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9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aqueous dispersion of epoxy curing agent with specially synthesized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er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继亮 涂伟萍 胡剑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9-2032,共4页
关键词 相反转乳化剂 水基环氧固化剂分散体 制备方法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邹积瑞 岳湘安 +3 位作者 李晓骁 邵明鲁 杨志国 安维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6,共13页
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定量表征难题至今仍未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液诱导驱油剂-原油体系乳化的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的乳化油率,绘制其动态曲线... 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定量表征难题至今仍未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液诱导驱油剂-原油体系乳化的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的乳化油率,绘制其动态曲线以确定表征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实验参数--乳化系数(EI)。乳化系数充分表征了驱油剂与原油乳化的起始乳化转速、起始乳化油率和乳化速度,能准确分辨和比较由驱油剂质量分数、驱油剂类型和原油性质变化引起的乳化能力差异。通过对比乳化系数发现:AEO9的乳化系数最大(1.184),SDS的乳化系数最小(0.320),驱油剂对CQ原油的乳化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AEO9>SDBS>SCS>Na_(2)CO_(3)>AEO5>SDS;随着驱油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乳化系数增大,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增强;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由于SL原油中活性组分多,驱油剂对SL原油的乳化能力大于CQ原油。此外,多孔介质中表面活性剂-原油同注实验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乳化系数的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具有更强的原位乳化能力,乳化系数作为驱油剂乳化能力表征和评价的参数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 乳化 驱油剂 乳化能力 乳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板式轨道砂浆充填层服役现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元强 向功坤 +2 位作者 郑新国 张旭 王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CRTSⅡ型CA砂浆服役十年后的性能是否满足服役要求对轨道系统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对邯郸东站和松江南站的CA砂浆进行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孔隙特征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CA砂浆干燥抗压强度无显著下降;饱水后的抗压强度下降明显,... CRTSⅡ型CA砂浆服役十年后的性能是否满足服役要求对轨道系统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对邯郸东站和松江南站的CA砂浆进行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孔隙特征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CA砂浆干燥抗压强度无显著下降;饱水后的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但高于《CA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两地区的CA砂浆均出现了浅表层维氏硬度下降和无机相损失的损伤,且松江地区的损伤程度相对较高。松江地区CA砂浆浅表层毛细孔孔隙率明显上升;邯郸地区CA砂浆凝胶孔体积明显增大,毛细孔孔隙率仅浅表层略微增大。因此,两地的CA砂浆服役十年后仍满足规范要求,但发生了且正持续发生物理和化学损伤,需要对在役CRTSⅡ型CA砂浆定期观测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CA砂浆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牛脂肪为基底乳化脂的制备
4
作者 赵改名 司羽平 +5 位作者 李嘉辉 孙灵霞 郭旗 许龙 李蓓蓓 李航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6,共15页
为弥补现有脂肪替代品的不足,该研究旨在以牛脂肪为基础,制备一种稳定性高、适用于多种产品的乳化脂肪。以单甘酯、卵磷脂、酪蛋白酸钠、吐温80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乳化剂,以微观结构、粒径、粒度分布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了不同乳化剂... 为弥补现有脂肪替代品的不足,该研究旨在以牛脂肪为基础,制备一种稳定性高、适用于多种产品的乳化脂肪。以单甘酯、卵磷脂、酪蛋白酸钠、吐温80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乳化剂,以微观结构、粒径、粒度分布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了不同乳化剂和油水配比对乳化体系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乳化脂肪的最佳配比为40%脂肪、60%水、1.25%单甘酯、0.60%卵磷脂、1.10%酪蛋白酸钠、0.3%吐温80、1.2%大豆分离蛋白。在此条件下,乳化脂肪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乳化肉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肪 乳化剂 乳化脂 乳化稳定性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聚脲/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5
作者 谷亚新 何兴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7-1784,共8页
