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NPPV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姜锐 李雪娇 +2 位作者 贺银虹 李彦霖 王晓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通气失败的概率较高。本研究...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通气失败的概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力NPPV(high intensity NPPV,HI-NPPV)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3年7月因AECOPD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pH值≤7.25)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NPPV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NPPV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吸气相气道正压(inspire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将患者分为2组:NPPV组(IPAP<20 cmH2O,1 cmH2O=0.098 kPa)和HI-NPPV组(20 cmH2O≤IPAP<30 cmH2O)。NPPV组和HI-NPPV组分别纳入99和95例患者。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数据配比,共匹配得到86对数据。比较2组的主要结局指标(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及次要结局指标[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长]。结果:NPPV组和HI-NPPV组的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98%和1.16%,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NPPV组和HI-NPPV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3.26%和9.3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1)。HI-NPPV组治疗后24、48 h的PaO_(2)均高于NPPV组,PaCO_(2)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48 h,2组之间p 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长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I-NPPV可通过迅速改善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状态,从而降低病死率及插管率,本研究为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严重Ⅱ型呼吸衰竭 高压力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2
作者 辛秋平 高志旭 +3 位作者 曲忠慧 张丽丽 张立伟 赵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体征变化[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O_(2)/FiO_(2))]、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血B型脑钠肽前体(Blood B 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AD)]。结果治疗后24 h两组HR、RR、MAP、P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4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后,3例好转,1例死亡,对照组12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后,8例好转,4例死亡;治疗3 d后两组EF、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3 d后两组SOD、GSH-Px、MA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升治疗疗效,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均有显著作用,且具有较高安全性,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芪参益气滴丸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安莉 熊晓苗 +3 位作者 李民晟 姜威 刘彦鑫 张智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92例,NPPV组49例,HFNC组43例。比较两组的28 d气管插管率、90 d病死率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结果NPPV组28 d插管率显著高于HFNC组(28.57%vs.11.63%,P<0.05),而两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3%vs.23.26%,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FNC组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Log-Rank检验:χ^(2)=4.257,P=0.039);两组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596,P=0.1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APACHEⅡ评分和基线PaCO_(2)后,与NPPV组比较,HFNC组28 d插管风险降低69%(HR=0.31,95%CI:0.10~0.93,P=0.037);而90 d死亡风险无显著降低(HR=0.61,95%CI:0.27~1.37,P=0.232)。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均较基线逐渐下降、pH值同步上升,2 h和48 h的PaCO_(2)、pH值、PaO_(2)分别与基线值比较,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HFNC较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对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仿,可以作为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应用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 吕云辉 +4 位作者 叶靖 周品益 刘霖 高莹卉 苗志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41-3849,3864,共10页
由于老年人上气道神经肌肉功能减弱、呼吸调节功能不稳定等特点,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OSA是多种常见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及多系统器官功能。因此,对老年人OSA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极... 由于老年人上气道神经肌肉功能减弱、呼吸调节功能不稳定等特点,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OSA是多种常见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及多系统器官功能。因此,对老年人OSA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极为重要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作为发起单位,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就老年OSA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操作流程、要求具体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进行反复探讨,最终制订本专家共识,旨在为规范国内老年OSA患者NPPV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老年人 无创正压通气 压力滴定 专家共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无创呼吸支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芮柯 魏珂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9-643,共5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指术后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支气管痉挛及吸入性肺炎等。PPCs的发生与患者自身、手术和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及预后。无创呼吸支持(N...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指术后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支气管痉挛及吸入性肺炎等。PPCs的发生与患者自身、手术和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及预后。无创呼吸支持(NRS)包括常规氧气疗法(COT)、无创正压通气(NPPV)、经鼻高流量(HFNC)氧疗等,通过改善肺部呼吸力学和满足氧气需求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目前NRS已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广泛应用,但其术后应用尚无共识。本文就近年来术后NRS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NRS的模式、NRS在不同类型手术的应用和NRS在不同类型患者的应用等内容,为促进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并发症 术后康复 无创呼吸支持 无创正压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下呼气末测算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袁越阳 解立新 +4 位作者 陈宇清 胡兴硕 黄皓轩 李立雄 徐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5,共6页
目的采用呼气末压力短暂释放的方式,测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条件下的气道阻力(R)和肺顺应性(C),并评估其测算精度。方法首先,将测算方法程序移植到NPPV呼吸机的控制器,设计基于主动模拟肺AS... 目的采用呼气末压力短暂释放的方式,测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条件下的气道阻力(R)和肺顺应性(C),并评估其测算精度。方法首先,将测算方法程序移植到NPPV呼吸机的控制器,设计基于主动模拟肺ASL5000的通气实验平台。然后,模拟正常成人(R=5 cmH_(2)O,C=50 mL/cmH_(2)O。1 cmH_(2)O=0.098 kP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患者(R=10 cmH_(2)O,C=30 mL/cmH_(2)O)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人患者(R=20 cmH_(2)O,C=50 mL/cmH_(2)O)的R和C进行实验。结果测算所得R最大相对误差达到-12.67%,出现在对正常成人的测定;C最大相对误差达到17.37%,出现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患者的测定。采用均值配对双样本t检验法对每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所得R、C与在ASL5000上的设置值相一致。NPPV下呼气末R、C的测算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其实现与应用有助于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气道阻力 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SARS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海潮 聂立功 +7 位作者 王广发 阙呈立 马靖 李楠 赵志杰 高志东 徐小元 陆海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即非典型肺炎 )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2 0 0 3年 4月 8日至 5月 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 ...