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Infrared-microwave Post-processing Process for 3D Printed Raspberry Preserves Based on AHP-CRITIC Hybrid Weighting Combined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1
作者 Zheng Xianzhe Song Ruonan +2 位作者 Cong Hongyue Zhang Yuhan Xue Liangli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27-44,共1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3D printed raspberry preserves after post-processing,microwave ovens combining infrared and microwave methods were utilized.The effects of infrared heating temperature,infrared heat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3D printed raspberry preserves after post-processing,microwave ovens combining infrared and microwave methods were utilized.The effects of infrared heating temperature,infrared heating time,microwave power,microwave heating time on the center temperature,moisture content,the chroma(C*),the total color difference(ΔE*),shape fidelity,hardness,and the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 of 3D printed raspberry preserves were analy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combining with the two methods,infrared heating improved the fidelity and quality degradation of printed products,while microwave heating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infrared heating.Infrared-microwave combination cooking could maintain relatively stable color appearance and shape of 3D printed raspberry preserves.The AHP–CRITIC hybrid weight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sponse surface test to determine the comprehensive weights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ptimized the process parameters,and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infrared heating temperature of 190℃,infrared heating time of 10 min and 30 s,microwave power of 300 W,and microwave heating time of 2 min and 6 s.The 3D printed raspberry cooking methods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seldom had color variation,porous structure,uniform texture,and high shape fidelity,which re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manufacturing by 3D printing.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ost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3D cook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RASPBERRY MICROWAVE infrared heating hybrid weight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infrared dim an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ow-rank tensor recovery
2
作者 LIU Chuntong WANG 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861-872,共12页
In order to rapid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infrared small and dim targets in the infrared image of complex scene collected by virtual prototyping of space-based downward-looking multiband detection,an improved detectio... In order to rapid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infrared small and dim targets in the infrared image of complex scene collected by virtual prototyping of space-based downward-looking multiband detection,an improved detection algorithm of infrared small and dim targe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the original infrared images are changed into a new infrared patch tensor mode through data reconstruction.Then,the infrared small and dim target detection problems are converted to low-rank tensor recovery problems based on tensor nuclear norm in accordance with patch tensor characteristics,and 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 entropy is defined for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of sparseness.Finally,the low-rank tensor recovery problem with noise is solved by alternating the direction method to obtain the sparse target image,and the final small target is worked out by a simple partitioning algorithm.The test results in various spacebased downward-looking complex scenes show that such method can restrain complex background well by virtue of rapid arithmetic speed with high detection probability and low false alarm rate.It is a kind of infrared small and dim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with goo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scene infrared block tensor tensor kernel norm low-rank tensor restoration weighted inverse entropy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琳 王楠 +1 位作者 任士远 张彬彬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氮化硅是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氮化硅中的杂质元素氧与主元素氮对其制备工艺及高纯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称样量、脱气功率、分析功率、氧的开始基线时间、助熔剂种类及比例、坩埚选择等因... 