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attenuation of shock waves in ventilation pipes
1
作者 Wenjun Yu Shuxin Deng +5 位作者 Shengyun Chen Bingbing Yu Dongyan Jin Zhangjun Wu Yaguang Sui Huajie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156-168,共13页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of ventilation pipes have various attenuation effects on incident shock waves while meeting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The atten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hock waves in ...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of ventilation pipes have various attenuation effects on incident shock waves while meeting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The atten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hock waves in ventilation pipe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Furthermore,for the same structure,the effects of peak pressure and positive pressure time on the attenuation rate are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the attenu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ident shock wave pressure,and the shock wave attenuation rate tends to reach its limiting value k for the same structure and reasonably short positive pressure time.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attenuation rate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shock wave as follows:diffusion chamber pipe,branch pipe and selfconsumption pipe;the attenuation rate per unit volume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self-consumption pipe,branch pipe and diffusion chamber pipe.In addition,an easy method is provided to calculate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shock wave in single and multi-stage ventilation pipes.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are provided for various structures,and the margin of error between the formula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within 10%,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ck waves ventilation pipes Numerical modelling Explosion mechan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steady temperature field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in high geothermal roadway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源 万志军 +2 位作者 顾斌 周长冰 程敬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74-381,共8页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law of rock mass temperature in high geothermal roadway during mechar^ical ventilat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system of ...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law of rock mass temperature in high geothermal roadway during mechar^ical ventilat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system of thermal and humid environment in high geothermal roadway, which is a method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ventilation, the disturbed region of the temperature extends gradually from shallow area to deep area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of the roadway. Meanwhile,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as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from shallow area to deep, with steady de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heat flux. As the ventilation procee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mensionless temperature and dimensionless time approximately meets Hil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geothermal mine heat hazard unsteady temperature field evolution law mechanical venti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联合肋间肌超声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浩亮 袁恺豪 +5 位作者 余磊 阳娜娜 王逸平 赵宏胜 郭凤梅 孙晨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索膈肌与肋间肌超声联合评估相较于传统膈肌超声对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脓毒症病情改... 目的·探索膈肌与肋间肌超声联合评估相较于传统膈肌超声对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脓毒症病情改善并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后的围脱机期间,对患者进行膈肌与肋间肌的超声评估,分别测量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膈肌增厚率(thickening fraction of diaphragm,TFD)、肋间肌增厚率(thickening fraction of intercostal muscle,TFic)。根据脱机结果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n=114例)和脱机失败组(n=24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膈肌超声、肋间肌超声单独和联合预测呼吸机脱机结果的价值。结果·SBT期间脱机失败组的TFic和TFic/TFD比值均明显高于脱机成功组(均P<0.05)。SBT期间DE、TFD、TFic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591~0.776)、0.657(0.557~0.747)和0.769(0.676~0.846),而联合指标TFic/TFD比值和TFic&TFD_mi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786~0.925)和0.860(0.778~0.920)。