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汝朋 南京 +2 位作者 胡奕然 杨升华 金泽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2985-2992,共8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首选的有效再灌注治疗方式,慢血流/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事件...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首选的有效再灌注治疗方式,慢血流/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7月—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AMI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危险(TIMI)评分,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组(TIMI 3级,n=292)和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0~2级,n=7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A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yG-BMI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采用净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TyG-BMI对基线风险模型的增量效应。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年龄、女性、吸烟、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TyG-BMI、右冠状动脉(RCA)梗死比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TyG-BMI高于正常血流组,血红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抽吸术、左前降支(LAD)梗死、使用他汀类比例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BMI(OR=4.25,95%CI=2.92~6.18)、年龄(OR=1.05,95%CI=1.02~1.08)、C反应蛋白(OR=1.12,95%CI=1.09~1.15)、LVEF(OR=0.96,95%CI=0.96~0.99)、他汀类药物(OR=0.72,95%CI=0.61~0.85)、LAD(OR=0.29,95%CI=0.15~0.56)和RCA病变(OR=2.68,95%CI=1.96~3.66)是AMI患者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增量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TyG-BMI后显著提高了基线风险模型的重分类和判别能力,NRI=0.075,IDI=0.068(P<0.05)。结论高TyG-BMI与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增加相关。TyG-BMI是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有效预测因子,且与FPG和TG相比,添加TyG-BMI可显著提高基线风险模型的重分类和判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 影响因素分析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铂 康晟 +3 位作者 赵小红 王小东 周华 张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o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老年急性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124例,根据术后即刻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染色分级将患者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o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老年急性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124例,根据术后即刻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染色分级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84例和无复流组40例。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关系。结果无复流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0.91(0.55,1.41)mg/L vs 0.46(0.33,0.96)mg/L,P=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8,95%CI:1.18~14.7,P=0.026)。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D-二聚体界值为0.74mg/L时,预测术后无复流发生的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72.6%。血浆D-二聚体>0.74mg/L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D-二聚体≤0.74mg/L患者无复流发生率(54.0%vs 17.5%,P=0.00)。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与D-二聚体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血栓形成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现亮 赵希军 何国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松解120min制备AMI/R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ET-1水平。结果:(1)与AMI前相比较,AMI/R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心率(HR)、主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排量(CO)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MI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与AMI/R组的变化趋势相似(P<0.05或P<0.01),但再灌注后120minLVSP、LVEDP、±dp/dtmax及CO比AMI60min有显著恢复(P<0.01),且比AMI/R组恢复更显著(P<0.05或P<0.01);另外,治疗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MI/R组(P<0.01)。(2)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能使AMI再灌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组织NO、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5或P<0.01)。(3)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内皮保护作用;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胺上调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杰 刘振华 韩丽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精胺(S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IR+SP组(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0.5 mmol/L SP)和假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胸手术并穿线,但不结扎)。... 目的:探讨精胺(S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IR+SP组(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0.5 mmol/L SP)和假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胸手术并穿线,但不结扎)。再灌注60 min后以Evans蓝和thilflavin S染色测定心肌无复流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同时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再灌注结束时,取左心室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eclin-1的蛋白水平。结果:光镜下显示IR+SP组心肌的损伤与炎性浸润减轻;心肌无复流面积、血浆CK-MB和c Tn I的含量及心肌组织MPO的活性与IR组相比均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R+SP组的beclin-1表达较IR组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精胺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胺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无复流现象 髓过氧化物酶 BEC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春尧 刘晓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老年STEMI患者117例,根据TIMI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分...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老年STEMI患者117例,根据TIMI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分为复流组92例,无复流组25例。又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高D-二聚体组75例(D-二聚体>1.01 mg/L),低D-二聚体组42例(D-二聚体≤1.01 mg/L)。比较复流组和无复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CHA2DS2-VASc评分,分析两者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D-二聚体及CHA2DS2-VASc评分明显高于复流组(1.72 mg/L vs 0.48 mg/L,P=0.001;4.00分vs 3.00分,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83~0.870,P=0.001),较两者单独预测无复流效果更好。