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蕾 邱宇 +2 位作者 王娟 杨谨羽 吴小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炎性指标及痰液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00例中-重... 目的研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炎性指标及痰液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00例中-重度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组和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组,每组50例。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水平,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两组WBC、CRP、PCT等炎症指标;痰液量、性状及颜色改变。结果治疗后,NHFOV组PCT、CRP值明显低于BiPAP组(P<0.05);两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痰液性状改变时间、平均24 h排痰量较BiPAP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中-重度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NHFOV较常规BiPAP更能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痰液量,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白细胞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
2
作者 杨俊英 张伟华 +1 位作者 张春玲 孙颖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 分析并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 目的 分析并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NIPPV治疗)和观察组(给予HFNC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2.5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动脉血PH值、PaO_(2)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观察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不仅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与肺功能,同时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其动脉血气分析与心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蓉 颜志婷 吴超 《天津药学》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其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其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单用NIPPV,观察组采用NIPPV联合冻干rhBN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动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PaO_(2)、pH、S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LVEF、SV、CI均高于对照组,LVESD、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rhBNP联合NIPPV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无创正压通气 动脉血气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呼吸治疗系统的研制
4
作者 袁智颖 李明月 +3 位作者 单洁滢 王凯 叶继伦 张旭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前,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通常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该文研发了一套适用于家用场景的无创双水平呼吸治疗系统,该系统具备单水平和双... 目前,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通常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该文研发了一套适用于家用场景的无创双水平呼吸治疗系统,该系统具备单水平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并引入了基于流量监测的吸气同步触发功能,以增强人机治疗的同步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预期,各通气模式能够正常运作,能够满足家用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无创呼吸机 双水平正压通气 同步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师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NRDS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28例)和观察组(采用NIPPV联合PS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起始无... 目的分析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NRDS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28例)和观察组(采用NIPPV联合PS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起始无创通气(NIV)失败率、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氧疗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及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起始NIV失败率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呼吸困难缓解时间(17.24±5.42)h、氧疗时间(2.61±1.14)d、住院时间(39.14±7.28)d均短于对照组的(29.71±10.64)h、(3.52±1.39)d、(45.74±11.36)d(P<0.05)。治疗1 h后,观察组PaCO_(2)(41.71±3.15)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4.01±3.27)mm Hg,pH(7.30±0.08)、PaO_(2)(80.10±6.13)mm Hg高于对照组的(7.26±0.07)、(73.32±5.25)mm Hg(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采用NIPPV与PS联合治疗NRDS患儿能提高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氧合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效果评价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戴景辉 李钢 余晓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906-908,共3页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效果评价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效果评价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无创组与吸氧组,各35例。无创组以NIPPV治疗,吸氧组以鼻导管吸氧治疗作为对照。比较无创组与吸氧组采用NIPPV治疗前1 d与治疗14 d时的胸肺顺应性[总顺应性(Total compliance,Ct)、肺顺应性(Compliance of lung,Cl)和胸廓顺应性(Thoracic compliance,CTh)]、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_(2))]水平、炎症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无创组Ct、Cl、CTh、PaO_(2)水平均明显高于吸氧组(P<0.05);无创组PaCO_(2)水平、IL-6和PCT水平明显低于吸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NIPPV治疗AECOPD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血气指标恢复,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尤文光 邢月 +1 位作者 赵玉环 关凯棋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南庄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南庄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咳痰评分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IPPV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减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对OSAHS患者IL-6、CRP、UA、Scr、BUN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霞 周彪 龙虎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OSAHS患者100例... 目的研究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OSAH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则予以BiPAP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与UA、Scr、BUN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UA、Scr、BUN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BiPAP应用于OSAHS患者中,可显著降低IL-6、CRP水平,同时发挥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小花 何凤珍 +1 位作者 刘雪 袁晓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NIPPV组(75.00%)(P<0.05);治疗后,与NIPPV组及治疗前相比,HFNC组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_(2))更低(P<0.05);治疗后HFNC组CRP、IL-6、WBC水平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HFNC组MDA、MPO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SOD高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IPPV组(P<0.05)。结论 经HFNC治疗后可改善AECOPD合并Ⅱ-RF患者血气功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状态,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病情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力傲 张磊 +2 位作者 王梅英 李争俏 侯云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0-56,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B组50例接受仰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2组治疗0、12、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及pH值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心率、MAP、呼吸频率、PaCO_(2)均呈下降趋势,PaO_(2)、SpO_(2)、氧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入院0、12、24 h 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34,P<0.01)。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俯卧位 无创正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蒋伟康 封启明 +1 位作者 黄佳倩 邵小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1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治疗患者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构建胃肠功能紊乱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急诊ICU住院行NIPPV治...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治疗患者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构建胃肠功能紊乱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急诊ICU住院行NIPPV治疗的3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258例和验证集110例。根据患者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正常组和紊乱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胃肠功能紊乱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NIPPV治疗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为30.16%,其中以腹胀最为常见。