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eralogy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hale-gas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Lower Silurian strata in southeast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岭 姜在兴 郭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847-1858,共12页
Mineral contents and fractures of shale from well Yuye-1 and outcrops were examined mainly based on systematic description of the cores and outcrops, and data from experimental analyses. The data enabled us to thoroug... Mineral contents and fractures of shale from well Yuye-1 and outcrops were examined mainly based on systematic description of the cores and outcrops, and data from experimental analyses. The data enabled us to thoroughly explore the mineralogy and developmental features of shale of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Shale(SLS)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China, is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and a relatively low content of clay minerals. The total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is approximately 57%,including 27% quartz, 12.2% feldspar, 11.2% carbonate and 2.4% pyrite. The total content of clay minerals reaches 41.6%,composed of illite(23.8%), mixed-layer of illite and smectite(I/S)(10.8%) and chlorite(7.0%). The SLS accommodates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fractures, including tectonic fractures, diagenetic fractures, inter-layer fractures and slip fractures.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the fracture in the SL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faults, lithology, mineral contents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TOC) in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fracture MINERALOGY gas shale Lower Siluria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介壳灰岩中方解石沉淀模式及致密储层成因——以川北下侏罗统东岳庙段为例
2
作者 冯明友 罗振宇 +6 位作者 刘小洪 祝海华 曾德铭 王兴志 张芮 曹娟 谢圣阳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3,共13页
【目的】川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为典型湖相致密页岩油储层,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多套薄层介壳灰岩夹层,其间发育多期裂缝、方解石胶结以及溶蚀作用,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富集规律不清。亟需进一步揭示介壳灰岩夹层历经的埋藏—成岩序... 【目的】川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为典型湖相致密页岩油储层,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多套薄层介壳灰岩夹层,其间发育多期裂缝、方解石胶结以及溶蚀作用,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富集规律不清。亟需进一步揭示介壳灰岩夹层历经的埋藏—成岩序列,探讨方解石形成与页岩油气关系。【方法】结合详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埋藏史—热演化史等,针对方解石矿物产状、主/微量元素及共生矿物特征开展深入分析。【结果】川北地区东岳庙段介壳灰岩夹层中发育细—中粒介壳重结晶方解石、脉状—透镜状纤维方解石、交代—溶蚀状微—亮晶方解石、含介壳泥岩中纤维状方解石、泥质介壳灰岩及含泥介壳灰岩中微晶粒状方解石、介壳灰岩孔缝中充填亮晶方解石等六种类型方解石,并对应于(1)早成岩A期沉积物重结晶成因、(2)早成岩B期与富有机质页岩生排烃有关的纤维状方解石、(3)中成岩A期溶蚀—再沉淀方解石及(4)中成岩B期方解石共四期胶结作用,方解石中Fe、Mn、Sr等元素含量与其形成时间及期次关系密切。【结论】多期方解石胶结是导致东岳庙段介壳灰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流体超压形成的纤维状方解石既引起储层致密化亦为后期溶蚀作用奠定一定基础,成岩中期的方解石沉淀则进一步降低孔隙度。方解石沉淀导致的储层致密化约束了页岩油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地区 侏罗系 东岳庙段 页岩油 方解石胶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大柴旦电气石花岗岩成因及富硼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春涛 王建萍 +5 位作者 李斌凯 张西营 余冬梅 马海州 韩文华 陈亮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1-736,共2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多期岩浆-构造活动的影响发育有众多侵入岩和关键金属矿产。B作为挥发性元素,在全球花岗岩-伟晶岩成矿系统中广泛发育,可能是促进稀有金属成矿的关键挥发组份。但是,目前有关稀有金属超常富集过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多期岩浆-构造活动的影响发育有众多侵入岩和关键金属矿产。B作为挥发性元素,在全球花岗岩-伟晶岩成矿系统中广泛发育,可能是促进稀有金属成矿的关键挥发组份。