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即非典型肺炎 )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2 0 0 3年 4月 8日至 5月 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 ,包括适应证、参数调节、疗效和副作用观察 ,以及进行NIPPV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率。结果 :从 2 0 0 3年 4月 8日到 2 0 0 3年 5月 14日期间收治的SARS患者中的 10 5例进行分析 ,使用NIPPV者共 2 4例 ,死亡 5例。使用NIPPV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气肿 ,共出现 4例 ,发生率为 16 .7%。治疗过程中无 1例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结论 :NIPPV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合理的使用NIPPV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SARS 临床观察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馨丹 郑军 +1 位作者 王晓鹏 马俊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慢性肺疾患的发生。文章讨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使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CPAP模式,例如SiPAP及NIPP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等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不同基础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金祥 张虹霞 +6 位作者 胥振阳 李晓辉 周建群 张淑明 韩芳 林蕊艳 张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26-352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对比分析,了解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评价NIPPV在治疗非慢性阻塞性...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对比分析,了解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评价NIPPV在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比分析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应。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3.8±12.5)岁,其中职业性肺疾病10例(尘肺8例,石棉肺2例),脊柱后凸畸形或严重胸膜肥厚粘连5例,支气管扩张3例;AECOPD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69.0±8.5)岁。结果:与NIPPV治疗前比较,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应用NIPPV治疗后第5天和出院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P<0.05);pH值在出院前显著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应用NIPPV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在AECOPD组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后各时间点和出院前PaCO2均显著下降(P<0.05),pH值显著改善(P<0.05);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第2天、第3天、第5天和出院前PaO2显著升高(P<0.05)。结论: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和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NIPPV治疗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pH值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得更快,而氧合在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改善得更快。NIPPV可用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职业性肺疾病 胸廓畸形 支气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新 郭松文 +2 位作者 郑晶晶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在患者自主呼吸和NIPPV时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进行呼吸力学、膈肌肌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监测,连续采集并计算各项生理参数30 min。结果:COPD患者自主呼吸时睡眠与清醒状态比较,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平均吸气流量(VT/Ti)、动态肺顺应性(CLdyn)、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道阻力(Raw)、压力-时间乘积(PT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则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清醒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VT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RMS和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和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E、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呼吸力学异常变化和中枢驱动降低是COPD患者发生夜间睡眠低通气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NIPPV可显著改善清醒和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降低了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改善了通气应答,增加了通气输出。NIPPV可显著降低清醒状态下COPD患者的中枢驱动,对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中枢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病失代偿期BiPAP治疗前、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阳 王羡懿 +2 位作者 穆玉明 唐琪 王惠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用BiPAP双相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行无创BiPAP通气治疗2h, 分别在通气治疗前、后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肺动脉干中央血流, 测量加... 目的 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用BiPAP双相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行无创BiPAP通气治疗2h, 分别在通气治疗前、后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肺动脉干中央血流, 测量加速度时间(AcT) 和右室射血时间(RVET), 计算AcT/RVET; 测量收缩期三尖瓣反流最大压差(TRPG)、计算肺动脉压(SPAP), 观测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 1 ) BiPAP通气治疗前、后患者SPAP、AcT、AcT/RVET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 001)。(2)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FVC、PEF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5), 而其他肺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3)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1), 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 05)。(4) 机械通气治疗后AcT与PaO2 呈正相关(r=0 .450,P<0 .001)。结论 BiPAP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明显降低; 肺通气功能中流量-容量曲线呼气用力依赖部分的指标明显改变, 呼气用力非依赖部分的指标无改变, 动脉血气改变明显好转。BiPAP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降低肺心病失代偿期的肺动脉压, 且肺动脉压与肺功能之间呈同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压 失代偿期 治疗前 肺心病 肺功能变化 BIPAP通气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无创BiPAP 动脉血氧饱和度 肺通气功能 无创机械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无创正压通气 脉冲多普勒 三尖瓣反流 显著性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 通气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力 杨海波 温晓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7-710,共4页
机械通气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也增加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近年来,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通气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由于BiPAP交替提供两个压力水平,且两个... 机械通气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也增加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近年来,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通气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由于BiPAP交替提供两个压力水平,且两个压力相均允许自主呼吸,因此能更好的改善气体交换,提高氧合,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暂停等疾病中的作用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文章阐述BiPAP的工作原理,评价其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呼吸支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树云 李文华 +2 位作者 单慧敏 谢伟 谢伟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和24 h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同时监测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前、后心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APACHEⅡ评分情况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后的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呼吸困难均改善,心功能均有进步,总有效率100%,通气24 h后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在相应治疗时间内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B i-level治疗ALVF能够及时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春 叶琳 向小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PPV)在胸心外科救治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PPV)在胸心外科救治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胸心外科术后各种原因所致轻、中型ARF患者32例,随机分为NPPV组(16例)和IPPV组(16例),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NPPV和IPPV。