其中TFic/TFD以>0.95为截值,其预测脱机失败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5.3%;TFic&TFD_mix以>0.13为截值,其预测脱机失败的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80.9%。肋间肌超声检查法在测量可靠性方面,其观察者内部测量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890(0.788~0.951),观察者外部测量一致性ICC为0.876(0.718~0.949),可靠性等级均为良好(P<0.001)。结论·膈肌联合肋间肌超声评估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整体呼吸肌的情况,在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结局方面,较单独运用膈肌超声具有更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超声 肋间肌超声 脓毒症 机械通气 脱机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成果 孙小玲 +6 位作者 黄萍 陶金 付逸超 卢山 张宁 刘才琪 孟芳芳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编制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测量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舒适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整合、焦点小组讨论,并参考既往量表,构建量表维度和条目池。通... 目的:编制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测量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舒适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整合、焦点小组讨论,并参考既往量表,构建量表维度和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预调查形成初始量表。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最终选取28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包括2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185%。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3,折半信度为0.841,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重症监护单元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状况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量表 信度 效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Venlo型温室多环境因子优化策略研究
5
作者 聂鹏程 陈禹霏 +1 位作者 黄璐 李雪寒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糊造成的环境不均匀性及运行能耗偏大的问题。[方法]通过温室内部布设的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及CO_(2)浓度等环境数据进行温室环境场的仿真与验证。通过在CFD模型中调整特定范围内的风机-湿帘系统运行参数,自定义3种环境评价函数用以平衡环境偏差与能耗投入的多目标冲突问题,进而得到该场景下温室环控策略的最佳范围。[结果和讨论]CFD模型的环境场仿真精度较高,温度与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和6.8%。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以对温室内部环境实现闭环迭代评价,输出结果中风机出口风速为2.8~5.4m/s,湿帘入口温度为295.3~299.7K。[结论]该环控策略下的各评价函数均为互不支配的理想情况,组合策略有助于优化作物生长环境,降低温室运行能耗。该研究可为温室机械通风的均匀性、经济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环控策略 多目标优化 CFD 机械通风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氧分压与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联
6
作者 邵慧杰 牛瑞娜 +2 位作者 杜冉 赵亚楠 邓文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索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在入院第1周出现高氧血症的17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伤后6个月的GOSE评分(GOS... 目的:探索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在入院第1周出现高氧血症的17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伤后6个月的GOSE评分(GOSE≤4为预后不良,>4为预后良好)和是否死亡作为主要和次要预后结果,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第1周PaO_(2)的最高值(PaO_(2)max)、每日PaO_(2)最高值的平均值(PaO_(2)mean)和每日PaO_(2)差值的平均值(ΔPaO_(2)mean)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预后的关联。结果:173例中104例预后不良,69例预后良好;49例死亡。调整了年龄、瞳孔反应性、格拉斯哥运动评分、APACHEⅡ评分和鹿特丹CT评分后,PaO_(2)max和ΔPaO_(2)mean与6个月的不良预后有关联[每增加10 mmHg,OR(95%CI)为1.121(1.029~1.221)和1.765(1.280~2.435)],也与6个月死亡有关联[每增加10 mmHg,OR(95%CI)为1.111(1.026~1.203)和1.831(1.367~2.450)];PaO_(2)mean与6个月不良预后有关联[每增加10 mmHg,OR(95%CI)为1.225(1.044~1.508)],但与6个月死亡无关。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并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高的PaO_(2)水平及波动可能与患者6个月不良预后及死亡有关;上述关联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血症 重度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智能沟通微信小程序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淑杰 高文慧 +2 位作者 孙雪莲 肖倩 梁潇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智能沟通微信小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急诊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方法;选取2024年3-9月在急诊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智能沟通微信小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急诊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方法;选取2024年3-9月在急诊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智能沟通微信小程序进行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护患沟通效果、沟通障碍、焦虑、抑郁得分及谵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沟通障碍程度、焦虑抑郁得分、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护患沟通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沟通能提升护患沟通效果,减轻患者负面情绪,降低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室 智能沟通 微信小程序 焦虑 抑郁 谵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米元元 叶旭阳 +2 位作者 刘猛 向成林 黄海燕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3,共5页
