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mple-data Decentralized Reliable H∞ Hyperbolic Control for Uncertain Fuzzy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Xin-Rui ZHANG Hua-Gua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34-1540,共7页
这份报纸学习样品数据的问题为有变化时间的延期的不明确的连续时间的模糊大规模系统的可靠 H 夸张控制。第一,模糊夸张模型( FHM )被用来为某些复杂大规模系统建立模型,然后根据 Lyapunov 指导方法和大规模系统的分散的控制理论,线... 这份报纸学习样品数据的问题为有变化时间的延期的不明确的连续时间的模糊大规模系统的可靠 H 夸张控制。第一,模糊夸张模型( FHM )被用来为某些复杂大规模系统建立模型,然后根据 Lyapunov 指导方法和大规模系统的分散的控制理论,线性 matrixine 质量( LMI )基于条件 arederived toguarantee H 性能不仅当所有控制部件正在操作很好时,而且面对一些可能的致动器失败。而且,致动器的精确失败参数没被要求,并且要求仅仅是失败参数的更低、上面的界限。条件依赖于时间延期的上面的界限,并且不依赖于变化时间的延期的衍生物。因此,获得的结果是不太保守的。最后,二个例子被提供说明设计过程和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双曲模型 线性矩阵不等式 分散控制理论 执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支盘土锚的承载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炜 简文彬 +2 位作者 杨坚 豆红强 罗金妹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2-782,共11页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杆,具有抗拔承载力高、鲁棒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本文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锚杆,单支盘锚杆...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杆,具有抗拔承载力高、鲁棒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本文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锚杆,单支盘锚杆盘径从300 mm增大到500 mm时,抗拔承载力分别提高35.7%、50%、71.4%,变形控制能力也相应增强;在粉质黏土中,双支盘锚杆可以到达更大的抗拔承载力,支盘间距≥4倍支盘直径时更能充分发挥两个支盘的协同作用;随着支盘个数从1个增多到3个,多支盘锚杆锁紧的地层范围越大,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能力也相应增强;多支盘锚杆的荷载-位移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多支盘锚杆的承载力。研究成果可以为多支盘锚杆的工程应用奠定了较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盘锚杆 极限承载力 拉拔试验 双曲线模型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钙质黏土三轴剪切分数阶双曲线模型参数确定及验证
3
作者 姚兆明 汤海东 赖龙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00,共9页
钙质黏土地层具有结冰温度低、冻结后膨胀性大、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工程地质问题,一直是冻结法施工的重难点。建立形式较为简洁的剪切模型是设计钙质黏土冻结壁的关键。以淮南地区深部原状钙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和围压下的... 钙质黏土地层具有结冰温度低、冻结后膨胀性大、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工程地质问题,一直是冻结法施工的重难点。建立形式较为简洁的剪切模型是设计钙质黏土冻结壁的关键。以淮南地区深部原状钙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和围压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温度、围压对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剪切强度与冻结温度、围压间的关系。针对冻结钙质黏土三轴剪切应力-应变性质介于理想弹性与理想塑性之间的特性,将分数阶微积分引入到双曲线模型,建立能同时考虑温度和围压影响的冻结钙质黏土分数阶双曲线模型。对应变进行分数阶变化,得到分数阶应变与应力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分别建立温度、围压影响下的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分数阶双曲线模型参数。对比分数阶双曲线模型计算的应力值、邓肯-张模型计算的应力值和冻结钙质黏土的试验值可知,所建立的冻结钙质黏土分数阶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钙质黏土的应力-应变规律,拟合精度更高。所建立的模型概念清晰,参数少、易于确定且物理意义明确,便于工程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黏土 双曲线模型 应力-应变曲线 分数阶微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4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的退化特征信息融合与剩余寿命预测
5
作者 张建宇 王留震 +1 位作者 肖勇 马雅楠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3-1561,共9页
针对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编码器(SAE)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预测模型。以滚动轴承全寿命振动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反双曲变换的状态退化指标和频域谐波退化因子形成退化指标集,并利用SAE特征融... 针对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编码器(SAE)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预测模型。以滚动轴承全寿命振动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反双曲变换的状态退化指标和频域谐波退化因子形成退化指标集,并利用SAE特征融合提取关键特征,消除冗余信息。同时,结合BiLSTM模型捕捉时序特征,实现全周期寿命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极限学习机、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预测误差更小,泛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自编码器特征融合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模型 滚动轴承 反双曲特征指标 频域谐波退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范CPT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改进与概率形式
6