高D-二聚体组血栓抽吸和无复流比例明显高于低D-二聚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CHA2DS2-VASc评分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无复流现象较单用D-二聚体水平或CHA2DS2-VASc评分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环 赵凤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 h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分为无复流组(n=17)和正常血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 h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分为无复流组(n=17)和正常血流组(n=66)。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无复流组患者血浆MMP-9、CRP、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MMP-9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90,P=0.008);无复流组患者MMP-9、cTnI和CRP水平无相关性(r=0.018、0.139,P=0.872)。结论 PCI前血浆MMP-9、CRP及cTnI水平对预测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有临床价值,可在术前有效识别和筛选出高危患者,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无复流现象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胡美荣 张嵚垚 杨智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共390例。根据我院GGT值正...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共390例。根据我院GGT值正常参考值上限,将STEMI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64 U/L)和高GGT组(GGT>64 U/L)。比较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以及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与正常GGT组相比,高GGT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64 U/L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OR=2.34,95%CI:1.04~5.27,P=0.03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GGT组患者发生MACE和全因死亡要高于正常GGT组,但2组在新发心力衰竭和再次血运重建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GGT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的风险是正常GGT组患者的2.38倍(HR=2.38,95%CI:1.12~5.05,P=0.023),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正常GGT组患者的3.87倍(HR=3.87,95%CI:1.10~13.60,P=0.035)。结论升高的血清GGT值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和12个月内MACE发生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血流分级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无复流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小杜 何胜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PCI的老年STEMI患者186例;术前高血流(术前TIMI≥1级)70例和低血流(术前TIMI 0级... 目的探讨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PCI的老年STEMI患者186例;术前高血流(术前TIMI≥1级)70例和低血流(术前TIMI 0级)116例,并依据术后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TIMI≤2级)36例和复流组(TIMI=3级)15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CHA_(2)DS_(2)-VASc评分、低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复流组[(3.97±1.65)分vs(2.53±1.47)分,P=0.000;80.6%vs 58.0%,P=0.012]。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预测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0.693~0.859,P<0.01),低血流患者术后无复流、支架长度、血栓抽吸、术中使用替罗非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起搏器置入比例明显高于高血流患者(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血小板计数、TC/HDL-C、低血流是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预测老年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血栓溶解疗法 血流速度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景芳 李莉 +1 位作者 耿学斌 马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试验组93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3 min内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完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10 mg,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肌损伤标志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79.57%vs 59.78%),CTFC[(28.94±3.93)帧vs(35.12±5.20)帧]、PCI术后MACE总发生率(8.60%vs 26.0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CI术后7 d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事件以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为主,对照组和试验组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52%、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有积极影响,且有利于预后改善,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无复流动物模型建立和多维度评价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馨漩 田昊 +2 位作者 赵家慧 郑丽娜 刘丽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 建立脑无复流模型并对灌注减低进行多维度评价。方法 利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双光子活体成像,比较C57BL/6(n=16)和BALB/c小鼠(n=37)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BALB/c小鼠缺血1h或1.5h灌注改变情况。结合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 目的 建立脑无复流模型并对灌注减低进行多维度评价。方法 利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双光子活体成像,比较C57BL/6(n=16)和BALB/c小鼠(n=37)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BALB/c小鼠缺血1h或1.5h灌注改变情况。结合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和较高放大倍率的灌注脑片图像,以及双光子显微镜监测红细胞流速和流量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灌注下降进行活体动态以及全脑切片和微血管的评估。用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和行为学评分评估梗死面积和行为学缺损。结果 在C57BL/6小鼠中,大脑中动脉区域大多数毛细血管在缺血期间仍然流动,而在BALB/c小鼠中,大多数毛细血管被阻断。此外,BALB/c小鼠缺血1.5 h后,24 h后再通时的皮质灌注减少至基线76.1%(与BALB/c sham组89.0%相比减少,P=0.046),而缺血1 h减少至79.9%,与BALB/c sham组无明显差异(P=0.299)。切片全脑灌注评估BALB/c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5 h导致全脑灌注减少至75.1%(与BALB/c sham组100%相比降低,P<0.001),双光子活体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流域皮质表面毛细血管血流在再通24h,红细胞流速降至基线水平的50.3%(与BALB/c sham组110.7%相比降低,P=0.010),红细胞流量降至基线水平的38.9%(与BALB/c sham组119.2%相比降低,P=0.010);高倍率切片成像评估毛细血管有灌注长度为241μm±33μm(与BALB/c sham组997μm±103μm相比减少,P=0.001),有灌注的毛细血管占据的总体积分数为0.0128±0.0018(与BALB/c sham组0.0539±0.0055相比减少,P<0.001)。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提示BALB/c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5 h导致梗死面积占全脑面积约36%,行为学评分提示行为学缺损,评分升高至9分。结论BALB/c小鼠短暂性缺血1.5 h导致明显的脑灌注下降以及毛细血管无复流,适合建立无复流模型。