目的探索近10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相关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相关文... 目的探索近10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相关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15日,采用CiteSpace 6.2.R4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相关文献5323篇,其中:中文1191篇,英文4132篇。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相关研究的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聚焦在机械通气撤机的影响因素、撤机指征评估、困难撤机与撤机失败等方面。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领域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建议相关研究者运用案例报告、机器学习研究方法,重点围绕机械通气撤机相关指标进行机械通气撤机研究的探索,构建机械通气撤机的流程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机械通气 撤机 拔管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功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征明 时婧 +1 位作者 王蓉 王婷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3,共4页
近几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由潮气量、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机械功率(MP)作为评估呼吸系统能量负荷的综合性指标,整合了上述参数,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 近几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由潮气量、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机械功率(MP)作为评估呼吸系统能量负荷的综合性指标,整合了上述参数,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总结术中MP的变化规律,并评估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MP的影响,为未来临床实践中个性化机械通气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功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术后肺部并发症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超空泡稳定性机理与调控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志英 王静竹 +2 位作者 黄荐 王展 王一伟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217,共43页
通气超空泡减阻是突破传统水下速度极限,实现高速航行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超空泡航行体的航行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与通气超空泡形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超空泡形态的准确预测和调控是超空泡航行体总体设... 通气超空泡减阻是突破传统水下速度极限,实现高速航行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超空泡航行体的航行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与通气超空泡形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超空泡形态的准确预测和调控是超空泡航行体总体设计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不同环境条件下通气超空泡流动形态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梳理了影响流动形态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超空泡界面特征及失稳机制、超空泡尾部闭合泄气机理和射流与空泡的耦合作用,最后基于对通气超空泡形态的理解与认识,阐述了实现通气超空泡流动稳定性的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超空泡 泄气机理 界面失稳机制 稳定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1
作者 李苏雅 邹灯秀 +6 位作者 郑丹莉 邓娟 柯键 蔡国旗 胡玉兰 熊杰 王颖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3-47,共5页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规范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规范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6篇,证据总结7篇,系统评价2篇。经整理汇总后形成34条证据,内容包括转运决策、转运前医患准备、设备准备、药品准备、转运中监测与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转运交接及记录7个方面。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为临床转运实践提供了循证依据,建议从转运决策、医患准备等多方面完善院内转运流程,以确保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院内转运 转运准备 患者安全 突发事件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危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赵福华 袁萍 +1 位作者 闫莉枞 王蓓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24年1月—5月入住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患者为... 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24年1月—5月入住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30),3月16日至5月29日收治的患者为干预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离床活动率、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89±2.16)天,低于对照组的(13.13±2.70)天;离床活动率高于对照组(80.0%vs 46.7%);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3.10±0.91)天vs(6.87±1.84)天;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8.39±1.60)天vs(14.59±3.37)天;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9104.86±4277.54)元vs(52492.48±7876.25)元;肺部感染发生率(3.3%vs 26.7%)、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3%vs 30.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可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少ICU住院费用,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和提高离床活动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 多学科团队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机械化及智能通风技术探究
13
作者 邵春 樊纯坛 +2 位作者 梁庆国 吕晓云 周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4,共9页
为探究适用于高寒特长铁路隧道施工的机械化配套技术,以西宁至成都铁路甘青隧道工程为背景,以传统经验选型方法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施工机械进行选型对比分析,提出高寒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同时针对高寒特长隧道洞... 为探究适用于高寒特长铁路隧道施工的机械化配套技术,以西宁至成都铁路甘青隧道工程为背景,以传统经验选型方法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施工机械进行选型对比分析,提出高寒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同时针对高寒特长隧道洞内缺氧、通风效果较差等特点,自行研发了智能通风技术。为验证以上技术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主要从应用效果及节能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机械化配套技术及智能通风技术基本可以在高寒特长隧道施工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及节能效果;以上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寒特长隧道施工的机械化及智能化,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上可认为本文提出的机械化配套技术及智能通风技术可为高寒地区特长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机械化施工 模糊综合评判法 智能通风技术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新型医用气动比例控制模块