为制备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具有调温作用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本文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合成聚脲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探究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收率... 为制备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具有调温作用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本文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合成聚脲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探究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收率、热性能、表面形貌、粒径。OP-10作乳化剂时,当乳化剂占比油相3%,乳化转速为800 rpm,芯壁比为2∶1时获得的微胶囊性能更优,热焓值为115.3 J·g^(-1),包覆率为79.77%,平均粒径为22.31μm;SDBS作乳化剂时,当乳化剂占比油相3%,乳化转速为2000 rpm,芯壁比为1∶1.5时取得的微胶囊,热焓值为77.35 J·g^(-1),包覆率为53.11%,平均粒径为18.67μm。以OP-10为乳化剂得到的微胶囊热焓值较高,受制备条件影响较小,热学性能较稳定;以SDBS为乳化剂得到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较规整,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聚脲 相变微胶囊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保东 刘磊 +3 位作者 张文龙 高晨豪 陈祥伟 郭继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3,共6页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两亲聚合物 纳米颗粒 乳化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的合成及乳化效果
7
作者 李文波 易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与酸值滴定确定了该乳化剂的最佳合成工艺:PEG和MHHPA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进行酯化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然后加入与MHHPA等物质的量的E44,在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环氧树脂用量的1%)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开环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将合成的乳化剂应用于环氧树脂E44制备出水性环氧乳液,研究了乳液稳定性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PEG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含量、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综合考虑乳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等因素,发现采用PEG6000合成的乳化剂具有更好的乳化效果,其HLB值为16.5、浊点为90℃,优于使用PEG4000与PEG2000合成的乳化剂。当乳液固含量约为45%时,在20%的乳化剂含量下,以75℃的乳化温度、20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乳化处理,能够得到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的水性环氧乳液,其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 乳化剂 合成 相反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变色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试验
8
作者 李强 张磊 +2 位作者 翁波 李国芬 付国志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微表处等道路面层养护工程中应用广泛。采用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改性可有效减少路表对热量的吸收和储存,并降低热致变色沥青路面的建设成本,但其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鲜见探明。选取不同颜色、掺量的热致变色... 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微表处等道路面层养护工程中应用广泛。采用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改性可有效减少路表对热量的吸收和储存,并降低热致变色沥青路面的建设成本,但其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鲜见探明。选取不同颜色、掺量的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对改性乳化沥青及其蒸发残留物开展频率扫描、多应力重复蠕变和弯曲梁流变试验以评价其黏弹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从而分析热致变色粉颜色和掺量等因素对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改性乳化沥青微观形貌以揭示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热致变色粉颜色和掺量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与普通乳化沥青相比,热致变色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随热致变色粉掺量增加而提升,相同掺量下红色热致变色粉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性能最佳,掺量4%及以上时可满足重交通道路性能要求;低温抗裂性随热致变色粉掺量增加而下降,但仍能满足路用性能要求;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微观形貌的均匀性随热致变色粉掺量提高而逐渐下降,其中红色热致变色粉较其他颜色展现出最佳分散性能,此时热致变色粉在沥青胶浆中充当填料,有效抑制了沥青分子的运动,阻碍其流动因而提升其高温性能。考虑路用性能需求及经济性原则,建议采用6%掺量的红色热致变色粉作为乳化沥青的改性方案。该研究为热致变色改性乳化沥青在道路面层养护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粉 乳化沥青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盐混凝剂深度去除乳化油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9
作者 黄天寅 孙凌 +3 位作者 赵勤政 陈新 宋孝杰 吴兵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含油废水中乳化油因其粒径小、稳定性高等特点较难去除,使得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混凝法在乳化油处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铁、铝盐混凝剂存在产生的絮体小、生成速度慢、难以实现油水快速分离的问题,导致深度除油效果不佳。新型钛盐混凝... 含油废水中乳化油因其粒径小、稳定性高等特点较难去除,使得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混凝法在乳化油处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铁、铝盐混凝剂存在产生的絮体小、生成速度慢、难以实现油水快速分离的问题,导致深度除油效果不佳。新型钛盐混凝剂因混凝性能突出有望解决铁铝盐混凝剂应用问题。以润滑油、大豆油、石油醚和柴油4种模拟乳化油水为处理对象,选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氯化铝(PAC)为对照,评价钛凝胶混凝剂(TXC)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XC对乳化油废水具有优于PFS和PAC的混凝效果。以润滑油模拟废水为例,在初始pH范围为3~11、投加量为1~60 mg/L和含油量为500~2000 mg/L条件下,TXC的除油率最高可达91.526%,优于PFS和PAC。经TXC混凝后出水浊度均小于1NTU,且油的粒径最小,表明TXC具有深度除油的应用潜力。絮体表征结果表明,TXC主要通过网捕卷扫作用除油,得益于其大尺寸的网状水解物,TXC絮体更易于去除小粒径油滴。该研究结果为含油特别是乳化油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混凝 除油 粒径 钛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路用分级性能