但是,目前有关稀有金属超常富集过程中挥发组份的起源及其控制机制仍不清楚。近期我们在柴北缘的大柴旦北部发现大量电气石花岗岩体,厘清该岩体的成因和富硼机制有助于区域岩浆热液型硼矿床和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整体认识。因此,我们选取了塔塔楞和居红土电气石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详尽的野外地质调研、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工作,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大柴旦湖区电气石花岗岩体属于富钾(2.09%~7.04%)、富硅(68.35%~79.42%)、过铝质(A/CNK=1.00~1.50)的高分异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硼、氟等流体活动性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2)电气石花岗岩体形成于~438Ma,适值柴北缘洋俯冲结束、柴达木地块向南祁连地块俯冲的陆-陆碰撞环境;(3)电气石花岗岩的形成与洋-陆俯冲向陆-陆碰撞转换过程中,洋壳发生蛇纹石化使流体活动性元素富集,进而引发地壳物质重熔有关。即:柴北缘洋洋壳俯冲时发生蛇纹岩化,该过程使硼、氟等流体活动性元素在其中富集,然后继续俯冲造成蛇纹岩脱水,脱水过程促进富硼流体进入地幔楔并造成地壳物质的重熔。富矿的重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在后续的演化过程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磷灰石、褐帘石和独居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最终在地壳浅部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花岗岩 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大柴旦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北部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谭万仓 王显东 +4 位作者 李强 鲁鹏 王营 赵亮 牛鹏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7,共10页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二叠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北部(简称为川中―川北)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起始时间并指导天然气勘探,综合新老钻井、地震剖面特征等资料,通过分析总结川中―川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二叠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北部(简称为川中―川北)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起始时间并指导天然气勘探,综合新老钻井、地震剖面特征等资料,通过分析总结川中―川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明确了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始于栖霞组中晚期,区域拉张作用导致盆内发生了构造-沉积分异作用。结果表明:川中―川北栖霞组沉积环境以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为主,受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影响弱,滩体发育规模小;茅口组中晚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加剧,川中―川北出现隆凹相间格局,发育多期次台缘礁滩体,礁滩体发育规模大;分异作用不仅造成栖霞组—茅口组多期台缘带储层叠置发育,也在裂陷深水区形成了多套烃源岩,源储盖配置关系好,同时形成的深大断裂能有效沟通烃源岩、改善储层物性,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研究成果极大拓展了川中―川北中二叠统勘探领域,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的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北部 中二叠统 构造-沉积分异作用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
5
作者 杨毅 朱祥 +2 位作者 张雷 徐祖新 代林呈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落实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基于台内和台缘地区天然气和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薄片鉴定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川北灯四段台内地...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落实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基于台内和台缘地区天然气和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薄片鉴定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来源与成藏过程研究。研究表明:(1)与台缘地区相比,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具有储层沥青碳同位素重,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重,甲烷氢同位素轻的特征,说明台内地区油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和震旦系烃源岩的混源,且震旦系烃源岩贡献较大;(2)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藏存在2期油充注和2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低熟油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第二期规模原油充注发生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第三期原油裂解气充注发生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第四期天然气调整充注发生在白垩纪;(3)通南巴地区从油藏期到气藏期长期处于古构造低部位,古油气藏原油和天然气持续向米仓山前高部位调整运移,导致通南巴地区古气藏调整散失,现今含气性较差。南江地区源储配置关系好,在主要生油生气期均处于古构造高部位,能持续接受天然气充注,且断层封闭性好,有利于气藏保存与油气富集,是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来源 油气成藏 灯影组四段 上震旦统 台内地区 四川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型台缘生物礁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为例