作者 赵泽宁 段伟 +2 位作者 蔡国军 武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6,共8页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不确定性和采样偏差的影响,基于贝叶斯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CPT双曲线概率模型以改进岩规法,并推荐采用液化概率(PL)=15%所对应的临界锥尖阻力表达式作为确定性方法。最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PT双曲线模型中的临界锥尖阻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并稳定,更能反映土体的动力特性。模型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深层土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土,准确性高于岩规法和国际通用的Robertson和Wride方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场地,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性模型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力触探 双曲型模型 概率 细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体变形的端承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周光远 干飞 +5 位作者 郑刚 周海祚 王宏 毕靖 刘彪 张元胤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2,共13页
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会引起桩周土体变形,从而产生一种向下的拖曳力,通常称为负摩阻力。这种现象显著降低了桩的极限轴向承载力。因此,精确计算负摩阻力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为准确计算作用于桩上的负摩阻力,确定桩-土界面在不同土体变... 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会引起桩周土体变形,从而产生一种向下的拖曳力,通常称为负摩阻力。这种现象显著降低了桩的极限轴向承载力。因此,精确计算负摩阻力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为准确计算作用于桩上的负摩阻力,确定桩-土界面在不同土体变形条件下的应力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现有方法仅考虑剪切面上的峰值或残余应力,而忽略了土体变形的全过程应力状态。这种方法往往会高估负摩阻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土体变形过程中完整的应力状态变化(包括破坏前区及峰值应力、破坏后区及残余应力状态),利用双曲力学模型描述土体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土体变形行为划分为3种不同的形式,并分别针对每种形式探讨了负摩阻力的空间分布特性。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土体参数对负摩阻力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新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变形 负摩阻力 桩基础 应力状态 双曲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8
作者 李兴明 祝希 +3 位作者 石得权 秦磊 王才进 王蒙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1-265,共5页
新老路地基差异沉降和沉降控制是软土地区改扩建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进行沉降监测,对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使用双曲线模型对新老路基沉降进行计算,并对不同软基处理方式的差异沉降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新老路地基差异沉降和沉降控制是软土地区改扩建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进行沉降监测,对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使用双曲线模型对新老路基沉降进行计算,并对不同软基处理方式的差异沉降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地基横断面沉降呈现“W”型沉降,即道理两侧新建路基沉降大,中间原有路基沉降小;新建道路的路基在填筑期沉降量较大,进入稳定期后沉降量较小,新路路堤的填筑对老路地基沉降的影响较小;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新老路基的长期沉降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新建路段15 a后的沉降量接近80.01mm,最终将达到82.52 mm;相比之下,老路地基15 a后的沉降仅为19.15 mm,最终沉降量预测为20.79 mm;扩建软土路基处理效果最好的是PC管桩,经过软基处理后的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明显优于未处理的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 沉降监测 双曲线模型 软基处理 不均匀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PSO参数优化的页岩气复合时间产量递减模型
9
作者 骆国辉 彭小龙 +1 位作者 杨晨 朱苏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83-7589,共7页
页岩气因其储层条件复杂、多尺度孔隙结构,产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依赖于地质和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很难适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而无法达到高准确性。提出了将超双曲递减模型与具有时间属性的复合函数结... 页岩气因其储层条件复杂、多尺度孔隙结构,产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依赖于地质和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很难适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而无法达到高准确性。提出了将超双曲递减模型与具有时间属性的复合函数结合的方法,并使用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adaptive-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SO)来寻找最优模型参数,建立了复合时间超双曲递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PSO优化算法能够根据产量数据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和模型结构,能更快更准地找到最优参数组合,提高预测精度;产量在时间上的波动大,常规递减模型难以反映其特征,复合时间递减模型灵活性强,能够考虑油气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更准确地描述页岩气井在不同阶段的产量变化,提供更高的拟合精度,使得产量预测更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时间超双曲递减模型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参数优化 页岩气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基于特殊函数的U型效应实证模型
10
作者 厉双 何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9,共17页