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和较高放大倍率的灌注脑片图像,以及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的结合,可以对灌注变化进行多维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模型建立 脑血流灌注 无复流多维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赵映 陈韵岱 +4 位作者 田峰 王长华 胡舜英 王晶 杨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 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843名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将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 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843名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病人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约为15.9%。通过单变量分析,既往MI病史、心梗Killip分级、症状至PCI时间、术前IABP应用、术前TIMl分级、病变长度、血栓负荷程度、再灌注方法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症状至PCI时间(OR:1.60;95%CI:1.02~2.73)、术前TIMI血流分级(OR:1.1;95%CI:1.04~1.16)、病变血管长度(OR:1.40;95%CI:1.19~1.69),血栓负荷程度(OR:2.02;95%CI:1.47~2.76)可作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至PCI时间、术前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长度和血栓负荷程度可作为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谢力民 王晓明 +3 位作者 闫瑞 杨鹏伟 李文 闫继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 h内发病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0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8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分别...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 h内发病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0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8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分别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或氯吡格雷600 mg嚼服。比较两组临床基线情况、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无复流/慢血流情况。结果: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94.8%vs 80.9%,89.7%vs 72.3%;P均<0.05),CTFC明显改善[(20.0±4.9)帧vs(31.8±3.9)帧,P<0.001],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P=0.016),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较氯吡格雷组无明显增加(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且较安全,可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齐琪 陈涛 +1 位作者 牛竞辉 姜志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32-2837,2847,共7页
目的观察无复流现象(NRP)发生前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NR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需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 目的观察无复流现象(NRP)发生前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NR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需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可地尔组、硝普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尼可地尔组采用球囊扩张及加压泵于靶血管向靶病变远端2 mm处预先注射尼可地尔2 mg、硝普钠组注射硝普钠200μg、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PCI术前及结束时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 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中NRP发生率及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R),PCI术前及术后1周时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PCI术前及术后每4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记录其峰值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周时采用心脏彩超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PCI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达到TMPG 3级的比例、NT-pro BNP、CK-MB、c Tn I、WMS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和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c TFC及NRP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术后达到TMPG 3级的比例及STR≥50%的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硝普钠组和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NT-pro BNP、CK-MB峰值、c Tn I峰值、WMSI较对照组降低,术后LVEF较对照组升高(P<0.05)。硝普钠组与尼可地尔组患者c TFC、术后达到TMPG 3级的比例、NRP发生率、STR≥50%的比例、术后NT-pro BNP、CK-MB峰值、c Tn I峰值、WMS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硝普钠组及尼可地尔组术中分别有3例(9.1%)、8例(24.2%)及0例发生低血压,需多巴胺处理,3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6,P=0.006);其中硝普钠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尼可地尔组升高(P<0.01)。3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分别为:15.2%(5/33)、6.1%(2/33)及5.9%(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6,P=0.320)。结论 NRP发生前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NRP发生,并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尼可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䓬和硝普钠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章强 戴军 +2 位作者 姚民 洪浪 王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283-4287,共5页
目的比较地尔硫和硝普钠在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C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地尔硫和硝普钠在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C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尔硫组(40例)和硝普钠组(40例)。两组于PCI术中经微导管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2 s内"弹丸式"快速分别给予地尔硫、硝普钠200~600μg,分别于给药后10、2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同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 min有创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7、30 d记录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PCI术前及术后7、30 d测定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记录两组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发作)和其他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药物对TIMI血流分级、CTFC、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10、20 min TIMI血流分级、CTFC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对LVESD、LVEDD、LVEF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 LVESD、LVEDD及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对NT-pro BNP、hs-CRP、IL-6及ICAM-1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30 d NT-pro BNP、hs-CRP、IL-6、I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和硝普钠均能够有效改善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及CTFC,降低炎性因子和N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两者改善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地尔硫䓬 硝普钠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舜奇 王文亮 +1 位作者 罗燕华 范景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61-276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酸甘油组单纯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前列地尔组在给予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评价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管血流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心肌酶学、心功能变化。