6
作者 黄宇炫 陈旭 +2 位作者 武赛军 魏军红 王敬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7,共10页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主要发育缓坡型和陡坡型2类台缘生物礁沉积,但目前有关陡坡型台缘生物礁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综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系统对比了长兴组陡坡型台缘生物...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主要发育缓坡型和陡坡型2类台缘生物礁沉积,但目前有关陡坡型台缘生物礁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综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系统对比了长兴组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的内部结构、外部轮廓及平面展布特征,分析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可分为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和沉积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其中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外部形态呈显著的对称型,沉积厚度约为100~200m,无横向迁移现象,平面上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台缘斜坡带横向宽度约为1.3~1.9km;沉积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外部形态呈不对称型,沉积厚度约为40~120m,可见横向迁移现象,平面上呈不连续、星点状分布,台缘斜坡带横向宽度约为2.0~2.5km。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因发生同沉积断层活动,导致其与沉积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在海平面变化、古地貌特征及古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造成两者在形态、结构和分布上明显不同。通过对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的地层、古地貌及沉积相等分析,建立了生物礁3个阶段的演化模式:龙潭组调整期,随着海平面上升,环境条件改变为生物礁的生长发育做铺垫;长兴组生长稳定期,具备造礁生物生存的最佳环境条件,生物礁迅速发育生长;长兴组衰亡期,随着生物礁不断生长,暴露水面导致白云石化,直至其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陡坡型台缘 长兴组 演化模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上亚段台缘带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
7
作者 牟月 谭秀成 +7 位作者 罗冰 李明隆 徐发波 易娟子 吴永宏 杨文杰 郭杰 肖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9,共19页
四川盆地茅口组二段上亚段(茅二上亚段)台缘带勘探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川中—川西北地区不断取得突破,但川东地区研究相对薄弱,台缘带展布特征尚不清晰。在川东地区开展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台缘滩展布和演化规律,并提出有利油气... 四川盆地茅口组二段上亚段(茅二上亚段)台缘带勘探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川中—川西北地区不断取得突破,但川东地区研究相对薄弱,台缘带展布特征尚不清晰。在川东地区开展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台缘滩展布和演化规律,并提出有利油气勘探区带。结果表明:①茅二上亚段在岩性组合和测井上具有2期四级旋回,据此划分出2个小层。1小层和2小层均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台缘滩、滩间潟湖、台内滩和半局限海亚相。②1小层和2小层台缘带展布特征相似,邻水—丰都和大竹—忠县两带台缘滩均呈北西-南东向展布。1小层两带台缘滩分异显著,被带状滩间潟湖分隔;2小层台缘滩侧向迁移,平面分布面积扩大,两带滩体在东部连片发育。③台缘滩体叠合准同生期岩溶和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原因。邻水—丰都和大竹—忠县台缘滩带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斜坡-海槽和滩间潟湖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大竹—忠县台缘滩油气勘探潜力大,是新的油气勘探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区带 台地边缘 沉积演化 碳酸盐岩 茅口组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周缘凸起成因差异及意义
8
作者 官伟 刘池洋 +8 位作者 彭光荣 黄雷 宋立军 梁超 李鑫 张丽丽 李洪博 吴哲 马云杰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8-1553,共16页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中部珠二坳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中生代主动陆缘到新生代被动陆缘的复杂演化过程。近期,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潜山领域拓展,凹陷周缘的凸起结构及成因作为潜山勘探评价的基础需要开展研究。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中部珠二坳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中生代主动陆缘到新生代被动陆缘的复杂演化过程。近期,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潜山领域拓展,凹陷周缘的凸起结构及成因作为潜山勘探评价的基础需要开展研究。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本文解析白云凹陷周缘凸起结构并分析其形成过程,发现凸起成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并总结为三类:中生代断层主控的番禺低隆起;中新生代断层共同控制的云开低凸起;新生代伸展断层主控的云东低凸起。研究认为凸起结构的多样性与中新生代断层相互作用程度及类型有关,中生代先存断层决定了基底结构的复杂性,而新生代差异伸展作用下,对先存断层的继承和改造作用决定了凸起结构的多样性,晚期的岩浆和断层改造进一步丰富凸起类型。基于此,探讨了各区潜山储层的发育条件,认为风化作用、断层作用和岩浆作用相关的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且平面分布具有规律性。将凸起成因差异作为研究目标,不仅可以探讨白云凹陷先存断层与晚期断层的相互作用关系,还为潜山成山-成储及有利区评价提供构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 凸起成因 先存断层 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草山地区油砂山组沉积、改造与铀矿化成因分析