14
作者 名小川 胡慧 +1 位作者 王涛 任帅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9-457,共9页
为了解决现有气动医疗设备结构复杂、控制模式单一、开发周期长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医用气动比例控制模块;该模块集成比例阀和差压、压力传感器及微控制单元,具备体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功能;针对机械通气的压力控制性能易受呼吸力... 为了解决现有气动医疗设备结构复杂、控制模式单一、开发周期长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医用气动比例控制模块;该模块集成比例阀和差压、压力传感器及微控制单元,具备体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功能;针对机械通气的压力控制性能易受呼吸力学参数、泄漏等因素影响的特点,采用自抗扰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自抗扰控制器的可行性,在不同设定值、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频率下开展实验以评估模块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医用气动比例控制模块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模块化的特点;在呼吸力学参数不确定和外部干扰条件下,该模块的压力控制、体积流量控制范围分别为0~10 kPa、0~200 L/min,且压力控制的响应时间、超调量和控制精度分别小于200 ms、5%和±1%,流量控制的响应时间、超调量和控制精度分别小于150 ms、2%和±2%,满足医疗器械小型化、集成化、高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气动比例控制 自抗扰控制 机械通气 气动医疗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五阶梯渐进式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晨 张苗 +1 位作者 张丽丽 王素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联合五阶梯渐进式活动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就诊于青岛市某医院的ICU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干预组(48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多学科联合五阶梯渐进式活动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就诊于青岛市某医院的ICU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干预组(48例)。对照组采用重症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多学科联合五阶梯渐进式活动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CU获得性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病人Barthel指数为(29.48±14.26)分,高于对照组[(17.14±14.25)分];机械通气时间为(5.56±3.75)d,ICU住院时间为(8.15±3.94)d,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92±6.28)d,ICU住院时间为(11.69±8.73)d];ICU-AW发生率为17%,ICU获得性谵妄发生率为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低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为37%,ICU获得性谵妄发生率为27%,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多学科联合五阶梯渐进式活动方案有利于提高ICU机械通气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ICU-AW、ICU获得性谵妄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联合 早期活动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谵妄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下行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积聚特征与高位钻孔参数优化
16
作者 姚运泉 王兴华 +1 位作者 王天伟 杨胜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解决大倾角下行通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所引起的回风流瓦斯浓度超限问题,采用单元测定法,从进风到回风将综采工作面分为若干单元,得出每个单元与采空区之间的漏风量、瓦斯涌出量及瓦斯浓度,分析评判采空区瓦斯异常积聚区... 为了解决大倾角下行通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所引起的回风流瓦斯浓度超限问题,采用单元测定法,从进风到回风将综采工作面分为若干单元,得出每个单元与采空区之间的漏风量、瓦斯涌出量及瓦斯浓度,分析评判采空区瓦斯异常积聚区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布置条件下高位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优化高位钻孔抽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空区两端全风压压差、高位钻孔抽采负压、采空区热风压及瓦斯浮升力作用影响下,靠近进风侧平距10~30 m、距离煤层顶板10~25 m的采空区,形成瓦斯异常积聚区,将高位钻孔终孔布置在瓦斯异常积聚区且抽采流量为60 m^(3)/min时,瓦斯抽采效果最佳,回风流的瓦斯浓度超限隐患被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下行通风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 瓦斯积聚 高位钻孔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机械通气下各类型人机不同步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
17
作者 陈启敏 刘娇洋子 +12 位作者 袁佳 何德华 刘明 潘彩雪 刘颖 唐艳 刘旭 陈先俊 肖川 李书文 李伟 高代秀 沈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09-1516,共8页
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辅助机械通气下人机不同步的发生率和类型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减少人机不同步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效率及优化机械通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4年10-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辅助机械通气下人机不同步的发生率和类型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减少人机不同步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效率及优化机械通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4年10-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机械通气时间≥12 h。排除标准:完全控制机械通气;姑息治疗或放弃治疗状态;未获得知情同意。资深呼吸治疗师每日晨08:00-12:00之间对纳入对象在床旁进行呼吸机波形观察10~15 min。根据压力-时间波形、流速-时间波形判断是否发生人机不同步,并记录下人机不同步的类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疾病诊断、基础疾病、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镇痛镇静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情况。统计描述观察期间人机不同步的发生比例及类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人机不同步的高危因素,并比较发生与未发生人机不同步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本次研究观察期间共纳入105例患者,453例次辅助机械通气波形。