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水情影响下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平衡演变与更新能力分析 |
杨会峰
李泽岩
孟瑞芳
白华
宋博
郭伟
包锡麟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华北平原黄河宽V形河道控河机制分析 |
李永军
彭南赫
段丰浩
肖良
彭建兵
王盼龙
王芊
|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水位、水量、产量联控的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节水灌溉多目标优化 |
井淼
张江江
刘瑾
杨思敏
谢一凡
孙梦雅
鲁春辉
|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4
|
基于地球静止卫星观测的华北平原冬小麦光合作用日循环研究 |
彭浩宇
孙雷刚
王绍强
郑晨
陈世亮
李亭谕
谷鹏
夏烨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华北平原一次大气涌及其对夜间对流的影响 |
姚安琪
陈起英
华维
|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1990—2020年华北平原耕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
李志恒
刘晓煌
夏学齐
肖粤新
张文博
王然
雒新萍
邢莉圆
|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华北平原人工林地土壤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
田鹏莹
孙慧娟
薛婧雯
刘梦瑶
李建菲
范国强
张志华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2008-2022年华北平原七省市AOD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赵乐鋆
王诗瑶
赵子渝
洪星
李夫星
吴佳仪
华婧妤
|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雾顶辐射冷却驱动的湍流混合对华北平原雾的影响作用 |
田梦
吴彬贵
廖云琛
杨健博
郭阳
刘海玲
鞠婷婷
|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黄河下游流域的文化界说——兼论华北平原在黄河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
王志民
宋宁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定年方法及其适用性探讨 |
李捷
谢宇熙
田立军
邢一飞
刘玉莲
焦璇
费舒晨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华北平原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预测 |
刘书雅
张安兵
王贺封
刘佳
吴健达
|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黄土母质典型农田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
墨美玲
王秀君
徐明岗
卢同平
|
《土壤》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基于物候信息的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预测 |
夏迎新
肖二龙
李道诚
宁立新
|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不同时间尺度夏玉米生育期蒸散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马巧月
王睿
左倚萌
车政
韩信
|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25 |
0 |
|
|
16
|
华北山前平原区厚包气带次降水入渗补给定量估算 |
刘美英
高雅
张俊芝
沈彦俊
吴林
李明良
闵雷雷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23·7”特大暴雨对河北平原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
泉涛
章成果
冯颖
李红军
郭英
沈彦俊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8
|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蒸散观测对比研究 |
李镕基
杨天一
刘帆
沈彦俊
张玉翠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9
|
华北平原制革废水Cr(Ⅲ)和氨氮在典型包气带中迁移模拟与污染评价 |
庞雅婕
李春辉
韩占涛
张兆吉
孔祥科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0
|
华北山前平原典型站点地下水位与硝酸盐变化特征 |
孙楷雯
闵雷雷
王玉才
刘美英
沈彦俊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