9
作者 赖天功 张成勇 +3 位作者 夏菲 黄广楠 刘文进 党洪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2-344,共13页
绿草山地区砂岩型铀矿点是近年来柴北缘古近系新近系中新发现的具有规模的铀矿化。为了揭示该地区砂岩型铀成矿与沉积成岩、表生氧化流体和构造抬升剥蚀的关系,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镜下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区内油砂山... 绿草山地区砂岩型铀矿点是近年来柴北缘古近系新近系中新发现的具有规模的铀矿化。为了揭示该地区砂岩型铀成矿与沉积成岩、表生氧化流体和构造抬升剥蚀的关系,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镜下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区内油砂山组含矿砂体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化产于油砂山组第二岩性段的浅黄色褐黄色砂岩中;铀主要以独立铀矿物和分散吸附态形式存在,其中独立铀矿物为沥青铀矿和钒钾铀矿。油砂山组含矿砂体形成于还原环境并含有一定的还原物质。研究区北西侧达肯大坂山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及海西期花岗岩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铀成矿经历了沉积成岩期预富集、早期表生流体改造成矿和后期构造抬升剥蚀改造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油砂山组 流体改造 铀矿化成因 柴达木盆地北缘 绿草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米仓山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10
作者 邢倩 李杨凡 +2 位作者 李翔 万子千 李雅兰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2,共13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期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碳酸盐主导的储集岩类型包括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均受到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裂缝及生物骨架孔隙等;区域物性数据显示出川北仙女洞组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2)川中—川北古裂陷的持续发育和向北迁移,仙女洞组继承了中间(裂陷区)低、两侧高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古裂陷及古隆起的地貌形态控制了有利相带的分布和优质储层的发育。(3)高能鲕粒滩与微生物礁(丘)的沉积环境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鲕粒灰岩、鲕粒云岩以及白云岩为相对优质储层,层段分布稳定且横向展布广,保存了少量原生孔隙,且发育大量溶蚀孔隙和晶间孔隙。(4)多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和成岩期孔隙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蚀裂缝;白云石化作用也促使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包括同生期渗透回流作用形成微晶—细晶他形白云石、浅埋藏混合水环境发育的粉晶菱形白云石选择性交代鲕粒、深埋藏或构造热液环境形成的雾心亮边自形白云石和粗晶曲面白云石,均发育大量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灰岩 微生物岩 晶间孔 溶蚀孔 古地貌 颗粒滩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仙女洞组 寒武系 米仓山地区 四川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顺德凹陷始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裴健翔 金秋月 +1 位作者 范代军 雷明珠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9,共14页
基于岩矿学、测井、地震、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西南部边缘凹陷顺德北凹始新统文昌组二段烃源岩的古环境、古气候条件精细研究和烃源岩模式构建。研究表明:①文昌组二段发育厚层优质湖相烃源岩,纵向非均质强... 基于岩矿学、测井、地震、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西南部边缘凹陷顺德北凹始新统文昌组二段烃源岩的古环境、古气候条件精细研究和烃源岩模式构建。研究表明:①文昌组二段发育厚层优质湖相烃源岩,纵向非均质强,平均总有机碳含量(TOC)为4.9%,从下到上可划分为3个地层单元:Ⅰ单元发育Ⅰ型有机质为主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自湖泊生物贡献,TOC值平均为5.9%;Ⅱ单元发育Ⅱ_(2)型有机质为主的烃源岩,以陆源输入为主的混源成因,TOC值平均为2.2%;Ⅲ单元发育Ⅱ_(1)型有机质为主的好—优质烃源岩,以湖泊生物贡献为主,部分为陆源有机质,TOC值平均为4.9%。②始新世强断陷期快速沉降、有限物源供给背景下,暖湿气候-火山活动-深水还原条件协同控制了顺德北凹文二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Ⅰ单元沉积期,暖湿气候及火山活动促进了以粒面球藻为主的湖泊藻类勃发,初始生产力高,同时深水还原条件为有机质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赋存;Ⅱ单元沉积期为暖—凉过渡、半干旱古气候,湖泊藻类数量降低,初始生产力降低,同时陆源输入增加、浅水弱氧化的水体条件使有机质被稀释、分解,烃源岩品质下降;Ⅲ单元沉积期为凉湿的古气候条件,盘星藻和葡萄藻类开始生长,生产力再提升,同时在半深水的还原环境保存条件下,形成了稍次于Ⅰ单元的优质烃源岩。研究结果明确了顺德凹陷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差异成因及发育模式,对边缘凹陷烃源岩精细评价及有利勘探方向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顺德凹陷 顺德北凹 边缘凹陷 古近系始新统文昌组 古气候 古环境 烃源岩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马海地区更新统砂砾型深层孔隙卤水成因探讨