10
作者 蔡裕 王瑞育 +5 位作者 窦和潮 庄戌哲 曹寅 张伟 梁瀚月 赵品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3,共11页
普通乳化沥青黏结强度不足,无法满足预防性养护或冷拌冷铺的要求,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方式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SBS-Emu),考察SBS改性剂、活化交联剂、乳化剂和乳液稳定剂掺量对SBS-Emu贮存稳定性、粒度和基于乳化沥青性能分级(EPG)体系... 普通乳化沥青黏结强度不足,无法满足预防性养护或冷拌冷铺的要求,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方式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SBS-Emu),考察SBS改性剂、活化交联剂、乳化剂和乳液稳定剂掺量对SBS-Emu贮存稳定性、粒度和基于乳化沥青性能分级(EPG)体系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Emu的贮存稳定性随SBS掺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差,随乳液稳定剂和乳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变好;交联活化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SBS-Emu的贮存稳定性;随着SBS掺量的提高,SBS-Emu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均提高;交联活化剂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以改善SBS-Emu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掺量为1.5%时高温性能最佳,掺量为1.0%时低温性能最佳;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SBS-Emu的低温性能提升,掺量过高对高温性能影响不利;乳液稳定剂对SBS-Emu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乳化沥青 EPG分级 贮存稳定性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膳食纤维的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瑶 赵雪 +1 位作者 吴昊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本实验选取5种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米糠、香蕉皮、苹果皮、燕麦麸皮以及柑橘皮)作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基水包油乳液。通过分析乳液的电位、粒径、乳析指数、Turbiscan稳定指数、流变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浓度(1%、2%、3%)下各类膳食纤维... 本实验选取5种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米糠、香蕉皮、苹果皮、燕麦麸皮以及柑橘皮)作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基水包油乳液。通过分析乳液的电位、粒径、乳析指数、Turbiscan稳定指数、流变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浓度(1%、2%、3%)下各类膳食纤维稳定乳液的能力。结果表明:当纤维浓度从1%增加到3%时,所有乳液粒径均显著减小(P<0.05),其中米糠、香蕉皮、苹果皮、燕麦麸皮和柑橘膳食纤维乳液的D_(4,3)值分别减小了49.94%、44.02%、33.68%、1.01%、0.17%。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和表观黏度随纤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在浓度为3%的米糠膳食纤维乳液中达到最大值(Zeta电位值:-59.45 mV;黏度:15.88 mPa·s)。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燕麦麸皮膳食纤维乳液和柑橘纤维稳定乳液出现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乳化性能较其他各组更差;米糠、香蕉皮和苹果皮膳食纤维乳液底部出现明显的乳清层,且乳析指数随纤维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浓度达到3%时,米糠膳食纤维乳液贮藏5 d后的乳析指数最低(27.43%)、稳定性最高。综上,米糠膳食纤维在五种膳食纤维乳液中具有最佳的乳化性能,且浓度越大,乳液稳定性越高。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副产物膳食纤维在作为乳化剂稳定预乳化液方面的优良潜力,有望作为脂肪替代物应用于食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乳化剂 乳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类型对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物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雪艳 杨国龙 +3 位作者 王雅娟 杨瑞楠 张泽楠 刘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旨在为高稳定性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的制备提供参考,以亚麻籽油为油相,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油相及3种不同的乳化剂[吐温60(Tween60)、卵磷脂(PC)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应用高压均质法在60MPa压力下均质3次制备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通... 