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麻应太 蔺俊武 +3 位作者 解振锋 段文东 邵建斌 吴逊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0-975,共6页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m)、郁闭度较低(0.3~0.5)...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m)、郁闭度较低(0.3~0.5)、林下灌木稀疏(≤0.2)的针阔混交林中。从地形情况来看,则多活动于山坡的上坡位或梁脊处、坡度相对较为平缓(≤25°)地带的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较远(150m),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从对各生态因子的偏好性来看,血雉比较偏好坡度相对较陡(25°~40°)、乔木高度低矮(≤5m)、郁闭度低(≤0.2)的针叶林,以及盖度在0.3~0.6的竹林、隐蔽性较高(≤5m)、距离水源较近(50~100m)的环境,而对其他因子的选择性和偏好性则无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血雉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种:干扰因子(依次为坡向、植被类型、坡位、乔木高度与人为干扰距离)、隐蔽因子(灌木盖度、竹林盖度、隐蔽性、坡度、乔木郁闭度和水源距离)和食物因子(灌木盖度)。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血雉对栖息地各生态因子选择的最根本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雉 生态因子 主成分分析 栖息地选择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