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体诗名作多诗病原因--基于宋元人“诗病”观的讨论
1
作者 李虹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2,共8页
许多高知名度的古代近体诗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诗病,探究原因有助于把握古代近体诗创作观念,从而客观评价古代诗歌、指导今人创作。通过对近体诗名作和宋元诗话的考察,可知该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诗歌名作成为经典在先,而相关“诗病”观念形... 许多高知名度的古代近体诗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诗病,探究原因有助于把握古代近体诗创作观念,从而客观评价古代诗歌、指导今人创作。通过对近体诗名作和宋元诗话的考察,可知该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诗歌名作成为经典在先,而相关“诗病”观念形成在后;二是古代诗论家会结合诗人、作品语境看待诗病,对后人眼中的形式问题态度较包容;三是诗歌成为名作的原因复杂多样,印象式的接受过程和诗歌“以句名篇”的流传特点可能减弱、规避具体诗病在篇中的影响。名作而存诗病的现象揭示宋元人与今人不同的诗病观念与融通眼光,亦可见诗歌创作和接受体系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病 宋元诗话 宋代诗学 诗法 “犯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接受的另一面向:论杜诗在官修唐史之生成与注释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兵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9,共12页
文章聚焦杜诗与唐史的关系,着力探讨杜诗对《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纪》等官修唐史的影响,并对以杜诗证唐史这一研究方法进行反思。通过溯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史臣对杜诗的使用呈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反映其对杜诗的不同... 文章聚焦杜诗与唐史的关系,着力探讨杜诗对《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纪》等官修唐史的影响,并对以杜诗证唐史这一研究方法进行反思。通过溯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史臣对杜诗的使用呈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反映其对杜诗的不同接受;同时,结合当时的杜诗学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史臣的利用取径;扩大以往仅仅从文学史出发的视域,更为全面地勾勒杜诗接受史的整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接受 官修唐史 以杜入史 以杜入注 以杜诗证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词自注 被引量:7
4
作者 邓乔彬 夏令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100,共7页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体学、文献学以及阐释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自注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侃《诗品讲疏》探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5,共11页
黄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编纂的《诗品讲疏》是现代《诗品》研究史上的一部知名之作,但学界对其整体内容和相关情况却知之甚少,迄今只能追溯到《文心雕龙札记》中所征引的个别片段。黄侃早年还发表过一篇《诗品笺》,在其身后所刊著述中... 黄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编纂的《诗品讲疏》是现代《诗品》研究史上的一部知名之作,但学界对其整体内容和相关情况却知之甚少,迄今只能追溯到《文心雕龙札记》中所征引的个别片段。黄侃早年还发表过一篇《诗品笺》,在其身后所刊著述中并未收入,在诸多相关书录、年谱中也从未提及。通过覆核,可知其内容非常接近《诗品讲疏》的原貌,借此可以考察黄侃在研究《诗品》过程中的师承渊源、撰述宗旨、研究视角、个人趣味和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黄侃原有笺疏《诗品》全书的计划,后因悔其少作及兴趣转移等原因而未能最终实现。即便如此,《诗品笺》仍然集中展现了黄侃在《诗品》研究方面的精辟见解,在现代《诗品》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诗品讲疏》 《诗品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翁批杜诗》稿本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之为 戴伟华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翁方纲手稿本《翁批杜诗》乃一稀见版本,近由赖贵三先生整理校释出版。经梳理《翁批杜诗》版本源流,考知其存本五种,并阐明《翁批杜诗》在文献学、谱牒学、诗学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翁批杜诗 杜诗附记 翁方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词的书册传播 被引量:7
7
作者 谭新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1,共7页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传播 别集 词选 词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党大恩 党艺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关键词 唐诗学 陈富倍 唐诗笺证 《元白诗笺证稿) 现代汉语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恩海 田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杂论补充,而《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实乃《序志》。如此,《沧浪诗话》则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有意味的结构形式,其具体论述,也效法学习,体大虑周,折衷群言,深于诗学之理,由资闲谈的随笔式札记转变为比较有理论体系的诗学专著。《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严密,努力解决古典诗学“什么是诗”这一根本性问题,彰显其理论内涵以及对唐风宋调不同特质的体认,以盛唐诗为典范,不仅重其风格,亦重其精神与思想内容,是对古典诗歌发展所做的理论上的反拨,以一个新的视阈探讨宋诗发展之路,寄予热切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文心雕龙》 严羽 诗学 诗道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说”的佛学阐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詹志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9,共6页
王国维的"境界说"诗学深受禅风佛雨的影响浸润。"境界"一词本来是佛学中标举"内心"与"外境"乃不可分说之关系的重要名相。"境界说"诗学的要义有二:一是强调主体精神对境相的充注性... 王国维的"境界说"诗学深受禅风佛雨的影响浸润。"境界"一词本来是佛学中标举"内心"与"外境"乃不可分说之关系的重要名相。"境界说"诗学的要义有二:一是强调主体精神对境相的充注性和能动性,体现了"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方可"名为境界"的佛学理念;二是强调审美对象的具象性和直观性,与禅宗标举"不隔"、看重"目前"的参禅路数实可引为同调。以佛学为向导阐释"境界说",可以更清楚更确切地理解王国维诗学观的宏旨以及他在会通中西诗学理念的思路上着意提挈中国古典诗学精粹的学术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佛学 境界说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嘏《读史编年诗》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望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70,共4页