氮化硅是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氮化硅中的杂质元素氧与主元素氮对其制备工艺及高纯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称样量、脱气功率、分析功率、氧的开始基线时间、助熔剂种类及比例、坩埚选择等因素的探究,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并通过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与回收率。结果表明,当称样量为0.0700 g、脱气功率为5000 W、分析功率为5500 W、氧的开始基线时间为1 s、助熔剂为0.60 g镍囊、坩埚为石墨套坩埚时,可以得到稳定、准确的测试结果。以此实验条件使用标准物质建立了标准曲线,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和精密度实验,氧、氮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22、0.999990,加标回收率为96.9%~102.7%,88.2%~97.7%,氧的RSD(n=7)分别为1.99%、0.45%、氮的RSD(n=7)分别为0.63%、0.7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6%、0.00864%,定量限为0.000102%、0.00881%。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同时检测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中氟化氢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4
作者 胡树国 盖良京 +3 位作者 方梦醒 杜秋芳 尹冬梅 张体强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057,共7页
氟化氢(HF)作为高毒性工业气体,其低浓度标准物质的研制长期受制于气瓶吸附效应、痕量水分干扰及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瓶颈。基于称量法原理,以高纯度HF和氮气为原料,成功研制了摩尔分数为(50~100)μmol/mol的氮中HF气体标准物质,并解决... 氟化氢(HF)作为高毒性工业气体,其低浓度标准物质的研制长期受制于气瓶吸附效应、痕量水分干扰及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瓶颈。基于称量法原理,以高纯度HF和氮气为原料,成功研制了摩尔分数为(50~100)μmol/mol的氮中HF气体标准物质,并解决了以下3个技术问题:(1)通过气瓶筛选、内壁钝化及预处理工艺的优化,显著降低气瓶内壁吸附导致的量值衰减;(2)开发基于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实现了10^(-6)mol/mol量级HF的定量检测(重复性小于0.6%);(3)通过稀释气的纯化和制备过程中对水分的严格控制,有效解决了痕量水分对HF稳定性的的干扰。依据气体标准物质研制规范,系统考察了HF在气瓶内随压力和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经12个月跟踪验证,研制的氮中HF气体标准物质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3%(k=2)。同时探讨了气瓶预处理及分析过程中水分对HF的潜在影响,以及稀释气中HF检出限的测量方法等,为易吸附性、易水解类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氟化氢 标准物质 称量法 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 气瓶预处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ϕ60 mm大尺寸红外非线性BaGa_(4)Se_(7)晶体与器件制备
5
作者 王振友 毛长宇 +3 位作者 陈伟豪 徐俊杰 余学舟 吴海信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911,共3页
硒镓钡(BaGa_(4)Se_(7),BGSe)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大尺寸、高品质BGSe晶体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实验室采用双温区合成炉单次实现500 g以上高纯BGSe多晶原料合成;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生长出ϕ60 mm... 硒镓钡(BaGa_(4)Se_(7),BGSe)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大尺寸、高品质BGSe晶体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实验室采用双温区合成炉单次实现500 g以上高纯BGSe多晶原料合成;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生长出ϕ60 mm BGSe晶体棒;通过定向、切割和抛光等加工,制备出10 mm×10 mm×50 mm以上BGSe激光频率转换器件。制备的晶体与器件尺寸均为目前报道的最大值,可为中长波红外激光输出研究提供晶体及器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a_(4)Se_(7)单晶 双温区合成 改进的布里奇曼法 激光频率转换器件 中长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快速检测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松柏 黄张君 +6 位作者 赵兴蓉 吴奇霄 贾俊杰 马龙 王红梅 王松涛 沈才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61,共18页
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 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酒行业的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各方法的应用特点。对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原辅料、酒曲、酒醅、基酒、成品酒、黄水、窖泥和部分生产工艺阶段应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检测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或新开发专用于白酒行业的设备或者算法,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将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白酒生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结合,可推动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智能化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酿造 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方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红外光谱数据预处理组合优化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宇坤 陈孝敬 +4 位作者 谢忠好 石文 袁雷明 陈熙 黄光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预处理是构建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近红外光谱检测的精度。