结果前列地尔组术后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CK、CK-MB、LDH水平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硝酸甘油组;2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及回落指数优于硝酸甘油组;6个月后,前列地尔组LVEF增加及LVEDV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冠脉内单用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微循环,逆转无复流,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疗法 前列地尔 无再流 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灌注球囊冠状动脉注射维拉帕米处理介入术中慢血流与无复流的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金成 李静 +6 位作者 李东宝 王德昭 陈文明 朱宏燕 王国忠 徐荣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灌注球囊注射维拉帕米处理PCI中慢血流与无复流(SN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中发生SNR的患者129例,急诊PCI 75例,挽救PCI 1例,择期PCI 53例。SNR发生在支架置入术后90例,后扩张后39例。将灌注... 目的探讨经灌注球囊注射维拉帕米处理PCI中慢血流与无复流(SN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中发生SNR的患者129例,急诊PCI 75例,挽救PCI 1例,择期PCI 53例。SNR发生在支架置入术后90例,后扩张后39例。将灌注球囊置于发生SNR的冠状动脉近端,注射维拉帕米200~1000μg(平均450μg)。观察注射维拉帕米前后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情况,并记录院内和随访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维拉帕米注射后TIMI 3级比例较注射前明显升高(89.9%vs 37.2%,P〈0.01);TMP 0~1级比例明显降低(11.6%vs 76.0%,P〈0.01),CTFC明显降低[(37.0±21.3)帧vs(66.0±27.5)帧,P〈0.01]。75例急诊PCI患者中,ST段完全回落23例,部分回落20例,无回落32例。急诊PCI院内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访30d无MACE发生。结论应用灌注球囊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处理PCI术中出现的SNR可能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无复流现象 支架 投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鹏 陈洁 +4 位作者 张琳 杨天贵 刘晓霞 许长禄 牛铁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1至2016-12就诊于我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AMI患者416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1至2016-12就诊于我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AMI患者416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56例,有N波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08例,无N波NSTEMI组152例。比较三组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入院到手术时间、病变血管部位及狭窄程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无N波NSTEMI组患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有N波NSTEMI组及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N波NSTEMI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高于STEMI组及无N波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心原性休克、心室颤动、室壁瘤、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TEMI组和有N波NSTEMI组比较,无N波NSTEMI组左回旋支病变在近段及中段发生率低,在远段及钝缘支发生率高,平均血管狭窄程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出现N波的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NSTEMI梗死部位发生在左回旋支近中段比例高,梗死面积大,无复流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波 左回旋支 心肌梗死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金刚 史晓俊 王本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160-4162,共3页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制。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无复流现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秀芬 谢阳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姜述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背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 背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比单静脉泵入比伐芦定对急性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短期临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发病12 h内并行PCI的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观察组,n=55)和单纯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对照组,n=5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观察指标[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术前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Gensini评分、门-球(D-to-B)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植入数量、后扩张、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疗效评价指标[术中植入支架即刻造影IRA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部分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中即刻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STEMI,可以降低患者术中CTFC[OR=0.423,95%CI(0.321,0.656),P=0.005],是术后无复流/慢血流[OR=0.431,95%CI(0.262,0.812),P=0.002]的保护因素,并促进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的回落[OR=1.532,95%CI(0.627,2.517),P=0.003]。结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可降低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可降低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比伐芦定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5 位作者 杨天崙 李传昶 彭道地 余再新 莫龙 陈晓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16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30×10^4~50×10^4u,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18例患者(地尔硫[艹卓]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蕈0.5~2.0mg,15~30min内注完;注射完毕15min再行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11.M1分级无明显变化,地尔硫[艹卓]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增加(1.0VS.2.44,P〈0.01)。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地尔硫[艹卓]组高于尿激酶组(2.44VS.1.43,P〈0.05),达TIMI3级患者地尔硫蕈组明显多于尿激酶组(66.7%VS.12.5%,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0.5~2.0m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TCA/Stenting术无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艹卓]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无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