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近体诗名作多诗病原因--基于宋元人“诗病”观的讨论 |
李虹澄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
任竞泽
李增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3
|
杜诗接受的另一面向:论杜诗在官修唐史之生成与注释中的作用 |
贾兵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4
|
论宋词自注 |
邓乔彬
夏令伟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5
|
黄侃《诗品讲疏》探原 |
杨焄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6
|
新见《翁批杜诗》稿本考论 |
张之为
戴伟华
|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7
|
宋词的书册传播 |
谭新红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8
|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
党大恩
党艺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9
|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
雷恩海
田竞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0
|
王国维“境界说”的佛学阐释 |
詹志和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
11
|
赵嘏《读史编年诗》论 |
赵望秦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
12
|
诗可以乐?——读钱锺书先生《诗可以怨》 |
张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13
|
朱庭珍《筱园诗话》之“诗法”说 |
何世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
14
|
重编《说郛》所收宋元诗话辨伪 |
罗宁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15
|
章学诚的袁枚批评考述——以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为中心 |
杨遇青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6
|
箕子入朝与诗书传播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7
|
味"在三部《诗品》中的演变及其原因 |
王顺娣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18
|
清代滇人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及诗法主张 |
徐萍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9
|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 |
任竞泽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20
|
论早期诗话与诗派的关系——以宋代诗话和江西诗派为例 |
徐丹丽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