目前已有的预处理方法种类众多,不同方法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噪声和无关信息,从而提高信噪比,如何优化样品的光谱数据和预处理组合的选择对模型结果至关重要。为... 预处理是构建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近红外光谱检测的精度。目前已有的预处理方法种类众多,不同方法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噪声和无关信息,从而提高信噪比,如何优化样品的光谱数据和预处理组合的选择对模型结果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模型校准的预处理组合优化策略,包括挑选常用的八种预处理方法建立预处理方法库,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建立定量模型,以建模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迭代标准,从库中简单高效地选出提高模型优良校准能力的预处理组合。基于该策略的结构设计,选用优化领域中的贪婪算法作为寻优手段,通过对每一步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寻优完成全局优化,简洁高效地完成光谱数据预处理组合的选择。提出的策略在小麦、猪肉等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与同类的堆叠策略(Stacked)和多块数据顺序正交融合策略(SPORT)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小麦数据集上,提出的策略较Stacked和SPORT策略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降低了12%,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降低了32%,17%;在猪肉数据集上,提出的策略较Stacked和SPORT策略的RMSEC分别降低了49%,48%,RMSEP分别降低了46%、41%,显示出了较好的校准性能。最后,分析了该策略所选出的预处理方法在模型校准中各自的贡献度,讨论了该策略在模型可解释性、防止过拟合方面的潜力。该策略为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方法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预处理方法 组合优化 贪婪算法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同时测定二元铝合金中氧和氮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宽 汪大智 +1 位作者 王芳 王晓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597,共7页
铝钽、铝钨、铝钼、铝铌二元铝合金作为钛合金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氧氮含量对于钛合金冶炼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助熔剂种类、称样量、分析功率的研究,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技术同时测定铝钼、铝铌、... 铝钽、铝钨、铝钼、铝铌二元铝合金作为钛合金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氧氮含量对于钛合金冶炼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助熔剂种类、称样量、分析功率的研究,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技术同时测定铝钼、铝铌、铝钽、铝钨二元铝合金中氧氮含量的新方法。称取0.05~0.15 g铝合金样品,放入镍篮,投入脱气后的石墨套坩埚中,控制分析功率为4.5~5.5 kW,以标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实现了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同时测定二元铝合金中氧和氮。氧和氮的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09%和0.0003%。采用实验方法对4个二元铝合金实际样品中氧和氮进行测定,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5%~3.7%和2.3%~7.6%。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准确性好。方法的建立,有利于钛合金生产企业从原材料入手实现钛合金的品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气熔融 红外热导法 二元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北柴胡中有效成分定量模型建立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顾旭鹏 张迪 +5 位作者 张韶珂 练忠希 程爱国 何晓栋 杨林林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6,I0024,I0025,共7页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54份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D(Ss-d)、柴胡皂苷C(Ss-c)、柴胡皂苷F(Ss-f)的含量,并以Ss-a、Ss-d、Ss-c、Ss-f计柴胡总皂苷(Ss-s)的含量,运用TQ分析软件,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T)、一阶导数(1stDer)、二阶导数(2ndDer)及SG卷曲平滑(SG)和诺里斯导数滤波(ND)进行光谱处理并建立模型。结果SMLR+SNT+2ndDer+SG对Ss-c、Ss-f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5、0.832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1%、-0.01%;SMLR+MSC+2ndDer+SG对Ss-a、Ss-d、Ss-s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6、0.8356、0.840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8%、-0.19%、-0.20%。结论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北柴胡有效成分快速含量测定,该研究为中药材含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定量模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检测鲜食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0
作者 杨光辉 张永立 +5 位作者 王美蟠 刘燕德 姜小刚 孙静 周新群 韩太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2-1939,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衡量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应对市场的检测需求。为实现鲜食玉米SSC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衡量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应对市场的检测需求。为实现鲜食玉米SSC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鲜食玉米SSC预测模型。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近红外检测装置,探索基于鲜食玉米物料的多点采集方法;获取果穗中部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光谱后,选取103个样品进行建模。数据集按照4:1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Savitzky-Golay平滑(SGS)、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以及去趋势(DT)等五种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SSC全波段预测模型。