12
作者 陈晶源 汪青川 +3 位作者 陈金牛 宋桂春 张明珠 路亮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3-1665,共13页
近年来在新一轮钾盐资源的地质勘查过程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部的山前冲洪积扇扇群的深部,发现了一种以粗砂至砾石孔隙为储层的,富含钾资源的大型陆相卤水矿床。目前该类型卤水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了探讨柴北缘马海地区砂... 近年来在新一轮钾盐资源的地质勘查过程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部的山前冲洪积扇扇群的深部,发现了一种以粗砂至砾石孔隙为储层的,富含钾资源的大型陆相卤水矿床。目前该类型卤水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了探讨柴北缘马海地区砂砾型深层孔隙卤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该地区更新统地层中的深层卤水进行了水化学及H、O、S、Li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卤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型,其中,K^(+)、Na^(+)含量较高,整体达到了综合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②卤水的离子特征系数及同位素组成表明卤水具有盐岩溶滤、黏土矿物吸附、强蒸发浓缩、储存环境相对封闭等特征;③该卤水是大气降水通过水—岩反应、溶滤作用、吸附作用、蒸发浓缩等一些列地质作用的产物。在终闾盐湖与山前冲洪积扇过渡区,随着上覆地层压力的不断增大,残余的古湖水向山前压力小的砂砾石层运移,最终渗流至深部砂砾层,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形成了砂砾型深层孔隙卤水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砂砾型深层卤水 水化学特征 稳定同位素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震旦系灯四段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13
作者 罗冰 周刚 +5 位作者 马奎 王文之 徐少立 武鲁亚 王玥蕴 张新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8,共10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刻画了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明确了其成储、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裂陷西侧灯...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刻画了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明确了其成储、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裂陷西侧灯四段发育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2种亚相,局限台地亚相可划分出丘滩、台坪和台洼3个微相,台地边缘亚相可划分出丘滩和滩间海2个微相。②研究区灯四段优质储层主要为丘滩微相的藻砂屑云岩、藻凝块云岩和藻叠层云岩。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可为孔隙型、溶洞孔洞型和裂缝型三大类,以格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改造,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多期溶蚀作用。③裂陷西侧灯四段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古裂陷控源、岩相岩溶控储、古隆起控油气聚集和晚期构造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 丘滩 藻云岩 岩溶作用 古裂陷 古隆起 灯四段 震旦系 德阳—安岳裂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北缘勃勒金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14
作者 张祥信 雷世和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0-974,共15页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该剪切带韧性变形强烈,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调查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性质不同的韧性变形,早期为挤压背景下的由北往南逆冲型韧性剪切;晚期为伸展背景下的顺层韧性剪切。本次对韧性剪切带内强变形带中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133.8~132.5 Ma,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根据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于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增厚岩石圈垮塌的伸展构造环境;而早期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则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消减闭合,以及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南北向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和形成时限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带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约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 逆冲型韧性剪切 顺层韧性剪切 ^(40)Ar/^(39)Ar年龄 二连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形成机理及灯影组沉积新格局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刚 罗冰 +9 位作者 张新 徐少立 张本健 马奎 梁艺苇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兰才俊 