U型效应在社科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对U型效应的探索和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变量间复杂关系,揭示变量间内在影响机制,而且还能明晰U型曲线转折点,为实践应用中要素投入的最优值或最优区间提供指导和启示。基于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的独... U型效应在社科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对U型效应的探索和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变量间复杂关系,揭示变量间内在影响机制,而且还能明晰U型曲线转折点,为实践应用中要素投入的最优值或最优区间提供指导和启示。基于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的独特性质,提出了两种新的表征和检验变量间U型关系的实证模型,即双弦模型和双曲模型。从数学角度对两个新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诠释,从实证角度以“企业价值与股权制衡”为题,基于2014—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新模型进行检验,从统计分析角度采用随机抽样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新模型以及传统的平方项模型进行全面性能测评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新模型均能准确刻画变量间U型关系,曲线极值点计算较为便捷。基于10 500次随机抽样回归的测试结果表明,两个新模型的信息损失程度、拟合优度、解释力度等各项指标均较为稳定;与平方项模型相比,两个新模型性能更优,拟合能力和解释力更强,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标准更严格,采用新模型开展U型效应研究其结果更具可信度。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测评结果基本相同。综合权衡各项指标后,双曲模型性能最优,双弦模型次之,平方项模型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效应 U型关系 三角函数 双曲模型 双弦模型 平方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混合模型建立及其控制研究
11
作者 类维政 胡国良 +1 位作者 喻理梵 方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强非线性特点,难以精确建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Hammerstein模型和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混合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仿真测试,并将测试所得数据用于训练和建立Hammerstein模型以及改进双曲正切...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强非线性特点,难以精确建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Hammerstein模型和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混合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仿真测试,并将测试所得数据用于训练和建立Hammerstein模型以及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将Hammerstein模型作为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将改进双曲正切模型作为磁流变阻尼器正模型,并将二者结合,形成兼具非参数化与参数化优势的磁流变阻尼器混合模型。利用Simulink搭建半主动悬架仿真平台,对混合模型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高、误差小,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控制效果良好;混合模型能够根据控制器的信号得到稳定的电流脉冲信号和准确的期望阻尼力信号,进而有效抑制车辆悬架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HAMMERSTEIN模型 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半主动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宇光 甄莹 +2 位作者 刘媛媛 张振永 白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5,共8页
碳中和目标下,超临界态CO_(2)管道输送已成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控制体系尚未构建,管材止裂韧性难以预测,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通过归纳国内外相关文... 碳中和目标下,超临界态CO_(2)管道输送已成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控制体系尚未构建,管材止裂韧性难以预测,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通过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规范标准,对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控制研究进展及最新标准体系进行了简要综述;在系统收集已开展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信息及数据的基础上,对现有止裂韧性预测模型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了CO_(2)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模型修正形式,并对不同模型适用范围及预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修正模型解决了传统止裂预测模型过于激进的问题,同时降低了DNV推荐方法的保守性。建议将修正模型与DNN预测方法相结合,以使管材韧性值处于止裂区域;同时开展高效准确的CO_(2)管道裂纹动态扩展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可为我国CO_(2)管道止裂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延性断裂 双曲线模型 断裂 韧性 夏比冲击功 止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泥岩填料的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13
作者 余云燕 崔文豪 +2 位作者 罗崇亮 杜乾中 李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在红层泥岩地区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考虑到材料短缺和成本问题,常常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作为路基填料。为了研究红层泥岩填料的适用性,选取甘肃省永登县某工点的风化红层泥岩填料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一系列三轴CU剪切试验,探究含水率... 在红层泥岩地区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考虑到材料短缺和成本问题,常常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作为路基填料。为了研究红层泥岩填料的适用性,选取甘肃省永登县某工点的风化红层泥岩填料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一系列三轴CU剪切试验,探究含水率、围压和压实度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值(残余)强度、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采用相应的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围压和压实度对其物理力学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对符合应变软化型规律的曲线,采用沈珠江的双曲线模型拟合的规律一般;对符合应变硬化型规律的曲线,采用Duncan-Chang模型拟合的规律较好。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肃省红层泥岩路基的病害处治与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层泥岩填料 三轴CU剪切试验 沈珠江推广双曲线模型 DUNCAN-CHA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锚杆受力分析与临界锚固长度计算