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以及随机蛙跳算法(RF)进行特征波段选择,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VR)的SSC特征波段模型。结果表明:SNV、MSC以及FD取得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与全波段建模相比,特征波段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SNV预处理结合CARS特征提取所建立的“SNV-CARS-PLSR”模型表现最优,训练集决定系数(R_(C)^(2))、训练集均方根误差(RMSE_(C))、测试集决定系数(R_(P)^(2))、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MSE_(P))、剩余预测偏差(RPD)分别为0.869、0.219、0.858、0.191、2.715。相较于SNV预处理的全波段模型,“SNV-CARS-PLSR”模型在测试集的R_(P)^(2)提高了12.3%。对比不同特征波段模型建模方法,基于SVR建立的“SNV-CARS-SVR”模型稍优于基于PLSR建立的“SNV-CARS-PLSR”模型,“SNV-CARS-SVR”模型的R_(C)^(2)为0.881,RMSE_(C)为0.207,R_(P)^(2)为0.869,RMSE_(P)为0.185,RPD为2.843。该研究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鲜食玉米果穗SSC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化学计量学 特征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产地柴胡快速鉴别及含量预测研究
11
作者 刘欣慧 余代鑫 +5 位作者 郑慧丽 严辉 郭盛 郭兰萍 宿树兰 段金廒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2,共9页
该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柴胡的定性模型及指标性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模型。首先选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一阶导数(1stD)、二阶导数(2ndD)等多种组合筛选最优光谱... 该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柴胡的定性模型及指标性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模型。首先选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一阶导数(1stD)、二阶导数(2ndD)等多种组合筛选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快速鉴别;基于区间组合优化(ICO)筛选最优光谱波段,构建柴胡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最优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模型。MSC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判别准确率最优,为97.5%,可用于产地判别模型的构建。KNN、RF、SVM算法对训练集样品的预测准确率可达100%。基于ICO的PLS模型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2,预测决定系数(Rp2)均大于0.90,预测性能优异。结果表明FT-N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区分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快速预测。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对快速评价柴胡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近红外光谱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化学计量学方法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掺杂Ge-As-Ga-Se硫系玻璃和光纤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王翀 吴嘉辉 +2 位作者 郭海涛 唐钰欣 许彦涛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面向4μm波段光纤激光器用增益光纤,制备出0.2%(质量分数)高浓度Pr^(3+)离子掺杂的Ge_(12)As_(20.8)Ga_(4)Se_(63.2)玻璃,通过棒管法拉制了单模双包层增益光纤。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椭偏仪、红外热像仪、... 面向4μm波段光纤激光器用增益光纤,制备出0.2%(质量分数)高浓度Pr^(3+)离子掺杂的Ge_(12)As_(20.8)Ga_(4)Se_(63.2)玻璃,通过棒管法拉制了单模双包层增益光纤。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椭偏仪、红外热像仪、红外显微测试、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制备的玻璃和光纤的光学特性,最终所制备光纤的基底损耗约为2.65 dB/m,并成功获得光纤在3.8~4.8μm处的强荧光发射。该硫系玻璃光纤具有较高的Pr^(3+)溶解度、良好的热稳定性与发光性能,具有作为4μm波段光纤激光器增益介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玻璃 稀土掺杂 纯化方法 中红外荧光 中红外光纤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标志重捕法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研究
13
作者 汪靖山 贠行 +4 位作者 田源 李旭 王卫斌 王斌 熊朝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2022年11月—2023年5月,采用红外相机标志重捕法对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64台红外相机中有50台拍摄到亚洲象,累计有效相机工作日7635 d。对获取到的亚洲象独立有效影像逐一鉴别,利用非空间... 2022年11月—2023年5月,采用红外相机标志重捕法对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64台红外相机中有50台拍摄到亚洲象,累计有效相机工作日7635 d。对获取到的亚洲象独立有效影像逐一鉴别,利用非空间标志重捕法估算公式预估亚洲象种群数量。结果表明总估算次数为255次,当估算次数达到126次时,种群数量最终稳定在17头。个体识别显示该种群包括11头成年象、3头亚成年象和3头幼象。研究结果丰富了保护区内亚洲象种群数据库,同时为基层保护及管理工作探索了一种简单且实用的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红外相机 标志重捕法 个体识别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承压“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昂 张文忠 +3 位作者 周永根 王伟东 田胜祺 杨宇轩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33,共11页