李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共16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各期陡坎之间、陡坎与台缘带之间的空间展布关系,探索了陡坎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凹槽陡坎总体表现为侵蚀谷特征,同沉积小断层的作用不明显;②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发育Ⅰ、Ⅱ两个陡坎,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四段)发育一个陡坎,分别在桐湾Ⅰ和Ⅱ、Ⅲ幕侵蚀作用形成,这些陡坎与灯二段、灯四段台缘带无关;③灯二段沉积时期,受控于基底垒堑格局,发育由南向北进积的4~5排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其中蓬莱地区发育两个大型台缘带,台缘带丘滩体被陡坎Ⅱ截断,叠加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结论认为:①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与灯二段的陡坎叠合区发育灯四段陡坎型台缘带,而在灯四段槽上带,丘滩体仍呈北东向发育,表明该地区受陡坎Ⅱ与北东向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②蓬莱地区陡坎Ⅱ坡度变小,对灯四段台缘带控制作用减弱直至消失,主要发育2排北东向展布的缓坡型台缘带,即蓬莱①、②台缘带,蓬莱地区可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重点关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凹槽 震旦系灯影组 台缘带 侵蚀谷 阶地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再认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亮 董晓霞 +4 位作者 王同 魏力民 欧阳嘉穗 王保保 冯少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9-1001,共13页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及YY2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及YY2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等资料,对其油气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工程地质条件等3个方面进行了再认识。研究表明:(1)阆中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形成条件,勘探潜力巨大。大二亚段主要发育页岩、介壳灰岩、页岩夹介壳灰岩3种岩性,页岩烃源品质较好,整体处于中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强度为(20~90)×10^(4)t/km^(2),滞留烃量占总生烃量的66%~78%,页岩油资源量为3.26×10^(8)t;(2)研究区大二亚段页岩样品的裂缝网络不发育,具有渗流条件差、可钻性和可压性条件差的特征,基质型页岩油具有原油黏度大、含蜡量高的特征,页岩样品渗流条件和页岩油流动性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是目的层高产的关键;(3)在目前基质型页岩勘探成效不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常规—非常规结合的勘探思路,对研究区页岩—灰岩互层型储层成藏体系进行研究,将优质页岩与裂缝—孔隙型灰岩的层段作为有利的勘探目标,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方法,对可钻性、可压性及排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提升工程工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量 勘探方向 大安寨段 下侏罗统 川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海洲 邹兵 +7 位作者 张连进 赵容容 张宇 唐松 张兴宇 李文皓 马梓柯 雷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3-1737,共15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取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参数等定量数据,对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特征、成因、不同岩性的孔隙演化模式开展研究。【结果】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与总面孔率的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粒间溶孔。较高的鲕粒/陆源砂的含量比例是孔隙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溶解作用是孔隙发育的最有利因素,而高能的陆棚鲕粒滩沉积是原生孔隙发育的关键。因为准同生期大气水的选择性溶解作用是形成沧一段主要鲕粒粒内溶孔的最有利的成岩作用,而准同生期—埋藏期的白云石化作用则增强岩石的抗压性、使固相体积缩小而增加岩石的面孔率,埋藏期的溶解作用则沿着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和早期孔隙进行溶解扩大。陆源砂、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等则不利于沧一段孔隙的发育。【结论】因此,有利的碳酸盐组分及后续的成岩—构造作用影响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并形成了孔隙面孔率依次降低的岩性排序特征:亮晶鲕粒云岩、含砂鲕粒云岩、砂质鲕粒云岩、细粒岩屑砂岩、石灰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孔隙演化 沧浪铺组 第二统 寒武系 川中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3 位作者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张占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74,共1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槽开挖及OSL地质测年、古地震期次分析等,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古地震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探槽剖面共揭露了5次比较可靠的古地震事件,发震时间分别为:事件E1距今约60 a;事件E23.1±0.3~3.4±0.3 ka;事件E37.5±0.3~8.1±0.3 ka;事件E410.1±0.4~11.4±0.4 ka;事件E512.1±0.4~12.8±0.4 ka。