赵嘏《读史编年诗》虽于元明之际已佚 ,但有敦煌残卷遗世。考其内容 ,是一部在特定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气影响下产生的以七言律诗为形式的训蒙作品 ,写法新颖 ,独具特色。由于不切合儿童的学习特性 。
关键词 赵嘏 《读史编年诗》 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可以乐?——读钱锺书先生《诗可以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0,共6页
钱锺书先生认为,在诗的"兴观群怨"四大功能中,"怨"只是其中一项。"诗可以怨"变成文论史上的"套板",与"诗言志"中的"哀乐并举"观不吻合。其实,痛苦和快乐都能产生诗歌,比如... 钱锺书先生认为,在诗的"兴观群怨"四大功能中,"怨"只是其中一项。"诗可以怨"变成文论史上的"套板",与"诗言志"中的"哀乐并举"观不吻合。其实,痛苦和快乐都能产生诗歌,比如"离群"之怨与"嘉会"之乐,"怨"的心理内容与"圆"的美学形式,沧海明珠与蚌病成珠,重的风格与轻的风格,悲剧与喜剧,等等。"怨"的观念,跟人们以"衰变观"来对待历史的态度相关,其背后隐含着一种"精神返祖"的冲动。诗的"现实感"既是哀的,也是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诗可以怨 《七缀集》 谈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庭珍《筱园诗话》之“诗法”说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世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编《说郛》所收宋元诗话辨伪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5,189,共13页
在重编《说郛》的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四收有六十二种文学批评著作,大部分是宋元时期的诗话。而在这些诗话中,有二十三种宋元诗话是伪书。这些伪冒诗话的作伪手法可分为三类:其一,本无其书,编者由同一作者的其他书中选录一些文字,编纂成一... 在重编《说郛》的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四收有六十二种文学批评著作,大部分是宋元时期的诗话。而在这些诗话中,有二十三种宋元诗话是伪书。这些伪冒诗话的作伪手法可分为三类:其一,本无其书,编者由同一作者的其他书中选录一些文字,编纂成一新书;其二,本无其书,取其他文字拼凑为一书,妄题书名或作者名;其三,原来曾有某书,但重编《说郛》本并非该书之原书或原书节录本,而是从其他书中抄来一些条文拼凑冒充该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编《说郛》 宋元 诗话 辨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的袁枚批评考述——以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遇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2,共6页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从嘉庆元年到二年,章学诚的批判视界转向袁枚的妇学观。嘉庆三年以后,他又因袁枚的《尺牍》与《诗话》中所记轶事,再次对袁枚文论及其伦理基础进行批判与清算。章学诚的袁枚批评涉及文学与伦理两个层面,且把文学问题推本溯源于伦理基础,这是理解清代学术与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袁枚 文学批评 伦理批评 诗话 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箕子入朝与诗书传播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自箕子入朝,开始了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文化传播,早期只有"教以礼义"、"八条"之教的社会生产、礼仪制度的记载。到了李氏朝鲜王朝时代,却出现了"教以诗书"这样选择性的历史叙述。这是与李氏朝鲜王朝建立与... 自箕子入朝,开始了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文化传播,早期只有"教以礼义"、"八条"之教的社会生产、礼仪制度的记载。到了李氏朝鲜王朝时代,却出现了"教以诗书"这样选择性的历史叙述。这是与李氏朝鲜王朝建立与朱明王朝颁赐国号,推崇箕子文化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他们推进朝鲜"诗书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王朝建构中的文化整合的结果,从而也作用了朝鲜文学诗话以箕子开始的历史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子入朝 诗书传播 诗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在三部《诗品》中的演变及其原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顺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味"是中国诗论中的重要范畴,它在钟嵘《诗品》中是指"滋味",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是指"韵味",在袁枚《续诗品》中又是指"鲜味",可见,"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 "味"是中国诗论中的重要范畴,它在钟嵘《诗品》中是指"滋味",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是指"韵味",在袁枚《续诗品》中又是指"鲜味",可见,"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这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和文论家的生活所决定的。考察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演变的原因,对于构建我国古代文论史不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 《诗品》 《二十四诗品》 《续诗品》 文论 钟嵘 司空图 刘勰 袁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滇人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及诗法主张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之说又大多语焉不详。《筱园诗话》对诗法持"有定法"与"无定法"有机结合的辩证观,对诗歌创作之技巧与法则作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诗歌创作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死法” “活法” 《筱园诗话》 辩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竞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1,共12页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文体观念主要由“先体格而后神致”的“体制为先”辨体理论、分类与辨体的批评实践、“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入律”的破体观念、“变而不失其正”的辨体通变观,以及“文章与世运递降”的文体发展论等几个方面构建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变革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诗话与诗派的关系——以宋代诗话和江西诗派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丹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 本文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诗话 江西诗派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