欢喜岭四种原油的减压渣油及其各组份,用13C-NMR的自旋回波法(常规自旋回波。CSE和门控自旋回波.GASPE)测得其平均结构中—CH,—CH_2,—CH_3各基团的含量.据此计算了平均链长参数C_9,/nCH_3.结果合理,能反映不同样... 对大庆、胜利、孤岛、欢喜岭四种原油的减压渣油及其各组份,用13C-NMR的自旋回波法(常规自旋回波。CSE和门控自旋回波.GASPE)测得其平均结构中—CH,—CH_2,—CH_3各基团的含量.据此计算了平均链长参数C_9,/nCH_3.结果合理,能反映不同样品在这方面的结构特征.将测定结果与DEPT法的数值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自旋回波法较之DEPT法更为简单、易行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nmr 自旋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