普遍分布于淮南矿区的“Y”型分支断层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征,较常规断层更容易发生活化突水,为揭示深部开采高承压水“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机理,提出安全开采关键性技术参数,以刘庄煤矿8号煤工作面底板为研究对象,研发了一种新型原岩... 普遍分布于淮南矿区的“Y”型分支断层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征,较常规断层更容易发生活化突水,为揭示深部开采高承压水“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机理,提出安全开采关键性技术参数,以刘庄煤矿8号煤工作面底板为研究对象,研发了一种新型原岩相似材料及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承压水模拟系统,依托自制的相似试验平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水压传感器、水流量监测系统及红外热成像等多种定量及定性监测手段,对开采扰动与承压水导升协同作用下底板突水机理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循环使用的新型棒体、块体材料与硅胶水囊承压水系统契合良好,能够科学可靠地模拟现场情况;工作面推进63 cm是“Y”型分支断层进入活化阶段的临界点,此后承压水沿主断层向分支断层内导升,水压逐渐增大;当工作面推进至71 cm,底板分支断层完全活化,工作面发生突水,主断层水压降低、水流量增大;采动应力对底板裂隙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分支裂隙呈现出沿垂直方向扩展发育的规律,工作面推过79 cm,底板裂隙逐渐闭合,突水情况得到缓解。结合模拟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探讨了3种“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应对治理措施和预案,为类似断层底板防治水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分支断层 底板突水机理 相似模拟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法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方法对异源近红外秸秆营养成分速测模型的影响
15
作者 王鑫磊 韩鲁佳 +5 位作者 杨增玲 肖卫华 王婕妤 于涞源 戴嘉伟 朱礼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26,共11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preprocessing method,PM)与基于不同应用场景近红外仪器的秸秆营养成分速测模型存在适配性差异,需深入探索不同PM及其组合对异源数据模型影响差异及其机理。该研究收集了250个秸秆样本及其营养成分信息,采用实验室级和... 光谱预处理方法(preprocessing method,PM)与基于不同应用场景近红外仪器的秸秆营养成分速测模型存在适配性差异,需深入探索不同PM及其组合对异源数据模型影响差异及其机理。该研究收集了250个秸秆样本及其营养成分信息,采用实验室级和工程在线2种用途近红外仪器采集光谱数据,基于去趋势变换、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Savitzky-Golay卷积一阶导数5种PM方法及其组合构建了156个预测模型,多维度可视化表征了不同PM及其组合对不同仪器数据及其模型的影响,解析了不同模型隐含的官能团信息差异。结果表明,秸秆近红外光谱自相关存在显著波段特异性,可分为10000~7100、7100~5300和5300~4000 cm^(-1) 3个区间;PM通过增强与目标化学成分相关特征波段权重优化模型,但仅有部分PM及其组合能显著提高模型精度;秸秆碳元素近红外预测模型精度最高,而碳氮比最低;仪器差异会导致PM响应机制分化,实验室级仪器采用单一PM如多元散射校正、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即可使秸秆碳元素与氮元素模型达到最优,而工程在线仪器则需联合去趋势变换与其他PM的组合提升模型质量。研究可为秸秆营养成分速测技术及工程在线仪器推广提供数据模型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近红外光谱 预处理方法 实验室光谱仪器 工程在线光谱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块匹配法与改进FRFCM的气体泄漏红外图像增强方法
16
作者 沈昊旸 于海洋 +3 位作者 徐晴晴 董绍华 王明月 陈俪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为应对红外气体泄漏成像过程中因设备转动等因素导致的图像不稳定及泄漏气体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1种结合图像帧子块匹配法和改进快速鲁棒模糊C均值算法(fast and robust fuzzy c-means,FRFCM)的红外图像细节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图... 为应对红外气体泄漏成像过程中因设备转动等因素导致的图像不稳定及泄漏气体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1种结合图像帧子块匹配法和改进快速鲁棒模糊C均值算法(fast and robust fuzzy c-means,FRFCM)的红外图像细节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帧子块匹配法配准图像帧,同时引入背景建模和差分方法从背景中分离动态气体目标,并在FRFCM基础上增加自适应调整模糊因子以优化图像帧的羽流强化特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冗余信息,使图像帧匹配误差降低约75%,对比度增强值提高4.7%,羽流分割的平均交并比达到0.68,在保持较高分割准确度的同时显著提升检测速度,适用于油气田、集输站及氢气站等气体安全检测系统。研究结果可为气体泄漏监测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流增强 红外气体泄漏 FRFCM 子块匹配法 背景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态分布筛选法提高近红外光谱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李晓星 肖金凤 +10 位作者 张洪明 吕波 尹相辉 赵明 马飞 符佳 胡艳 李志豪 王福地 沈永才 戴舒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6-1577,共12页
在发酵过程的近红外在线检测中,由于发酵液中需要持续通入氧气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常会在发酵液中产生气泡。发酵液中的气泡经过探头前方时,会对近红外光谱的强度产生较大干扰。为了剔除发酵液近红外在线检测过程中采集到的... 在发酵过程的近红外在线检测中,由于发酵液中需要持续通入氧气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常会在发酵液中产生气泡。发酵液中的气泡经过探头前方时,会对近红外光谱的强度产生较大干扰。为了剔除发酵液近红外在线检测过程中采集到的气泡引起的异常光谱,减少光谱波动,提出了一种正态分布筛选方法。制备了600 g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每隔30 s加2 g葡萄糖溶液至盛有600 mL蒸馏水的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然后计算和记录反应釜内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并在反应釜底部通入氧气产生气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反应釜内葡萄糖溶液的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马氏距离法,欧氏距离法,孤立森林,正态分布筛选法对受到气泡影响的异常光谱剔除后,将光谱样本集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随后经过光谱预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校正集建立葡萄糖溶液浓度预测模型,并用建立的PLS模型对预测集进行预测。通过校正集相关系数,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以及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四种方法剔除受到气泡影响的异常光谱后,所建模型结果如下,PCA结合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光谱后得到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2)_(c)为0.998208,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00764,预测集相关系数R^(2)_(p)为0.997994,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0764;欧式距离法剔除异常光谱后得到的校正集R^(2)_(c)为0.998628,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00652,预测集相关系数R^(2)_(p)为0.998628,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0655;孤立森林剔除异常光谱后得到的校正集R^(2)_(c)为0.998255,RMSECV为0.000739,预测集R^(2)_(p)为0.998132,RMSEP为0.000740;正态分布筛选方法剔除异常光谱后得到的校正集R^(2)_(c)为0.998641,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00645,预测集R^(2)_(p)为0.998628,RMSEP为0.000636。结果表明:对比四种方法,采用正态分布筛选方法能有效减少光谱强度的波动,剔除异常光谱较其他方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异常光谱剔除 马氏距离 正态分布筛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态光谱技术对种田土壤金属元素和有机质检测分析