观察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NPPV组有5例(31.25%)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IPPV,其中3例(18.75%)死亡I。PPV组死亡4例(25%)。2组治疗有效患者在分别接受NPPV和IPPV治疗后6 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改善。N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IPPV组(P<0.05)。N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在胸心外科术后ARF患者中,应用N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IPPV相似。实施N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且因为无创性,NPPV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的ARF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外科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李辉 杨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避免使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病人给予鼻饲EN液,行EN支持治疗14d。观察两组病人EN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体质量(Wt)、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 A、Ig G、Ig M、无创通气时间以及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例数、入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14 d后,Hb、TP和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Wt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Hb、TP、ALB和Wt亦有明显增加(P<0.05);TLC、Ig A、Ig G和Ig M明显升高(P<0.05);无创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使用有创通气的病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缩短无创通气和入住ICU时间,降低有创通气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呼吸治疗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磊 李非 +3 位作者 李铎 贾建国 杨鹏 孙家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26-429,共4页
回顾性分析31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重病例,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病例和近期外科ICU机械通气治疗的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分析危重SARS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情况,并探... 回顾性分析31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重病例,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病例和近期外科ICU机械通气治疗的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分析危重SARS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呼吸治疗策略。结果31例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中9例出现气胸及纵隔气肿;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中1例出现纵隔气肿;89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中1例出现气胸。与后两者相比较,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调整通气压力并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所有病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改良呼吸指数均无明显变化。除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其余8例患者气胸及纵隔气肿均未进一步发展且逐步好转。提示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与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及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相比具有明显高的气胸及纵隔气肿发生率。这种现象可能与SARS造成肺脏损伤、剧烈咳嗽及机械通气压力过高有关。相应调整通气压力后绝大部分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逐步好转。故此,对SARS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该选择最佳的通气压力以避免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并发症 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对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周珽 黄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36-39,57,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干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 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干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照护,共有患者38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为干预实施后组,应用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责任护士根据集束化护理方案与医生协同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照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的面罩漏气、恐惧焦虑心理、腹胀、误吸、鼻面部损伤以及口咽及呼吸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aO_2、PaCO_2明显改善,而患者的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并应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显著减少了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心胸外科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面罩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 被引量:29
18
作者 宋莉莉 翟艳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3-816,共4页
本文就无创呼吸机面罩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降低无创呼吸机面罩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医疗花费,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面罩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并发肺性脑病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海国 严志学 +2 位作者 刘文辉 王红阳 刘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叠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纳入56例重叠综合征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叠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纳入56例重叠综合征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16例,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应用、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24 h动脉血气分析(p H、Pa CO2),比较入院后24 h患者意识障碍改善率、气管插管率。结果: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p H、Pa CO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2、24 h动脉血气分析(p H、Pa CO2)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患者意识障碍改善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24 h气管插管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纠正重叠综合征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意识障碍改善率,减少气管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重叠综合征 肺性脑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不同辅助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做功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群 李缨 +1 位作者 陈荣昌 黎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1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不同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与自主呼吸(SB)...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1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不同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与自主呼吸(SB)相比,常规压力支持(PS)和高压力支持水平(H-PS)时的潮气量(VT)(P<0.05)、分钟通气量(VE)(P<0.01)均显著增高。高呼气末正压(H-PEEP)时的VT和VE无显著增高(P>0.05)。(2)SB时的吸气肌肉做功与呼气肌肉做功分别为0.89±0.24和0.03±0.04J/L,3种通气方式时的患者吸气肌肉做功均明显减少(P<0.01),PS、H-PEEP、H-PS分别为0.22+0.17、0.26±0.23和0.22±0.19J/L;但呼气肌肉做功也均显著增高(P<0.01),PS、H-PEEP、H-PS分别为0.29+0.29、0.35±0.42和0.58±0.26J/L。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中,NIPPV可减轻患者的吸气肌肉负担,PS、H-PEEP和H-PS时患者吸气做功分别减少75%、71%和76%;但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过高可呼气肌肉做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做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