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年龄、糖尿病、管饲、NIPPV模式、胃泌素、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建模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预测临界值为168分,敏感度为66.2%,特异度为80.7%,Hosmer-Lemeshow检验χ~2=3.949,P=0.862。验证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7,敏感度为67.6%,特异度为86.8%,Hosmer-Lemeshow检验χ~2=7.092,P=0.527。校正曲线均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NIPPV治疗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预警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ICU医护人员识别胃肠功能紊乱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胃肠功能紊乱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梅英 董俊婵 +5 位作者 阳绪华 侯云生 贾丽君 付丽娜 张磊 王力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60 min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心功能及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B型脑钠肽(BNP)、血乳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24 h内气管插管率),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d)与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的相关性。结果入院24 h,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MAP以及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内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时间(d)和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r=0.323,P=0.010)。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应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早期 平均动脉压 动脉血氧分压 B型脑钠肽 乳酸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王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遵循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遵循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生命指征、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 h后,实验组心率(96.65±7.14)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12.32±7.11)次/min,收缩压(125.65±4.67)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5.45±3.54)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120.54±4.69)、(73.16±3.51)mm Hg(P<0.05)。治疗24 h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分别为(8.54±1.43)mg/L、(114.54±24.65)pg/ml、(3.54±0.15)ng/L,低于对照组的(15.24±1.47)mg/L、(148.65±24.61)pg/ml、(5.24±0.11)ng/L(P<0.05)。治疗24 h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80.14±3.03)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94.56±1.56)%均高于对照组的(73.26±3.06)mm Hg、(87.21±1.5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24±3.61)mm Hg低于对照组的(46.18±3.64)mm Hg(P<0.05)。治疗24 h后,实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每分钟通气量分别为(1265.54±21.31)ml、(82.56±5.71)%、(7.73±0.62)L,均大于对照组的(1043.26±21.27)ml、(75.61±5.72)%、、(5.25±0.59)L(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的32.26%(P<0.05)。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急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药物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李静静 孙火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98-101,共4页
目的浅析老年呼吸衰竭采取抗感染药物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药物,研究组接受抗感染药物联合BiPAP无... 目的浅析老年呼吸衰竭采取抗感染药物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药物,研究组接受抗感染药物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 d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分别为(97.42±7.62)、(85.13±4.91)次/min,呼吸频率分别为(21.72±6.50)、(20.05±4.1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01.58±9.34)、(99.72±7.68)、(26.97±5.87)、(24.97±4.2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PaCO_(2)(44.08±2.67)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50.27±3.16)mm Hg,PaO_(2)(79.14±5.91)mm Hg、SaO_(2)(91.98±8.67)%均高于对照组的(67.15±5.12)mm Hg、(83.4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研究组患者FEV1(2.04±0.72)L、FVC(3.11±0.41)L、FEV1/FVC(72.47±9.27)%均高于对照组的(1.68±0.61)L、(2.67±0.48)L、(64.1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抗感染药物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及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呼吸衰竭 抗感染药物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 无创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5
作者 王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4)。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稳定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16
作者 梁淑文 唐骏 张文铭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采用nHFOV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1 h、6 h、12 h、24 h,两组pH、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nHFOV模式治疗RD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其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徐年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CO_(2)、呼吸频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PaO_(2)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咳嗽、气促、哮鸣音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气促、哮鸣音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症状以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刘富秀 冯新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法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按照1:1将选取联合组与NIPPV组各30例。联合组以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IPPV组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作为对照。比较联合组与NIPPV组用药7 d前后临床疗效、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氧合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联合组与NIPPV组24 h尿量、撤机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NIPPV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与撤机时间均较NIPPV组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氧合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各治疗组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各治疗组的24 h尿量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氧含量与左心室泵血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氧合指数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den量表预测无创正压通气致鼻面部压疮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曾奕华 崔金波 +1 位作者 梁国鹏 吴小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4期2275-2278,共4页
目的探讨Braden量表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的相关性,为护理干预提供指导,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入院时对患者进行Braden评分及一般资料调查,入院次日采集空腹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查。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 目的探讨Braden量表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的相关性,为护理干预提供指导,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入院时对患者进行Braden评分及一般资料调查,入院次日采集空腹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查。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每日进行鼻面部压疮危险的评估,直至患者停机。以发生压疮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44例患者中13例(29.5%)发生压疮,发生压疮的患者在Braden量表及其感觉、潮湿、活动、移动及营养维度方面得分均低于未发生压疮者,差异有显著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只有Braden评分进入回归方程,评分每增加1分,发生压疮的概率降低19.6%。结论Braden评分可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风险的评估,可根据评估结果,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压疮 BRADEN评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景利 李旷怡 +4 位作者 何明丰 刘绍辉 张英俭 梁章荣 彭嘉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分为常规组、参附组、生脉组、参附联合生脉组(联合组),各30名,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分为常规组、参附组、生脉组、参附联合生脉组(联合组),各30名,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及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观察4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NT-pro BNP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较佳,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其它3组有明显缩短,治疗后血浆NT-proBNP、PaCO_2、PaO_2水平比其它3组改善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治疗后p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能更快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参附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