在105例患者中,有64例(60.95%)患者至少发生过1次人机不同步。在453段辅助机械通气波形中,总计有162段辅助机械通气波形发生了人机不同步,发生率为35.76%。人机不同步的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切换不匹配12.58%(57/453)、双吸气11.92%(54/453)、无效触发9.49%(43/453)、流速饥饿5.30%(24/453)、呼气气流受限1.77%(8/453)。在容量-辅助/控制模式、压力-辅助/控制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模式中,人机不同步的发生率分别为45.7%、38.1%、42.9%及16.7%,(P <0.001)。以是否发生人机不同步分为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模式[以压力支持模式为参考,容量-辅助/控制模式:(OR=4.687,95%CI:2.140~10.263,P <0.001)];压力-辅助/控制模式(OR=2.922,95%CI:1.489~5.734,P=0.002);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OR=4.682,95%CI:1.758~12.466,P=0.002)及实际呼吸频率(OR=1.07,95%CI:1.016~1.127,P=0.011)是人机不同步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生人机不同步的患者较未发生人机不同步组机械通气时间[8.21 (5.35,13.91) d vs. 3.00 (1.96,5.71) d]更长(P <0.001)。结论 人机不同步在ICU行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中切换不同步、双吸气及无效触发是最常发生的类型。压力支持模式下人机不同步的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呼吸机波形图实时监测人机同步性,优化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设置,以减少人机不同步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不同步 机械通气模式 呼吸机波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通风设计规范及运行优化方法综述
18
作者 崔璨 薛佳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317-8330,共14页
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行对于提高舱室环境质量、保障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缺乏完善设计规范体系等问题,依托船舶与陆上通风系统的中外规范标准对适用于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系统的分... 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行对于提高舱室环境质量、保障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缺乏完善设计规范体系等问题,依托船舶与陆上通风系统的中外规范标准对适用于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建立了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专用设计标准体系。分析了舱室环境通风量模型、室内动力学模型、室内空气质量模型与能耗模型,并对海洋平台生活区域、设备区域和贮藏区域三大主要区域的通风运行优化方法进行综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可行的未来通风系统运行设计的发展思路。研究成果为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运行与节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通风系统 设计标准 机理模型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露梦 韩文娟 +1 位作者 万腾飞 宋彩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5-1002,共8页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发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1名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为调查对象。...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发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1名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表、决策准备度量表、决策冲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准备度总分为(64.14±22.35)分;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总分为(35.18±26.47)分,决策冲突发生率为69.3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清楚患者预后、与患者的关系、是否知道患者关于治疗的想法、对机械通气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决策准备度与决策冲突及其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机械通气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决策准备度为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水平较高,且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水平与其机械通气相关信息了解程度和决策准备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代理决策 决策冲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20
作者 黄伟强 刘旭东 +4 位作者 王丽丽 陈星星 商会会 徐雅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4-1022,共9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10月至2024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ARDS并接受ECMO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合并症、评分系统、影像学及病原学等)、治疗措施(抗结核方案、呼吸支持策略、ECMO模式、俯卧位通气、糖皮质激素等)及临床结局(生存率、ECMO治疗/呼吸机治疗/ICU住院时长、并发症等)。结果: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ARDS并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中,男性11例(84.6%),中位年龄为51岁;中位病程为40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平均评分为(25.23±7.11)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4,10)分;12例(92.3%)ECMO期间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6例为首次诊断肺结核,入院前未进行过抗结核治疗;mNGS/GeneXpert MTB/RIF、TB-DNA、涂片抗酸染色检测阳性者分别为10例(76.9%)、12例(92.3%)和8例(61.5%);8例(61.5%)为浸润型。ECMO实施前和期间联合俯卧位通气者分别为7例(53.8%)和6例(46.2%);10例(76.9%)转流方式为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2例(15.4%)为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1例(7.7%)为VV-ECMO转VA-ECMO;6例(46.2%)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5例为消化道出血;ECMO治疗时长范围为1~88 d,ECMO治疗、呼吸机治疗、ICU住院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3(9,31)、27(16,47)、32(23,57)d。6例(46.2%)好转出院,出院28 d和60 d存活者分别为6例(46.2%)和4例(30.8%)。结论:应用ECMO可以显著提高重症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在实施ECMO治疗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症监护 通气机 机械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体外膜氧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