18
作者 王嘉滢 朱雨婷 +5 位作者 白浩 陈柯铭 赵艳茹 吴婷婷 马国明 余克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17-2325,共9页
精准评估土壤质量是保障育种质量先决条件之一,对评估种子品质和精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土壤成分含量是土壤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光谱技术已经被证实可以快速、绿色地进行土壤成分检测。然而单一模态光谱技术难以满足种田多种土壤成分含... 精准评估土壤质量是保障育种质量先决条件之一,对评估种子品质和精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土壤成分含量是土壤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光谱技术已经被证实可以快速、绿色地进行土壤成分检测。然而单一模态光谱技术难以满足种田多种土壤成分含量检测的需求。故运用原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分子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宁夏润丰种业育种玉米田采集的288份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建立金属元素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预测模型,并实现金属元素和SOM含量空间可视化分布。首先,利用共线双脉冲LIBS系统采集土壤样本的LIBS数据,利用air-PLS对光谱数据进行基线矫正以减少试验误差。选择的金属元素特征谱线查找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标准原子光谱数据库。基于国家标准土样的LIBS光谱与其金属元素含量真实值,建立4种金属元素(Na、K、Mg、Mn)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其中Mn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R_(p)^(2)达到0.813,RMSEP为0.155 g·kg^(-1)。另一方面,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后,利用SG卷积平滑(SGCS)、一阶导数变换、多元散射矫正(MSC)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分别建立SOM含量的PLSR预测模型对三种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经MSC预处理后所建立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随后利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MCCV)剔除SOM含量异常样本。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特征波长,分别建立SOM含量的PLSR预测模型对两种算法进行评价;得出利用CARS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有所提高。用CARS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与SOM含量真实值,分别建立PLSR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NN)预测模型,其中PLSR模型的效果最好,R_(p)^(2)达到0.864,RMSEP为0.612 g·kg^(-1),RPD_(v)为2.733。最后,利用国家标准土样所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玉米种田四种金属元素含量,建立PLSR模型预测值和BPNN模型预测值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LIBS技术和可见-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种田土壤金属元素和SOM含量检测,为土壤成分含量的检测和空间可视化分布提供了参考价值并对土壤科学合理地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金属元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可见-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P模型的施放环气固两相流工作性能分析
19
作者 崔阳文 孙中一 +3 位作者 李忠盛 黄安畏 吴道勋 乐贵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5,共7页
针对施放环各部位尺寸变化多,喷嘴布局复杂的情况,为选择最优喷嘴布局及几何尺寸施放环用于飞行器尾焰红外防护。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8种典型施放环释放的粉粒混合物在内外流场中运动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建立评价方法进... 针对施放环各部位尺寸变化多,喷嘴布局复杂的情况,为选择最优喷嘴布局及几何尺寸施放环用于飞行器尾焰红外防护。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8种典型施放环释放的粉粒混合物在内外流场中运动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建立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基于N-S不可压缩方程、EDP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施放环粉粒释放的气固两相流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施放环环径370 mm时,管径32 mm,喷嘴直径3.6 mm,喷嘴三圈分布垂直喷射时工作性能最好,内外流场粉粒混合物流动均匀,对中心区域的包裹面积最大,计算结果对施放环制造及尾焰红外防护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放环 红外防护 评价方法 EDP模型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厚度检测
20
作者 程亮 倪力伟 +1 位作者 许启跃 叶树亮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建立一种复合塑料膜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和聚氯乙烯(PVC)四种常见的塑料材质组合成的薄膜样本进行检测,共收集不同厚度、不同组分的复合... 为建立一种复合塑料膜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和聚氯乙烯(PVC)四种常见的塑料材质组合成的薄膜样本进行检测,共收集不同厚度、不同组分的复合薄膜中红外光谱样本81个。根据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筛选波段并建立定量模型,选择拟合精度最高的模型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对预测集样本中多组分复合薄膜材料的PET、PE、PC、PVC进行厚度预测,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0.96%、3.46%、0.50%、2.98%,该红外光谱SiPLS分析方法可实现复合塑料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厚度检测 复合薄膜 多组分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