旨在为高稳定性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的制备提供参考,以亚麻籽油为油相,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油相及3种不同的乳化剂[吐温60(Tween60)、卵磷脂(PC)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应用高压均质法在60MPa压力下均质3次制备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粒径、界面面积和Zeta电位变化,考察乳化剂类型和油相质量分数对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乳液在37℃储藏不同时间的外观、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氧化产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考察乳化剂类型和油相质量分数对乳液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质量分数的增大,亚麻籽油乳液粒径增加,物理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降低;相同油相质量分数下各乳化剂乳液粒径大小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乳液的物理稳定性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在37℃储藏一定时间后,亚麻籽油乳液的POV水平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而TBARS水平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1)H NMR谱图显示,Tween60乳液中亚麻籽油的主要氧化产物为顺反共轭二烯基氢过氧化物及醛类次级氧化产物,PC乳液的氧化产物主要为顺反及反反共轭二烯基氢过氧化物及醛类次级氧化产物,SPI乳液中无显著的氢过氧化物及醛类氧化产物,但观测到醛、酮、醇类等次级氧化产物指纹峰,推测为SPI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共氧化产物指纹峰;气相色谱结果显示,不同乳化剂乳液中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损耗显著,不饱和脂肪酸总损耗程度为PC乳液>SPI乳液>Tween60乳液,其中PC乳液不饱和脂肪酸损耗较高,推测是由其共氧化导致。PC和SPI抑制了亚麻籽油在水包油乳液中的初级氧化过程,但其共氧化行为使亚麻籽油的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乳化剂 水包油型乳液 物化稳定性 核磁共振(NMR) 氧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智慧 崔晶晶 +4 位作者 蔡佳雨 张继翔 刘欢欢 郭庆彬 康继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变化对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文章以SPI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处理得到USPI、超声结合热处理得到UHSPI,与茄替胶(Gum ghatti,GG)在温度80℃、相对湿度79%条件...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变化对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文章以SPI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处理得到USPI、超声结合热处理得到UHSPI,与茄替胶(Gum ghatti,GG)在温度80℃、相对湿度79%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获得GG-改性SPI共价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超声和加热影响SPI二级结构,α-螺旋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证实改性SPI和GG发生共价结合。pH为7时,采用超声结合热处理工艺,SPI溶解度由22.31%提高至47.68%,表面疏水性从104.13提高至162.19。pH为4.5时,与SPI相较,美拉德反应制备得到的GG-UHSPI-MR复合物溶解度提高5倍,表现出在酸性条件下应用的可能性。褐变程度结果表明,溶解度高的UHSPI样品更易和GG间形成共价键。水包油乳液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储存14 d后,GG-UHSPI-MR乳液粒径(D 4,3)最小为0.672μm,乳液稳定性较好。综上表明,GG和UHSPI共价结合后乳化性能提高,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在乳制品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替胶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功能特性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破乳剂的制备及其稠油乳状液破乳性能
14
作者 吴迪 彭明国 +2 位作者 谷宇 毛林强 张文艺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444,共9页
稠油开采需要高温、高压条件,采出液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传统破乳剂难以对这种乳状液进行高效破乳。针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破乳难题,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uFe2O4磁性纳米材料,并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制备一种新型、可重复... 稠油开采需要高温、高压条件,采出液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传统破乳剂难以对这种乳状液进行高效破乳。针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破乳难题,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uFe2O4磁性纳米材料,并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制备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磁性纳米稠油破乳剂(WD-03),探讨了该新型稠油磁性纳米破乳剂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WD-03对水的浸润接触角近乎0°,呈高度亲水性;当WD-03投加量达2g/L,破乳反应时间30min左右时破乳剂效果能达到最优效果,pH、温度(20~80℃)对破乳影响较小。对于含水率为90%~98%、含油量大于2000mg/L的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稠油乳状液,经过WD-03破乳处理后,上层稠油含水率小于5%、下层含油废水中的石油烃含量小于5mg/L;磁性纳米破乳剂回收并重复使用3次后,上层稠油含水率小于10%、下层含油废水小于50mg/L;回收并重复利用5次后其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的破乳率仍然能够达到95%,表明WD-03有稳定的磁性和可回收重复利用特性。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表征,推测WD-03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机制为:高度亲水性的WD-03利用碳纳米管材料MWCNT表面形成的大π键体系与石油中的沥青与胶质的π键结合作用反应,促进了油滴的聚合和与水的分离;由于WD-03具有磁性材料特性,使得其在外加磁场条件下与水极易分离,从而表现出极高回收效率;同时,WD-03还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微小乳状油粒并聚集成为大油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反应 回收 碳纳米管 铁酸铜 磁性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技术的乳化溢油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心怡 孔德明 +1 位作者 宁晓东 崔耀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36,共6页