利用古地震逐次限定法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地震复发周期为2.6~3.4 ka。阿木尼克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60年前,锡铁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3.1±0.3 ka,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未来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大于阿木尼克山段。该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的古地震期次、复发间隔等,对地震预报预测及评价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 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 古地震 最近离逝时间 复发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尕海南山晚志留世—晚泥盆世火山岩浆组合对早古生代造山后伸展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万里 王宗秀 +2 位作者 吴林 江万 钱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8,共13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构造带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形成了广为人知的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造山带何时开始垮塌一直存在争论,火山岩和侵入岩作为深地岩石探针能为约束地壳活动提供关键制约。应用锆石LA–ICP–M...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构造带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形成了广为人知的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造山带何时开始垮塌一直存在争论,火山岩和侵入岩作为深地岩石探针能为约束地壳活动提供关键制约。应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方法对柴北缘东段尕海南山地区出露的牦牛山组火山碎屑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开展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牦牛山组火山碎屑岩的形成时代约为423 Ma,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370 Ma,表明火山岩喷发的年龄在晚志留世,后期侵入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晚志留世熔结凝灰岩ε_(Hf)(t)值集中在–11.5~–8.3,其两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在1945~2133 Ma,显示火山岩主要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熔融;而晚泥盆世侵入的花岗岩的ε_(Hf)(t)值分布在3.9~9.1,其两阶段的Hf模式年龄集中在792~1118 Ma,显示花岗岩主要源于中—新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对区域地质、岩石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时期,大陆深俯冲导致的强烈造山作用造成柴北缘地壳发生明显加厚,加厚的欧龙布鲁克地壳基底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该时期的火山岩;晚泥盆世时期,加厚地壳的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引发区域地壳伸展,上涌的软流圈物质与地壳相互作用并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因此区域牦牛山组形成时代跨度较大,不能笼统地用牦牛山组代表造山结束的时限,晚泥盆世岩浆岩的出现才预示着柴北缘地区进入显著的地壳伸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晚古生代 柴达木盆地北缘 火山-侵入岩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许魁 陈友智 +6 位作者 臧殿光 李明杰 巫芙蓉 梁虹 杨晓 郭海洋 赵振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70,共10页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构造继承性的角度探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类型,并分析了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①川东齐岳山北段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基底卷入构造,构造样式受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与转换带构造位置的控制。②依据构造继承关系将盆内灯影组台缘带划分为德阳—安岳地区原生型台缘带、万源—达州地区继承型台缘带以及石柱地区继承—改造型台缘带。③依据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的分布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小,认为沿齐岳山向南至南川一带存在与石柱地区相似的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忠县、南川以西存在灯影组继承型台缘带。④研究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烃源岩、灯影组—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寒武系膏盐岩层系构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⑤寒武系盐下基底逆冲可形成成排、成带的构造,与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配置,形成断层相关的构造—岩性圈闭带,成为川东地区油气规模聚集有利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继承了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构造特征,燕山期构造反转,高台组盐下形成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备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缘 盐下构造 构造继承性 台缘带 基底逆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