14
作者 朱彦鹏 娄国庆 +2 位作者 黄安平 吴林平 成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6,共9页
对于锚杆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等密闭空间进行施工,对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的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解析解相对繁琐,且现行的锚固长度设计规范和经验法做出的设计长度相对保守。为明确拉力型锚杆... 对于锚杆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等密闭空间进行施工,对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的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解析解相对繁琐,且现行的锚固长度设计规范和经验法做出的设计长度相对保守。为明确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机理并得到拉力型锚杆临界锚固长度计算方法,基于锚杆轴力和锚头位移关系的双曲线模型,通过对锚杆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对锚杆锚固界面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进行推导。依据锚杆荷载传递基本方程求解锚固段荷载传递解析解,并通过具体算例探究在锚固范围内轴力和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形式。在荷载作用下锚杆锚固界面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黏结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加速软化阶段3个过程。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形式与轴力有所不同,随荷载的逐步增大表现为从单调、非线性递减曲线转变为存在峰值且峰值点逐渐向锚固深度方向传递的单峰曲线。假设锚杆锚固界面处于弹性阶段时剪应力沿锚固深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的简化模型,得出拉力型锚杆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相关假设求解的荷载传递方程计算简洁、形式简单,能够进一步了解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的分布形式和传递规律,通过相应简化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为锚固长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模型 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 荷载传递特性 倒三角分布简化模型 临界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块系岩体动力响应及在巷道防冲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宽 戚承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7-1067,共11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亟需采用新方法、新理论加以防治.摆型波是在深部岩体工程中发现的新型非线性波,其使岩体出现相对分离和相对压实的不同运动状态,与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岩体中软弱结构层的非...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亟需采用新方法、新理论加以防治.摆型波是在深部岩体工程中发现的新型非线性波,其使岩体出现相对分离和相对压实的不同运动状态,与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岩体中软弱结构层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引入双曲线模型建立块系岩体中摆型波传播的非线性动力模型,研究软弱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大闭合量、初始刚度和阻尼)对块系岩体动力响应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块系围岩与支护系统互馈作用的理论模型,在无初始地应力和考虑初始地应力的情况下研究巷道支护系统的刚度、让位能力和阻尼耗能作用对巷道顶板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支护系统的受力情况,为新型防冲吸能巷道液压支架设备的吸能让位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建立的块系岩体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能够限制岩块间软弱层的最大变形量.冲击载荷越大,增大软弱层最大闭合量时岩块的加速度降低程度越显著.增加支护系统刚度,增强支护系统让位能力和阻尼耗能能力,均可有效降低巷道顶板的加速度幅值,减轻巷道围岩对支护系统的冲击力,有效保护巷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系岩体 摆型波 双曲线模型 冲击地压 巷道支护 初始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双曲型方程的半离散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16
作者 汪浏博 郑素佩 +1 位作者 张蕊 封建湖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4-731,共8页
双曲守恒律方程的间断解对数值算法要求严格。通常传统低阶数值算法构造简单,但数值结果的分辨率较低,且依赖于网格。机器学习方法虽不依赖于网格,且适用于处理复杂场景下的问题(如高维问题),但在求间断解时可能出现移位或抹平现象。将... 双曲守恒律方程的间断解对数值算法要求严格。通常传统低阶数值算法构造简单,但数值结果的分辨率较低,且依赖于网格。机器学习方法虽不依赖于网格,且适用于处理复杂场景下的问题(如高维问题),但在求间断解时可能出现移位或抹平现象。将机器学习方法与传统低阶格式相结合,在空间上采用低阶有限体积格式,在权重系数优化上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从而实现基于较少节点便可得到高分辨率数值结果。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性能,在求解连续及间断问题时均能得到高分辨率数值结果,且未出现移位、抹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守恒律方程 有限体积法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正切模型的能源桩长期响应研究
17
作者 王桐 张云鹏 +2 位作者 郑君 董龙龙 吴文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93-4603,共11页