快速、准确获取乳化溢油的种类和含油量等信息对于海上溢油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可通过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来表征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然而,目前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乳化溢油的检... 快速、准确获取乳化溢油的种类和含油量等信息对于海上溢油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可通过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来表征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然而,目前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乳化溢油的检测还尚未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基于此,选取92#、95#、98#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汽油样本,建立乳化汽油体系;选取5#、7#、10#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白油样本,建立乳化白油体系。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乳化溢油样本的光谱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算法实现乳化溢油的油种鉴别。在此基础上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和随机森林(RF)分别选择出与含油率呈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特征波长,既降低了数据维度又丰富了特征数据的多样性。然后选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支持向量回归(SVR)作为基学习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作为元学习器,构建两层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来预测乳化溢油中的含油率。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获得的乳化汽油和乳化白油的测试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24和0.987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10和0.0340。与XGBoost、1D-CNN、SVR、PLSR相比,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LDA和Stacking集成学习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乳化溢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乳化溢油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乳化溢油 线性判别分析 特征波长 Stacking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化剂类型对虾青素纳米乳液物化特征、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16
作者 陈佳玲 冯裕杰 +4 位作者 张育昆 王钿钿 柯亮 曹庸 刘晓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22-134,共13页
为了解决虾青素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探究了以合成乳化剂吐温80(Tween 80)为对照,通过比较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SSOS)和改性大豆磷脂(modified soyb... 为了解决虾青素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探究了以合成乳化剂吐温80(Tween 80)为对照,通过比较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SSOS)和改性大豆磷脂(modified soybean phospholipids,MSP)对虾青素纳米乳液物化特征、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筛选最适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虾青素乳液,分析各乳化剂的界面张力,并对乳液的粒径、电位、黏度、包封效率、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高速离心、高温、长期储存对乳液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使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阐明各乳液的生物利用度特性。结果表明,与SC和MSP两种乳化剂相比,SOSS具有与Tween 80相似的界面张力(14.33 mN/m);乳液呈浅粉色,具有较小粒径(188.53 nm)和较高黏度(22.19 mPa·s),有利于乳液稳定。显微镜观察乳液液滴小且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现象,乳液包封效率优于Tween 80乳液。此外,SOSS乳液具有优良的离心稳定性、热稳定和储藏稳定性。离心前后乳液无分层和较大的粒径电位变化,离心稳定性常数值(centrifugal stability constant of kinetics energy,Ke)最低;高温处理不同时间,虾青素保留率仍大于83%;25℃和4℃下储存28 d,乳液仍呈均一状态,无分层和油滴析出,虾青素保留率分别为86.21%和91.14%。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可知,乳液脂质消化程度高,生物利用度达33.65%,利于机体吸收利用。因此,以乳化剂SOSS制备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物化特征、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为虾青素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乳化剂 乳液 物化特征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及其配方优化
17
作者 王沿皓 李春梅 付红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8,共10页
研究了乳化剂亲水性吐温-80、亲油性单,双甘油脂肪酸酯(MAG)和稳定剂(黄原胶、瓜尔豆胶)对乳脂基搅打稀奶油乳液性能和搅打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吐温-80、MAG、黄原胶以及瓜尔豆胶的复配添加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添加... 研究了乳化剂亲水性吐温-80、亲油性单,双甘油脂肪酸酯(MAG)和稳定剂(黄原胶、瓜尔豆胶)对乳脂基搅打稀奶油乳液性能和搅打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吐温-80、MAG、黄原胶以及瓜尔豆胶的复配添加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添加乳化剂可以减小乳液粒径,提高打发率,降低泡沫硬度。在一定范围内添加稳定剂可以增大乳液粒径,降低打发率,增大泡沫硬度。以稀奶油质量计,优化得到的乳化剂和稳定剂复配组合分别为吐温-80添加量0.06%、MAG添加量0.4%、黄原胶添加量0.1%、瓜尔豆胶添加量0.02%。在此条件下稀奶油的打发率最高,为(171.32±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稳定剂 搅打稀奶油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质在淀粉基Pickering乳状液中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18
作者 狄欣 翟玉歌 +2 位作者 张剑 宋晓燕 朱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目的】以大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颗粒乳化剂,分别用4种不同类型的油(椰子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作为油相,制备了水包油型Pickering乳状液。建立口-胃-肠三段式消化模型,探讨不同脂质类型对乳状液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方... 【目的】以大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颗粒乳化剂,分别用4种不同类型的油(椰子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作为油相,制备了水包油型Pickering乳状液。建立口-胃-肠三段式消化模型,探讨不同脂质类型对乳状液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了乳状液的粒径及微观结构。同时制备4种乳状液,在室温下储存80 d计算乳化指数,以确定乳状液的稳定性。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来测定乳状液在消化过程中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取不同消化阶段时的乳状液测定粒径及微观结构,以表征不同消化时期乳状液稳定性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原始油脂及乳状液消化后的油脂进行测定,分析其游离脂肪酸(FFA)的组成对乳状液脂质消化的影响。【结果】4种脂质均可以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其中乳化稳定性最高的是玉米油乳状液,其80 d后乳化指数最高(91.73%),其次是橄榄油乳状液(83.53%),椰子油和葵花籽油乳状液的乳化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体外消化结果表明:乳状液经过口腔消化,发生絮凝和聚集,液滴尺寸有所增加;经过胃部消化,液滴周围包裹的淀粉颗粒有所减少,但仍保持乳状液的结构。经过小肠消化,乳状液的结构被彻底破坏,大部分的油脂也被水解,油滴尺寸明显减小。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降序排列为:椰子油(25.71%)>橄榄油(12.64%)>玉米油(11.16%)>葵花籽油(8.99%)。在相同乳化条件下,不同油的乳状液脂质消化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饱和度的不同:椰子油(91.41%)>橄榄油(16.58%)>玉米油(14.63%)>葵花籽油(10.85%)以及初始液滴大小不同。【结论】4种乳状液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消化特性,且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对乳状液的脂质消化率有显著影响。乳状液的脂质消化率随油脂脂肪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初始液滴大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大米淀粉 Pickering乳状液 稳定性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对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黎明珠 唐敏敏 +4 位作者 王挥 张玉锋 杨金燕 赵文斌 宋菲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7-263,共7页
将单甘脂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具有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不同HLB值(4.0~6.0)下初榨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产品搅打性能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稀奶油的搅打时间与搅... 将单甘脂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具有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不同HLB值(4.0~6.0)下初榨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产品搅打性能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稀奶油的搅打时间与搅打起泡率逐渐减小,脂肪球部分聚结率与乳液表观黏度逐渐增加。质构特性及裱花性能研究表明,在HLB值为4.0~4.5时,稀奶油硬度较小,打发后奶油较软,裱花后易塌陷,而当HLB值大于5.0时,稀奶油泡沫硬度显著增加,此时裱花粗糙且稀奶油搅打性能降低。相比较而言,复配乳化剂HLB值为5.0时,稀奶油搅打时间适中(28 s),搅打起泡率较高(84.68%),泡沫稳定性较好(81.52%),硬度适中且涂抹性较佳。因此,复配乳化剂HLB值为5.0时更适合初榨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体系。该研究结果为高品质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搅打稀奶油的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打稀奶油 复配乳化剂 亲水亲油平衡值 搅打性能 裱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微乳液制备及其在石墨浮选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20
作者 闫俊慧 邱杨率 +2 位作者 张凌燕 安雅欣 任子杰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对柴油进行乳化,研究柴油微乳液对石墨浮选精矿回收率和节油率的影响,确定柴油微乳液制备的适宜条件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9,以正丁醇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2∶1,该条件下所得柴油... 采用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对柴油进行乳化,研究柴油微乳液对石墨浮选精矿回收率和节油率的影响,确定柴油微乳液制备的适宜条件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9,以正丁醇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2∶1,该条件下所得柴油微乳液平均粒径78.82 nm,且分散均匀,稳定性好;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微乳液节油率可达28.66%。柴油微乳液与石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微乳液可以显著降低矿浆的表面张力,增大石墨的接触角,浮选回收率较柴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柴油 微乳液 乳化剂 捕收剂 鳞片石墨 拟三元相图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