为研究能源桩的长期工作特性,引入双曲正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荷载传递法的轴载能源桩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引入改进的Masing准则构建以双曲正切模型为骨架曲线的土体加卸载函数,进而模拟循环温变荷载作用下能源桩的工作特性;与原位... 为研究能源桩的长期工作特性,引入双曲正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荷载传递法的轴载能源桩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引入改进的Masing准则构建以双曲正切模型为骨架曲线的土体加卸载函数,进而模拟循环温变荷载作用下能源桩的工作特性;与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荷载传递模型的合理性,并研究不同冷热循环方式和上部结构荷载对能源桩长期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温变荷载会造成能源桩桩头沉降和桩头轴力不断累积,并逐渐趋于稳定;相较于制冷模式,以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更容易引起桩头残余沉降和残余温度应力的累积效应;若上部结构荷载与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比值过大,则容易引起桩头残余沉降累积,若过小,则会导致桩体产生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传递法 双曲正切模型 循环温变荷载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达乌里胡枝子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爱姣 徐伟洲 +3 位作者 郭亚力 陈吉 李帅 徐炳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5-792,共8页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在不同土壤水分与养分供应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征,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在3种水分水平(高水HW,80±5%田间持水量FC;中水MW,60±5%FC和低水Lw,40±5%FC)与4种养分处...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在不同土壤水分与养分供应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征,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在3种水分水平(高水HW,80±5%田间持水量FC;中水MW,60±5%FC和低水Lw,40±5%FC)与4种养分处理(CK,N,P和NP)下达乌里胡枝子生长旺期的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比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更准确地拟合了不同水肥条件下达乌里胡枝子的光合一光响应曲线。HW水平下,P处理显著提高达乌里胡枝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与光饱和点(LSP);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充分供水条件下达乌里胡枝子的光合能力,单施磷肥可以改善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光合作用,以及提高达乌里胡枝子对光能的广幅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水分胁迫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丽琴 靳宝成 +1 位作者 杨有海 贾文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工后沉降是造成路基沉降变形的主要原因,研究路基工后沉降的规律并预测最终沉降量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兰武二线黄土路基工后沉降的长期观测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分析预测模型——似固结模型,并与泊松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 工后沉降是造成路基沉降变形的主要原因,研究路基工后沉降的规律并预测最终沉降量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兰武二线黄土路基工后沉降的长期观测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分析预测模型——似固结模型,并与泊松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曲线模型与似固结模型的误差平方和与预测曲线的误差均较小,能较好地反映黄土路基工后沉降的规律,两者相互印证,提高了工后沉降预测的可靠度。利用各种预测模型对不同测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分析后的对比研究表明,似固结模型对黄土路基工后沉降的预测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研究结论对于黄土地区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后沉降 泊松模型 指数模型 对数模型 双曲线模型 似固结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和不同灌溉量对东北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20
作者 孟凡超 张佳华 +5 位作者 郝翠 周正明 李辉 刘丹 王凯 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6-2135,共10页
CO2和水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玉米是重要的C4植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3左右,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CO2浓... CO2和水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玉米是重要的C4植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3左右,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共同作用对东北玉米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甚少。基于开顶式生长箱(OTCs),模拟研究了CO2浓度变化(390、450、550μmol/mol)和降水变化(0、+15%(以试验地锦州1981—2010年6、7、8月月平均降水量88.7,153.9 mm和139.8 mm为基准))共同作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丹玉39为材料,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6个处理(C550W+15%、C550W0、C450W+15%、C450W0、C390W+15%和C390W0)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CO2浓度升高和灌溉的共同作用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升高,且灌溉作用大于高CO2浓度作用;而蒸腾速率(Tr)则下降,使水分利用效率(WUE)升高。CO2浓度升高使气孔导度(Gs)降低,灌溉则使之升高,但灌溉的作用小于高CO2浓度作用;胞间CO2浓度(Ci)随CO2浓度增加而升高,灌溉对其影响不明显。高CO2浓度和灌溉共同作用下光响应参数差异明显。CO2浓度升高增加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灌溉亦然;CO2浓度升高使得光补偿点(LCP)、光补偿点量子效率(φc)和暗呼吸速率(Rd)的灌溉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的差距变小。390、450、550μmol/mol CO2浓度下的灌溉处理与自然降水处理相比,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1.56%、3.31%和0.45%,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4.69%、8.09%和1.01%,最终使产量分别增加了10.47%、12.07%和8.96%。可见,在高CO2浓度下,适量的灌溉对玉米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表现为籽粒产量的增加。为研究者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作物光合能力和产量的影响及决策者调整适应气候变化措施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灌溉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光合参数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